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常见病的中医辨证药膳.doc

上传人:myw993772 文档编号:6876126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病的中医辨证药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常见病的中医辨证药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常见病的中医辨证药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常见病的中医辨证药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常见病的中医辨证药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常见病的中医辨证药膳主讲人:王长松总目录一、五脏的基本功能与系统联属 二、临床常见的病理因素三、常见病的中医辨证药膳一、五脏的基本功能与系统联属 (一)心心为“君主之官” ,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统领全身脏腑的功能活动。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心主血:心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原动力。心主脉:心是心血脉系统的主导。(2)心主神明神明: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及其外在表现。心主神明又称心主神志、心藏神。指心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密切关系,心是神志活动的主宰。其根源在于,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2、心的系统连属(1)心开窍于舌(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3)心在志为喜(4)心在液为汗(

2、二)肺肺为相府之官,是主持周身之气的重要器官。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1)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呼吸之气,肺主全身之气。(2)肺朝百脉肺朝百脉:全身之血脉会聚于肺。肺有助心行血的功能。(3)肺主宣发、肃降宣发:肺气向上升腾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包括排浊气,布精微,宣发卫气、排出汗液三个方面。肃降:肺气向下通降和保持呼吸道洁净的作用。包括吸清气,转精微,清吸道三个方面。两种功能相互配合相辅相成。(4)肺主通调水道肺的宣发和肃降运动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宣发外达皮肤汗液,肃降下达肾脏尿液。 2、肺的系统连属(1)肺主皮毛(2)肺开窍于鼻(3)肺在志为悲忧(4)肺在液为涕2(三)脾

3、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是消化、吸收、输布营养和水液的主要器官。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1)脾主运化、主升清运化:消化、吸收、转输。脾主运化: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脾主升清:指脾运化功能在气机方面的特点,以上升为主。一方面,脾将水谷精微上输肺、心、头、目;另一方面,其升举之力,可防止内脏下垂。(2)脾主统血统,指统摄、控制、管辖。脾主统血,指脾可以统摄、控制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使其不能溢出脉外。2、脾的系统连属(1)脾主肌肉、四肢(2)脾其华在唇,开窍于口(3)脾在志为思(4)脾在液为涎(四)肝肝是疏畅气机、调节气血、协助消化

4、的重要器官。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1)肝藏血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2)肝主疏泄疏泄:疏通、畅达之意。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2)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协调消化吸收维持气血运行调节水液代谢调节生殖功能2、肝的系统连属(1)肝主筋,其华在爪(2)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3)肝在志为怒(五)肾肾为先天之本。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以及维持人体水液代谢平衡的重要脏器。1、肾的主要生理功能(1)肾藏精,主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肾藏精,指肾对精气的闭藏。其作用是将精藏于肾,并促进精气的不断充盈,防止其无辜流失,为精气充分发挥生理作用创造条件。肾中所藏之精

5、,来源于先天之精,并得到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肾的功能通过肾中精气的作用而体现。肾精的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3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这一作用通过肾阴与肾阳的协调来实现。肾阳:具有激发、推动、温煦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作用。肾阴:具有滋养、濡润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作用。(2)肾主水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这一功能通过肾的气化来实现。肾中精气是津液生成输布和排泄的原动力。肾的气化与尿液的生成和排泄直接相关。水液代谢过程:胃(入口) 、脾(运输) 、肺(分发) 、肾(主持) 、三焦(通道)尿、汗、粪、呼出之气(终产物)体外。(3)肾主纳气肾具有摄纳肺吸入的清气,防止呼

6、吸表浅的作用。2、肾的脏腑系统连属(1)肾在体合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2)肾开窍于耳及二阴(3)肾在志为恐(4)肾在液为唾二、临床常见的病理因素(一)风邪: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2、风性善行而数变3、风为百病之长(二)暑邪: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2、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3、暑多挟湿(三)湿邪: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2、湿性重浊3、湿性粘滞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四)燥邪: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2、燥易伤肺(五)寒: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滞;3、寒性收引。(六)热(火、毒)1、热为阳邪,其性炎上42、热易耗气伤津3、热易生风动血4、热易扰动心神5、热易致肿疡(

7、七)痰饮:痰和饮都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痰饮有有形和无形之分。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痰饮的形成有外感内伤等多种因素。痰饮的致病特点:1、阻滞气机、气血:可出现胸闷、咳嗽、喘促、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症。2、致病广泛多端:出现眩晕、咳喘、心胸闷痛、痴呆、癫痫、狂躁、痰核等症。3、重浊粘滞缠绵:具有沉重秽浊、粘滞不爽等症状特点;出现腐浊粘腻苔;病程缠绵、悠长。(八)瘀血:指体内有血液的停滞。包括:离经之血或血行不畅两种情况。瘀血的形成,既可由于血行不畅而凝滞,也可因为血离经脉而留滞。瘀血的病证特点:1、病位不一,病症各异:胸闷心痛、咯血、呕血便血、胁痛痞块、

8、腹痛2、病症虽多,特点共同:疼痛(刺痛、固定、拒按、夜甚) 、肿块、出血(色紫暗,夹血块)肌肤爪甲失荣(面黑紫暗,肌肤甲错,口唇、爪甲青紫) 、特征性舌脉。(九)病理因素的夹杂与转化:风寒、风热、风暑、风燥、风湿、温燥、凉燥、湿热、痰热、瘀热三、常见病的中医辨证药膳(一)高血压1、肝阳上亢症状:头胀痛、耳鸣、易怒、面红、目赤、口唇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平肝潜阳。药膳:绿豆粥。绿豆 50 克,白米 50 克。先煮绿豆,放少许碱、矾,至熟,再加入米煮成粥,入糖少许调食,可常用。海蜇拌菠菜。菠菜根 100 克,海蜇皮 100 克,香油、盐、味精适量。先将海蜇洗净切丝,再用开水烫过,然后将开水焯过

9、的菠菜根与海蜇皮加调料同拌,即可食用。每日 1 次。2、肝肾阴虚症状:眩晕、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腰酸腿软,舌质红、苔白、脉数等。治法:滋补肝肾。药膳:海参粥。海参 20 克,大米 60 克,煮粥调味食用。淡菜皮蛋粥:淡菜 30 克,皮蛋 1 个,粳米 60 克,共煲粥调味服食。发菜蚝豉粥:发菜 3 克,蚝豉 60 克,瘦猪肉 50 克,大米 50 克,煲粥调味服食。淡菜紫菜汤:淡菜 50 克,紫菜 6 克,先将淡菜加水煮软煮熟,再加紫菜,稍煮片刻,调味服食。3、阳气虚弱症状:眩晕、耳鸣、心悸、腰膝酸软、畏寒肢痛、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5治法:温补阳气。药膳:杜仲炖猪腰。猪腰

10、两个,杜仲 30 克,加水一同炖熟调味食用。桂心粥:大米 50 克,桂心末 7 克,先用大米煮粥,待粥煮至半熟入桂心末,文火煲片刻,熟后趁热食用。4、瘀血阻络症状:眩晕、耳鸣、失眠、心悸,面或唇色紫黯,舌有紫斑或瘀点,脉弦涩或细涩。治法:活血通络。药膳:桃仁莲藕汤。桃仁 10 克,莲藕 250 克,将藕洗净切成小块,与桃仁加清水适量煮汤,调味饮汤食藕。桃仁牛血汤。桃仁 10 克,新鲜牛血 200 克, (切成块状) ,与桃仁加清水适量煲汤,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牛血。(二)冠心病1、痰浊内阻症状:心胸窒闷或如物压,气短喘促,多形体肥胖,肢体沉重,烷腹痞满,痰多口黏,阴雨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纳呆便搪

11、,泛恶欲呕,舌淡苔腻,脉滑。治法:宣痹通阳,桂湿化痰。药膳:四味饮。山楂 60 克,荷叶 30 克,薏苡仁 50 克,葱白 30 克。将上药洗净,加适量水煎取汁,去渣即可。每日 1 剂,分 2 次服食。陈皮薏苡仁粥。陈皮 5 克,薏苡仁 50 克,梗米 50 克。洗净,加水适量,文火熬至成粥。每日 1 剂,分2 次服食。其它备选药膳:芥菜粥。芥菜头数个,粳米 50 克。洗净,加适量水共煮成粥。温热食用,随意服食。三仁汤。瓜萎仁 10 克,薏苡仁 20 克,冬瓜仁 30 克。洗净,加适量水共煎,去渣留汤。早、晚分 2 次服用。泽泻膏。泽泻 500 克,蜂蜜 250 克。将泽泻洗净,加适量水煎熬,

12、去渣,加炼蜜收膏。每服 2 匙,每日服 2 次,常服有益。香菇桃仁汤。香菇 100 克,桃仁 6 克,甜杏仁 6 克,葱、姜、盐、味精适量。将桃仁、杏仁水浸去皮,入锅先煮 10 分钟,撇去浮沫,加油、盐等,再煮 10 分钟,人香菇煮 15 分钟,起锅时加入葱花、味精。佐餐服食,连服 710 天。雪红羹。荸荠 300 克,山楂糕 60 克,白糖适量,甜青梅脯丁、桂花糖各少许。将荸荠洗净,去皮,切丁,用小沙锅加水 1 大碗煮荸荠,煮沸后加白糖少许,再以文火煮 1015 分钟。山楂糕切丁,放入荸荠汤内,立即离火,加入青梅脯丁及桂花糖少许,拌匀服食。每次 1 小碗,每日 2 次。玉米粉粥。玉米粉 50

13、 克,梗米 100 克。将梗米洗净,玉米粉放人大碗内,加冷水调稀。梗米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九成熟,将玉米粉糊倒入,边倒边搅,继续用文火煮至玉米烂成粥。每日 2 次,早、晚餐食用。2、瘀血内停症状:心胸疼痛,痛如锥刺,固定不移,入夜为甚,伴有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有疲斑,苔润,或见舌下络脉青紫,脉沉涩或结代。治疗:活血理血,祛痰通络。药膳:毛冬青煲猪蹄。毛冬青 100 克,猪蹄 1 只。将毛冬青放人纱布药袋,猪蹄洗净去毛。将两物同放锅中,加葱、姜、大料、食盐、料酒,文火烛烂,去渣即成。佐餐服食,当日服完。丹参饮。丹参 20 克,砂仁 6 克,红糖 20 克。将丹参与砂仁

14、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加入红糖搅溶。每日61 剂,分 2 次服食。其它备选药膳:葛参山楂汤。葛根、丹参、山楂各 15 克,蜂蜜(蜂蜜产品,蜂蜜资讯) 适量。将前 3 味共人锅内,加水适量煎煮,去渣取汁,将蜂蜜调人药汁中,搅匀即成。每日 1 剂,连服 30 天。桃仁粥。桃仁 10 克,梗米适量。将桃仁煮熟,去皮尖,取汁和梗米同煮粥;亦可用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加梗米煮粥。每日 1 剂,连服 10 天。山楂粥。山楂 30 克(鲜者 60 克) ,粳米 100 克,砂糖适量。将山楂洗净人沙锅,煎取浓汁,去渣,而后加梗米、砂糖,文火煮粥。可作点心服用,不宜空腹食用。双参山楂酒。人参 6 克,丹参

15、30 克,山楂 30 克,白酒 500 克。将 3 味药置于瓶中,加白酒,浸泡半个月后即可。每日服 1 次,每次 10 一 15 毫升。养心活血蜜膏。龙眼肉、桑植、百合、获神、酸枣仁、丹参各 60 克,山楂 120 克,红花 30 克。将全药洗净,共煎煮 3 次,合并滤液,浓缩,兑炼蜜适量收膏。每日服 2 次,每次服 10 克。川芍酒。川芎 30 克,白酒 500 毫升。将川芎洗净,捣为粗末,用纱布袋盛装,放入洁净容器中,加入白酒和适量白糖浸泡,密封。5 天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后备用。根据病情每日服 12 次,每次 1020毫升。3、寒凝心脉症状:心胸疼痛,遇寒而作,形寒肢冷,胸闷心悸,甚则

16、喘息不得卧,冷汗自出,心悸气短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舌质淡苔白滑,脉弦紧。治法:温通阳气,驱散阴寒。药膳:二姜葱白粥。干姜 30 克,高良姜 30 克,葱白 50 克,大米 100 克。将干姜、高良姜装人纱布袋内,与大米、葱白同煮作粥,粥熟去药袋。每日 1 剂,分 2 次服食。薤白粥。薤白 15 克,梗米 60 克。将薤白洗净,加适量水煎汤,去渣留汁,与梗米同煮成粥。每日 1 剂,分 2 次服食。羊肉饺子。鲜羊肉 500 克,葱白 50 克,五香粉、生姜,盐、味精、香油适量。将各原料共剁碎,调味做成馅,做成饺子。分次酌量食用。4、心气虚弱症状:心胸隐痛,反复发作,面色淡白,胸闷气短,动则喘息,

17、心悸汗,倦怠懒言,舌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或结代。治法:补益心气。药膳:人参茯苓麦冬粥。人参 3 克,茯苓 10 克,麦冬 5 克,大米 100 克,红糖 15 克。将上药水煎取汁,去渣后加梗米煮至八成熟,加红糖,同煮为粥即可。每日 1 剂,分 2 次服食。其它备选药膳:黄芪汁。黄芪 15 克。将黄芪水煎,去渣取汁。每日 1 剂,分 2 次服食,常服有益。龙眼红枣粥。龙眼肉 10 克,红枣 10 枚,大米 60 克。将以上诸味洗净,加适量水,用文火共煮成粥。早、晚分次服用。参芪鸡汤。人参 3 克,黄芪 40 克,乌骨鸡 1 只。先杀鸡去内脏、洗净,切块备用。黄芪、人参装入药袋。文火同炖至肉烂

18、,弃药袋,加适量盐即可食用。吃肉喝汤,分服,连用 7 天。锁阳油茶。锁阳 60 克,植物油(植物油产品,植物油资讯)50 克。油加热,油炸锁阳,炸酥后将锁阳碾为末。每次 10 克,用沸水冲,代茶饮。人参肉苁蓉粥。人参 5 克,肉苁蓉 15 克,葱白 2 根,大米 100 克。将人参、肉苁蓉、葱白水煎,去渣取汁备用。加入大米煮烂成粥。每日 1 剂,分 2 次服食。姜桂鸡。公鸡半只,干姜 6 克,葱白 2 根,肉桂 5 克。将鸡去毛、洗净、切块,油锅烧热炒鸡块备用。7将干姜、葱白、肉桂装人药袋,放入锅中,加适量水与调料。武火煮沸,去沫,文火烛烂。佐餐随意服食。木耳烧豆腐。黑木耳 15 克,豆腐 6

19、0 克,葱、蒜各 15 克,花椒、辣椒、菜油各适量。炒锅烧热,下菜油,烧至六成热时,下豆腐,加水煮十几分钟,再下木耳翻炒,最后下辣椒、花椒、葱、蒜等调料,炒匀即成。每日 2 次,佐餐食用。5、心肾阴虚症状:心胸隐痛,憋闷不舒,心悸怔仲,潮热盗汗,心烦少寐,腰酸膝软,耳鸣如蝉,口干不欲饮,舌红,苔少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药膳:麦冬粥。麦冬 30 克,生地黄 30 克,薏苡仁 50 克,生姜 10 克,大米 100 克。将生姜切片,与麦冬、生地黄、薏苡仁同煎,去渣取汁,与大米煮粥。每日 1 剂,分 2 次服食。其它备选药膳:仙人粥。制何首乌 3060 克,粳米 100 克,红枣 35 枚

20、,红糖适量。将制何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同梗米、红枣同煮成粥,再人红糖少许,煮沸即成。早、晚温热分服各 1 次。山茱萸汤。山茱萸 15 克,白糖适量。将山茱萸洗净、去核,加适量水,文火煮 15 分钟,加入白糖稍煮即可。早、晚温热分服。人参银耳汤。人参 5 克,银耳 15 克。先将银耳温水浸泡 1 小时,洗净。人参切小片后,用微火煮熬 2小时,再大银耳熬 i 小时即可。温热即服,连吃 7 天。首乌百合粥。制何首乌 15 克,百合 30 克,枸杞子 9 克,大枣 6 枚,粳米 100 克,白糖适量。先用沙锅煎煮何首乌,去渣取浓汁,然后与洗净的百合、枸杞子、大枣、梗米大锅,共煮成粥,放糖即可。早、晚服

21、食,随量服食。首乌芹莱粥。何首乌 50 克,芹菜 100 克,猪瘦肉末 50 克,梗米 100 克,盐、味精适量。先将何首乌入沙锅煎取浓汁,加粳米同何首乌汁同煮,粥将熟时,下猪瘦肉末和芹菜末,煮至米烂,加盐、味精调味即可。早、晚服食。银耳山楂羹。白木耳 20 克,山楂片 30 克,白糖少许。将白木耳常法炖烂后,加人山楂片和白糖,再炖至烂汁糊成羹即可食用。早、晚餐食用。香菇炒瘦肉。干香菇 10 克左右,猪瘦肉少许,大蒜适量。将干香菇用热水(70c)泡涨后,加少许猪瘦肉和大蒜合炒至熟,即可食用。每日或隔日食用。芝麻桑葚粥。黑芝麻 60 克,桑葚 60 克,白糖 10 克,大米 50 克。将黑芝麻、

22、桑葚、大米洗净后,一同捣碎,再放大沙锅内加清水 3 碗,煮成糊状后,加大白糖即可食用。每日服 2 次。豆浆粥。豆浆 500 毫升,粳米 50 克,盐少许。将梗米洗净后与豆浆同放大沙锅内,煮至粥稠,表面有粥油时即可,加盐调匀。每日早、晚餐温热食。素烩三菇。冬菇 25 克,蘑菇 25 克,嫩玉米笋片 50 克,鲜汤适量,草菇 25 克,粉芡、调料各少许。先将冬菇、蘑菇、草菇泡发、洗净,大油锅偏炒,之后加入鲜汤、嫩玉米笋片同煮,待熟后再加入粉芡和调料(盐、味精等) ,翻炒片刻即可。每日早、晚餐温热食用。龙眼莲子茶。龙眼肉 10 克,莲子 15 克,银耳 6 克。将莲子煮熟炖烂,再加龙眼肉和泡开洗净的

23、银耳,放入汤内稍煮,投入适量冰糖即可。早、晚各饮 1 次。(三)糖尿病1、肺热伤津症状:口渴喜冷,随饮随渴,咽干灼热,尿多色黄,舌红苔黄。治法:清热解毒、生津止渴药膳:五汁饮。梨汁、荸荠汁、藕汁、麦冬汁、鲜芦根汁各若干加清水,大火煮沸后改文火煎 30 分钟代茶饮。82、脾胃阴虚症状:口渴多饮、胃脘痞满,纳少腹胀,形体消瘦,舌红苔黄。治法:健脾益胃药膳:磨菇炖肉。蘑菇 500 克,猪肉 250 克切片同炖,调味后食肉吃蘑菇喝汤。3、肾阴亏虚症状:溲频量多,五心烦热,头昏乏力,腰酸疲软,舌红降脉细数。治法:补益肝肾,滋阴养血药膳:熟地黄粥。熟地黄 30 克纱布包扎,加水 5000 毫升,浸泡片刻,

24、煮沸至药汁棕黄,改小火,放粳米 50 克煮成粥,去熟地黄,晨起空腹食粥,10 天为 1 疗程。 4、气阴两虚症状:倦怠乏力,自汗盗汗,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尿赤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治法;补益气阴药膳:山药龙眼粥。山药 30 克,龙眼肉 15 克,荔枝 10 克,五味子 10 克,粳米 150 克,加水如常法煮粥食。5、阴阳两虚症状:形寒怯冷,面白无华,耳鸣腰酸,四肢不温,大便溏薄,尿清长,舌淡苔白。 治法:调补阴阳。药膳:黄鳝蒸猪肉。黄鳝 250 克,猪肉 100 克,佐料适量。将黄鳝去肚肠后切段,肉切片,用佐料煨浸,放入蒸锅内蒸,熟后食肉饮汁,可作正餐主菜食之。(四)痛经1、气滞血瘀

25、症状:经来小腹胀痛。或阵发性绞痛难忍,坐卧不安,恶心呕吐,肢冷汗出,甚或昏厥。或经前胸胁、乳房胀痛,烦躁易怒。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块出痛减,或有膜样物排出后疼痛缓解。舌质紫黯或舌尖边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或弦滑。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药膳:益母鸡蛋汤。益母草 3060 克,鸡蛋 2 只,红糖适量,加水同煮,去药渣,吃蛋饮汤。月经前几日或正值经期,每日 1 次。 2、寒凝胞中症状:经行小腹冷痛或绞痛。得热则痛减。月经推后,经量少,经色黯,有小血块。面青唇白,形寒肢冷,便溏。舌质青紫,苔白,脉沉紧。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药膳:红花酒。红花 100 克,60 度白酒 400 克,浸泡 1

26、 周。月经前,每日服 2 次,每次 10 毫升,连服数日。对血瘀及寒证痛经有效。3、湿热下注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拒按,伴腰骶胀痛。多为平时下腹胀痛不适,经期加剧,或有低热起伏或小腹灼热感,白带较多,色黄质稠,有臭气。舌质红、苔黄或腻,脉弦数。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药膳:薏苡仁粥。94、气血虚弱型症状:经时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或小腹及阴部空坠、喜按。或月经推后,经量少,经色淡,质稀。面色自光白无华,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弱。治法:补气养血,调经止痛。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 :分量因人而异。对虚证、寒证痛经可作辅助治疗。5、肝肾不足型症状:经水将净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

27、腰膝酸软。月经后推,经色淡黯量少,质稀薄,或头晕耳鸣,或潮热,眼眶黯。舌质红少苔,脉细弱。治法:滋肾养肝止痛。药膳:山芋山药汤。山茱萸 15 克,山药 20 克,台乌 15 克,益母草 30 克,枸杞子 15 克,煮汤服用。(五)更年期综合症1、阴虚阳亢型症状:头晕、耳鸣、心悸、潮热、心烦口干、多梦少寐、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数。治法:补肾平肝药膳:阿胶鸡子黄汤。鸡子黄 1 枚(生用) ,阿胶 6 克,生龟板 20 克,淡菜 20 克,水 500 毫升,先煮龟板、淡菜,取液 200 毫升,入阿胶溶化再放人鸡子黄搅匀,温服。枸杞淮山煲甲鱼。枸杞 30 克,淮山 20 克,甲鱼 1 只(去内脏)

28、洗净切块,一同放砂锅内煲熟,加葱、姜等调料,佐膳服用。淮山枣肉煲瘦肉。淮山 30 克,枣肉 20 克,猪瘦肉 100 克,加水一同放砂锅内煲熟烂,吃肉饮汤。2、脾肾不足型症状:月经周期先后不定,量忽多忽少,淋漓不断;头晕目眩、腰痛、神疲乏力,浮肿、夜尿量多,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治法:补肾健脾药膳:桂圆莲子粥。桂圆肉 20 克,莲子 20 克(去心),粳米 100 克,同煮粥食用。麻雀粥。麻雀 5 只,芡实 20 克,白术 60 克,葱白 3 茎。将麻雀去毛除内脏炒熟,入米酒 1 小杯,煮30 分钟,加水 2 大碗,下米及芡实煮粥,熟时下葱白,空腹食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29、,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素问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黄帝内经素问 至真要大论 “帝曰:愿闻病机如何?岐伯越: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热瞀瘈,皆属于火;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