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心 爱心 专心 - 1 -第四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选择题(2010杭州一模)下表反映了 20022003 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3 题。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2002 年 2003 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珠江三角洲 6 52.1 41.9 5.1 54.6 40.3长江三角洲 4.9 49.8 45.3 4.1 52.4 43.5京津冀 10.0 45.7 44.3 9.5 47.2 43.3大东北 12.8 49.7 37.
2、5 12.5 50.4 37.11四大经济圈 20022003 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解析: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022003 年四大经济圈的第二产业比重都上升,而第一、三产业比重都略有下降。答案:C2与其他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 GDP 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 B第二产业轻工业比重大用心 爱心 专心 - 2 -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 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
3、综合性工业基地,而其他三大经济圈的重工业比重都大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答案:B3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 )劳动密集型工业 资金密集型工业技术密集型工业 资源密集型工业A BC D解析: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中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比重将上升。答案:B下表是 19952000 年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比较表,阅读表中数据回答 45 题。长江三角洲数据( 以珠江三角洲为 100)比较项目1995 年 2000 年人均 GDP 73.9 73.6科学家与工程师占从业人员比例 128.2 157.3出口依存度 24.8
4、 35.5实际利用外资占固定资产投资 51.7 48.74从表中可以看出 19952000 年期间 ( )A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 GDP 增速超过了珠江三角洲用心 爱心 专心 - 3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增速低于珠江三角洲C长江三角洲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珠江三角洲少D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力量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雄厚解析:结合表中数据及选项内容进行对应分析即可。答案:D5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出口依存度”低于珠江三角洲,可能的原因有 ( )受地形影响,珠江三角洲的国内市场比长江三角洲狭小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实力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雄厚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基础比珠江三角洲地区薄弱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
5、区经济政策存在差异A BC D解析:珠三角受北部南岭的影响,国内市场比长三角小,同时珠三角以出口加工业为主,因此正确。答案:C(2008江苏高考)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67 题。6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比重B第三产业产值比重C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用心 爱心 专心 - 4 -D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解析: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三大产业比重大小依次为二、三、一,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增加;改革开放以来其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2005 年达到 50%左右。综上分析可知,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代表城市人口
6、比重,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答案:D7图示曲线反映了 (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B20 世纪 80 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C1990 年以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解析:根据上题的结论,可判断出 1990 年以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20 世纪 90 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城市人口增长落后于第二产业的发展。答案:C右图是广东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 89 题。8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 )A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B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C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D少数
7、民族聚居,开发较早解析:该省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北部地区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但这不是城用心 爱心 专心 - 5 -市化水平低的主要原因。答案:A9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 )A以旅游业为主 B以重工业为主C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 D以金融、服务业为主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轻工业和出口加工工业为主。答案:C(2009福建高考)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图中的、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 1011题。10与、走廊相比,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解析:由图
8、中可以看出,走廊临江靠海,水运条件便利。答案:B11促进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用心 爱心 专心 - 6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解析:促进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应充分发挥该地水运优势,并搞好产业升级改造。答案:C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图,完成 1213 题。12上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 )A BC D解析:日本城
9、市化水平高,曲线为日本的城市化率;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较低,但改革开放后发展较快,曲线为我国的城市化率曲线;我国目前工业发展迅速,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比重较高,为我国的工业化率曲线;日本经济发达,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较高,为日本工业化率曲线。答案:B13中、日两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而发生的B中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用心 爱心 专心 - 7 -C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日本D中国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解析:注意图中的曲线为工业化率而不是工业化水平,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远低于日本。答案:C环太湖地区和环杭州湾地区是我国著名的桑蚕基地,纺织业均具有悠久的历史
10、,并形成两大纺织业集群区,盛泽与绍兴分别是这两大纺织业集群区的核心。据此完成 1415 题。14绍兴、盛泽发展纺织业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发展历史悠久,基础好 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邻近日韩,便于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靠近商品粮基地,原料丰富A BC D解析:绍兴、盛泽发展纺织业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靠近商品棉基地,原料丰富;纺织业历史悠久,基础好;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等。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技术水平较高。答案:A15盛泽、绍兴纺织业集群区在全球纺织业价值链(是由一系列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价值创造活动组成的,这些价值创造活动通过
11、信息流、物流或资金流联系在一起)中还处于低端。有利于提升其在该价值链中地位的措施有 ( )加强与国内资本、营销网络的交流与合作 产业集群内部分工明确,互不干、涉 培育纺织机械制造基地 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A B用心 爱心 专心 - 8 -C D解析:要提升其在该价值链中的地位,就要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分工合作,加强与国际资本、营销网络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以及培育纺织机械制造基地等。答案:D二、非选择题16(2010济宁模拟)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山东省总面积 15.78 万平方千米,2007 年城镇化水平为 46.75%,已经接近 47%的世界平均水
12、平。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 年到 2006 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 1 286 万增加到 1 870.3 万。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用心 爱心 专心 - 9 -(1)从材料和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_ 、_两个方面。(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_ 、_两个方面。(3)山东省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可能有_ 、_。(4)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城市化对这一地区的水果生产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山东省的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及对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第(1)、(2)题较为简单,仔细阅读
13、材料和图乙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3) 题,城市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污染问题。第(4)题,对该观点既可肯定也可否定,但都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若肯定,可从水果的消费市场来考虑,若否定,可从水果的用地方面来考虑。答案:(1)工业产值增加 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增加(2)城市面积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3)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 任答两项)(4)有利。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对水果的需求增加,带来广阔市场。( 或不利,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使果树种植面积减少。)(合理即可)17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比较迅速。结合所给材料回答问、题。(1)结合下图,分析江苏省城市化
14、进程的主要特点。(2)结合下表,描述江苏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该差异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用心 爱心 专心 - 10 -江苏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比重构成比较城镇人口比重(%)2000 年 2005 年苏南地区 59.6 67.0苏中地区 37.7 46.3苏北地区 31.2 39.5(3)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请分析说明原因。(4)多选 下列实现该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为 ( )A苏南、苏中和苏北应加强协作,实现共同发展B苏南地区应大力发展农业,稳定国民经济基础C苏中地区要加强淮河流域区域开发D苏北地区要积极发展工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江苏省城市化
15、的推进过程、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实现该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得出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第(2)题,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江苏省城市化的空间差异。造成该差异的原因要从它们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第(3)题,江苏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且发展迅速,人口稠密,因而会导致能源的短缺、水资源的污染、土地资源的减少等问题,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导致“三废”的大量产生。第(4)题,苏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好,应承接上海等大城市的产用心 爱心 专心 - 11 -业转移,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经济的发展。苏中借助淮河加强区域开发。而苏北地区应加大工业发展来促进城市化的发展。答案:(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1996 年以后城市化速度加快。(2)苏南、苏中、苏北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自苏南向苏北逐渐降低。影响因素: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经济基础、科教水平等。(3)水资源问题:由于污染严重,存在“水质性”缺水现象; 能源问题: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需不平衡;土地资源问题:人口稠密,人均土地资源少,且工业化与城市化导致耕地大量减少;环境污染严重: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大,治理投入跟不上。(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4)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