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急诊救治是否及时,直接关系到急诊病人的生命安危,同时急诊病人的病情复杂变化快,也是医疗纠纷的高发区域。 检查中发现,各医疗机构都高度重视急诊急救工作,加强急诊科的管理,规范急诊诊疗程序,医务人员急救技能培训、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但也存在急诊业务用房面积小、急救设备配置不足、卫生院人才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市卫生局要各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急诊科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医务人员要在思想上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急诊救治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重症病人的院内安全转运 长沙市中心医院
2、 周红慧 摘要 笔者对2003年1月至8月116例从我院急诊科转运至外科病房的重症病人及病房内危重病人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进行院内转运的情况分析,探讨重症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措施,包括规范病人转运制度、转运前权衡与意外评估、与接收部门的协作、转运前病人的准备、仪器与药物准备、人员选择、转运过程中的监测与记录。关键词:院内转运;安全隐患;防范措施以病人为中心、确保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妥善的医疗和护理、杜绝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医院工作的核心,是每位医护人员应尽的职责。院内转运病人由于只有短暂的十几分钟,常被医护人员所忽略。有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病人的并发症,转运病人的死亡率比正常高出
3、9.6%。本文分析了2003年1月至8月我科116例重症病人院内转运的情况,对如何安全转运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116列,男性85例,女31例;年龄4至79岁,重症颅脑外伤患者91例,其他25例。1.2转运途中并发症116例病人中有不同程度并发症者为42例。其中气管插管移位2例(包括插管过深和过浅) ;引流管脱出2例;穿刺针头滑出血管外5例;定时药物或治疗未按时给予9例;血氧饱和度改变者11例,其中血氧饱和度低至92%以下3例,经高浓度加压给氧血氧饱和度改善者2例,1例脑疝患者因血氧饱和度下降及心率、血压发生重大改变而中断转运;心率改变者13例。1.3转运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病
4、人在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转运前未测生命体征、未进行权衡及意外评估;未提前通知相关科室作好接收准备;转运前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患者、药物、仪器) ;静脉输液中断;运送方法不当;氧气供给不合要求;出现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2、讨论2.1规范病人转送制度制定转送病人管理制度:出科前由转送护士测量生命体征,做好患者的详细交接班;了解患者病情,电话通知接收科室;病人的转送过程中,护士守候在病人身旁,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必要时派两名医护人员同往;接收部门在接到电话通知后迅速作好各项准备工作。2.2转运前权衡与意外评估资料中高达36%的转运病人在途中发生轻微至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对于重症病
5、人是否必须转运需主管医生的认真评估与权衡,作为责任护士应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特别强调对病情的总体分析与认识。如果病人在转运前生命体征不平稳而又必须转运的情况下,应有主管医生同往,并作好充分准备。2.3与接收部门的协作医护人员在转运病人前就应与接收部门联系并充分交流,确保接收部门获知病情并作好准备。本资料中,有3例病人因未准确估算好时间,以致病人在 CT 室外等待20多分钟;有2例由急诊科转送至病房的病人由于转运前未通知本科室作好接收准备,病人送到病区后,病区护士才开始准备床单位及抢救物品。另外有些需要安置抢救室的病人需将原来病情相对较轻的病员转出后才能将病人安置进去。因此转送病人前与接收部门
6、的沟通与协作是十分重要的。2.4转运前病人的准备(1) (2)2.4.1 转运前向病人或家属作好充分的解释工作,取得配合。2.4.2 对于有潜在危险性的病人,如重症颅脑外伤、大面积脑出血等病人,应尽量去除增加颅内压的因素,包括转运前吸净痰液、控制躁动,转运中抬高头部、妥善约束等,并带上便携式吸痰器;对于昏迷病人应备口咽通气管及人工呼吸皮囊、气管插管等用物,对于有气管切开者,应检查人工气道的固定情况,必要时加固,防插管脱落或移位。2.4.3 检查各引流管、胃管、胸管等、不要夹闭,并妥善固定,防止脱出。2.4.4 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各处连接是否紧密,最好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确保转送途中保持有效
7、的静脉通路。2.4.5 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最好以整床转运,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脱出,甚至加重病情。对于昏迷病人,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2.5转运途中药物准备保证运送途中有足够的备药,另外需备抢救药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同时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携带不同的急救药物。2.6保证氧气的正常供给在转运时采用便携式氧气瓶给氧,并检查氧气装置是否通畅。尽量避免使用氧枕供氧,因氧枕的氧浓度与流量难以估计与调节。如颅脑外伤患者,脑细胞缺氧是造成创伤后脑继发性损害的一个重要原因,早期发现和治疗脑缺血缺氧,维持脑供需氧的平衡可能减轻颅脑外伤的继发性损害,从而改善
8、病人的预后2。2.7转运人员要求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3。若病人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至少需2名陪同人员,要求主管医生同往。2.8转运途中监测与记录转运中应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病人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与呼吸形态,同时应记录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转运途中抢救和治疗经过等。3、总结重症病人的院内转运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甚至生命体征的改变等。因此,重症病人转运前,医护人员应认真评估院内转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充分估计意外;应规范病人转运制度;转运前与接收部门联系;作好病人转运前的准备工作、仪器及药物的准备;指派合
9、格人员随行,以确保重症病人院内转运安全。参考文献1Evans A,winslowEH,oxygen saturation and hemodynamic response in Crytically ILL,Mechanically Ventilated Adults During Intra-hospital TransportAJof critical care,1995,15(4):1062张西享、胡靖华、颅脑创伤病人血氧监测的临床应用,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6):2453曹伟新主编外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1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