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高一高二分层次选课走班的几点思考一、为什么要进行分层次选课走班?1、“孩子不能选择家庭,不能选择社会,但他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只有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分层次选课走班,把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分成不同水平,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体验学习的愉悦,从而树立信心,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充分的发挥。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分层次选课走班,体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不是简单地以分
2、数为衡量标准,而是从学生需求出发,为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独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才是教育最大的公平。3、2011 年山东省高一新生取消文理分科,意味着学生三年都要承担 9 门文化课的学习重任;新高二学生根据省教育厅统一要求,将在 12 月底或 1 月初参加第一次考试,科目为语数外三科。全部参加全省统一考试,不再将考试权下放给学校。第二学期期末其余学科全部参加省学业水平考试;再加上 2011 年山东省首次将体育纳入高考当中,形势严峻,任务繁重,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必须做出变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
3、、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惟其如此,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4、学校的生命力在于教师的成长。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分层次选课走班,可以更好的促使教师不断探索适应学情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集体备课,发挥团队力量和集体智慧,更成为激活课堂活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的关键因素。二、如何进行分层次选课走班?(一)学校层面1、制定青岛十六中分层次选课走班方案。本学期,在数学、英语学科尝试进行分层次选课走班。每 4 个行政班作为一个组合单位,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等综合分析,设立数学探究班和基础班,英语探究班和基础班。2、
4、师资选配。为教师发展提供均等机会,每位教师分别承担探究班和基础班的教学任务。3、组织培训。分别召开教研组长、集备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培训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各负其责,落实到位。(二)教师层面1、以备课组为单位,集思广益,提报课程设计方案,便于学生自主选择。2、班主任、任课教师给学生解读分层次选课走班方案 ,科学指导学生根据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等自主选择基础班或探究班,定夺奋斗的途径。(三)学生层面1、调查摸底。组织学生填写青岛十六中数学英语学习水平自我评价表 、 青岛十六中 2010 级学生发展意向调查表,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认识自己数学和英语的学习状况,及早确定自己的
5、高考奋斗目标。2、指导培训。召开级部会、班会、部分学生座谈会,明确选课走班实施办法和要求,实事求是选择基础班或探究班。3、确定班级。实行动态化管理,期中、期末适时微调。(四)家长层面下发家长信,讲明分层次选课走班的优势、实施办法、基础班和探究班授课特点以及学生调查问卷情况,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形成合力,正确指导孩子选出适合自己的教学班。三、分层次选课走班应直面的几个问题:1、分层次选课走班,不是变相的分快慢班。转变传统观念,不再只关注干巴巴的分数,以分数为分班的唯一依据,却忽视了学生丰富的人性。“课程是学生精神成长和知识成长的营养,你给他们什么样的营养,就意味你希望他将来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6、基础班教学内容侧重于夯实学科基础知识,教学进度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更加吻合,教师将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探究班教学内容具有深度,教学进度相对较快,侧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探究、创新的精神。数学、英语探究班和基础班的学生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学生可以选择数学的探究班,也可以同时选择英语的基础班。2、分层次选课走班,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师必须加强探究班和基础班的学情研究,在教学中精确知道每个学生的基础、特点与差别,哪些是学生该听、该做、该想、该说的内
7、容,教师应是明白人,梳理落实核心知识,是课堂改进的瓶颈和关键。3、分层次选课走班,管理层次和难度加大。教学班、行政班双重管理,任课教师的任务加重了,责任也更大了,一岗双责导师制必须落实,并纳入教师工作质量综合考评当中。4、分层次选课走班,必须建立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对象层次不同的情况下,如何相对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学习能力不同的情况下,如何公平合理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学业成绩?本学期学校实施教代会审议通过的青岛十六中教师教学成绩评价方案,按照“大捆绑、小调整”的原则,对教师教学成绩实行整体性评价,评价内容侧重学生对主干知识掌握情况和学科双达线情况,达到高中平均水平以上为优秀,其余依据教师得分定为良好和合格。改革评价环境,突出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课程学习评价原则,做好学生学分认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