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税收宏观调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2加强税收宏观调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宁夏税务学会课题组摘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均衡、协调增长是各级政府实现宏观调控的最主要目标,也是税收调控的基本任务之一。当前,因地制宜,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已经成为中央政府总体政策体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税收政策无疑也成为政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税收不仅是改善投资环 境、引 导资金流向的重要杠杆,而且也是弥补投资环境不足的重要因素。笔者试图通过介绍 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 结 合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税收政策实施的分析,在坚持科学 发展观、构建和 谐社会的前提下,探讨如何加强税收调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
2、问题,不妥之 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国外在区域经济发展上的主要做法区域经济开发问题,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世界各国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现象。为此,各国为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方面都在不断努力实践,很多国家在实施政府干预的同时,遵循市场规律、经济规律,注重发挥法律和税收政策的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一)制定经济落后地区开发和发展的法律机制美国政府开发西部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是依靠制定法律给予充分保证。美国在1785 年,就制定了第一个促进开发西部的土地法令,规定以每英亩 1 美元的价格向垦殖者出售,最少出售单位为 640
3、英亩。此后,又不断制定了一些灵活多样的土地开发优惠政策,将出售土地的最小面积降为 160 英亩。在 19 世纪,美国国会先后通过了土地先购权法 、宅地法 、 鼓励西部植树法和沙漠土地法等。承认占地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西部土地的大规模开发。其他国家,如日本于 1950 年制定了国土综合开发法 、德国于 1969年颁布实施了改善区域经济结构共同任务法 ,英国于 1934 年、法国于 1955 年也分别制定有关地区发展的法律法规。大多数发达国家在对落后地区的开发过程中,都是首先建立开发落后地区的法制,从法律高度规定国家对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给予的高度重视,对加速落后地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二)
4、运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落后地区的开发法国政府为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定对参与欠发达地区发展相关的所有经济活动,包括创办工业和第三产业,视情况可享受全部或部分税收优惠,具体有行业税、劳工税、不动产转让税等等。这一举措,可以使新建企业或公司减少大约 80%的税额。此外,为加速资金周转,还将新建企业的折旧率由原来的 5%提高到 25%。1984 年为改造老工公共经济评论 2005 年第 10 期13业区,政府决定对从 1983 年开始在老工业区新建的公司和企业,免征地方税、公司税和所得税 3 年,期满后仍可享有 50%的减免税优惠。(三)政府给予必要的财力支持,加强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
5、加大公共投资力度,帮助落后地区从事高速公路、铁路、大型水利设施、大型航空港、通讯设施、重要桥梁、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来提升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如美国政府对西部的开发,首先是运河的挖掘和汽船的应用,然后是铁路的建设,这些基础设施的建成形成了通达全国而便捷的交通网,从而加强了东西部的经济联合,促进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四)加大经济落后地区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和人才开发开发落后地区的人才资源是各国地区经济政策普遍重视的重要问题。早在 20 世纪 60年代,美国投资于全国人口不到 1/3 的落后地区的教育经费就占联邦支出总额的 45%;另外政府还采取补贴等措施鼓励北部的高素质的人员向西部和南部迁移,大
6、批科学家、工程师、专业人员和技术工人向落后地区迁移、流动,寻找新的就业机会,极大地推动了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五)重视资源与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美国在开发西部的早期,由于不重视环境保护,实施掠夺式的开发,致使部分地区生态一度严重失衡。因此,从 19 世纪后期,美国开始注重这一问题,加强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将总共近 2 亿英亩左右的土地重新划归森林地带,建设大规模的水利灌溉工程,并加强了对西部资源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因而较好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二、我国区域税收政策的现状分析(一)我国目前区域税收政策的体现1.对东部沿海地区,其中主要是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放区、对外开放区、沿海城市,采
7、取的主要是税收优惠,重点适用于该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具体包括:(1)对新办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实行所得税税收优惠。即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年度起“免二减三” ,并限定九个行业,以引导投资。(2)对特定区域和特定项目投资实行税收优惠。即对设在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放区的外商投资企业以及设在经济特区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分别不同情况,按率减征;对凡属于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项目,能源交通、港口建设项目等减征;对从事港口、码头建设的中外合资企业,对外商举办的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及其再投资部分的优惠程度更为宽泛等。2.对“老、少、边
8、、穷”地区的税收优惠。其特点是与社会、民族政策相联系,即税收优惠多体现为对这些地区的扶持与照顾,而属于产业政策方面的税收优惠则很少。具体加强税收宏观调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4表现在:(1)为贯彻民族政策,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企业,需要照顾和鼓励的,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实行定期减免所得税。(2)对革命老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所得税减免等。这些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在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方面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3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1)西部投资进口自用设备免税。对西部地区内资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的项目,在投资
9、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2000 年修订) 和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2)从 2001 年 1 月 1 日起,凡投资于西部国家鼓励类产业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 ,减按 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3)从 2004 年 1 月 1 日起至 2006 年底,对参与试点的中西部地区农村信用社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4)中西部地区企业减免税。从 2000 年 1 月 1 日起,对设在中西部地区 1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属于外商投资企业指导目录鼓励类和限制乙类项目及国务院批准优势产业和优势项目的外商投资企业,在享受
10、“2 免 3 减”的现行优惠政策期满后 3 年内,可减按 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4兴东北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增值税由原来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由于东北能够得到增值税转型试点这块蛋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将会走上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也就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而带动产业升级,大大加快这一地区的发展步伐。据统计 2004 年,东北三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15133.9亿元,同比增长 12.3%,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8 个百分点。东北地区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 4869.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7%,是连续多年增长最快的一年。(二)我国区域税收优
11、惠政策分析在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中,东部和西部的税收优惠政策比较接近,无论是对产业的税收优惠,还是各税种的优惠比例或幅度都可以说明。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很多是东部实行多年优惠的横向转移。其特点有以下几点:第一,东西部投资的主体不同。东部主要是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为投资主体。而西部主要是国家为投资主体,有时会容易随着国家宏观战略的转移而减弱投资扶持力度。第二,投资的项目有很大差异。西部主要投资在基础设施,而东部主要是加工、贸易和服务领域。这几年,东部向西部转移的企业多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在西部一些并非先进技术、品位较低的中小资本大量流入,规模小、技术含量少、污染大、投资周期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12、进入,并享受税收优惠,就会加速不合理的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形成;如果拒绝这些企业的低门槛进入,就会丧失发展的机公共经济评论 2005 年第 10 期15遇。第三,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税收政策没能很好地反映全方位开放格局下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从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来看,内资企业所得税中涉及地区税收优惠的内容仅有对“老、少、边、穷”地区规定的优惠待遇,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中,却规定了多层次的地区税收优惠。这种倾斜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的结果,扭曲了外商投资的地区选择,使东部沿海地区成为吸引外资的重要市场。据统计,自 1989 年以来,我国所有的经济特区集中在沿海地区的 12 个省份
13、,而 90%以上的外资集中在此。这一方面增强了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优势,另一方面形成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收入差距拉大的局面。第四,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东部主要是外商投资企业,对外资企业的产业优惠较之内资企业明显,强调区域调节过于向东倾斜,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三、促进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税收政策建议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同,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也存在很多差异,在此,我们只就如何加快西部大开发的税收政策进行如下探讨。(一) 实施区域发展税收政策应把握的原则第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即兼顾重点地区与一般地区,采取以地区倾斜为依托的产业倾斜的税收政策,实现地区导向和产业导向双重
14、作用,发挥东部地区的技术优势和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将两类地区产业导向与其经济优势和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合理的地域分工。具体来看,一是对西部地区从税收上给予照顾和鼓励的,可以实行减税或者免税的规定。由于西部大部分省区基本上都属于吃饭财政,财力薄弱,虽然国家给了减税或者免税的政策,实际上大多数都不可能落实;二是在税收政策优惠方面,存在力度不够,导向模糊的倾向。有的是将东部已享受多年的现行优惠政策原封不动地移到西部。这并没有使西部在“横比”上真正享受政策优惠,这样不可能在区域经济竞争中使西部地区真正有效地吸引外资,缩小地区差距,显然不能满足当前西部大开发形势发展的需要
15、。诚然,协调发展区域经济,逐步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的差距,更主要的当然需要包括规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内的一整套措施。尽管在解决地区间分配公平问题时,主要由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来解决,但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税收调控也是一项重要的手段。为此,在税收优惠的取向上,今后应逐步由以区域优惠为主转向以产业优惠为主、兼顾地区优惠。要与国家的投资政策相配合,在中西部地区造就一批优势产业,形成地区性的发展龙头,以产业结构的优化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二,突出国家产业政策。首先,明确产业发展序列,使税收产业政策区域化,引导资金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东部地区应在现有的工业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加强
16、产业结构的调整,把重点放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建设上,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加强能源、交通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旅游、信息等现代服务业;中部地区大力加强税收宏观调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6发展以钢铁为主的原材料建设,搞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新型产业,发挥其“承东启西”的作用;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农林牧业以及交通运输业,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能源、矿产资源,发展加工工业。因此,税收政策应当对农业、能源、交通运输、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新技术产业、先进技术和产品出口,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缩小税收政策的梯度差,使全国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其次,区域税收
17、政策要与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相协调。对沿海各类经济开放区域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应以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为主确定优惠税率,并附加有关的限制条件,取消区域差别税率。第三,实现税收调节手段多元化。以直接鼓励方式为主,向间接性鼓励方式转化,是完善税收优惠制度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税收优惠方式多以降低适用税率和直接减免税为主要手段。这种税收优惠方式调节性差,而且效果不明显,不利于组织财政收入以及提高纳税人的自身管理水平。而间接的方式,如:加速折旧、纳税扣除、税收信贷、税收抵免等方式,体现了税收优惠的普遍性和规范性,形成了纳税人的自我约束机制,同时也可以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税收投资环境,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
18、作用更为明显和突出。(二)西部开发应采取的税收政策建议作为西部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坚持市场导向与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的关系。一方面税收要努力为西部大开发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又要大胆研究探讨对西部实施一些必要的行业与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使税收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发挥积极的调控作用。二是实行轻税政策与完成税收收入任务的关系。一方面实行适当的轻税政策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会产生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必须明确,完成税收收入任务是进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财政保障。因此不能过度依赖税收减免。三是西部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西部大开发不能以资源过度开发与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税收作为经济杠杆,在促
19、进西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考虑逐步建立生态资源税收体系的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四是加大对西部地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使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处。1.赋予西部地区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立法权1994 年税制改革之后,由于税收立法权、解释权、减免权等高度集中在中央,地方政府无权依据实际情况决定开征新税种和停征旧税种,无权确定税收减免。这种状况不利于调动地方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积极性,有时还会诱发地方政府的越权行为,导致费大于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要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税收管理权,以提高地方政府在配置地方资源中的主导地位和资源配置效率。如:一是在西部地区率先废除农业“四税” ,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20、二是建议废除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屠宰税等。三是改革完善一些地方税种。改革完善资源税。为了把西部的资源优势确实转变为经济发展的优势,应从西部丰富的资源中获取更多的发展资金。通过改革完善资源税,可以扩大资源税收入规模和征税范围,可将矿产资源、森林等资源等纳入征税范围;适当提高原油、天然气、黄金公共经济评论 2005 年第 10 期17矿、有色金属矿资源税的税负,促使人们节约开采资源;对资源收费实行费改税,将矿产资源补偿费和森林开采补偿费等并入资源税;四是开征环境保护税,对西部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环境做出的贡献给予补偿。2.对西部实行适度的轻税政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各国纷纷推出了减税计划和
21、方案。以美国为例,布什连任时就把大规模减税作为其经济政策的核心,就职不到 20 天即向国会提出 10 年减税 1.6万亿美元的计划(后来国会将其缩减为 1.35 万亿美元),这是美国 20 年来最为庞大的减税计划。因此,支持经济落后地区开发的减免税收,这是国际上的通用做法。建议采取适度的轻税政策取向也是促进西部大开发不可缺少的条件:(1)对西部地区实行低税率。凡国家税法统一规定有幅度税率和幅度税额的,应授权西部省(区)人民政府可以在本省(区)范围内从低确定税率和税额。(2)西部老工业基地和资源萎缩性企业转型期间在税收给予必要的倾斜。所得税考虑实行 10%左右的比例税率(低于全国其他地区) ,对
22、新办企业规定一定时期的免税期,对新办国家鼓励类企业出口在 50%以上的,可给予更多的优惠,如免税期延长到 5 年,免税期满后,再减半征收所得税。(3)对西部金融机构实行优惠的流转税政策。为了吸引来更多的资金支持西部开发,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在西部设立分支机构,可考虑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金融机构的营业税实行减半征收的政策。(4)个人所得税的优惠。关于个人收入的免征额,以往 800 元的标准显然已经不符合现实情况。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到西部创业,免征额可提高到 3000 元左右;对技术成果转让、技术服务所得税可减按 10%的税率征税。3.在西部地区加快进行增值税的转型试点工作目前,增值税转型在东北试点,出
23、于财政原因,尚未在全国实行。由于西部产业结构中基础产业的比重较大,固定资产投资不能抵扣,加之交通运输费用又普遍大于内地,导致 1994 年税制改革后反而相对加重了西部地区企业的税负。另一方面,现行“生产型”增值税,由于规定固定资产投资不能抵扣,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不利于西部对原有工业进行设备更新改造,阻碍了西部的开发进程。因此,建议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主要按年) ,依次在西部、中部和东部实行消费型增值税,这样可以减少财政减收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缩短由于政策不公而形成的贫富差距。4.调整部分税种的收入分成比例,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财政体制现行的税收分成比例全国一刀切,给西部地区的财政无疑
24、加剧了困境,应根据西部实际情况调整税收分成比例。一是适当提高增值税的地方分成比例,可否大胆设想将增值税分享比例由目前的 25%提高到 40%左右,甚至可以考虑“五五”分成。增值税增量返还系数也应适当调整;二是全额上缴的消费税在西部地区应改为共享税,分成比例确定为“三七”或“五五”开。加强税收宏观调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85.改革完善地方税制1994 年税制改革,中央骨干税种已全部到位,但地方税制建设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相对滞后,给地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西部大开发形势的发展,要求改革地方税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改革完善地方税制的工作要提到议事日程。西部地方税制改革的思路是:加强突出主体税种,
25、结合税费改革的总体要求,强化国税管理,完善地方税体系,地方税主要以所得税(包括企业和个人) 、资源税为三大主体,辅之以其他现有地方税种。主要设想是:(1)建议在西部率先将营业税纳入国税管理的试点。这样一方面可以完善增值税的管理链条,强化增值税的管理;另一方面,只要分成比例合适,建议地方政府得 85%,中央得 15%。这样地方政府征收成本减少,而中央可以增加分成,对中央地方政府来讲是双赢的。(2)建议在西部率先合并重复设置或性质相近、征收有交叉的税种。如加快步伐,将企业所得税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或法人所得税。并将所得税归口地方税收管理;将契税并入印花税;车船使用税与车船使用
26、牌照税、房产税与城市房地产税也应内外合一。(3)印花税应修改税目、扩大征收范围,建议对西部地区上市公司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由当地证券交易机构代征代缴,收入由征收地区与中央财政分成;车船使用税与车船使用牌照内外合一之后,应适当提高税负,增加收入规模。总之, 加快西部地区发展,除了采取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外,还应有赖于三股合力的共同作用。一是进一步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加大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政策与资金投入的力度。二是广泛推进东部和西部之间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协作,加大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推动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和跨区域的资产重组。三是加快西部改革开
27、放的步伐,进一步探寻适应国内外大市场新态势、适合西部区情的发展战略与对策。只有这样,才能转化为自身的“造血”功能,形成自身组织、自身发展的机制,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各地经济普遍繁荣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参考文献:1. 袁和平: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宏观经济研究2005 年第 2期。2. 任鹏飞:东北正稳步推开振兴之门 , 经济参考报2005 年 3 月 7 日。3. 勾晓峰:西部大开发到大发展 , 经济参考报2005 年 3 月 7 日。公共经济评论 2005 年第 10 期194. 郝昭成:发挥税收调控作用 推动西部经济发展 ,人民网陕西视窗。5. 胡海: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浙江地税网站。6. 马东来等:西部大开发与税收政策研究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研究报告 , 2000 年第 30 期。7.马国强:税收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 , 转轨时期的税收理论研究第 2 部分。课题组成员:戚宁森 骆静 樊建义 关泰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