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化学课堂教学到对中考题型的思考初中化学是初中学生的启蒙阶段,如何用好教材,将书本知识变成学生的东西,这是每个教师长期思考和操作的问题。当然,教无定法,但共同目的都是要让学生学懂会用!膏药一张,各有熬炼!基本的概念、重要的原理教学固然是重中之重,但也不能忽略一些细微的知识点的处理和题型变化。下面就化学教学到中考的题型思考谈点自己的初浅看法:一、在教学工作中,把握大纲 ,吃透教材,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STSE(即: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教学内容:1、渗透日常生活、社会生产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化学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有化学。针对各种广告
2、,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辨别其真伪,如剖析“点铝成金” 、 “水变燃油” 、 “不含任何化学物质”营养品等等伪科学或不科学的广告。再如防止漏气,在液化气中掺入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H 3CH2SH)的作用。又如食品包装袋里的保护气;厨房化学知识(小苏打膨松剂、食盐、味精、纯碱、醋、浆油等的检验方法多种)等。再如生活中的假冒矿泉水、交警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用的重铬酸钾,检验市面上的假酒精(用的无水硫酸铜) ,再如检查假冒加碘食盐:将食盐在酸性(通常用盐酸)条件下与 X 反应:KIO 3+5X+6HCl=6KCl+3I2+3H2O,若有就会使淀粉变蓝。则 X 的化学式是_。2、用化学知识解释人类有文明
3、成果人类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及民间传说中包含许多化学知识,如“烈火见真金” 。针对“真假黄金”这一现实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经讨论,鉴别方法有多种,灼烧法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这既解释了“真金不怕火来炼” ,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再如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谚语:“水火不相容”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锈花针”等都包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通过这些内容的渗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在其他相关学科或知识学习的同时,自然会联想到有关的化学知识。3、渗透化学与科技、军事、医疗、能源等相关知识如: “石墨炸弹”问题; 1“火箭的燃料
4、”用肼即联氨(N 2H4) 、以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的(神州 2“五号”是用双氧水作氧化剂的) ,生成的产物都是水和氮气,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TNT 炸药”点燃爆炸后生成了二氧化碳、水、和空气中最多的气体, 3确定 TNT 的元素组成。见学习指导丛书P85 典型题 8、9 题再如:胃酸过多的病人可服小苏打(NaHCO 3)或胃舒平Al(OH) 3; 4消毒用的双氧水、酒精、5%的高锰酸钾溶液等等。 5可燃冰的开采和利用、氢能源、煤、石油、天然气、乙醇汽油等。 6通过这些知识的渗透,让学生懂得化学与我们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学生由陌生感到是多么地熟悉,从而对化学的学习并不感到枯燥无味,大大激发了学
5、生的求知欲望。4、渗透 STSE 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STSE 教育涉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多层面,内容广泛,要求在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生活实际,以社会背景学习化学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到生活和生产中,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主动地学习化学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STSE 教育,既要注意联系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又要适当渗透化学高科技方面的内容,把握一个恰当的度, “让学生能跳起来摘下桃子”,做到适应、适量、适度、适用。以课堂为主线,即:知识点在课内,材料在课外。(二)注重知识的延伸和拓展:1
6、、研读教材内容,把握关键字词的处理如:P 12中隐含在教材中的 HgO粉红色;又在教材 P90图 5-3 再次形象直观地展现 HgO 为粉红色。又如:P 30中,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只有这一句话,就隐含了铁生锈的条件。反思,如何保存钢铁防止锈蚀?再深入一下思考铜绿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参加反应的物质是哪些?进而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2、利用好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如:测定空气里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不能仅仅把它局限于测氧气,而应该从另一个侧面去分析: A、该实验还证明了 N2的哪些性质呢?B、该实验还可以作如何改装呢?C、该实验所用药品能否改用 C、S、Fe?若改用 C 或 S 还须要作哪些改进?
7、又如:由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可推测电线老化着火的灭火要求。再如:教材 P134,由“池沼里有沼气的图片”可挖掘出甲烷气体的哪些物理性质?由此推导出其收集方法(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如何将沼泽底部的甲烷气体收集起来?等等。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金属钠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钠和氢气,但反应相当剧烈,钠在水的表面高速旋转且形成火球。若要用这种方法制取并收集氢气应怎样操作?进而得出金属单质钠的保存方法。诸如此类的题型还很多很多,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积累,并渗透到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去。当然,根据现形的中考命题导向,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最起码的要求,在扎实“双基”的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帮助学生把思路或思维方式作一下调整,更有利于学生的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