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听出心灵的杂音去年夏天,从省医科大学毕业后,经朋友介绍,我随五六个同学一起,来到本市一家三甲医院实习。院长告诉我们,三个月实习期满,如果我们表现良好,就可以成为医院的正式人员。实习第一天,我们来到心脏科报到。早听说心脏科主任医师吴春玉是一位全国赫赫有名的冠心病专家,人很亲切。果然,见到我们的第一眼,他便和蔼可亲地说:“年轻人,往后心脏科就是你们的家了。好好努力吧,这可是好多医科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事儿哟!”听了吴大夫的鼓励,我们都暗暗攒足了劲儿,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应对每一个病人。终于,三个月实习期到了,我们得到了吴大夫的夸奖和赞赏。吴大夫说,我们将要应诊最后一位病人,如果不出现任何差错的话,我
2、们便全都可以得到医院的正式聘用。那是一位五十上下的中年人。吴大夫将我们上下打量一番,说:“这是一位心脏僧帽瓣硬化症患者,从农村来的,你们可以先听听他心脏的声音。”关于心脏僧帽硬化症的病理知识,我们在书本中早就学过。我知道这种病的心跳规律是先有一阵清晰的强音,接着是两下微弱的杂音。但就在我们准备取出以往都随身携带的听诊器时,才想起今天不知何故,听诊器早已按吴大夫的吩咐放在办公室了。“用我的听诊器吧。”吴大夫笑笑说,“这是一具特制的听诊器,它可以听出任何来自心灵深处的杂音。你们要仔细地听,这个病患者的心跳强音一向都很明显。”接过那具听诊器,我们依次凑近了病患者的心脏。“嗯,没错,果然他的心脏具有很
3、重的强音!”我的同学们听过后,都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是最后一个听诊的。我仔细地聆听,但半分钟后,一丝失望的表情浮在我脸上:我没有听到半点儿声音!“怎么样?”跟那几个同学一样,吴大夫又例行地问我,“心跳强音是不是很明显?”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他。我怀疑到底是我的耳朵出了问题,还是我根本就不是块做医生的料?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吴大夫又对我说:“再给你一次机会,再听一次吧。”我又凑近了病患者的心脏,结果,依然没有一丝声音。“怎么样?”吴大夫对我投过关切的眼光,那几个同学全都向我使眼色。犹豫了半天,我终于实话实说了:“对不起,大夫,我什么也没听到。”同学们发出了一阵不屑的笑声,吴大夫的脸上也出现一种怪怪
4、的表情。2我想我是彻底没希望了一个失去听觉的人,还有什么资格做一名医师?就在我灰心地转身离去时,没想到身后传来院长的声音:“王贞虎,你被录用了。”我惊诧地转身,不知何时院长已站在吴大夫的身旁,两人正微笑着注视着我。“为什么?”我讷讷地问道。“就为这个。”吴大夫笑了笑,从怀中掏出一把镊子,竟从听诊器里夹出一团棉球。天啊,闹了半天,原来这根本就是一个没用的听诊器!院长瞄了一眼那几个面红耳赤的同学,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我跟吴大夫事先商量好的一堂特珠的听诊课,目的是想听听来自学员内心深处的杂音。也许,为了能正式留在医院,你们一个个假装清醒地撒谎,的确可以蒙过主管人员的眼睛,但在应诊的过程中,你们将要结
5、束的,却极有可能是一个患者的生命啊!”(21)终于,仅我一人,成了留用在这家三甲医院的幸运儿。在往后的人生履历表上,我写下了这样一句座右铭:“做一名心无杂音的人,去听诊每一个生命!”17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标题“听出心灵的杂音”有哪两层含义?(4 分)两层含义:一是指在权威和利益面前,几个同学撒谎听出病患者心脏的杂音;一是指吴大夫和院长用这一堂特殊的听诊课听出了几个同学心灵深处不诚实的杂音。18结合下文内容,说说前三段文字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3 分)前三段交代了这次实习对“我们”的重要性以及吴大夫在心脏科的地位,引出实习期满这一次特殊的听诊,为下文“我们”在这一次听诊中的表现做好了
6、情节上的铺垫。19. 第段文字在记叙顺序上属于 。请你结合下文说说这段文字在文中起到的作用。(3 分)插叙(1 分) 交代了心脏僧帽瓣硬化症的病理常识是有明显的心跳强音,为下文吴大夫和几个同学的异口同声做好铺垫,使文章情节更完整,更突出了“我”明明很清楚这一常识但依然尊重事实、不盲从权威的可贵。(2 分)20第段文字中“我”当时“不知何故”,请你结合文章中相关情节说说这一奇怪现象背后的缘故是什么?(2 分)从文章最后的情节可以看出,为了这一堂特殊的听诊课,吴大夫特意吩咐我们把听诊器放在办公室,而让所有人都用他特意塞了棉球的听诊器,以此来检验我们是否诚实。21文章第段对“我”主要进行了 、 和
7、描写。请你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句,并简要分析一下。(3 分)3语言、动作、心理(1 分)依据语句内容、围绕“我”的诚实、实事求是品质分析即可。(共 2 分)22“做一个心无杂音的人,去听每一个生命。”结尾这句话对你有怎样的启示?(3 分)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要遵从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崇尚诚信,求真务实,而不应该心有杂念,因为个人利益或权威的影响而改变。爱之望(1)七岁那年,我们全家卷入了一场宗教冲突,科罗拉多州北部伊斯兰与基督教众大打出手,我的母亲成了冲突的牺牲品。(2)父亲带我远离家乡,来到阿拉斯加,但我万万没想到,不到一年,父亲便和另外一个女人结了婚,更可恶的是,她是白人,还信奉害死
8、母亲的伊斯兰教。(3)他们向来歧视我们黑人,但黑人也有自己的尊严,虽然生活在一起,但我从来不和这个所谓的后妈多说一句话,即便父亲再三劝告,我也决不会背叛死去的母亲。(4)在新的家庭,除了我,其实还有个跟我同龄的妹妹,她叫安妮,是个天真的女孩,但我讨厌她,白人小孩从小就娇生惯养,凭着学校对他们的偏爱,在黑人同学面前总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5)当然,这种心态不能被后妈发现,她对自己女儿简直爱得要命,吃喝自不必说了,更恶心的是每当安妮出去,她都会站在窗口痴痴地遥望,不就过一段马路嘛,这溺爱也太夸张了吧!(6)我的青春可以用度日如年来形容,但我终究还是在压抑中走完了十年。十年里,为了不输给安妮,
9、为了黑人的尊严,更为了死去的母亲,我从不敢放弃自己的努力,苦尽甘来,十八岁的那个夏天,我和安妮同时拿到大学毕业证。(7)但我和她不一样,她打算去斯坦福深造,而我,我想回科罗拉多工作,因为那里有我的母亲。(8)安妮悄悄跟我说,斯坦福那边的导师希望我也过去,这样的机会难得,可我瞥了她一眼,冷冷地说,你妈每天都在那窗口看着你离开,直到你的身影消失,你去看看,那窗下都磨出两个脚印了,但我妈在科罗拉多,上帝告诉我,她需要我回去。(9)安妮一脸惊愕,一下子流下两行泪水,我不知道她是被我的风凉话说哭了,还是被她母亲的爱之望感动哭了,明天就要离开这个可恶的家,我没心思再想这些。(10)尽管全家人都热情地帮我准
10、备行李,但在我眼里,一切都是假的,尤其是后妈,分明是一脸窃笑,她一定在庆幸瘟神终于要走了,这个家以后完全属于她了。我只能默默祈祷,愿主耶稣惩戒这些异教徒吧!4(11)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十年时间,我对这个新家还是有感情的,在跨出家门口那刻,我突然想起父亲,还有天真的安妮,无论如何,他们对我并不差,或许,我真的有点残忍,然而,一切都已结束。(12)我是在马路口忍不住回头的,那个熟悉的窗口,站着熟悉的身影,白人后妈竟然会遥望着我,我心里翻江倒海,怎么会这样?包里的手机在这时也滴滴响起来,是安妮发来的短信,她说:“一直不敢跟你说,每天母亲都会在窗口望着你离开,她爱你,那两个脚印,其实有一个属于你。”
11、(13)十年了,我和安妮都以为母亲是在望对方,却不知道,母亲对我们的爱就像那两个脚印,没有丝毫偏颇。 我不敢再回头,越过马路,直奔科罗拉多,任凭泪水被风吹落。(14)当我看见母亲的坟头摆满无数凋落的鲜花,当我把这一切告诉父亲,我才完完全全明白过去的所有,那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后妈,她每年都会陪着父亲来祭奠母亲,可在学校的我,却一点也不知道。(15)在母亲坟前,我对上帝起誓,我要回到阿拉斯加,用一生的时光来弥补这一份没有种族、没有宗教、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17请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 分)我心里翻江倒海,怎么会这样?翻江倒海:本意指水势浩大,波浪翻滚。这里指我内心情绪变化极大18文中对母
12、亲称呼的变化体现了我对她感情的变化。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些称呼中包含着 “我”当时怎样的感情?(4 分)所谓的后妈你妈白人后妈母亲(拒绝承认、不屑)(讨厌、冷淡、嫉妒)(意外、惊讶)(感动、自责、内疚)19. 文章第(9)段中,写了我对安妮惊愕并流泪的简短猜测。请你根据下文的情节简要分析一下他的猜测正确吗?(3 分)正确。从下文我离开时安妮的短信和我看后的心理可以推断中,安妮在此之前看见母亲每天在窗口凝望哥哥离开,她也许会一直因为母亲的偏爱而内心有所埋怨,当听到哥哥说母亲也一直在凝望她自己时,她内心会充满惭愧和内疚之情,所以流泪。 20文章第(12)段中说“我是在马路口忍不住回头的”,第(1
13、3)段中又说“我不敢再回头”,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说明原因。(3 分)5在马路口忍不住回头”是因为十年的时间让他对家、父亲和安妮多少有一些留恋。(1 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而“我不敢再回头”是 “我”了解到以前自己对母亲的误解和偏见,在母亲无私的爱面前感到惭愧、自责。(2 分)21第(13)段中写到“母亲对我们的爱就像那两个脚印,没有丝毫偏颇”,请你认真阅读文章,找出前文中与这句话相呼应的两处地方。(2 分)(1)你妈每天都在那窗口看着你离开,直到你的身影消失,你去看看,那窗下都磨出两个脚印了。(2)她爱你,那两个脚印,其实有一个属于你。22本文的题目“爱之望”,用语简洁,揭示了文章的内
14、容与主题,但如果没看文章,只看此题目会看不懂作者的意思。你能否为本文再拟一个标题?并简要说说你的理由。(4 分) 题目能点明内容或主题,语言简洁准确即可。如:凝望中的母爱、窗口的凝望、窗口的两个脚印、毫不偏颇的脚印、超越种族的母爱等等。(2 分) 理由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或主题(2 分)路,在没路的地方有个喜爱摄影的朋友,他镜头下的摄影作品总是那么与众不同,他的视角总是那么的令人击节称奇。面对他的一叠叠获奖证书和一尊尊艺术摄影大赛的奖杯,作为他的朋友,我们讨论过好多次有人说,是他的相机好。有人说,是他的艺术功力深。也有人说,是他的运气好,那么十几个风景名胜区,还不整天都是游人如蚁?但有的人运气不
15、好,要么去晚了,或者是去早了,总之与自己所需要的景物总是失之交臂,就像登泰山看日出,有的人去了,但偏偏赶上了阴雨天,有的人去了,却恰恰遇上了大雾天。但我们这位朋友总是运气好,他要拍摄蓝天,就有片片白云;他要拍摄秋色,就有树树红叶”我们羡慕地说:“拍摄照片,你相机好,运气也好,所以你的摄影作品好。”他听了,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拍摄作品,跟运气有什么关系呢?好吧”,他神秘一笑,“下次外出拍摄,我带你们一块去。”不久,我们果然就有了一次共同外出游历的机会。在那里,我们一群人生怕错过了一个风景点,七嘴八舌地纷纷向导游小姐询问如何才能平安、快捷、全方位地游览每一个风景点。但那位搞摄影的朋友却对这一
16、切漠不关心,根本不怎么理睬那些导游小姐们,只是和一群坐在景区山脚下的本地山民们套近乎,和他们兴致勃勃地谈笑,对着巍峨起伏的大山指指画画,当我们前呼后拥地跟着景区的导游就要登山时,他笑着跑过来了,高兴地举着一张画满点点线线的纸说:“想拍摄最美照片的可以跟我走!”我们都诧异地说:“怎么能跟你走?那些最美的地方不是一个一个的风景点吗?不去风景点,哪里才能拍摄到最美的风光照片呢?”6他笑了说:“大家都去的地方,哪能拍出与众不同的照片呢?最好的风景,就在那些人迹罕至处啊!”有人低声嘀咕着问他:“你要去的地方有路吗?”“路?”他朗声大笑说,“有路的地方我从来不去!”“你要去的地方危险吗?”又有人嘀咕着问他
17、说。他笑了说:“当然危险了,不危险怎么能有出人意料的风景呢?”大家都不说话了,只是静静地望着他。他仿佛突然想起一件什么事情来,迈步走到我的面前,然后把挂在他脖子上的数码相机取下来挂到我的脖子上,把我那台老掉牙的相机挂到他的胸前挥了挥手说:“朋友们,看我们谁能拍摄到最美的作品!”然后就一个人攀巨石,劈荆棘,离开我们和导游走了。两天后,在景区山脚下的宾馆里,当我们每个人都亮出自己的摄影作品时,我们都被他作品中的那种峻奇、壮美和恢弘惊呆了,连这个景区的所有导游和经理都难以置信:自己的景区难道还有如此秀美的风光?在大家的一片惊奇和啧啧称赞里,朋友轻描淡写地说:“熟悉的地方没景色,最美的风景,往往都在路
18、远远不能抵达的地方。”是啊,熟悉的地方没景色,在人生的旅游图上,有多少人是敢于跳出人生的固定路线,而给自己的人生另辟蹊径的?我们都是循着前人的脚印走,看前人欣赏过的一个个人生景色,如何能让自己的生命活出与众不同的况味呢?人生常常是这样:只有不甘于平常的生活,才会有非同凡响的人生! 要使我们得人生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景,就必须让自己的生命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旅程。17请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 分)总之与自己所需要的景物总是失之交臂。失之交臂:指擦肩而过,形容有了机遇又当面错过。18阅读全文后,围绕“我们”和朋友对摄影的不同表现,在表格中概括相应内容,并简要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 分)时
19、间 我 们 朋 友刚 到景 点 时(1)纷纷向导游小姐询问如何才能平安、快捷、全方位地游览每一个风景点。与 本 地 山 民 们 谈 笑 风 生 ,对 着 巍 峨 的 大 山 指 点游 览景 点 时前 呼 后 拥 地 跟 着 导 游登 山(2) 一个人攀巨石,劈荆棘,独自走了。游 览归 来 时被 他 作 品 中 的 峻 奇 、壮 美 和 恢 弘 惊 呆平 淡 地 说 : “最 美 的 风 景 , 往往 都 在 路 不 能 抵 达 的 地 方 。7”这样写的好处:以众人的行为与摄影师的与众不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摄影师总是一个人在没路的地方寻找最美的风景,拍摄出与众不同的作品,从而突出文章中心(2
20、 分)19.文章第段用了大量的篇幅写了我们对他摄影艺术的猜测。请你联系下文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 分)用我们对他摄影艺术的猜测和评论,突出了他的摄影艺术总是与众不同,以至于人们只能将其归咎于运气,以此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他一次摄影经历的描述。20文章第段中写我们和导游经理等人面对朋友摄影作品时的表现从描写角度看属于 描写,其作用是什么?(3 分)侧面(1 分) 写出了我们面对他作品的吃惊和景区导游经理的难以置信,从侧面烘托了摄影师与众不同的取景角度和高超的摄影艺术,突出了最美的风景往往在与众不同的地方。(2 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21文章结尾两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请你结合全文说说在文章结尾运用这两种表达方式的好处。(3 分)抒情、议论(1 分,每个 0.5 分) 总结收束了全文内容,点明了文章中心:要使人生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景,就必须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旅程,使主题进一步深化。(2 分,其中中心 1 分、效果 1 分)22文中的摄影师说“熟悉的地方没景色,最美的风景,往往都在路远远不能抵达的地方”,你是否赞同这句话?请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3 分)是否赞同均可(1 分) 赞同可以紧扣文中观点,不赞同则可以谈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美丽的风景。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