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赤壁赋 课后训练案 巩固提升 课时练( 一) 一、基础巩固 1.下列 词语 中加 点的 字,注 音全都 正确 的一 项是( ) A. 扣舷 (xun) 扁 舟( p i n) 舳 舻(zh ) 举酒属 客( z h) B. 渔 樵 ( j i o) 窈 窕( y o) 潜蛟 ( j i o) 冯 虚御 风(p ng) C. 匏 樽(po) 旌 旗( j n g) 嫠 妇(l ) 山川相 缪 (lio) D.肴 核(yo) 枕藉 (j ) 麋 鹿(m ) 酾 酒临 江( sh) 解析:A 项,“ 舷” 应读 “xin ”;B 项,“ 樵 ”应读 “qio ”;D 项,“ 藉 ”应读 “ji
2、” 。 答案:C 2.下列 句中 加点 的词, 解释 完全正 确的 一项 是( ) 清风 徐 来 徐: 缓 慢。 纵 一 苇之 所如 纵: 任。 舞 幽 壑之 潜蛟 舞: 起舞 。 苏子 愀 然 愀: 脸色 改变 。 山川 相 缪 缪: 缭、 盘绕 。 固 一 世之 雄也 固: 本来 。 而卒 莫消 长也 卒: 突然 。 酾酒 临江,横 槊 赋诗 槊: 长矛 。 A. B. C. D. 解析: 舞: 动词 的使 动用 法,使 起 舞。 卒: 到 底。 答案:B 3.下列 句中 加点 词的 解释 不正确 的一 项是( ) A. B. C. D. 解析:D 项,“ 适” 是“ 享有” 之 意。 答
3、案:D 4.下列 句中 加点 的 “ 乎 ” 字, 用法相 同的 一项 是( ) 浩浩 乎 如 冯虚 御风 则物与 我皆 无尽 也, 而又 何 羡 乎 相与 枕藉 乎 舟中 飘飘 乎 如 遗世 独立 A. B. C. D. 解析: 都 是形 容词 词尾, 的 样子 。 表疑 问语 气; 相 当于 介词 “ 于 ”, 表处 所。 答案:C 5.下列 句中 加点 的词, 意义 和用法 相同 的一 项是( ) A. B. C. D. 解析:A 项,“ 之”, 定 语后 置 的标志; 助词,的。B 项, “ 也 ”, 都 是判 断句 的标 志,表 判断语 气。C 项, “ 为”, 介词,为了; 动词,
4、成为。D 项, “ 者”, 定 语后 置的 标志; 代词, 这里 指江 水。 答案:B 二、阅读鉴赏 ( 一) 阅读 下面 的文 字,完成第 68 题。 于是饮 酒乐 甚, 扣舷 而歌 之 。歌曰: “ 桂棹 兮兰 桨,击 空 明兮溯 流光 。渺 渺兮 予怀, 望美人 兮天 一 方。 ” 客有 吹洞 箫者, 倚歌 而 和之。 其声 呜呜 然, 如怨 如 慕, 如 泣如 诉,余 音袅 袅,不 绝如缕 。舞 幽壑 之潜 蛟,泣 孤舟 之嫠 妇。 苏子愀 然, 正襟 危坐 而问 客 曰: “ 何为 其然 也? ” 客曰: “ 月明星 稀, 乌鹊 南飞 , 此 非 曹孟德 之诗 乎? 西望夏 口, 东
5、望 武昌, 山川 相 缪,郁 乎苍 苍,此 非孟 德 之 困 于周郎 者乎? 方 其破 荆州, 下 江陵, 顺流 而东 也, 舳舻 千里, 旌旗 蔽空, 酾酒 临 江,横 槊赋 诗,固 一世 之雄 也, 而今 安在 哉? 况 吾与 子渔 樵 于江渚 之上,侣 鱼虾 而友麋 鹿, 驾一 叶之 扁舟, 举 匏樽以 相属 。寄 蜉蝣 于天 地, 渺 沧海 之一 粟。 哀吾 生 之 须臾 ,羡 长江 之无 穷。挟 飞仙 以遨 游, 抱明 月 而长终 。知 不可 乎骤 得, 托 遗响于 悲风 。” 6.下列 句中 加点 词的 解释, 不正确 的一 项是( ) A. 击空明 兮溯 流光 流光: 江 面浮
6、动的 月光 。 B.舳舻 千里,旌 旗蔽 空 舳舻: 船 头和 船尾 的并 称,泛 指首尾 相接 的船 只。 C. 哀 吾生 之须臾 须臾: 一 瞬间, 片刻 。 D.托 遗响 于悲风 悲风: 悲 凉的 箫声 。 解析:D 项,悲风: 悲凉 的秋 风。 答案:D 7.下列 对节 选部 分的 理解 和分析,不 正确 的一 项是( ) A. 第一段 写作 者饮 酒放 歌 的欢乐 和客 人悲 凉的 箫声 。一曲 洞箫, 凄 切婉 转,隐 喻 了客人 怅惘 、失 意的 胸怀, 也使 作者 的感 情骤 然 变化, 由欢 乐转 入悲 凉。 B .“ 客 ” 借 夜游 赤壁 所见 的 江水、 明月 与对 英
7、雄 人物 业绩的 联想,生 发出 “ 哀吾 生 之须臾, 羡 长江 之无 穷” 的 悲叹 与 “ 挟 飞仙 以遨 游,抱 明月 而长 终 ” 的 幻想 。 C. 第 二段 写客 人对 人生 短 促无常 的感 叹, 从客 人的 回 答中, 可以 看出 其中 包含 着 一种消 极的 人生 观, 这 是苏轼 借客 人 之 口流 露出 自己当 时思 想的 一个 方面 。 D.文 中的 “ 客” 一方 面 “ 哀 吾 生之须 臾 ”, 另一 方面 “ 羡长 江之无 穷 ”, 可见“ 客” 的内 心 也是十 分矛 盾的,这 种矛盾 来自 于 “ 挟飞 仙”“抱 明月 ” 的空 想。 解析:D 项,理 解不
8、 正确,“ 哀 吾生之 须臾 ” 和“ 羡长 江之 无穷 ” 不是 一个 问题 的两 个 方面, 不能 体现 出 “ 客” 的内心 的矛 盾。 答案:D 8.把文 中画 横线 的语 句翻 译成现 代汉 语。 (1) 苏子愀 然, 正襟 危坐 而问 客曰: “ 何 为其 然也? ” (2) 山川相 缪, 郁乎 苍苍, 此非 孟德之 困于 周郎 者乎? 参考答 案:(1) 我 不禁 感到 凄 怆,整 理衣 服端 坐问 客人 说: “ 为什 么箫 声 这 样悲 凉呢? ” (2) 山水盘 绕, 草木 茂盛 青苍, 这不是 曹操 被周 瑜围 困的 地方吗? ( 二) 阅读 下面 的文 言文, 完 成第
9、 913 题。 秋阳赋 宋 苏轼 越王之 孙, 有贤 公子, 宅 于 不 土之里,而 咏无 言 之 诗。 以告东 坡居士 曰: “ 吾心 皎 然, 如 秋阳 之明; 吾 气肃然,如 秋阳 之清; 吾 好善 而欲成 之, 如秋 阳之 坚百 谷; 吾恶恶 而欲 刑之, 如 秋阳 之 陨群木 。夫 是以 乐 而赋之 。子 以为 何如? ” 居士笑 曰: “ 公 子何 自知 秋 阳哉? 生 于 华屋 之下, 而长 游 于朝廷 之上, 出 拥大 盖,入 侍 帏幄, 暑至 于温, 寒至于 凉而 已矣 。何 自知 秋阳哉! 若 予者,乃 真知 之。 方夏潦 之 淫 也, 云蒸 雨 泄, 雷 电发越,江 湖为
10、 一, 后 土冒没,舟 行城 郭,鱼 龙入 室 。菌衣 生于 用器,蛙 蚓行 于 几席。 夜违 湿而 五迁,昼 燎 衣而三 易, 是犹 未足 病也。 耕于 三吴 ,有 田一 廛 。禾已 实而 生 耳,稻 方秀 而泥蟠 。沟 塍交 通, 墙壁 颓 穿。面 垢落 塈之 涂, 目 泫湿薪 之烟 。釜 甑其 空, 四 邻悄然 。鹳 鹤鸣 于户 庭, 妇 宵兴而 永叹 。计 有食 其几 何, 矧 无衣 于穷 年。 忽釜星 之杂 出, 又灯 花之 双 悬。清 风西 来, 鼓钟 其镗 。 奴婢喜 而告 余, 此雨 止之 祥 也。 蚤 作而 占之,则 长庚 澹 其不 芒矣,浴于 旸谷 , 升于扶 桑。 曾未
11、转盼,而 倒 景飞于 屋梁 矣。 方是 时也, 如醉而 醒, 如喑 而鸣, 如痿而 起行,如 还故 乡初 见 父兄 。 公子 亦有 此乐 乎? ” 公子曰: “ 善哉! 吾虽 不身 履, 而可以 意知 也。 ” 居士曰: “ 日行 于天, 南北 异 宜。赫 然而 炎非 其虐,穆 然 而温非 其慈 。且 今之 温者, 昔之炎 者也 。 云 何以夏 为盾 而以 冬为 衰乎 吾侪小 人轻 愠易 喜彼 冬夏 之畏爱 乃群 狙之 三四 。自 今知之,可 以无 惑。 居 不墐户,出 不仰 笠,暑 不言 病,以无 忘秋 阳之 德。 ” 公子 拊 掌,一 笑而 作。 注: 无言: 内容 空洞 。 生: 发芽。
12、 矧:也。 9.下列 对句 中加 点词 的解 释,不 正确 的一 项是( ) A. 宅 于不 土之 里 宅: 住宅 。 B. 若 予者 若: 像。 C. 方 夏潦 之 淫 也 淫: 过度 。 D.蚤 作而 占之 蚤: 通“ 早 ” 。 解析:A 项,“ 宅”, 名词 用作 动 词,居 住。 答案:A 10.下 列对 文中 有关 词语 含 义的理 解, 不正 确的 一项 是( ) A.居士, 指旧 时出 家人对 在 家信道 信佛 的人 的泛 称, 亦 指古代 有德 才而 隐居 不仕 或未仕 的隐 士。 这里 是指有 才德 的隐 士。 B.三吴,地 理名 词。 一般 指 的是吴 郡、 吴兴 郡和
13、会稽 郡,后 来也 指代 长江 下游 江 南的一 个地 域。 这里 应该是 指吴 郡。 C.长庚,金 星的 别名 。中 国 古代称 之为 “ 太 白金 星 ”“太白 ”“启明 ” 。 黎明 前出 现在 东方天 空, 被称 为 “ 启 明”; 黄昏 后出 现在 西方 天 空,被 称为 “ 长庚 ” 。 D.旸谷, 传说 中指 日出的 地方,亦作 “汤谷 ” 。 古人 传说 太阳早 晨从 东方 的 “ 旸谷” 出发, 晚上 落入 西方 的 “ 禺谷 ” 。 解析: “居士 ” 在 这里 是作 者 的自称 。 答案:A 11. 导 学号 74760020 下 列 给文中 画波 浪线 文字 的断 句,
14、 正 确的 一项 是( ) A. 云何以 夏为 盾/ 而以 冬为/ 衰乎吾 侪小 人/ 轻 愠易 喜/ 彼 冬夏之 畏爱/ 乃群 狙之 三四 B. 云 何以 夏为 盾而 以冬 为/ 衰乎吾 侪/ 小 人轻 愠易 喜/ 彼 冬夏之 畏/ 爱 乃群 狙之 三四 C. 云 何以 夏为 盾而 以冬 为 衰乎/ 吾 侪小 人/ 轻愠 易喜/ 彼冬夏 之畏 爱/ 乃 群狙 之三 四 D.云 何以 夏为 盾/ 而 以冬 为 衰乎/ 吾 侪小 人/ 轻愠 易喜/ 彼冬夏 之畏/ 爱乃 群狙 之三 四 解析: 可 以根 据文 章大 意和 虚词断 句。 答案:C 12.下 列对 原文 有关 内容 的 理解和 分析
15、,不 正确 的一 项 是 ( ) A. 贵族公 子要 写一 篇歌 颂 秋阳的 赋, 苏轼 听了 他的 构 思后哈 哈大 笑, 认为 他出 生 在富贵 之家, 出 入朝 廷, 养尊处 优, 缺乏 真实 感受, 矫 情为文,写 不出 好的 作品 。 B. 本 文以 秋 阳赋 为 题, 却花很 大篇 幅叙 述阴 雨带 给人的 苦楚: 小船 行走 城郭, 鱼龙游 入房 屋, 霉菌 长 满用具 等。 抑扬 结合,主 旨 是表达 对贫 困百 姓生 活的 关注之 情。 C. 夏 日阴 雨连 绵,洪 水泛 滥, 人们在 连日 的阴 雨中 的困 难生活, 以 及天 晴之 后人 们 的欣喜,源 于苏 轼的亲 身经
16、历,亦 是他 贬居 生活 的 缩影。 D.文 章模 仿汉 赋的 对话 形 式,表 现了 不同 境遇 的人 对 于秋阳 的不 同感 触, 行文 流 畅,不 可遏 制, 文 采出 众。 解析:B 项, “ 主 旨是 表达 对 贫困百 姓生 活的 关注 之情 ”, 与文意 不符,本 文强 调创 作 要源于 真实 感受, 不 能矫情 为文,关 注百 姓不 是 主要目 的。 答案:B 13. 导 学号 74760021 把 文 中画横 线的 句子 翻译 成现 代汉语 。 (1) 夜违湿 而五 迁, 昼燎 衣而 三易, 是犹 未足 病也 。 (2) 善哉! 吾 虽不 身履, 而可 以意知 也。 解析: 翻
17、 译这 两句 话,重 点是 文言实 词的 含义 。 “ 违”,躲避; “ 易”, 换; “ 病”, 担忧, 介意; “ 身 ”,亲自; “ 意 ”,料想, 推测。 参考答 案:(1) 晚 上睡 觉为 了 躲避漏 雨, 一夜 得换 五个 地 方,白 天要 换烤 多次 衣裳, 这 些都还 可以 不那 么 介意。 (2) 好啊! 虽 然我 没有 亲身 经 历过, 但我 能够 领会 到。 参考译 文: 越 王的 孙子 里有 一个很 贤达 的公 子, 住在 十 指不沾 泥的 华屋 高堂,他 作 的诗歌 空洞 无 物。(一天) 他 对我( 东坡) 说: “ 我的 心像 秋天 的太 阳一 样 明亮; 我 的
18、气 像秋 天的 太阳 一样澄 澈; 我 喜欢 善 行并且 希望 成就 善行,就 像 太阳喜 欢让 万物 生长 成熟 一样; 我 讨厌 恶行 并且 希望 惩罚恶 行, 就像 秋天 的 太阳让 树叶 枯萎 凋零 一样 。我以 这种 情怀 为乐 并把 它写 成 辞赋,你 觉得 怎么 样? ” 我( 东坡) 笑着 说: “ 公 子哪儿 了解秋 阳? 你 生 在漂 亮的 大 房子里, 长 大后 结交 的都 是 朝廷上 的人,出 去有人 给你 撑着 很大 的华 盖,回 去有 人侍 候你 睡觉 。 你在热 天感 受的 只是 微热, 冬天感 受到 的只 是微 冷罢了 。哪 儿知 道什 么秋 阳? 像 我才 是
19、真 正知 道秋 阳 的人。 正当 夏季,阴 雨连 绵, 整天乌 云翻 腾, 大雨 瓢泼, 电闪 雷鸣, 江河 湖泊 成 为一体,大 地被 淹, 城 里街 道 上都可 以划 船, 屋子 里时 不 时还有 鱼虾 蹦了 进 来。屋 里的 器物 都长 了霉 菌,床 几上 有青 蛙和 蚯蚓 等 爬行。 晚上 睡觉 为了 躲避 漏雨, 一夜 得换 五个 地 方,白 天要 换烤 多次 衣裳, 这 些都还 可以 不 那 么介 意。( 我) 在江 南,有 一块 田地, 庄 稼正当 成熟 的时 候, 却 因阴雨 而发 芽; 稻 谷正 当吐 穗的时 候, 却因 淫雨 而变 成 了泥条 。田 野里 、街 道上 到处是
20、 积水,家 里的 土 墙都浸 泡坍 圮了 。满 脸都 是屋顶 落下 的泥 垢, 满眼 都 是被湿 柴的 青烟 呛出 的泪 水。家 里的 盆盆 罐罐 都是空 的, 周围 也没 有什 么 邻居。 只有 鹳鹤 这种 野鸟 在我家 院子 里叫 两声,妻 子 一天到 晚都 唉声 叹 气。算 一算 有饭 吃的 日子 该有几 天, 一年 到头, 都是 衣 食难安! 突然, 灶里 的柴 草火 星四溅,晚 上点 灯, 见 灯芯双 悬。 一阵 凉风 从西 边吹来,敲 敲鼓 面,发 出咚 咚 的响声 。奴 婢高 兴地 告诉 我, 这 些都 是雨 天将 要 过去的 征象。( 我) 早早 起来 占卜了 一卦,说 雨天
21、就要 过 去了, 太阳 就要 出现 。( 我) 还没有 回过 头来,太 阳的光 芒就 通过 门外 的积 水反射 到屋 梁上 。这 个时 候, 我 像久 睡初 醒, 像 长久 的 哑巴忽 然能 唱出 歌声 一样(兴奋), 好 像卧 病多 年 忽然能 起来 步行,又 好像 回 到故乡 见到 久违 的父 兄一 样( 高兴) 。公 子明 白这 种快乐 吗? ” 公子说: “ 好啊, 虽然 我没 有 亲身经 历过,但 我能 够领 会 到。 ” 我( 东坡) 说: “ 太 阳在 天上运 行,南 北冷 暖不 同是 正常 的 。很热 不是 因为 太阳 要虐 待我们, 很 温暖 不 是因为 太阳 疼爱 我们 。
22、今 天温暖,过 去曾 经炎 热。 为 什么要 把夏 天的 太阳 和冬 天的太 阳对 立起 来? 我 们这些 平凡 的人,易 喜易 怒, 就像对 冬夏 不同 的喜 爱一 样, 不 过是 几个 宵小 的猴 子 罢了。 现在 了解 了这 些,心 中就 可以 没有 什么 疑 惑了。 居家 不需 要为 盖房 子发愁,出 门不 必依 靠斗 笠 遮阳避 雨, 炎热 不视 为 太阳的 缺点,寒 冷也 不要 忘 记秋阳 的美 德。 ” 公 子拍 手 大笑, 然后 把这 些写 了下 来 。 三、语言运用 14.在 下面 一段 文字 横线 处 补写恰 当的 语句, 使 整段 文 字语意 完整 连贯, 内 容贴 切,
23、 逻辑严 密。 每处 不 超过 15 字。 前人有 诗说: 国家 不幸 诗家 幸,赋 到沧 桑句 便工 。此 语 当然有 理, 不过, 在过 去的 时 代里, 不仅 是国 家不幸, , 才 能写出 血泪 交迸 与苍 生息 息相通 的诗 文。 如果 屈原得 意于 庙堂 之上,李 白 沦为供 奉之 臣, 杜甫 也居 画 屋高楼, , 如 同夜 空 最灿烂 的星 辰宣 告缺 席。 柳宗元 在政 治上 失败,生活也 坎坷 困顿,但 让他 的 政敌始 料不 及的 是, 他们 把 他抛向 了生 活的 底层, 陷 阱 与荆棘 造就 的, 却是 中唐第 一流 的哲 学家 、思 想家、 散文 家和 诗人 。在
24、“ 永贞革 新 ” 中,柳 宗元 是败 军 之将; 但 在精 神领 域, , 特 别是 在 中国的 诗歌 史与 散文 史上, 他都拥 有黄 金铸 就的 一章。 解析: 第 处 要注 意前 句中 的 “ 不 仅是 国家 不幸 ”; 第 处要注 意紧 接下 来的 比喻, 要从比 喻的 本体 角度 思考; 第 处 要注 意与 前文 的对比 。 参考答 案: 而且 诗人 自己 也有不 幸 那 中国 诗歌 将黯然 失色 他是 可以 高视阔 步的 王者 15.右 面是 江西 “ 长期 从教 教 师荣誉 徽标 ”( 除空 白处 皆 为红色), 请写 出徽 标主 体的 构图要 素, 并说 明寓 意,要 求语
25、言简 明,句 子通 顺,不超 过 80 字。 解析: 解 答此 题,首 先要 抓住 徽标的 核心 是 “ 师” 字 和燃 烧的红 烛, 红烛 表示 老师 的 奉献精 神, 蜡烛 上有 30 字样, 表示 从教 时间 之长,奉献 之大 。 参考答 案: 徽 标用 蜡烛 和 “ 师 ” 字 结合, 体现 教师 辛勤 耕 耘、无 私奉 献、 爱岗 敬业 的精神 品质 。点 燃的 蜡烛内 有数 字 30, 寓 意从 教 数十年 的教 师将 自己 最美 好的青 春年 华奉 献给 教育 事业。 课时练( 二) 一、基础巩固 1.下列 词语 中加 点的 字,每 对读音 都相 同的 一项 是( ) A. 壬戌
26、 / 须 臾 窈窕 / 挑 剔 徘 徊/ 流 派 B. 白 露 / 揭露 船舷 / 嫌 弃 飘渺 / 藐 视 C. 嫠 妇/ 罹 难 绸缪 / 悖 谬 渔樵 / 陡 峭 D.麋 鹿/ 风 靡 蜉 蝣/ 饿 殍 狼藉 / 枕 藉 解析:A 项,x,t i o/ t i o,pi/pi;B 项,l ,xin, m i o;C 项,l ,mu/mi ,qio/qio;D 项,m , f / pi o,j /ji 。 答案:B 2.下列 句中 加点 的词, 解释 不正确 的一 项是( ) A. 苏子与 客 泛 舟游 于赤 壁 之下 泛: 漂 浮。 B. 客 有吹 洞箫 者,倚 歌而 和 之 倚: 循、
27、 依。 C. 山 川相 缪 ,郁 乎苍 苍 缪: 缭、 盘绕 。 D.则 天地 曾 不 能以 一瞬 曾: 曾经 。 解析:D 项,曾: 竟 、简 直。 答案:D 3.下列 句中 加点 的词 从活 用角度 看, 不同 类的 一项 是( ) A. 方其破 荆州, 下 江陵 B. 顺 流而 东 也 C. 正 襟危 坐 D.驴 不胜 怒, 蹄 之 解析:C 项, “ 正”, 形容 词用 作 动词, 整理 。A 项, “ 下”, 名词 用作动 词, 攻占 。B 项, “ 东”, 名词用 作动 词, 向东 进军。D 项, “ 蹄”, 名词 用作 动词, 用脚 踢。 答案:C 4.下列 句子 与 “ 此 非
28、孟 德之 困于周 郎者 乎 ” 句式 相同 的 一项是( ) A. 少焉,月 出于 东山 之上 B. 吾 与子 渔樵 于江 渚之 上 C. 托 遗响 于悲 风 D.今 是溪 独见 辱于 愚,何哉? 解析:D 项 和例 句都 是被 动 句。D 项格 式是 “ 见 于”, 例句 格式 是 “ 于 ” 。其 他都 是介 词结构 后置 。 答案:D 5.补写 出下 列句 子中 的空 缺部分 。 (1) 苏轼 赤壁 赋 中 “ , ” 八 个字 写出 了曹 操 南下攻 打孙 刘联 军 时志得 意满 的举 止。 (2) 苏轼 赤壁 赋 中 “ , ” 两 句 形容小 船像 一片 叶 子任意 漂摇 在宽 阔
29、浩 渺的 江面上 。 (3) 在苏轼 的 赤壁 赋 中 客用比 喻的 修辞 手法, 感 伤 我们个 人在 天地 间生 命的 短暂和 个体 的渺 小的 语句是 “ , ” 。 答案:(1) 酾 酒临 江 横槊 赋 诗 (2) 纵 一苇 之所 如 凌 万顷之 茫然 (3) 寄 蜉蝣 于 天地 渺沧 海之 一粟 二、阅读鉴赏 ( 一) 阅读 下面 的文 字,完成第 610 题。 苏轼字 子瞻,眉 州眉 山人 。 生十年,父 洵游 学四 方,母 程 氏亲授 以书,闻 古今 成败, 辄 能语其 要。 程 氏读东 汉 范 滂 传,慨 然 太息, 轼请 曰: “ 轼若 为滂, 母 许之否 乎? ” 程氏 曰
30、: “ 汝 能为 滂, 吾 顾不 能为 滂母 邪? ” 比 冠 , 博通 经史, 属 文 日数 千 言,好 贾谊 、陆 贽书 。既 而 读庄子 ,叹曰: “ 吾昔 有 见, 口 未能 言,今 见是书,得 吾心 矣。 ” 嘉祐 二 年,试 礼部 。方 时文 磔裂 诡 异之弊 胜, 主司 欧阳 修思 有 以救之,得 轼 刑赏 忠厚论 , 惊喜 。后 以书 见 修,修 语梅 圣俞 曰: “ 吾当 避 此人出 一头 地。 ” 闻 者始 哗 不 厌 , 久乃 信服 。 治平二 年, 入判 登闻 鼓院 。 英宗自 藩邸 闻其 名, 欲以 唐 故事召 入翰 林, 知制 诰。 宰 相韩琦 曰: “轼之 才,远
31、 大器 也,他 日自 当为 天 下用。 要在 朝廷 培养 之, 使 天下 之 士莫 不畏 慕降 伏, 皆 欲朝廷 进用, 然 后取 而用之,则 人人 无复 异辞 矣 。今骤 用之,则 天下 之士 未 必以为 然, 适足 以 累 之也 。 ” 轼闻琦 语, 曰: “ 公可 谓爱人 以德 矣。 ” 会 洵卒, 赙 以金帛,辞 之,求 赠一 官,于 是赠光 禄丞 。 徙知徐 州。 河决 曹村 富民 争出避 水轼 曰富 民出 民皆 动摇吾 谁与 守吾 在是 水决 不能败 城驱 使复 入。轼 诣武 卫营,呼 卒长 曰: “ 河将 害城, 事急 矣, 虽 禁军 且为我 尽力 。 ” 卒长 曰: “ 太 守
32、犹不 避涂 潦, 吾侪 小 人 ,当 效命 。 ” 率 其徒 持畚 锸 以出, 筑东 南长 堤, 首 起戏 马 台,尾 属于 城。 雨日 夜不 止, 城不沉 者三 版。 轼 庐于其 上, 过家 不入, 使官 吏 分堵以 守, 卒全 其 城 。复 请 调来岁 夫增 筑故 城, 为木 岸 , 以虞 水之 再至 。 朝 廷从之 。 ( 节选自 宋 史 列 传第 九十 七, 有删 改) 注: 木岸: 编排 木桩, 填以 土石的 堤防 。 6.对下 列句 子中 加点 词的 解释, 不正 确的 一项 是( ) A.属 文日 数千 言 属: 写作 。 B. 闻 者始 哗不 厌 厌: 心服 。 C. 适 足以
33、 累 之也 累: 拖累 。 D.赙 以金 帛, 辞 之 辞: 告辞 。 解析:D 项,辞: 拒 绝。 答案:D 7.对文 中画 波浪 线部 分的 断句, 正确 的一 项是( ) A.河 决曹 村/ 富 民争 出避 水/ 轼曰/ 富 民出 民/ 皆动 摇/ 吾 谁与守/ 吾在 是/ 水决 不能 败/ 城驱使 复入 B. 河 决曹 村/ 富民 争出 避水/ 轼曰/ 富 民出/ 民 皆动 摇/ 吾 谁与守/ 吾在 是/ 水决 不能 败 城/ 驱使 复入 C. 河 决曹 村/ 富民 争出 避水/ 轼曰/ 富 民出 民/ 皆动 摇吾/ 谁与守/ 吾在 是/ 水决 不能 败 城/ 驱使 复入 D.河 决曹
34、 村/ 富 民争 出避 水/ 轼曰/ 富 民出/ 民 皆动 摇/ 吾 谁与守/ 吾在 是/ 水决 不能 败/ 城驱使 复入 解析: 此 题可 用排 除法,“ 富 民出 ”“ 民皆 动摇”“ 水 决不 能败城 ” 这 些不 可断 开, 据 此 可选出 答案 。 答案:B 8.下列 对文 中相 关内 容的 解说, 不正 确的 一项 是( ) A .“ 冠” 指 冠礼, 亦称 结发, 加冠,是 男子 20 岁时 举行 的 成年礼 。行 此礼 后, 表示 男 子 已经 成人,可 以结 婚 了。 B. 庄子 又 名 南华 经 ,是 道家 经文, 是战 国时 期 庄子及 其后 学所 著, 与 周 易 老子
35、 合 称 “ 三玄 ” 。 C. 欧 阳修, 字永 叔,号 醉翁 、 六一居 士, 政治 家、 文学 家 。后人 又将 其与 韩愈 、柳 宗元和 苏轼 合称 “ 千 古文章 四大 家 ” 。 D.小人, 古语 亦有 多种含 义, 如指地 位低 的人( 后用 作自 己的谦 称) 。 文中 的意 思指 人格卑 下的 人。 解析:D 项,文 中的 意思 是地 位低的 人( 自 己的 谦称) 。 答案:D 9.下列 对原 文有 关内 容的 分析和 概括,不 正确 的一 项 是 ( ) A.在 苏轼 未成 年以 前,家 人 以历史 的经 验教 训和 忠臣 的人物 传记 来 教 育他,使 他 既聪明 好学
36、, 又 有做 诤 臣之志 。 B. 苏 轼成 年之 后,博 通经 史, 勤奋读 书, 既喜 欢贾 谊等 人 的政治 见解,又 喜欢 庄子 的 道家学 说。 C. 苏 轼在 苏洵 死后, 到韩 琦 那里为 自己 求来 一个 额外 的官职,以 此光 宗耀 祖, 以 表 孝心。 D.苏 轼不 仅精 通文 史,才 华 出众, 而且 精通 吏治, 恪尽 职 守, 是 一个 能为 老百 姓干 实 事的好 官员 。 解析:C 项, 苏轼 是为 父亲 向 英宗要 官, 不是 为自 己。 答案:C 10.把 文中 画横 线的 句子 翻 译成现 代汉 语。 (1) 轼之才,远 大器 也,他 日自 当为天 下用 。
37、 (2) 轼庐于 其上,过 家不 入,使 官吏分 堵以 守, 卒全 其城 。 复请调 来岁 夫增 筑故 城, 为 木岸, 以虞 水之 再 至。 参考答 案:(1) 苏 轼确 实是 个 不可多 得的 人才, 今 后自 然 会被朝 廷重 用。 (2) 苏轼住 在那 上面,路 过家 门口也 不进 去, 让官 吏分 别 守住各 面城 墙, 终于 保全 了 城池。( 苏轼) 又 调来征 夫加 固城 墙, 做了 木 制的堤 岸, 以便 预防 洪水 的 第二次 到来 。 参考译 文: 苏 轼字 子瞻, 是眉 州眉山 人。( 苏轼) 十岁 时, 父亲苏 洵离 家到 各处 求学, 母亲程 氏亲 自教 他读书,听
38、 有关 古今 成败 的 事,( 苏轼) 就能 马上 说出 它 们的要 领。 程氏 读东 汉的 范滂 传,发 出长 长 的叹息,苏 轼问 道: “ 我如 果 做范滂,母 亲会 不会 答应 我 呢? ” 程 氏说: “ 你都 能 做 范滂,我难 道不 能做 范滂 的母亲 吗? ” 等到成 年的 时候,( 苏轼) 对 经书和 史籍 都很 精通,常 常 一天能 写几 千字 的文 章, 特 别喜欢 贾谊 、陆 贽的文 章。 后来 读了 庄 子, 感叹 不已 地说: “ 过 去 我有些 想法, 没 能表 达出 来, 如今读 罢此 书, 真是 句 句是我 的心 里话 。 ” 嘉祐 二 年,( 苏轼) 参加
39、礼部 考试 。 正当科 举应 试之 文结 构松 散文辞 奇特 的不 良之 风已成 主流,主 考官 欧阳 修 正想凭 借这 次的 应试 文来 扭转文 风, 看到 苏轼 的 刑 赏忠厚 论, 又 惊又 喜。后 来(苏轼) 拿 着信 件来 见欧阳 修, 欧阳 修对 梅圣 俞 说: “ 我应 当回 避这 个人, 给 他一次 出人 头地 的机 会。 ” 听到 此话 的人 起 初 喧 哗不服,过 了很 久才 信服 。 英宗治 平二 年,(苏轼) 进 入 登闻鼓 院任 判官 。英 宗在 藩王官 邸就 听说 过苏 轼的 名字, 所以 就想 按 照唐朝 的先 例, 召请 苏轼 进 入翰林 院,(让他) 担 任知
40、 制 诰一职 。宰 相韩 琦说: “ 苏 轼确实 是个 不可 多得 的 人才, 今后 自然 会被 朝廷 重 用。现 在关 键是 要朝 廷好 好地培 养他,使 天下 的士 人 没有不 敬畏 爱慕 佩服 他的, 都希 望朝 廷重 用他, 那 时候再 重用 苏轼,人 们就 不 会再有 异议 。如 果现 在骤 然使他 身居 要职,那 么天下 的士 人未 必认 为这 样恰当,那 样反 而拖 累了 他 。 ” 苏 轼听 说韩 琦的 话,( 对 韩琦非 常感 激,) 说: “ 韩 公是一 个以 德爱 人的 人! ” 适逢 苏 洵去 世,(英宗) 赐 予 苏家金 银丝 帛,(苏轼) 婉 言 谢绝, 只求 追封
41、(苏洵) 官 爵,( 英宗) 于是 追封( 苏洵) 为 光禄寺 丞。 ( 苏轼) 调 任到 徐州 主持 工作 。洪水 决堤 要淹 没曹 村, 富 裕的百 姓争 着要 出逃 躲避 水灾。 苏轼 说: “ 如果 富裕 的百 姓都 逃 出了城,民 心就 会全 部动 摇, 那我还 和谁 来守 城呢? 只 要 我在, 水就 绝不 会毁 坏 城池。 ”( 他) 将 富裕 的百 姓 赶回城 中。 苏轼 到武 卫营, 将卒长 叫出 来说: “ 河水 将 要毁坏 城池, 事 情很 紧 迫了, 即使 是禁 军也 要为 我 竭尽力 量。 ” 卒 长说: “ 太 守 尚且不 躲避 泥巴 和积 水, 我 们这些 地位
42、低下 的人 一定效 命于 您。 ”于是(苏轼) 率领 众人 拿着 畚锸 出城, 在东南 方向 筑起 长堤, 从 戏 马台开 始, 一直 到城 门 口。雨 日夜 不停 地下,城 中 没有被 淹没 的只 有三 版之 墙。苏 轼住 在那 上面,路 过 家门口 也不 进去,让官 吏分别 守住 各面 城墙,终 于 保全了 城池 。(苏轼) 又 调来 征夫加 固城 墙, 做了 木制 的 堤岸, 以便 预防 洪水 的第二 次到 来。 朝廷 听从 了他的 意见 。 ( 二) 阅读 下面 这首 宋词, 完 成第 1112 题。 浣溪沙 苏 轼 软草平 莎 过雨 新,轻 沙走 马路无 尘。 何时 收拾 耦耕 身?
43、 日 暖桑 麻光 似泼, 风 来蒿艾 气如 薰。 使 君 元 是此 中人 。 注: 莎: 指 莎草, 多年 生草 木。 耦耕: 两人 各持 一耜(s , 古时 农 具) 并 肩而 耕。 使君: 指 作者 自己 。 11.这 首词 表达 了词 人什 么 样的思 想感 情? 请 结 合词 句 作简要 分析 。 解析: 上 下阕 均采 用了 写景 和叙事 相结 合的 手法,“ 新”“ 无尘 ” 渲染 出了 雨后 清新 、 洁净的 景象,故 烘托 出的作 者的 心情 也是 愉悦 、惬意 的。 “ 光 似泼”“ 气如 薰 ” 表 现的 是田 园的 蓬勃 景 象, “ 收 拾耦 耕身 ” 表现 的是作 者
44、对 田园 的热 爱之 情。综 合起 来组 织答 案即 可。 参考答 案: 雨后 置身 于清 新怡人 环境 之中 的愉 悦、 惬意。 一场 雨后, “ 软 草平 莎 ” 油绿 水灵, 格外 清新, 路面上,净 而无 尘,作 者纵 马 驰骋, 自是 十分 惬意 。 对 农村田 园生 活的 热爱 和希 冀归耕 田 园 的愿 望。 “ 收拾 耦耕 身 ”,表 现出 词人 对田园 生活 的热 爱, 雨后 桑 麻蓬勃 生长,蒿 艾香 气如 薰, 词人自 然是 热爱 这样 的景色 和生 活的,最 后一 句 又将这 样的 情感 进一 步深 化。 12.词 的下 阕用 了哪 些表 现 手法? 请 结 合词 句作
45、 简要 分 析。 解析: 解 答此 类题 目,一 般是 抓住关 键词 语体 会。 “光似泼 ”“气 如薰 ”,很 明显 是运 用 了比喻 的修 辞手 法。 “ 日暖 桑麻 光似 泼,风 来 蒿艾气 如薰 ” 从 句式 特点 来 看, 运 用的 是对 偶。 从整 首 词看, 是借 景抒 情。 参考答 案: 比喻 。 “光似泼 ”“气 如薰 ” 运用 了比 喻的 修辞手 法, 写出 雨后 天晴 田 野里的 蓬勃 景象 。 对偶。 “ 日 暖桑 麻光 似泼, 风 来蒿艾 气如 薰 ” 两句 形成 对 偶, 读 起来 朗朗 上口 。 情 景交融 。清 新、 蓬 勃的田 野景 色蕴 蓄着 作者 的喜悦
46、之情 。 三、语言运用 13.请 将下 面的 句子 重组 为 一个单 句, 不能 改变 句子 的 原意。 如果说,苏 轼的 盖世 才华 是 他被无 数的 后人 崇拜 和偏 爱的首 要因 素, 那么 他的 儒 雅与豪 放, 既富 于 正义又 富于 情感 的天 性则 是令人 崇拜 与偏 爱的 又一 个原因 。 解析: 此 题考 查的 是变 换句 式的能 力。 原句 是个 表假 设关系 的复 句, 重点 内容 在 “ 那么 ” 以后, 所以 重组 句子的 时候 要把 此内 容作 为单句 的主 干, 把“那么 ” 前 的内容 作为 附加 成分 放到 单句中 。另 外, 语句 要 通顺, 不能 漏掉 内
47、容 。 参考答 案: 苏 轼的 儒雅 与豪 放,既 富于 正义 又富 于情 感 的天性 可以 说是 他盖 世才 华外的 又一 个令 无数 的后人 崇拜 和偏 爱的 原因 。 14.下 面是 某校 举行 “ 读书 活 动 ” 的 宣传 图标, 请写 出构 图 要素, 并说 明图 形寓 意, 要 求 语意简 明, 句子 通 顺。80 字 左右 即可 。 解析: 从 整体 看,徽 标像 一本 展开的 书, 中间 是表 示智 慧 的眼睛 与钥 匙。 可根 据书 、眼睛 、钥 匙解 读这 个徽标 的象 征意 义。 参考答 案: 图 标主 体部 分形 似一本 翻开 的书,也 像两 扇 打开的 门; 书 的中 间是 一只 眼睛; 眼 睛下 方是 一 把钥匙 。寓 意读 书可 以让 人开阔 眼界,阅 读是 打开 知 识大门 的钥 匙, 倡导 大家 积 极参与 读书 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