1、黄 浦 江 防 汛 墙 工 程 设 计 技 术 规 定Design provisions for Flood-control Wall of Huangpu River(试 行)上海市堤防(泵闸)设施管理处20072008 年 105 月前 言根据上海市水务局沪水务【20062007】330443 号文下达的上海市水利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的编制计划的要求,要求上海市堤防(泵闸)设施管理处组织编制了黄浦江防汛墙工程设计技术规定 (试行) (以下简称“技术规定” ) ,主要包括下列技术内容: 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 结构类型; 荷载组合及计算; 结构设计; 构造设计; 配套设施; 附属设施; 环境景观绿
2、化; 临时防汛设施。“技术规定”由上海市水务局负责组织实施,上海市堤防(泵闸)设施管理处负责解释。本规定主编单位:上海市堤防(泵闸)设施管理处本规定编写组名单主要起草人:组 长:王 克 副组长:秦 明 成员:郑健吾 陈文梦 顾相贤 王宗仁 胡 欣 沈 洪 邓 群 胡 云主要审核人:陈美发 胡 欣本规定最终解释权:上海市水务局目 次1 总 则 12 编制依据 33 基本资料 63.1 地形资料 63.2 地质资料 63.3 水文资料 63.4 防汛墙工程资料 63.5 其他相关资料 64 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 74.1 工程等级 74.2 设计标准 74.3 设计水位 74.4 防汛墙顶高程 74
3、.5 安全系数 85 主要结构类型 105.1 桩基承台式结构 105.2 空厢式结构 105.3 复式结构 105.4 斜坡式结构 105.5 其他结构型式 106 荷载组合及计算 116.1 荷载 116.2 荷载组合及运行情况 116.3 荷载计算 127 结构设计 147.1 防渗设计 147.2 整体稳定计算 147.3 抗滑稳定计算 157.4 抗倾稳定计算 157.5 基底应力及地基允许承载力 167.6 地基沉降计算 167.7 结构强度计算 177.8 承台水平位移控制 178 构造设计 188.1 墙体构造 188.2 承台结构 188.3 伸缩缝 188.4 排水孔 18
4、8.5 相邻两段防汛墙间的连接 188.6 其它 199 配套 设施 209.1 防汛闸门 209.2 潮闸门 209.3 防汛通道 209.4 监测设施 2010 附属设施 2210.1 亲水平台 2210.2 栏杆 2210.3 照明 2210.4 其它 2211 环境景观绿化 2411.1 景观绿化目标 2411.2 设计原则 2411.3 设计理念 2411.4 景观绿化形态要求 2411.5 其它 2412 临时防汛设施 2612.1 一般规定 2612.2 施工围堰 2612.3 临时防汛设施 261 总 则 .12 编制依据 .23 基本资料 .54 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 .64.
5、1 工程等级 .64.2 设计标准 .64.3 设计水位 .64.4 防汛墙顶高程 .64.5 安全系数 .75 主要结构类型 .96 荷载组合及计算 .106.1 荷载 .106.2 荷载组合及运行工况 .106.3 荷载计算 .116.3.2 特殊荷载计算 117 结构设计 .137.1 防渗设计 .137.2 整体稳定计算 .137.3 抗滑稳定计算 .147.4 抗倾稳定计算 .147.5 基底应力及地基允许承载力 .157.6 地基沉降计算 .157.7 结构强度计算 .167.8 承台水平位移控制 .168 构造设计 .178.1 墙体构造 .178.2 承台构造 .178.3 伸
6、缩缝 .178.4 排水孔 .178.5 相邻两段防汛墙间的连接 .178.6 其他 .189 配套设施 .199.1 防汛闸门 .199.2 潮闸门 .199.3 防汛通道 .199.4 监测设施(包括哪些?光缆、电缆、套管、通信线?) .2010 附属设施 .2110.1 亲水平台 2110.2 栏杆 2110.3 照明 2110.4 其它 2111 环境景观绿化 .2311.1 景观绿化目标 2311.2 设计原则 2311.3 设计理念 2311.4 景观绿化形态要求 2311.5 其它 2312 临时防汛设施 .2512.1 一般规定 2512.2 施工围堰 2512.3 临时防汛设
7、施 2511 1 总 则1.0.1 为统一黄浦江两岸防汛墙工程设计要求原则、标准和方法,保证工程安全,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特制定本技术规定。黄浦江防汛墙是指在黄浦江沿岸具有挡潮防洪能力的城市堤防设施。黄浦江两岸防汛墙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技术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和上海市的有关规定。1.0.2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新建和改建、扩建、加固的黄浦江两岸防汛墙工程设计。黄浦江防汛墙是指在黄浦江沿岸具有挡潮防洪能力的城市堤防设施,黄浦江防汛墙主要由桩基、承台、墙身、驳岸、护坡及防汛闸门等主体结构和防汛通道、栏杆、照明等附属设施组成。本技术规定未做详尽规定或未列之内容,应符合现行
8、国家和上海市标准的有关规定。跨、穿、沿黄浦江防汛墙的构筑物建设,应符合上海市跨穿、沿、河构筑物河道管理技术规定等国家和上海市的相关规定。1.0.3 黄浦江防汛墙工程范围黄浦江防汛墙包括市区防汛墙和上游干流段防汛墙两部分。市区防汛墙右岸自千步泾至吴淞口,左岸自西荷泾至吴淞口,上述范围内并含各支流河口至第一座水闸之间的防汛墙,复兴岛防汛墙; 上游干流段防汛墙右岸自黄桥港至千步泾,左岸自三角渡至西荷泾,上述范围内并含各支流河口至第一座水闸之间的防汛墙,大泖港从张泾河至河口之间的防汛墙。1.0.4 工程规划年限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 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的上海市城市防洪
9、排水规划报告 ,黄浦江防汛墙规划设计基准年为 2000 年,规划设计水平年近期为 2010 年,规划设计水平年远期为 2020年。1.0.5 工程设计原则: 1、满足防汛标准,结构安全可靠;22、有利于河势及岸滩的相对稳定;3、做好与相邻防汛墙的连接,形成封闭的防汛体系;4、服务沿江开发,协调环境景观;5、便于监管养护和维修加固。1.0.6 工程设计基准系统工程设计坐标为上海市城建坐标系统,高程采用上海吴淞零点高程系统高程系统。1.7 工程管理设计工程管理设计是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按照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及堤防管理通则等相关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32 编制依据20
10、.1 有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上海市防汛条例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保护办法2.0.2 有关政府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太湖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国函(2008)12 号关于“上海市区近期防洪水位标准的意见”复函水利电力部(84水电水规字第 94 号)关于上海市区防汛墙加高加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水利电力部(85 水电水规字第 24 号)印发关于审批上海市区防汛墙加高加固工程设计任务书的请示的通知国家计划委员会(文件计资19861890 号)转发国家计委关于上海市区防汛墙加高加固工程设计任务书的批文及进一步贯彻实施的意见上海市计划委员会(沪计投86第 733 号)
11、上海市人民政府、水利电力部、长江口及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关于上海市区防汛墙加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上海市人民政府(沪府1987第121 号)印发国家计委关于审批太湖流域四项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的请示的通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农经1999第 161 号)关于上海市城市防洪排水规划报告审查意见的函水利部办公厅(防汛41998第 35 号)关于转发关于上海市城市防洪排水规划报告审查意见的请示上海市规划委员会(沪规委办98第 750 号)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审批上海市黄浦江中游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的通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改农经2004第 315 号)关于黄浦江上游干流段防洪工程初步设
12、计的批复(水总2000第 76 号)关于黄浦江干流段新增防洪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沪发改投2005第022 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黄浦江两岸规划和土地管理的通知上海市人民政府(沪府发2002第 18 号)2.0.3 相关规划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 (2001)太湖流域防洪规划上海市城市防洪排水规划报告 (1997)黄浦江两岸地区规划优化方案 (2002)上海港总体规划 (2004 年)黄浦江岸线利用布局规划纲要 (2004 年)上海北外滩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3)黄浦江两岸南延伸段地区结构规划 (2003)2.0.4 技术标准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CJJ50-92
1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98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 DL5077-1997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L/T191-96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DJ20-78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225-98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JTJ267-9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 DL5061-1996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 SL191-96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 SL/74-95防洪标准 GB50201-94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上海市标准 DBJ08-11-1999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上海市
14、标准 DBJ08-40-94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行) DGJ08-90-2000黄浦江两岸滨江公共环境建设标准 DB31/T317-200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水利工程部分) 2004 年版63 3 基本资料3.1 3.1 地形资料3.1.1 1/500-1/1000 平面图,含规划河道蓝线。3.1.2 1/50-1/100 断面图,含防汛墙保护范围内的地形和构筑物,间距不大于 100 米。3.2 3.2 地质资料3.2.1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可以借用原有地质勘察资料。3.2.2 地勘资料应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50287-99) 、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S
15、L188-2005) 、 上海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DGJ08-37-2002)要求。3.3 3.3 水文资料采用上海市水文总站整编或认定的水文资料。3.4 3.4 防汛墙工程资料3.4.1 原有设计文件及工程竣工资料。3.4.2 维修养护、工程观测、险情等资料。3.4.3 工程安全鉴定资料。3.5 3.5 其他相关资料应收集工程所处黄浦江岸段的城市规划、交通、沿跨穿河构筑物、绿化等建设的相关资料74 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4.1 4.1 工程等级4.1.1 市区防汛墙工程定为 1 级堤防,防汛墙及支河口门控制建筑物为 1 级水工建筑物。4.1.2 上游干流段防汛墙工程定为 2 级堤防,防汛墙及支
16、河口控制建筑物为 3级水工建筑物。4.2 4.2 设计标准4.2.1 防洪标准:市区防汛墙工程设计标准为千年一遇防洪标准(1984 年水利电力部复函) ;上游干流段防汛墙工程近期防洪标准为五十年一遇,并与防御远期流域一百年一遇洪水标准相衔接。4.2.2 抗震标准:工程位于地震基本烈度 7 度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4.3 设计水位4.3.1 设计高水位1 基本组合和特殊组合中考虑漂流物撞击的设计高水位:市区防汛墙采用1984 年潮位频率分析成果千年一遇高潮位与历史高潮位的大值。上游干流段防汛墙采用五十年一遇洪水位, ;并考虑水情变化趋势取用按历史最高水位 4.38m校核。 ;82 特
17、殊组合(地震工况)的设计高水位:市区防汛墙采用百年一遇高潮位;上游干流段仍采用 4.30m25m。黄浦江沿线防汛墙设计高水位值见表 4.3.1。4.3.2 设计低水位1 基本组合的设计低水位采用汛期(69 月)最低水位平均值;上游干流段设计低水位采用历史最低水位。2 特殊组合(地震工况)的设计低水位采用汛期(69 月)平均低水位值。黄浦江沿线防汛墙设计低水位值见表 4.3.1。4.4 防汛墙顶高程市区防汛墙超高值取 0.7 m1.0m;上游干流段和 支流河口堤顶高程与上游斜塘大堤衔接,全线防汛墙墙顶高程取 5.24m,土堤顶高程 4.2m,北岸堤顶宽7m,南岸堤顶宽 5m,堤后均设 5m 宽青
18、坎。防汛墙顶高程见表 4.3.1。4.5 安全系数4.5.1 整体稳定、抗滑和抗倾安全系数不小于表 4.5.1 列数值:表 4.5.1 防汛墙整体稳定、抗滑和抗倾安全系数4.5.2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级别及按极限状态设计的各分项系数必须符合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L/T191-96)的有关规定。.荷载组合情况 整体稳定 KC 抗滑 KS 抗倾 KO基本组合 1.3751.43 1.3 1.5漂流物撞击 1.2 1.4特殊组合 地 震 1.051.1 1.1说明:1.整体稳定安全系数 KC 的取值:当新建、重建时取大值;当加高加固时取小值。2.整体稳定计算时地基土的强度指标 CK、
19、 K 值取直剪固快峰值强度指标的平均值。9表 4.3.1 黄浦江沿线防汛墙设计水位及防汛墙墙顶高程水位单位:m起讫地段 地震情况项目序号浦 西 浦 东设计高水位(防汛墙)(m)设计低水位(m)防汛墙墙顶高程(m)高水位( m)低水位( m)支河口控制建筑物稳定和强度计算设计高水位(m)1 吴淞口 钱家浜 吴淞口 草镇渡口 6.27 0.38 7.30 5.74 0.76 6.602 钱家浜 虬 江 草镇渡口 高桥化工厂 6.20 0.46 7.20 5.64 0.77 6.53 虬 江 定海桥 高桥化工厂 庆宁寺 6.10 0.52 7.10 5.56 0.83 6.44 定海桥 外白渡桥 庆
20、宁寺 浦东公园 6.00 0.58 7.00 5.48 0.92 6.355 外白渡桥 复兴东路 浦东公园 杨家渡路 5.86 0.69 6.90 5.36 1.08 6.266 复兴东路 日晖港 杨家渡路 上钢三厂 5.70 0.74 6.70 5.28 1.12 6.157 日晖港 龙华港 上钢三厂 严家浜 5.50 0.87 6.50 5.07 1.23 5.98 龙华港 张家塘 严家浜 川杨河 5.40 0.91 6.40 5.02 1.26 5.859 张家塘 淀浦河 川杨河 三林塘 5.30 1.00 6.20 4.89 1.33 5.710 淀浦河 春申塘 三林塘 临江水厂 5.
21、20 1.04 6.00 4.84 1.36 5.611 春申塘 六磊塘 临江水厂 周浦塘 5.10 1.12 5.80 4.72 1.42 5.512 六磊塘 俞 塘 周浦塘 沈庄塘 4.90 1.19 5.60 4.63 1.48 5.313 俞 塘 闸 港 沈庄塘 金汇港 4.78 1.20 5.50 4.55 1.50 5.214 闸 港 樱桃河 金汇港 白庙港 4.67 1.20 5.40 4.36 1.50 5.115 樱桃河 沪闵路 白庙港 南横泾 4.62 1.20 5.40 4.30 1.50 516 沪闵路 北沙港 南横泾 南沙泾 4.56 1.20 5.30 4.25 1
22、.50 4.9517 北沙港 西荷泾 南沙港 千步泾 4.50 1.20 5.20 4.25 1.50 4.9018 西荷泾 三角渡 千步泾 黄桥港 4.3830(P=2%)0.64 5.24 4.25 1.67 4.33(P=1% )说明:对新建、重建的黄浦江市区段支河口门控制建筑物,其稳定计算和强度计算的设计高水位采用 2003 年修编的黄浦江潮位分析的千年一遇高潮位。105 主要结构类型5.0.1 桩基承台式结构包括 5.1.1 前板桩后方桩(或管桩、钻孔灌注桩)承台式。和5.1.2 前后方桩(或管桩、钻孔灌注桩)承台式。5.0.2 空厢式结构5.0.3 复式结构前沿为桩基平台,后侧为挡
23、墙或斜坡式堤。5.0.4 斜坡式结构5.0.5 其他结构型式5.5.1 结合生态化或景观等要求的结构型式(须经过充分论证后并由防汛主管部门批准) 。116 荷载组合及计算6.1 荷载6.1.1 基本荷载1 防汛墙自重;2 土重;3 水压力;4 水重;5 地下水压力;6 土压力;7 扬压力;8 墙后荷载;9 波浪压力。6.1.2 特殊荷载1 漂浮物撞击力;2 地震荷载。6.2 荷载组合及运行工况荷载组合及运行工况见下表 6.22。表 6.22 荷载组合及运行工况表荷 载荷载组合运行工况防汛墙自重土重水压力水重地下水压力土压力扬压力墙后荷载波浪压力漂浮物撞击力地震荷载设计高水位 基本组合 设计低水
24、位 漂浮物 设计高水位 高水位 特殊组合 地 震低水位 说明:地震荷载只考虑水平向地震力作用,不考虑竖向地震力作用。126.3 荷载计算6.3.1 基本荷载计算1 防汛墙自重:按墙的断面尺寸及材料容重计算;2 土重:按土的厚度及其容重计算; 3 水压力:按设计水位计算;4 水重:按水的体积计算;5 地下水压力:按相应地下水位计算,设计高水位时地下水位采用墙后一般地面高程以下 0.5m,设计低水位时地下水位采用墙后一般地面高程以下1.0m;6 土压力:设计高水位时墙后填土压力按静止土压力计算,设计低水位时墙后填土压力按主动土压力计算:1)回填土主动土压力系数 Ka按公式(6.3.11)计算:Ka
25、=tg2(45 o/2) (6.3.11)式中 等代内摩擦角( o) ,水上部分可采用 30o,水下部分可采用 25 o。2)静止土压力系数 Kb由试验求得或采用经验数据,当有土的有效内摩擦角 /时,可按下列经验公式(6.3.12)计算:Kb=1sin / (6.3.12)式中 /填土的有效内摩擦角( o), K b 0.5。7 扬压力:包括渗透压力及浮托力两部分:1)渗透压力假设沿防汛墙底板成三角形直线分布,底板一端为水头,另一端为 0 值;2)浮托力按低水位侧(墙内或墙外)的水深计算。8 墙后荷载:包括地面结构物、堆物荷载及墙后道路车辆活荷载;9 波浪压力:按水工建筑物菏载设计规范 (DL
26、50771997)进行计算,波浪要素可按下列值取用:设计波浪高度 H=0.7m;设计波长 L=(812)H。 (6.3.13)6.3.2 特殊荷载计算131 漂浮物撞击力:除防汛墙临水侧有专门的防御构筑物或防汛墙位于码头等作业区后方的地段外,均应考虑漂浮物的撞击力,其值按 5kN/M 计。2 地震荷载:1)上海市全部行政区陆域基本设防烈度为 7 度,地表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2)地震荷载包括地震惯性力、地震动水压力和地震动土压力,按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225-98)计算。地震荷载只考虑水平向地震力作用,不考虑竖向地震力作用。147 结构设计7.1 防渗设计7.1.1 防汛墙基底
27、土体的渗透稳定采用渗径系数法进行计算。按照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水闸规范)(JTJ225-98)规定,防汛墙地下轮廓线设计的有效渗径长度须满足地基的抗渗要求,防止产生地基土管涌、流土。7.1.2 地下轮廓线的有效渗径长度 L 须满足:LHC (7.1.2)式中H防汛墙内外侧设计水头,其值为:1 设计高水位情况:H=墙外高水位墙后地面高程;2 设计低水位情况:H=墙后地下水位墙外设计低水位。C允许渗径系数,见表 7.1.2。表 7.1.2 渗径系数表7.2 整体稳定计算7.2.1 防汛墙与地基的整体稳定可采用圆弧滑动条分法按下式计算:KC=Mr/Ms=(q ibi+wi)cos itg i+C
28、iLi/(q ibi+wi)sin i (7.2.1)当考虑地震荷载时,滑动力矩 Ms 中应增加由地震力引起的滑动力矩值。式中 KC整体稳定安全系数;Mr抗滑力矩(kNm) ;Ms滑动力矩(kNm) ;qi第 i 条土条顶面作用荷载(kN/m) ;bi第 i 条土条的宽度(m) ;Li第 i 条土条滑动面的弧长(m) ; i第 i 条土条滑动面弧线中点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渗径系数 C地基类别有反滤层 无反滤层砂壤土 57粘壤土 35 47粘 土 23 34注:当基础设板桩时,C 值可采用小值。15Ci第 i 条土条滑动面上土的粘聚力( kPa) ; i第 i 条土条滑动面上的内摩擦角()
29、 ; i Ci 值采用固结快剪峰值;wi第 i 条土条的重量(kN) 。计算土条的重量 wi 时,滑弧区内的土体容重采用如下:1 地下水位以上的土体按天然容重计;2 地下水位与最低水位间的土体,在计算滑动力矩时按饱和容重计,在计算抗滑力矩时按浮容重计;3 最低水位以下的土体按浮容重计。7.2.2 在采用非板桩桩基的情况下,如滑动面通过桩身且桩在滑动面下的长度大于 5 倍桩径时,应考虑桩的抗滑作用,桩的抗滑力不得超过总抗滑力的10%;当采用板桩桩基时,滑动面通过桩尖以下土层。7.3 抗滑稳定计算防汛墙沿基底面的抗滑稳定按(7.3)式计算:KS=f W/P (7.3)式中 KS抗滑稳定安全系数;W
30、所有作用于防汛墙上垂直力之总和(kN) ;P所有作用于防汛墙上水平力之总和(kN) ;f计算断面处上下二种材料之间的摩擦系数。摩擦系数 f 可按表 7.3 采用:表 7.3 摩擦系数 f 表7.4 抗倾稳定计算地基类别 f软 弱 0.200.25中等坚硬 0.250.35粘土坚 硬 0.350.45壤土、粉质壤土 0.250.40砂壤土、粉砂土 0.350.40极细砂、细砂 0.400.45中砂、粗砂 0.450.50墙体与混凝土、浆砌块石 0.6516防汛墙的抗倾覆稳定按(7.4)计算:Ko=M R/M o (7.4)式中 Ko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M R对墙前趾的抗倾覆力矩(kNm) ;M
31、o对墙前趾的倾覆力矩(kNm) 。7.5 基底应力及地基允许承载力7.5.1 防汛墙基底应力按(7.5.1)计算:=W/AM/G (7.5.1)防汛墙基底最大应力或最小应力(kPa) ;W作用于防汛墙上垂直力总和(kN) ;A防汛墙基础底面积(m 2) ;M作用力矩总和(kNm) ;G防汛墙基础底面的截面矩(m 3) 。7.5.2 地基允许承载力1 防汛墙平均基底应力应不大于地基允许承载力,地基允许承载力按地质资料及地基规范计算采用;2 防汛墙基底最大应力应不大于 1.2 倍地基允许承载力。7.6 地基沉降计算7.6.1 地基沉降只计算最终沉降量,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7.6.2 防汛墙
32、地基最终沉降量可按(7.6.2)计算n e1ie 2iS = h i (7.6.2)i=1 1+e1i式中 S地基最终沉降量(cm) ;n地基压缩层计算深度范围内的土层数;e1i基础底面以下第 i 层土在平均自重应力作用下,由压缩曲线查得的17相应孔隙比;e2i基础底面以下第 i 层土在平均自重应力加平均附加应力作用下,由压缩曲线查得的相应孔隙比;hi基础底面以下第 i 层土的厚度(cm ) 。7.6.3 地基压缩层计算深度按计算层面处的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比等于0.10.2 的条件确定(软土地基取小值,坚实地基取大值) 。7.7 结构强度计算按照确定的断面尺寸,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内力及配筋计
33、算,具体参照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DJ20-78) 、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L/T191-96) 。7.8 承台水平位移控制宜不大于 10mm188 构造设计8.1 墙体构造8.1.1 墙体材料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 C30。若采用其它新材料需经专题论证,并得到防汛部门批准,方可采用。8.1.2 墙体厚度钢筋混凝土厚度不小于 40cm。8.1.3 墙顶配筋考虑到防汛墙沿江方向纵向抗裂要求,其顶部钢筋宜在墙体钢筋配筋基础上适当加强。8.2 承台构造8.2.1 承台与墙体连接,根据计算复核考虑贴角构造。8.2.2 承台与桩基连接,沉桩桩顶凿除后,钻孔灌注桩应深入
34、承台底板不小于10cm,钢筋混凝土桩身应深入承台底板不小于 5cm,桩顶外露钢筋锚入承台底板。8.2.3 承台齿槽综合考虑承台的抗渗、防冲和稳定需要,可在承台底板的一定部位加设砼齿槽(坎) 。8.3 8.3 伸缩缝分段长度不大于 15m;缝宽一般为 2cm;缝中间预埋止水带,缝间采用2cm 厚聚乙烯硬质泡沫板隔开,外周面用聚氨脂密封膏嵌缝。8.4 8.4 排水孔一般不宜在墙体设排水孔;若墙体须设置排水孔,可采用 PVC 管预埋,排水管墙后与土体接触部分宜用土工无纺布包碎石袋通长布设。8.5 相邻两段防汛墙间的连接198.5.1 相邻两段防汛墙工程其结构断面相同时,可设置伸缩缝予以连接。8.5.
35、2 相邻两段防汛墙工程的结构断面不相同时,应本着完全封闭的原则,后建墙体应设一段能覆盖两相邻墙体的断面结构。8.6 其他防汛墙后设计地面高程与防汛墙墙顶高差一般不宜大于 1.2m(含墙后土台及墙后通道) 。209 配套设施9.1 9.1 防汛闸门9.1.1 防汛闸门的设计应满足使用方便、结构轻便、启闭灵活、水密性好、利于监测、便于维修等综合要求。9.1.2 防汛闸门应采用钢结构,闸门顶高程应与两侧防汛墙的设计顶高程相一致;闸门底板及支墩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槛顶高程不低于黄浦江防汛警戒水位(墙后最低地面高程)。黄浦江沿线防汛警戒水位见表 9.1.2,沿程可内插采用。表 9.1.2 黄浦江沿线
36、防汛警戒水位 单位:m9.1.3 防汛闸门的启闭宜采用手动、电动两用。9.1.4 防汛闸门门型应采用人字门、一字门、横拉门等型式,不宜采用插板门、叠梁门。9.1.5 防汛闸门应预设监测缆线连通管道和工作井(人井、手井等) ,以满足自动监测闸门运行状态自动监测设施布设的需要。9.2 潮闸门潮闸门可采用拍门或阀门,管道公称直径大于等于 450mm 的应设潮闸门井。其设计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 能满足防洪(潮)要求;2 运用工况良好,水密性能好;3 能满足结构强度要求;序 号 位 置 防汛警戒水位1 吴淞站 4.802 黄浦公园 4.553 米市渡 3.50214 穿堤管道的接头良好;5 穿堤管道外围
37、与堤防的联接必须满足渗透、防冲稳定要求;6 拍门定型化要求见表 9.2。表 9.2 拍门定型化表 9.3 防汛通道9.3.1 防汛交通设施通道应满足防汛墙防汛抢险、堤防维修养护及日常管理的物资运输和人员交通的需要,并符合下列要求:1 防汛通道应在管理范围内沿墙后布置;2 在堤防管理范围内布置防汛通道确有困难的,可利用附近道路,并设置通道至防汛墙前沿,连接通道间距一般不宜超过 5100m。 ;3 对内防汛通道交通与对外交通衔接合理。9.3.2 在现有的交通道路不能满足防汛抢险堤防维修养护及日常管理要求时,必须设置专用的防汛通道,专用的防汛通道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1 通道总宽度不小于 6m,其中车
38、行道宽度不小于 3m;2 道路路基、路面的技术标准应满足汛期防汛抢险及养护管理车辆的通行要求,并保证全天候通车。9.4 监测设施(包括哪些?光缆、电缆、套管、通信线?)9.4.1 防汛墙监测设施设计在满足应符合堤防管理设计规程相关的要求的同时,还应能满足安全传递各类堤防管理信息的需要。监测设施主要包括防汛墙变形观测点、校核点、监测管线、管线连接井及潮闸门启闭感应装置等。9.4.2 监测管线套管管线:指用于保护监测光缆、电缆布设的专用套管线。在不影响堤防主体结构的前提下,监测管线套管设置应沿堤防堤线附近布局布置,;管线连接井:指沿堤防布设的便于光缆、电缆等管线穿接、维修的工作井(人井、手井等)
39、。其中人井布置间隔不宜大于 200m,应考虑便于日常管理和维护,布设时可参照通信光缆的一般要求 (GB/T7424-87 ) 、 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验收暂行规定 (YD5043-97) 、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YDJ39-90) 、 光缆线路对地绝缘指标及测试方法 (YD5012-95)等有关相关规定执行。型号规格 300 450 600 800229.4.3 管线连接井:指沿堤防布设的便于光缆、电缆等管线连接穿接、维修的工作井(人井、手井等) 。其中人井布置间隔不宜大于 200 米 m,布设时可参照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验收暂行规定 (YD5043-97) 、 通信管道
40、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YDJ39-90)等有关规定执行。9.4.4 3 监测设施的设置同时应满足上海市跨、穿、沿河构筑物河道管理技术规定的有关内容要求。9.4.5 4 监测设施的建设应与堤防主体结构同步设计、同步实施。10 10 附属设施10.1 10.1 亲水平台10.1.1 在防汛墙有后退空间的地段,根据需要可以在防汛墙前设置亲水平台,后退的防汛墙必须与相邻防汛墙妥善、可靠地衔接。10.1.2 防汛墙外侧滨江亲水平台必须确保前沿河势稳定,不对防汛墙结构和防汛安全造成影响。10.1.3 亲水平台的布置可在空间允许的条件下分级过渡。10.1.4 亲水平台高程宜在满足安全和管理便利的前提下,
41、达到亲水与和谐,最低一级平台高程不宜低于警戒水位。10.1.5 亲水平台外缘不宜超越河道规划河口线。10.1.6 根据特殊需要超出现有临水驳岸的亲水平台,宜采用浮式或架空式结构,其外缘不得超越规划码头前沿线。10.2 10.2 栏杆10.2.1 临江侧防汛墙高度不足 1m 的滨江步道、临水的亲水平台外缘应设防护栏杆。10.2.2 栏杆应作为滨江整体环境的组成部分加以设计,并应保证安全、可靠23和连续性。10.2.3 栏杆应牢固、通透、造型简洁。栏杆高度 1.0m 1.2m,隔条间距20cm。10.3 照明10.3.1 防汛墙及堤岸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要求,选择合理的节能照明设施。10.3.2 功
42、能性照明灯杆(含公共管理监测设施立杆)结构宜采用独立基础,不应影响防汛墙的结构。10.3.3 景观性照明禁止使用闪烁、旋转的灯具,不得设置直接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发光设施。 10.3.4 所有灯具防护等级必须满足相应标准。10.4 10.4 其它10.4.1 黄浦江河道蓝线范围内禁止设置户外广告。10.4.2 公共开放的黄浦江沿岸,应按环卫要求设置废物箱,收集沿江游人的生活垃圾。2411 环境景观绿化11.1 景观绿化目标充分利用黄浦江沿线滨水地带各种景观资源,达到滨水环境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效益。11.2 设计原则11.2.1 因地制宜,适应地区滨江规划要求。11.2.2 满足防汛安全要求,做好滨水与陆域的有机结合。11.2.3 体现沿江的历史、文化及观光休闲功能。11.3 设计理念11.3.1 多样性的亲水防汛线1 当滨水用地或绿地纵深较大时,可以采用防汛堤坝或防汛墙后退的方法,扩大具有亲水性的城市滨水域范围;2 多层台地结合后退防汛墙;3 当滨水用地纵深较小时,可以采取抬高防汛墙内侧基面标高的做法,使城市和滨江之间形成缓和的过渡。11.3.2 体现以人为本的休闲观光线。11.3.3 展示城市精神的水岸文化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