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口腔修复学0303.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6847576 上传时间:2019-04-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修复学030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口腔修复学030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口腔修复学030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口腔修复学030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口腔修复学030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口腔修复学 0303(六)印模与模型 制取牙体缺损各种修复类型的印模和灌注模型基本相同,其方法有以下方面: 1.制取印模根据牙列形状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有孔托盘,要求托盘能盖过制备牙近、远中两个以上的邻牙。严格按弹性印模材料生产厂家的说明取粉末和液体或粉末和水,调和后置于托盘内。先用手指取少量印模材料,压人窝洞内,使窝洞内的气体溢出,再把托盘送人口内,保持托盘稳定,待印模材料凝固后轻轻取出。印模应清晰、完整。确定印模符合要求后,将托盘外边缘多余的印模材料削去,同时,取对颌印模和记录正中 蜡 。 此外,可用琼脂和橡胶印模材料。其印模的清晰程度、准确性以及体积稳定性和弹性均优于藻酸盐印模材料。以 橡胶

2、印模材料最佳 。 2.灌制模型及制作可卸代型 制作可卸代型有两种方法,即灌工作模型同时加钉法及灌工作模型后加钉法。 (1) 灌工作模型同时加钉法 :在制备牙的印模中央,沿其长轴方向插入一个锥形多面体金属桩或钉,桩的头部应略大于根部,形成倒凹或齿状,以利于桩和人造石的固位。将桩的根部用一小发夹夹住,确定桩的头部位置在制备牙的印模中央,且不与印模材料接触,根部顺其长轴方向排列。再把小发夹的两端用蜡固定在托盘的边缘上,确保桩和发夹在灌注模型时不移动。分两层灌注模型,第一层为人造石,第二层为石膏。按比例调和人造石,振动橡皮碗,使调拌时混入人造石的气泡排出。先取少量调好的人造石,从印模较高位置处小心灌人

3、。将托盘放于橡皮碗边缘或振荡器上,轻微震动,使人造石从龈端流至印模最低处,排出气泡。人造石应充满印模牙冠至龈上 1Omm.在人造石凝固后,灌注第二层模型硬石膏材料。同时,用硬石膏灌注对 模。待石膏凝固后即可脱模。 (2) 灌工作模型后加钉法 :严格按比例调拌人造石灌注工作模,将托盘放于橡皮碗或振荡器上震动,人造石必须超过牙龈线1Omm 以上,待模型凝固后,仔细分离印模和模型。模型放置 24 小时后,用模型修整机修整模型四周及底部,修整后的模型底部到患牙颈缘的厚度为 lOmm,且底部为平整的平面。然后用打孔机在底部打孔形成复位钉孔及固位钉孔,安装钉后,应用模型底座成型器形成工作模型底座,继之锯代

4、型,形成分段工作模的制作。 (七)修复体试合、磨光、粘固 1.试合是指修复体制作好之后,在口内试戴,检查修复体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质量要求。发现缺点,应做适当调整,如存在无法改正的缺陷,影响修复质量者,应部分返工或重做。在试合时,对修复体逐一检查和调整。 (1) 检查修复体 :将修复体洗净,仔细检查是否完整,有无缺损、皱褶、砂眼或缩孔,粘固面如有金属瘤、石膏、抛光剂等,应用砂轮或车针去除。经初步磨光的冠,以 75%乙醇消毒后方可在患牙上试戴。 (2) 就位 :将人造冠戴人制备过的患牙上并达到正确位置称为就位。制备良好的修复体,经检查及小的调整即可沿就位方向戴人,修复体就位可借助手指压力、患者轻咬

5、或轻轻用牛角锤敲击即可就位。 人造冠就位的标志有以下方面 : 1) 人造冠的龈边缘到达设计的位置 :有肩领制备的颈缘应与冠边缘密合无明显缝隙。人造冠就位后,以口镜柄或其他小器械柄叩诊,可听到高调实音而不是低调空音。就位、固位良好的冠在就位时还可听到一声清脆的就位音。 2) 咬合基本良好 :制作良好的人造冠就位后,咬合应基本合适,或稍加调整即合适。如咬合过高,常由于冠没有完全就位,故应先确定是否完全就位,然后进行调 。 3) 人造冠在患牙上就位后不出现翘动现象 :如果人造冠组织面有支点,如存在金属瘤等;或邻接过紧,改变人造冠就位方向,冠边缘卡在邻牙 面上:或因石膏代型磨损,人造冠的组织面变形出现

6、支点等,可导致翘动现象,应仔细检查,并做相应磨改。 阻碍冠就位的因素很多,如牙颈部肩台不整齐、邻接过紧、人造冠过长、牙体制备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倒凹、铸造收缩等原因造成就位困难, 消除阻力后,一般可顺利就位。若因蜡型变形;印模、工作模变形等造成就位困难,经调改仍不能就位时,则需重作。 (3)检查人造冠龈边缘 1)长短:人造冠龈边缘长短合适的标志是,冠完全就位后,到达设计的位置。 若冠边缘过长,受压的牙龈组织出现苍白,患者有压痛感 ,应做相应的调整。若人造冠边缘没有到达设计的位置则应重做。 2)密合:人造冠边缘与牙体组织间应无明显缝隙, 允许的微小间隙不超过 0.1mm 。用探针可探入,或发现明显

7、缝隙,常是由于牙体制备不标准,取模不准,间隙涂料涂得过多过厚,石膏膨胀过大,蜡型不准等原因造成。一般均应重做。 3)龈边缘外形与牙颈部一致:若人造冠龈边缘与牙颈部肩台外形不一致,可能造成菌斑附着。如果边缘过厚,会高出牙颈部,影响龈隙沟的生理状态,刺激牙龈增生或出现炎症。因此,应对悬突、台阶做修改,使之与牙颈部外形一致。 (4)检查冠外形及邻接关系:人造冠的外形应符合生理要求及解剖特点,其形态、大小、颜色尽量与对侧同名牙一致,与邻牙协调。各外展隙和邻间隙应清晰,有利于食物排溢和保持龈乳头健康。 面、轴面外形应符合修复原则。 人造冠就位后,用细牙线检查邻接的松紧。 牙线勉强通过说明邻接正常 。若牙

8、线通过无阻力,说明邻接过松,可用加焊的方法恢复正常邻接。若牙线不能通过而又有胀痛感,说明邻接过紧,可磨改邻接区修正。邻接明显不良者应重做。 (5)调 :应在人造冠完全就位后进行。原则上,调 应在修复体上进行,但当牙体制备不够及修复体厚度不够时,可适当磨改对颌牙,调过 的活髓牙应做脱敏处理。 调 应结合用咬合检查和患者主诉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并磨除早接触区,使修复体在正中 时有广泛接触。在侧方 和前伸 时无早接触,并实现组牙功能 和尖牙保护 。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牙列中平衡 者很少,且为有害因素,因此,人造冠修复体的调 应与全口义齿的调 有区别。 (6)患者试戴观察:修复体试合满意后,一般应做永久粘

9、固,但如果患牙有轻微牙髓、牙周反应,或因对颌牙伸长,调 有困难,或一次戴修复体数目较多,颞下颌关节、肌功能不协调,患者对修复体质量、效果不满意者,可用暂时粘固剂粘固修复体,观察一段时间,待满意后再做永久粘固。需试戴观察的修复体在试合、调 、磨光后,以 75%乙醇消毒,用丁香油氧化锌粘固剂暂时粘固。并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防止修复体脱落、丢失或误吞。 2.磨光、抛光是在修复体试合后,粘固之前进行。修复体表面高度磨光、抛光可提高其耐腐蚀性、生物相容性和自洁作用,患者感到舒适、美观。磨光、抛光的要求是: (1)应在试合完成后,咬合关系、外形、邻接均满意之后进行。(2)应遵循细砂轮修平,橡皮砂轮、湿砂布

10、轮磨光,干抛光布轮抛光,即 由粗渐细的过程 ,不得省略中间的操作步骤。磨光面不应有任何粗糙面和纹理,反光均匀一致。 (3) 金合金用氧化铁抛光剂抛光,其他合金用氧化铬抛光剂抛光 。 3.粘固 是用粘固剂将修复体固定在患牙上的过程。粘固剂在人造冠的固位中起着相当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患牙固位形、抗力形不良的情况下,正确地选择好粘固剂,准确地进行粘固操作,对修复体的固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粘固剂的选择与使用:粘固剂起到填补并封闭修复体与牙体表面的缝隙、增加修复体对牙体表面摩擦力的作用,因而增加了两者间的结合强度。传统的粘固剂磷酸锌粘固粉对牙髓刺激较小,是电、热的不良导体,但对牙体和金属材料的粘

11、结力较低。聚羧酸锌粘固粉对牙髓刺激作用小,粘结力较高。树脂类粘结剂的粘结力强,不溶于水,封闭性好,但应注意冠边缘残余粘结剂刺激龈组织。不论哪种粘固剂,均应在有效期内严格按说明使用。其 最大被膜厚度一般不得超过 30m ,否则会增加被膜厚度而使修复体粘固后加高咬合。 (2)粘固前修复体的处理:修复体在试合满意后,应仔细清洗,去除油污、残留的抛光剂及切割碎屑。 用 75%乙醇消毒、吹干 。有条件者可用超声清洁器处理 5 分钟,以暴露出金属洁净面。若修复体固位不良,应作如下处理: 1) 粘固面喷砂处理 :处理前,冠边缘以胶布保护,用 80 目石英砂以 0.20.4MPa 压力下喷砂,去除金属表面沾染

12、物。 2) 电解蚀刻 ,根据不同金属选择相应的酸蚀液体和电流条件,电解蚀刻粘固面。 3) 金属表面激活剂、偶联剂的使用 ,可改善粘固剂对金属的粘结力。 4)若修复体与牙体十分密合,可在粘固前 将粘固面制备出一纵向小沟,以利于多余的粘固剂排溢,防止升高咬合 。若修复体过薄,也可在牙体轴壁上磨出一条纵行粘固剂溢出沟。 (3)粘固:以棉球或橡皮障隔湿,用 75%乙醇消毒,以热空气干燥牙面。调和粘固剂,分别放在修复体粘固面和牙体制备的沟、洞、钉洞或根管内,并在牙体颈缘涂布少许,修复体按就位道方向就位,前牙用手指加压或用木棒轻轻敲击加压,后牙则在 面垫一棉卷,让患者紧咬。 然后去除棉卷,仔细检查冠边缘,

13、确实到位后,对冠再持续加压 35 分钟。若用树脂类粘结剂,在冠就位后用小棉签、探针或牙线将多余粘结剂立即刮除,并仔细清理龈沟与邻间隙处。 待粘固剂结固后,以镰形刮匙或探针刮除修复体周围多余的粘固材料,必要时用小橡皮锥在口内磨光修复体边缘。 粘固完成后,应再一次检查咬合,必要时做相应处理。然后对患者作修复体的使用指导和卫生指导。如果暂时粘固,应规定复诊日期。 如果在试冠或粘固过程中刺激牙龈组织,龈沟内应涂布少许1%碘合剂以预防龈缘炎 。 四、修复体戴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一)疼痛 1.过敏性疼痛 (1) 修复体粘固后过敏性疼痛原因 1)若患牙为 活髓牙 ,在经过牙体切割后, 暴露的牙本质遇

14、冷、热刺激 会出现牙本质过敏现象。 2) 若牙体预备时损伤大,术后未采取保护措施 ,牙髓常常充血处于激惹状态。 3) 粘固时,消毒药物刺激、戴冠时的机械刺激、冷刺激加上粘固剂中的游离酸刺激 ,会引起患牙短时疼痛。待粘固剂充分结固后,疼痛一般可自行消失。由于粘固剂为热、电的不良导体,在口内对患牙起到保护作用,遇冷热不再出现疼痛。 4)若粘固后牙长时间持续疼痛,说明牙髓受激惹严重,或可发展为牙髓炎。 (2) 修复体使用之后出现过敏性疼痛 1) 继发性龋 :多由于牙体预备时龋坏组织未去净,或未做预防性扩展。 2) 牙龈退缩 :修复时牙龈有炎疗、水肿或粘固后牙龈萎缩等,均造成牙本质暴露,引起激发性疼痛

15、。 3) 粘固剂脱落或溶解 :修复体不密合、松动;粘固剂或粘固操作不良,粘固剂溶解、脱落、欠去封闭作用。 2.自发性疼痛 (1)自发性疼痛原因 1)其常见原因为 牙髓炎、金属微电流刺激和根尖炎或牙周炎 。 2)由于 牙体切割过多,粘固前未戴暂时冠做牙髓安抚治疗 ,牙髓受刺激由充血发展为牙髓炎。 3)修复体戴 用一段时间后出现的自发性疼痛,多见于继发龋引起的牙髓炎 。 4)由于 修复前根管治疗不完善 ,根尖周炎未完全控制。 5) 根管侧壁钻穿未完全消除炎症 。 6) 咬合创伤引起的牙周炎 。 (2)自发性疼痛的处理 1)牙髓炎引起的自发性疼痛因修复体覆盖不易定位,应仔细检查修复体有无松动、破损、

16、缝隙及 障碍等,再做牙髓温度测试和活力试验,明确诊断后,再决定是拆除修复体还是局部打孔,做牙髓治疗。 2)如有创伤 ,应仔细调 ,观察。对于牙周炎或尖周炎,应做X 线片检查,确诊后,根据病因做相应治疗。 3)桩核冠修复后出现的根尖周感染,如固位良好,铸造桩不易拆除者,可先做理疗,或根据病情做尖周刮治或根尖切除等手术治疗。 4)金属修复体与邻牙、对颌牙的银汞合金充填物或异种金属修复体之闯可产生微电流,对一部分敏感的患者,可产生瞬间发作的疼痛,这是由于修复材料选用不当,修复体过于密合,粘固前未降低银汞合金:修复体与异种金属直接接触所致。一般应拆冠重做。 3.咬合痛 (1) 修复体粘固后短期内出现咬

17、合痛及处理 :修复体粘固后短期内出现咬合痛, 多是由创伤 引起。患者有咀嚼痛伴有叩痛,发病时间不长,创伤性牙周炎不严重,通过调 ,症状就会很快消失 。调牙台时根据正中 及非正中 的早接触及验干扰仔细调整。磨改不合理的斜面和过锐尖嵴。如调 在修复体上进行,应注意磨光。如咬合过高而调 有困难时,或是因粘固时修复体未就位者,应拆除修复体重做。 (2) 修复体戴用一段时间后出现咬合痛及处理 :应结合触诊、叩诊和 X 线片检查, 确定是否有创伤性牙周炎、根尖周炎、根管侧穿、外伤性或病理性根折等 。然后再做针对病因的治疗,如调 、牙周治疗或拆除重做和拔牙等。 戴入后疼痛原因分析 疼痛性质 短期 长期 可定

18、位,咬合痛 创伤 创伤性尖周炎,根折,侧穿 不可定位 酸痛 激惹 切割过多 继发龋,龈退缩,粘固剂问题 自发性 持续 继发龋,根尖周炎,侧穿, 创伤性尖周炎 瞬间 异种金属 (二)食物嵌塞 食物嵌塞(food impaction)是食物嵌人或滞留在牙齿或修复体的邻接面的现象。引起食物嵌塞的原因有:修复体与邻牙或修复体与修复体之间无接触或接触不良;修复体轴面外形不良,如 外展隙过大,龈外展隙过于敞开; 面形态不良, 边缘嵴过锐,颊舌沟不明显,食物排溢不畅;验平面与邻牙不一致,形成斜向邻面的倾斜面;邻面接触虽然良好,但修复体有悬突或龈边缘不密合;对颌牙有充填式牙尖(杵臼式牙尖)等。 食物嵌塞是修复

19、体常见的问题之一,患者可以感到胀痛不适,嵌入或滞留的食物可以直接压迫牙龈引起疼痛,滞留食物发酵、腐败、发生口臭,分解产物和细菌性代谢产物的刺激可引起龈炎,出现疼痛、龋病和牙周炎。 食物嵌塞的治疗应针对其原因进行。属邻接不良、外展隙过大者,一般需拆除修复体重做。 面形态不良者,在不影响修复体质量的前提下,可适当做少许磨改,如修去过锐边缘嵴,加深颊舌沟,磨去食物排溢沟,调磨对颌充填式牙尖,修改修复体的悬突,用树脂材料充填不密合缝隙等。所有上述措施均属不得已而为之,修改过的修复体应仔细磨光,最好的办法是试冠时仔细消除上述引起食物嵌塞的因素再粘固。 如修复体不易拆除,而邻牙有牙体缺损,可利用邻牙充填治

20、疗或做修复体恢复正常邻接。 此外,对上颌磨牙、缺隙处的患牙及 平面受力不平衡的患牙做修复体时,应有动态的观念,许多上述类型的修复,粘固时邻接正常,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出现邻接异常和食物嵌塞。 克服办法是:修复时注意 力、牙尖斜面在牙齿移位中的导向作用,针对骨质疏松处牙齿容易移位的特点,控制 力大小及方向;应用联冠修复;及时修复失牙等。 (三)龈缘炎 1.修复体粘固后出现龈缘炎的原因 (1)修 复体轴壁突度不良 ,如短冠修复体轴壁突度不足,食物冲击牙龈。 (2) 冠边缘过长 ,边缘抛光不良、悬突。 (3) 试冠、戴冠时对牙龈损伤 。 (4) 嵌塞食物压迫 。 (5) 倾斜牙、异位牙修复体未能恢复正

21、常排列和外形 。 2.修复体粘固后出现龈缘炎的处理方法,可局部用消炎镇痛药消除炎症,调 尽可能消除或减少致病因素,保守治疗后若症状不缓解,应拆除修复体重做。 (四)修复体松动、脱落 1.修复体松动、脱落原因 (1) 修复体固位不足,如轴壁聚合度过大, 龈距太短,修复体不密合,桩过短,固位型不良。 (2) 创伤、 力过大, 力集中,侧向力过大 。 (3) 粘固失败 ,如粘固时,材料选用不当,粘固剂失效,牙面及修复体粘固面未清洗干净,干燥不彻底,油剂、唾液污染,粘固剂尚未完全结固时,患者咀嚼破坏了结固等。 2.修复体松动、脱落的处理 (1)如为设计、制作的原因应重做。 (2)如为创伤 所致,应磨改

22、调 抛光后重新粘固。 (3)如因粘固失败,可去除残留粘固剂,粘固面做常规处理,选用优质粘固材料重新粘固。 (4)如根管呈喇叭口状,或修复体与牙体不密合,可在清除陈旧粘固料、清洁干燥后,酸蚀牙体表面,以树脂类粘结剂粘固。 (五)修复体损坏 1.修复体损坏的原因 (1)外伤,如受外力、咬硬物,以瓷修复体和前牙多见。 (2)材料因素,如瓷的脆性较大,树脂强度较低,特别是在薄弱处。 (3)制作因素,如局部棱角锐边,应力集中处易折断以及铸造修复体表面砂眼等。 (4) 力过大,在深覆 、咬合紧,存在创伤 时,容易出现折断。 (5)调 磨改过多,由于牙体预备不足,或患牙预备后伸长,戴牙时已经将 面磨得过薄。

23、 (6)磨耗过多,如咀嚼硬物、磨牙症等。 2.修复体破损处理方法 (1)前牙瓷全冠或 PFM 冠局部破裂、折断,可用氢氟酸溶液酸蚀断面 l2 分钟,冲洗吹干后,在口内添加光固化复合树脂恢复外形,也可在瓷层做小的固位洞形,以增加树脂材料的固位。 (2)树脂全冠折断的处理可用氯仿溶胀后,添加复合树脂修理,仔细调 。 (3)大范围破损,应将修复体拆下重做。 (4)对于穿孔的金属修复体原则上应重做。 (5)对于折断牙冠部分的桩,如桩固位良好不易拆除,可将残留树脂牙冠预备成核,然后做冠修复。 (六)修复体的拆除 拆除修复体的方法和注意点有以下方面: 1.用去冠器卸下 (1)适合于松动修复体的拆除,利用去

24、冠器上的钩缘钩住修复体的边缘,沿就位道相反方向用去冠器柄上的滑动锤冲击末端,依靠冲击力将残留粘固材料震碎,破坏其密封,使修复体脱位。 (2)使用时应注意用力的大小及方向,观察患者的反应,切忌用力过猛,防止牙尖折裂或损伤牙周膜。修复体快脱位时,以左手手指夹持修复体,防止冠脱落或患者误吞。 2.冠的破除 (1)先将冠切破,然后以小骨凿沿破损处撬动,破坏粘固剂的封闭作用,然后以去冠器轻轻震松取下。 (2)可用刀状砂石沿修复体近中轴面角处切割。 (3)也可在颊舌侧,前牙在舌侧处切穿修复体,然后用小凿撬松取下。 3.嵌体的拆除 (1)嵌体的拆除较困难,通常用磨切和撬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先用刀边砂石或车针

25、在 缘处或嵌体峡部切断,以小凿分段取出。 (2)用车针沿嵌体边缘磨去一周,再以小凿撬松取下。 (3)注意不要切割过多或造成牙折。 4. 桩的拆除用砂石去除桩上的残留树脂,以 12 号圆钻或700 号裂钻,在桩四周紧贴桩向根尖方向磨出一小缝隙 ,到达一定深度后,以小根尖挺或小骨凿等小器械插人预备的缝隙内,从不同方向慢慢撬松桩,以止血钳或持针器夹住桩慢慢取出。 用特制取桩钳较为方便,方法同前,先磨除残留树脂及桩周围一小部分粘固料,将取桩钳的喙支在根面上,旋紧尾部螺丝夹紧桩的根外段,并徐徐转动螺丝,慢慢把桩拔出。 目前关于桩核冠重做,拔桩问题越来越倾向于保存桩,在根管、桩固位、根外段长度允许时,尽可能保留,把残余树脂当做核预备,或在桩根外段上做复合树脂核,然后做核冠,方法简便,修复效果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