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级:高一 科目:生物必修 2 第 周 第 课时制作人: 韩巧霞 制作时间:2014-04-10 总第 35 课时让信念与行动齐步,让快乐与成功共享!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1) 编号:35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分析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得出相应的结论;2理解艾佛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重点难点】 对肺炎双球菌体内核仁体外转化实验的理解【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用 8 分钟时间看课本 53-54 页的内容,注意观察课本图示。问题: 1、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与结论是什么? 2、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与结论是什么?什么遗传
2、物质?检测题(用 8 分钟的时间完成下列检测题。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1928 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实验原理:S型细菌:菌落 ,菌体 夹膜, 毒性;能够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R型细菌:菌落 ,菌体 夹膜, 毒性2.实验过程及结果:活的 肺炎球菌 + 小鼠 小鼠存活;活的 肺炎球菌 + 小鼠 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 S型肺炎球菌 + 小鼠 小鼠 ;加热杀死的 S型肺炎球菌 + 活的 R型肺炎球菌 + 小鼠 小鼠 ;格里菲斯发现小鼠体内部分无毒性的 R型球菌转化为 球菌,而且这些 的后代也是 球菌。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 R型细菌转化为 S型细菌的 。二
3、、1944 年艾弗里的实验:1、实验设计思路:设法把 的各组成成分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各自的功能。2、实验过程及结果:3、结论: 才是使 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 是遗传物质,而 不是遗传物质)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的眼神成功者绝不放弃,放弃者绝不成功思考:艾弗里实验中设置 DNADNA 酶这一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当堂训练】 (独立闭卷,12 分钟;每题 5 分,共 65 分)1、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哪 项最终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A 有毒性的 S 型活细菌使小鼠死亡 B 加热杀 死的 S 型细菌不引起小鼠死亡C 无毒性的 R 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4、 型细菌混合,注射后使小鼠死亡D 用 S 型活细菌的 DNA 培养 R 型细菌,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2、下列哪项是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双球菌的方法或实验设计思路( )A、杂交 实验 法 B、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C、病毒侵染法 D、单独直接观察不同成分作用3、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 A、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 RNA 是遗传物质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 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4、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进行了以下 4 个实验:S 型菌的 DNA 十 DNA 酶加入 R 型菌注射入小鼠R 型菌的
5、 DNA 十 DNA 酶加入 S 型菌注射入小鼠R 型菌 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 S 型菌的 DNA 注射入小鼠S 型菌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 R 型菌的 DNA 注射入小鼠以上 4 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选做题5、肺炎双球菌有多种株系,但只有光滑型(S)菌株可致病(有毒),因为在这些菌株的细胞外有多糖类荚膜起保护作用,不致被宿主破坏。下图表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请据图回答:(1)从 D 组实验 中的老鼠体内可分离出 。(2)ABCD 四组实验中,可作 为对照组的是
6、。(3)把 S 型细菌的 DNA蛋白质和多糖荚膜分离出来,分别与 R 型细菌混合,结 果发现:S 型细菌的 DNA 与 R 型活菌混合后,注入老鼠体内,可致死。说明 。把 S 型的蛋白质或多糖荚膜与 R 型活菌混合后,注入老鼠体内,老鼠 。从老鼠体内只能分离出 。(4)将核酸酶注入活的 S 型细菌中,再将 这样的 S 型 细菌与 R 型活菌混合,混合物不使老鼠致死的原因最可能是 。年级:高一 科目:生物必修 2 第 周 第 课时制作人: 韩巧霞 制作时间:2014-04-10 总第 35 课时让信念与行动齐步,让快乐与成功共享!【课堂小结】 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日清内容】 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组长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