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doc

上传人:dcjskn 文档编号:6871249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贵中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冬春季好发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水痘、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猩红热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这些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病原体通过呼吸道的排泄物(飞沫等)传播的。冬春季寒冷,学生在外边活动减少,多集中在教室内,这更增加了传染机会。为了御寒,习惯把门窗关得很严,室内外的空气很难交换,空气相对静止的室内,带有病菌、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飘浮,学生在教室时间长,空气不新鲜,自然容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另外,寒冷的空气会使鼻黏膜的血管收缩,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这也是容易得病的一个原因。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1、坚持晨检制度,发

2、现病例,及时隔离,环境消毒, 疫情上报。教室每天保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多到户外活动,适时增减衣服。 3、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平时多喝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把住“病从口入”关。 4、尽量减少到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集会,特别是不要到网吧长时间游戏。 5、对流感、流脑、麻疹等,在流行期间还可注射相应疫苗预防。流脑的预防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多在春季流行。 该病的一般表现症状是: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暴发型起病急骤,常在 24 小时内出

3、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者突发高热、身上有出血点、头痛、喷射状呕吐、嗜睡、烦躁不安等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流脑有以下并发症:脑及其周围组织因炎症或粘连可引起第、及对颅神经损害、肢体运动障碍,失语、大脑功能不全、癫痫等。脑室间孔或蛛网膜下腔粘连可发生脑积水,后者又导致智能障碍、癫痫等。经脑膜间的桥静脉发生栓塞性静脉炎后可形成硬膜下积水,多见于 1-2 岁的幼儿。当及时和适当的治疗效果不满意,恢复期出现抽搐,喷射性呕吐,特别伴有定位体征,颅内压持续升高,以及发热等即应想到硬膜下积水的可能。化脓性迁延性病变有结合膜炎

4、、全眼炎、中耳炎、关节炎、肺炎、脓胸、心内膜炎、心包炎、睾丸炎等.流脑虽来势凶猛,发病急剧,但只要掌握发病规律,采取综合措施是可以预防的,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脑膜炎双球菌具有怕热、怕冷、厌氧的弱点,因此要经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居室内的温度要在 18-20,湿度在 5060%最为合适,每天开窗 34 次,每次约 15 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和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让孩子多增加户外活动,上午 10 点到下午 4 点最为适宜,以提高小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在流脑好发季节,室内还可用食醋、艾叶等熏蒸消毒,杀灭病菌。2.保

5、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能力。注意在流行期内,与流脑病例密切接触的人员均应接种疫苗。目前我国市场上供应的 AC 群双价多糖疫苗,能有效诱导出抗体,免疫年龄在两岁以上的人群,次年不需要加强,3-5 年后需加强接种。 3.及时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在流脑流行季节,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症状的病人,应提高警惕。若病人出现高烧不退、剧烈头痛、喷射呕吐等,应立即送医院检查,确诊者应隔离治疗。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品等要严格消毒,以防扩散。 4.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要按时作息,保证睡眠,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5.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初春时节,尽量少去人

6、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注意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冒。流脑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五项加强疾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并及早就近住院医治病人。 对病人密切接触者,立即进行预防性服药。 若流脑流行出现在过去未实施疫苗免疫或注射疫苗较少的地方,可对 15岁以下未免疫的儿童应急接种疫苗。 一旦发生流脑流行,应劝阻大型集会、串门访友或探视病人,不带儿童去公共场所。及时组织对疫点进行消毒处理,如疫情发生在学校等人群集聚场所,要做好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保持通风。水痘的预防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水痘传染性极强,

7、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患者以婴幼儿多见,集体儿童亦为易感人群,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等容易发生局部暴发流行。水痘的平均潜伏期 1421 天,多为 15 一 17 天。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会传染发病,病初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发热的同时或 12日后,躯干皮肤、粘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脏器,还可并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出现严重并发症。部分病人恢复后体内可潜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诱因可引起复发成为带状疱疹。主要预防措施:1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

8、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2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3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 21 天左右)。4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 15 天产生抗体,30 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 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麻疹 、风疹的预防麻疹(以 6 个月至 5 岁小孩为主要发病群) ,麻疹俗称“疹子”、“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两季,麻疹传染性非常强,病毒随飞沫排出直接感染,间接传播很少。但患过

9、麻疹后可获得免疫力。发病症状:麻疹潜伏期为 1014 天,发病时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急起发热,咳嗽、流涕、畏光流泪、眼睑浮肿。出疹期:于第 4 病日左右开始出疹,持续 35 天。从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躯干与四肢,此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高达 40,精神萎靡、嗜睡;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中毒症状明显缓解,体温下降,约 12 日降至正常。皮疹 12 周退净。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风疹(此病多见于 15 岁儿童),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两季是多发季节,其传染性强,在幼儿园及小学可成批儿童患病。病毒一般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或由患者

10、的口、鼻、眼的分泌物直接传染。发病症状: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 1421 天。症状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和眼发红等上呼吸道症状。通常在发热12 天后出现皮疹,24 小时蔓延全身。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皮疹一般在 3 天内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在出疹期体温不再上升,患者饮食如常。风疹并发症很少,一旦发生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或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时,应及时治疗。防治措施:因两种病都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发病,应及时隔离防止传播。麻、风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腮腺炎的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

11、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对两至十五岁的儿童威胁严重,常在幼儿园和学校中流行。腮腺炎可因说话、咳嗽、打喷嚏而通过唾液进行传播,少数也可以通过被患者污染的物品(食物、食具和玩具)间接传播,起病较急。该病潜伏期一般为十六至十八天,主要症状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耳前和耳下部)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展,充塞于下颌骨和乳突之间,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并有轻度触痛,局部皮肤肿胀发亮,表面发热,但不发红,不会化脓,张嘴、吞咽和吃东西时疼痛,吃酸性食物时局部更疼。一般是一侧腮腺先肿,一至四天后另一侧相继肿胀,颌下腺、舌下腺、颈淋巴结因受累而肿大。严重的还可见到下颌部、

12、颈部甚至胸部前肿胀,这是由于舌下腺、颌下腺也受累的缘故。患儿常有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疼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严重者伴有发冷、恶心、呕吐、嗜睡、颈部发硬、昏迷或抽筋等。肿胀在三至四天可达高峰,再持续四至五天后逐渐消退,六至七天后体温逐渐下降,经治疗,症状十天左右即可消失,并获得终身免疫。腮腺炎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来发现应用潘生丁、病毒唑,疗效显著。中药可用紫金锭醋调局部外敷。一旦发现孩子得了腮腺炎,应立即隔离,其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煮沸或暴晒消毒,居室要注意通风换气,病人要注意卧床休息。给予流质饮食,不给过硬、过酸、过甜的刺激性食物,要多喝水,以利于毒素排出,要注意口腔卫生

13、,防止继发性感染。如体温过高,可给予适量退热药,如出现并发症可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对症治疗。预防腮腺炎和并发症的发生,要在冬春季节注意孩子的营养、保暖,加强耐寒锻炼。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也能起到预防作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对流行性腮腺炎没有预防效果,应加以留意。发病后可口服板兰根冲剂,并常用淡盐水漱口、冲鼻。腮腺炎流行期间,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传染源。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每年的月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World Tuberculosis Day) 。 结核病是一种在医学上被称为结核杆菌的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中最常见的是肺结核病。结核病曾一度令医学界束手无策,直到 188

14、2 年月24 日,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宣布人类发现了结核杆菌,才给在世界范围内控制结核病带来了希望。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发现,同时也为引起公众对结核病问题的关注,1982 年,在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国际预防结核病和肺部疾病联盟共同倡议下,把每年月 24 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提醒公众加深对结核病的认识,使之能够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 ,在三月二十四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来临之际,专家呼吁,传染病头号杀手应受全社会重视。我国结核病患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 22 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全球每年约 300 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的死亡达历史最高水平。我国的结核病疫

15、情也相当严重,根据 2000 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我国目前有结核病人 500 多万,每年因肺结核病死亡 13 万人,感染结核病菌的人达到 55 亿。目前我国结核病人 70至 90是肺结核病人,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在我国 500 多万的结核病患者中,痰菌阳性(痰里查到结核杆菌)的病人有 150 多万,是结核病主要传染源。当他们咳嗽、打喷嚏或高声谈笑时,含结核菌的飞沫从呼吸道排出,这些飞沫、尘埃悬浮在空中伺机向健康人群传播。一个痰菌阳性的病人一次咳嗽可喷出含有结核病菌的微粒约 3500 个,大声说话一分钟约喷出微粒 600 至 700 个,而打一次喷嚏播散到空气中的微粒竟高达100 万个。新中国成立后,结核病疫情明显下降,人们对结核病的认识也由以前的恐惧转向淡漠。“结核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的漠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结核病疫情依然严重,其死亡率是所有传染性疾病总和的两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控制结核病最积极的方法就是把控制点前移,做好预防环节。人们必须掌握起码的卫生知识,了解肺结核病的临床症状,一旦出现咳嗽、咳痰、咳血、乏力、午后低烧、晚上盗汗等症状,使用抗菌素治疗两周后仍然无效,就应马上去医院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