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偶和对比 相似点:都是把成对的短语或句子排在一起使用。 不同点: a.对偶中成对的短语或句子在内容上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称为“反对”) ,也可以是相近或相关的(称为“正对”),对比的两种事物则只能是相反或相对的。如: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反对)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正对)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 b.对比是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相互映衬,重在“比”,对偶着眼于结构上的对称,并非为了比较。 c.在形式上,对偶有严格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字字相对,意思有联系,字面没有重复,对比没有这些要求。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对比和对偶 对比和对偶一般来说不容易混淆,所以相混淆的原因在于二者都要求“对”,如果单纯地着眼于内容的相对而不顾及语言的结构形式,就势必产生混淆了。例如: 这些人,马克思主义是有的,自由主义也是有的;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 这里先有一个总的对比:“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又有两个具体的对比:“说的”和“行的”相对比,“对人”和“对己”相对比。可见这里强调的是意义的对比,形式是不大讲究的。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个对子是个典型的对偶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而且是一对句子。“墙上”对“山间”,“芦苇”对“竹笋”,“头重”对“嘴尖”,“脚轻”对“皮厚”,“根底”对“腹中”,“浅”对“空”,可见对偶在形式上要求是很严格的。 当然,对比的语意用对偶的形式表达的情况也是常有的:东家门里有酒肉, 佃户家中无米面。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以上两个例子,从结构上看是对偶句,从意义上看是对比句。有人主张这类句子可以看成是对偶兼对比,这种主张忽略了对偶句的语意也可以包括“相对”和“相反”的,据此,这一类句子仍可以看做对偶句。 由此可见,对偶句的着眼点是在句子的结构形式,而对比句的着眼点则在句子的意义对比。 形式上不合对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