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另眼看中西医之争[论坛辩论].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6847429 上传时间:2019-04-2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另眼看中西医之争[论坛辩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另眼看中西医之争[论坛辩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另眼看中西医之争[论坛辩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另眼看中西医之争[论坛辩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另眼看中西医之争[论坛辩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另眼看中西医之争论坛辩论另眼看中西医之争2009-4-15中西医之争最早可以追溯到 1875 年。日本文部省医务局官员赴欧美考察医事后,订立条例,决心废除汉医。其办法是一切从医者须通过物理、化学、解剖、生理、病理、内外科及药剂等科目考试后,合格者才能授予开业证书。这些科目都是西医科目,中医自然考不出来,自然也就不能再生存下去。因反对者众多,日本随后又追加了一项安抚条款,即原已执业者可以免试,但中医不得授徒或开学校。 “免试”使大批中医从业者得以继续生存,条例也因此执行畅通无阻。3 年后才有中医发现, “条例”等于让中医老死灭亡,随即再次发起抗争,但为时已晚。日本汉医,自此若存若亡。留学日本的近

2、现代学者郑观应、俞曲园、章太炎、梁启超到鲁迅和傅斯年等,无不主张废止中医。国内第一次中西医之争出现在1912 年,也就是近代史著名的 “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 。当时,梁启超和鲁迅等都站在了质疑中医的阵容中。 “五四运动”后期,反对中医成为潮流;其中,最有名的是鲁迅那句话:“中医不过是有意无意的骗子“。1926 年 3 月 8 日,因患尿血症,梁启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检查时,医生发现其右肾有一黑点,诊断为瘤,遂予以手术割除。术后解剖此肾,确实有一个大如樱桃的黑点,但并不是癌症。随后,社会上传言不胫而走:因医生判断失误,竟将梁启超健康的右肾切去。一时间,舆论哗然。就在反对西医的声音越来越强时,梁启

3、超写了一份英文声明,题目是我的病与协和医院 ,翻译后发表在晨报副刊上,至今仍然保存在病案中,此次展览中也一并展出。他在声明中写道:“右肾是否一定要割,这是医学上的问题,我们门外汉无从判断。据当时的诊查结果,罪在右肾,断无可疑。出院之后,直到今日,我还是继续吃协和医院的药,病虽然没有清楚,但是比未受手术之前的确好了许多。 ”1929 年,余云岫、褚民谊等人又以中医无法证实自己的科学性而提出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议案,欲废止中医,引起全国第二次大范围的中西医之争。最终,国民政府迫于“全国中医药联盟”200 多名代表请愿的压力,撤销一切禁锢中医法令。中医界也将 3月 17 日定为“中国国医节” 。 建国

4、初期,民国时期废止中医派的代表人物余云岫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中,提出“改造旧医实施步骤”的草案,再次希望将中医“堕其首都也,塞其本源也” 。不过,党中央即使发现“团结中西医”政策被错误执行,立即纠正了各级领导和医务工作者对中医的偏见。在“文革”期间,中医被当成“四旧” ,再一次遭到严重打击,“文革”后才重新获得发展空间。1982 年颁布的宪法第二十一条,还特别注明“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 ,给予中医和西医同等的地位。即使到现在,中医也没有安生之日。从 1998 年开始,不断有知名科学家,包括何祚庥、司马南、方舟子提出中医是伪科学,并希望利用现代医疗技术, “废医验药”

5、 ,即废弃中医理论体系,检验中药(和其他中医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西方医学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医学认为“它是一种整体医学,强调心与身、人体与自然的相互联系;它非常重视保持健康,认为健康主要取决于生活方式、心理和情绪状态、环境、饮食、锻炼、心态平和以及意志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这个传统中,要求医生应当特别重视研究每个病人个体健康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它关注的是病人而不是疾病,强调的是病人和医生之间的主动合作。 ”古希腊医学和中医非常像,古希腊医学“认为疾病是由机体内部的紊乱引起的,而不是由病原体微生物入侵引起的。 ”中医相应的理论就是阴阳理论,认为“阴阳失调”就是疾病的根本原因,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6、”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其次,古希腊医学 “认为机体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身体中充满了各种液体, “这些液体的平衡是机体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它们的平衡与否反映在气色、气质和性情上。 ”中医相应的理论就是五行理论,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它们之间彼此相生相克,人体中的各种器官分别对应了五行,心是火,脾是土,肺是金,肾是水,肝是木,这样五行的相生相克就变成器官之间的相生相克,进而表现为各种体征或者病征。十六世纪文艺复兴以后,西医的发展实际上是在逐渐背离自己的传统。十七世纪时, “体液”学说因为没有物质基础的空洞理论,被强烈抨击,并被西方医学界所抛弃。从此以后,西医就走上了和自己源头截然

7、不同的道路,将自己的发展建立在科学和实验的基础上。基础医学由解剖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微生物学等,都是科学范畴内有独立地位的科学学科,并不依赖于临床医学存在。它们是医学基础知识和工具,并不为医学所独占。现代医学通过诊断学这一桥梁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构建完整的医学体系,并藉此建立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累积和更新体系。俗话说“后生手艺老郎中” ,从医时间长,意味着临床经验的累积增多,诊断的正确性和效率愈高,治疗越有效。所以,即使在西方,老医生也比年轻医生吃香。自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循证医学 (Evidenc

8、e-based medicine,EBM,又称 scientific medicine),又称实证医学,是统一利用科学方法获取证据,来确认医疗实践的效果的这样一种尝试。这尤其体现在,循证医学尝试对医疗手段的相关风险和疗效进行评估。根据循证医学中心的说法, “为着对病人个体的医护目的,将目前所能获得的最佳证据加以尽责的、明白的和明智的应用,即为循证医学“。然而循循证医学苛刻的需求和过于完美的追求,让西方医学界为此也极大困扰,过于追求完美意外着效率下降和成本的提高。 “循证医学”从某种角度看是医学的至高境界,但不是临床医学。即使如此,临床医学离不开实证的追求。所以,现代西方医学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

9、混合体,在学科上是具有相当严格分类的独特知识体系。客观的认识中医首先要从根本上分析中医,中医可以分成中医理论、中药和中医治疗技术三部分。单纯的一股脑完全抛弃所有中医技术、理论和药物,自然会被受益于此两千年的中华民族情绪所反对。但是,对待中医不客观的情绪,和中医科学/伪科学的简单对立,也会导致中国医药领域的迷失。(一) 中医治疗技术 中医治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疗效是有目共睹。而且中医治疗技术在中医体系三者中是最为可靠的,除了部分诊疗方法和技术在功效及适应症上存在夸大和扭曲外,中医治疗技术并没有实质上的错误。2001 年上映的电影刮痧 ,由蒋雯丽和梁家辉饰演的一对中国夫妇带着孩子在美国生活。孩子忽然

10、生病,孩子的爷爷由于不认识英文,不知道如何使用药物,根据国内的经验就给孩子使用刮痧方法治疗。一个偶然的情况,刮痧所留下的大面积创伤,被发现。邻居和同事怀疑孩子被父母虐待,孩子被要求交由福利机构收养。以现代医学为基础的西医理论,难以解释传统中医治疗技术,而玄奥的中医理论也难以说明刮痧的意义和治疗效果。法官当庭宣布剥夺孩子父亲的监护权,并禁止于儿子见面。最后,孩子父亲的美国朋友及同事亲自去华人诊所体验刮痧,才使得这一冤案得以澄清。刮痧是使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在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使用刮痧疗法,利用刮痧带来的血管扩展,通过散热来减轻中暑症状

11、,效果很好。但中暑出现热痉挛和热衰竭症状时,单靠刮痧疗法无法治愈。东汉医学家华佗创制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五禽戏又称“五禽操” 、 “五禽气功” 、 “百步汗戏”等。五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针灸疗法是中医疗法很有效的一种疗法,特别是对于瘫痪病人的恢复治疗,往往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针刺麻醉(简称针麻)是选择适当穴位针刺,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施行外科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它是我国中西医根据针刺有镇痛和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启发下创造出来的。在手术是病人保持清醒状态,有利于医生和病人的交互。针麻时可以避免使用麻醉药物带来的后遗症

12、,使用较为安全。手术时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一般都比较平稳。但是,正是这种“意想不到” ,意味着针灸的疗效并不确切,单一个案的成功无法复杂。推拿(massage)中医指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作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其具有较为确切的疗效。(1)疏通经络。(2)调和气血。(3)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特别是作为扭伤,关节脱位,腰肌劳损,肌肉萎缩、偏头痛,前头后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股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腰背神经痛,四肢关节痛(包括肩、肘、腕、膝、踝、指(趾)关节疼痛) 。颜面神经麻痹,颜面肌肉痉挛,腓肠肌痉挛。因风湿而引起的,如肩、背、腰、膝等部

13、的肌肉疼痛。传统运动疗法、针灸疗法、物理疗法、推拿疗法、药物疗法、膳食疗法、娱乐疗法等。中医治疗技术虽然作用的具体机制尚还不完全明朗,但是作为治疗方法,完全可以作为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的补充。同时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通过现代西方医学理论和实践,不断的归纳和总结,最终探寻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的原理和意义。(二) 中药椋鸟能够利用香草装饰自己的巢穴,香草有助于增强椋鸟幼鸟的免疫能力。这些香精油通过蛋壳为椋鸟的幼鸟吸收,促进胚胎的白细胞数量增加,从而更有效地抵抗感染。在香草铺就的巢穴中,幼鸟成长得更为迅速,离巢后也具备更强的生存竞争力。黑猩猩能利用 30 多种植物来对付胃部疾病。其中一种野生的菊科植物

14、,通过对年长者的观察,年幼的黑猩猩也学会了自我治疗。菊科植物的叶子需要特殊的处理,不能被嚼烂,而是要卷起来,这样才能保证叶子上的绒毛不会损坏。这些绒毛则有助于清理肠道寄生虫,这些叶子中还含有抗寄生虫的化学物质。许多被黑猩猩用来治病的植物也被当地居民当作草药使用。这种经验和方法为动物们所掌握,甚至通过基因进化,植入一些动物的基因中。当动物出生后,无需学习,天生就具有此种能力。1956 年,夏月酷热异常,北京气候偏湿气候郁闷不堪。天津地区乙型脑炎流行,危重病人住院的不少.常规西医支持疗法疗效甚差,在政府的支持下,经中医会诊,使用汉张仲景的白虎汤施治疗效显著。天津儿童医院 1973 至 1978 年

15、间共收治乙脑 362 例,中西医结合以中药治疗为主,平均病死率仅 2.8%。中药副作用已经制衡着中药的发展, “是药三分毒”是传统中医的警世恒言。但我们常常又不把中药当毒药看。因为中药一般采用口服,常识上,口服药经过胃肠道消耗吸收,通过胃酸和各种人体防护系统,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中药这种吸收方法看起来跟食物很相似,所以销售商宣称中药没有副作用。 “中药没有副作用”的宣传并不合法,在中药说明书中清楚地标明已知的毒副作用。对于毒副作用不明或毒副作用过大的中药至少不能做为非处方药销售。很可怕的现象是,现在药店很多服务员在推销药品的时候经常会强调,这是中药或中成药,没有副作用。一方面,中医中药领域不愿

16、意也无法正视中药的副作用,另外一方面中药因为副作用过大,而逐渐被淘汰,如乌头、川木通等。龙胆泻肝丸事件起源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在比利时,1990年、1992 年有 100 多人服用减肥药一年后,数十名减肥者被查出肾脏受到损伤,研究认为是减肥药中关木通所含马兜铃酸所导致。1998 年,英国报告两例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引起肾衰。2002 年 6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宣布禁售 70 多种含马兜铃酸的龙胆泻肝丸等中成药。而关木通含有马兜铃酸并且曾经一度被大量使用。从 2006 年 6 月 1 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暂停使用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 7 个注射剂。鱼腥草是很重要的中药之一,鱼腥草在对于

17、现阶段,单纯性药物无法完全治疗病毒时,具有较好的疗效。2006年一至四月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现有 222 例严重的不良反应,致死 4 例。鱼腥草注射液而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数量,远不止上报的这些。鱼腥草注射液是由人工提炼鱼腥草制成的,它并不是一种成分非常纯的中药制剂,里面还含有大量的杂质以及植物蛋白。而植物蛋白正是导致死因的主要元凶,鱼腥草口服时通过消化吸收,可以阻止这些植物蛋白,而直接注入血管,则导致严重过敏反应。本草纲目上记载着很多非常荒唐的中药,如:雨水,磨刀水,坟上土,粪坑底泥古砖,香炉灰等等。患者往往吃了某种“药物”或“食物”之后,疾病有所缓解,甚至痊愈。按照实践医学的经验推测

18、,有可能某些患者在服用该类“药物”后,产生相同或类似的结果。因为中医传统理论过于玄幻,随之而来的是对这种疗效,进行非理性诠释。比如“坟上土” ,本草纲目上记载:【主治】瘟疫。五月一日取土入瓦器,埋入门外阶下,合家不患时气。用现代文明的观念来看,这完全是唯心主义看法。有时候,某些“药物”治疗结果,看似有效,但并不等于药物真的发挥了作用。它可能通过自身机能恢复而自愈(如免疫力提高,西方国家医生常常不推荐在普通感冒时吃药) ,也可能是心理暗示,或者本身是心理疾患,通过这种有效性暗示而解决。 “坟上土”的作用效果,完全可以认为是心理暗示作用。但鉴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这些错误的观点和经验被作为中医医学

19、领域有效治疗药物,并纳入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中。确定某种药物的疗效,必须在做了大量的临床试验、进行统计之后才能确定。比较典型的是单盲实验与双盲实验。在现代医药早期实验中,研究者虽然可以按经典实验设计的方式,采取用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比较的方法来控制和排除偏误,即对实验组给予新药,而对控制组则不给予新药。但是,即使采用这种控制和比较,有产生偏误的可能。因为它没有控制住某种心理因素的影响。研究者发现,被给予新药这种心理影响(宽慰效果) 对病人的影响经常是非常积极的,它导致要评价新药本身的效果十分困难。病人病情好转既有可能是吃了新药的结果,也有可能是由于病人知道吃了新药而感觉有效,自己心理因素起了作用,精

20、神上乐观和愉快的结果。为了控制这种宽慰效果的影响,真正得出新药的效果,研究者首先采用“单盲设计” ,即采用给控制组吃 “安慰剂” (一种无毒无害无任何作用的物质,比如用淀粉做的药片)的方法。这样,两组病人并不知道他们所吃的究竟是新药,还是“安慰剂” ,因而他们受到的心理影响或精神作用是一样的。结果进行对比,就可以得出新药的效果了。然而,即使采用了“安慰剂”办法,还是会有偏误产生。研究者的期待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导致实验人员在实验中自觉不自觉地去“发现”或者“观望”新药具有某种“效果” ,就像教师自觉不自觉地“看到”那些学生“特别聪明”一样。因此更严格的实验设计中,往往会考虑采用双盲实验的方法。作

21、为实验对象的病人和的医务人员都不知道(双盲)谁被给予新药,谁被给予了“安慰剂” 。这样,医务人员对病人服药以及服“安慰剂”这两种结果的观察就会更加客观,因而对新药实际效果的解释也就会更准确、更科学。这种“双盲”的实验设计能使研究人员进一步从其他一些变量中孤立出新药的效果来。同样确定药物的副作用,也需要类似的方法。而且药物的副作用需要更长时间的收集。链霉素发明于 1944 年。它的抗结核杆菌的特效作用,开创了结核病治疗的新纪元。链霉素因为其便宜有效,在上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曾红极一时,被广泛用于细菌感染,甚至作为光谱抗生素使用。链霉素容易损害听觉神经,可以引起眩晕,运动时失去协调;可以

22、引起耳鸣,听力下降,严重时出现耳聋,正是这些副作用,双氢链霉素,导致了中国大量儿童永久性的失聪,所以现在双氢链霉素已被国家医药管理局淘汰,不再生产和使用。现代医疗体系需要建立这种实践和验证,理性的吸收有效治疗技术,同时将有害或副作用严重的药物淘汰。青蒿素是我国在世界首先研制成功的一种抗疟新药,它是从我国民间治疗疟疾草药黄花蒿中分离出来的有效单体。它的研究始于60 年代中期。在周总理亲自批示下,数百名科学家经过坚持不懈的深入研究而取得的成果。它是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究开发并在国际上注册的为数不多的一类新药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价为治疗恶性疟疾唯一真正有效的药物。青蒿素研究的成功,源自于中医对青蒿抗

23、疟的记载及北京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发现青蒿的粗提取物有边缘抗疟作用,但前景不看好,已停止了对此研究。青蒿:又名香蒿。为菊科植物青蒿( Artemisia apiacea Hance)的全草。黄花蒿:又名臭蒿,苦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L.)的全草。在江苏、上海、四川等地药材市场上作“青蒿”使用。有意思的是只有黄花蒿( 臭蒿)含青蒿素,才有治疟作用。后来也正是黄花蒿和青蒿的混淆上,提取出了青蒿素。青蒿素的成功,得益于对“青蒿”的深入研究及后来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统计。所用,一些中药的治疗经验和效果值得挖掘,但是要用现代医学方法检验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不要也不能轻信传统

24、经验。(三) 中医理论“望、闻、问、切”的中医诊断技术至今人们所用。战国时期名医秦越人(扁鹊)擅长“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黄帝内经根据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理论,对诸多诊法作了具体描述,并阐述其综合运用的原则,在方法上奠定了“四诊法“的基础。望诊是根据脏腑经络等理论进行的诊法,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身体有关部位及其分泌和排泄物等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闻诊是医生运用自己的听觉和嗅觉,通过对病人发出的声音和体内排泄物散发的各种气味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问诊是医生采用对话方式,向病人及其知情者针对性询问患者疾病发生、发展、现在症状、治疗经过等情况的诊法,是全面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25、切诊是医生运用手的触觉,对病人寸口脉及体表特定的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体验,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昨为两千年前通过积累所产生的中医诊断技术,在现在看来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它也受制于当时的科技文化水平。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理论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编於战国时期,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 、“脉象学说” “藏象学说” 、 “经络学说” 、 “病因学说” “病机学说” 、“病症” 、 “诊法”

26、、论治及“养生学” 、 “运气学”等学说,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由黄帝内经所确立下来的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黄帝内经非常重要的思想 “治未病” 。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意思是说,假如一个人的肝脏出了问题,不要指盲目的治疗肝脏,还要从其他未生病的脏器着手。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心属火,木生火。所以也要从肾脏和心脏上着手治疗。 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而“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意思是说,假设一个公司的管

27、理模式上出了问题,造成了混乱。不要指盲目的解决当前的混乱,而要从造成混乱的原因,和混乱将会导致的后果着手。可以说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的产物,它在唯物论和朴素辨证法思想指导下所形成。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象、经络、运气等学说。中医理论和玄学挂钩完全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历史上,中医从业人员一直处于社会最底层。皇家、官吏和普通生病,首选神汉、神婆、道士,而不是中医郎中。医生在古代属于中九流,地位在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之后

28、。在师说中有,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中医理所当然的会和当时的阴阳、五行学说、道家、儒学联系在一起,籍以提高自身地位,同时也试图从当时的主流文化中寻找出路和诠释。从新文化运动以后,道家、儒学等传统学术已经从我们的视野中逐渐淡出。从西方学习而来的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等随之成为主流文化,我们并没有完全抛弃中国传统文化理论,而是结合现实,更科学理性的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并且鼓励学术界研究儒学、军事等传统学术的优秀之处,形成现代中国哲学观和价值观。同样,可以把传统中医理论的精华提取出来,为哲学、心理学、环境治疗学、社会学领域所使用。同时传统中医领域的八纲辨证、中医的望闻问切、中医的“五行”辩证

29、、中医的“五行”辩证、察色按脉,先辨阴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等等理论在一些心理疾病和现代医学所不能解决不了的,如癌症、病毒性感染等处有较大的发挥空间。解放前,我国平均人口寿命为 35 岁,到解放后一跃成为 69 岁。特别是婴幼儿死亡率从 20%迅速下降到 3.48%,下降 84.3%,这一人类历史奇迹,得益于医疗条件的改善,特别是现代西方医疗体系的加入。虽然民国时期西方医疗技术和思想开始在中国普及,但是因为战乱和经济结构影响,并没有迅速得以广泛推广。我们只有很客观的看待传统中医,从中医治疗技术、中药和中医理论中取提取精华之处,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加入到现代医学领域,同时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里,研

30、究和分析被玄学所包裹的中医诊疗理论。统计和分析中医诊疗案例,并最终通过实证来实现价值提升。=作者:冬蛇 回复日期:2009-04-15说西医起源于古希腊,是不正确的,应该说是古埃及。因为西医的基础就是解剖,西医在漫长的年月里并不追求疗效,而是追求解剖。古埃及为了制作木乃伊,而解剖人体,获得的知识,被认为是西医之始。西医虽然重视解剖,但其实水平提升很慢,一直到清朝初年,西医的解剖水平仍然落后于中医。 =首先,人口寿命平均寿命的提高不是靠医疗条件,是靠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次,中医是建立在朴素唯物主义上的一门学科,与其说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不如说是哲学与经验主义混合的一门学科。而说中医好的人其实指的

31、也是里面包含的整体和部分,静止和运动哲学思想。而现在西医也开始从部分向整体,静止与运动相联系的方向进步。再次,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中医方剂的研究,目前对于方剂中的有效成分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很多方剂现在只能做方剂使用,但不能制成中成药也就是因为这个。也就是说,西医在以后可以完全用自然科学解释中医里的情况并用西医中的手段表达中医效果,当然不包括针灸,现在还没有听说过针灸方面研究出过什么成果。也就不抱以评价,但本人就自己经历和所知来说并不对针灸抱什么希望。另补充件事例说下现在所谓的中西医结合。急性胰腺炎治疗中,西医要求患者不进食以减少腺体分泌,中医用大承气汤以治疗。结果采用西医

32、灌肠方法灌药并称之为中西结合疗法。如果某西药里有大承气汤有效成分那么灌该西药是不是也要说中西结合?个人观点:西医前途远大,中医末路西山= 中医的源流发展楼主梳理得很清楚!长见识了! 中医常用的三种退热法我们先来观察一种生活现象,如果我把一个高热的病人比作一壶正在烧开的水, “退热”就是要使这壶水冷却下来,你想有几种方法?我想至少有 3 种:首先,要把炉火关掉,以减少产热,这叫“釜底抽薪” ;其次,应把壶盖打开,或将开水搅拌,以增加散热,所谓“扬汤止沸” ;再次,可往开水中兑入冷水,甚至冰块,所谓“热者寒之” 。其实,这三种方法在中医的退热治疗中都十分常用。下面就来具体讲讲这三种退热方法的应用。

33、1、釜底抽薪法相当于中医“通腑泄热法” ,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如病人出现高热汗出,大便不通,腹胀、腹痛拒按,甚至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脉滑有力时。此犹如锅下柴多火旺,抽去柴薪则火熄热退。故常用大黄、芒硝等药,或将其配入清热方剂中,以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再者,通便去火,又能保护阴液,犹如防止火太旺而将水烧干,限制体温上升,这也有利于退热。2、扬汤止沸法相当于中医“疏散退热法” ,即用药性辛散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发汗退热法,适用于表证发热的病人,常见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并见,无汗或有汗不畅

34、,这是由于体表受外邪困遏引起的发热,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病人体质的差异,又可分为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大类。前者恶寒明显,一般无汗,且兼有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喉不痛,脉浮紧等;后者发热明显,一般有汗,且兼有头痛,口渴,咽喉肿痛,脉浮数等。发汗退热法宜根据寒热之异来选取不同的药物,如风寒表证常用辛温发汗药,如麻黄、桂枝、羌活等;风热表证常用辛凉发汗药,如柴胡、升麻、薄荷等。通过发汗散邪,使邪热外达,发热随之减轻,从而达到退热之效,符合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所说的“体若燔炭,汗也而散”的治则,发汗法对无汗高热者尤其有效。二是升散退热法,适用于内有郁热的病人,因邪热内郁于里,常表现为发热

35、,胸膈烦热,口干唇裂,面色红赤,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数等,可于清热方剂中酌加薄荷、升麻等以加强疏散清热之功,此符合黄帝内经所说的“火郁发之”的治则。但应注意的是,发汗退热法虽十分常用,且有很好的退热作用,但过汗能损伤津液,故对体虚病人应当慎用。3、热者寒之法也是中医最常用的退热法之一,即用药性寒凉(甘寒或苦寒)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主要适用于发热而不恶寒的病人。如见高热不退,汗出较多,口渴喜喝冷饮,脉象洪大而数时,为热盛津伤证,此时不能用发汗退热法,宜用甘寒退热法,如石膏、生地、麦冬等;如见高热烦躁,口燥咽干,便秘尿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热毒炽盛证,当用苦寒清热法,如黄连、黄芩、黄柏、

36、栀子等。由于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应注意适可而止。最后,值得指出的是,上述三法皆宜于实热证,不宜于虚热证;在临床上可以单独应用,如能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应用则退热效果会更好。另外,病人高热大汗时,中医并不主张用冰袋等冷敷法,以免影响出汗,反不利于退热。 -这个这个,我不知道怎么说。生活水平和能够支付的医疗服务是互相关联的。但也有特例,解放前即使是富豪人家,遇上肺痨之类的疾病,只能等着翘辫子。癌症、高血压之类的疾病压根就没有记录,所以连怎么翘的都不知道,看着还像喜丧。另外,文中提到新生儿死亡率大幅下降,这个同生活水平关联也不大,特别是解放后采用新法接生(主要是无菌技术)后,破伤风感染力从 3

37、5%下降到 5%左右,新生儿成活率大大提高,而新法接生本身成本不高。-中医如果不引起重视,迟早会毁了中国人的未来。 个人以为中医的问题不在于是否重视。按现在来说,是个医学院都会开设中医课程,大部分二级以上医院也有中医科室,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地位。问题在中医理论因为特殊历史条件,架构在玄学的基础上而且隐藏着很多非理性因素。片面实践和经验不等同于真理,客观审慎的对待中医,挖掘其有效有效之处,暂搁其玄幻之道。中药的验方容易处理,建立中医使用强制病历制度,要求中医从业人员一律改变过我单凭感觉,而是必须在行医过程通过病历累积实践并分析药物作用,并给予监督。特别是全国共享的电子病历库建立以后,通过互

38、联网,这种互相印证作用可以很快普及。至于中医理论则更为简单,通过电子病历库可以解决一大部分印证问题。另外,随机抽取 100 名知名中医专家,就中医辨证和“阴阳五行学说” 、 “脉象学说” “藏象学说” 、 “经络学说”进行抽查和印证,凡是验证率大于 90%则认为其具备一定逻辑。反之,则组织相关专家重点给予审查。如果中医还是碰不得,那么中医只能逐渐被自己抛弃。一个开放的社会,中医也需要开放和理性的态度来对待。逐渐提取中医精华之处,弃其糟粕(古人有意无意加进去的有害) ,建立病历体系,才能让现代中国人放心使用中医。 -没那么严重,顶多是自我消亡 -另外,病人高热大汗时,中医并不主张用冰袋等冷敷法,

39、以免影响出汗,反不利于退热。-临床治疗时,一般考虑用冰袋降温。目的不是退热,而是保持大脑温度,过高的体温脑细胞会迅速坏死。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中国古代,受到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的深刻影响。对于事物的观察分析方法,多以“取类比象“的整体性观察方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理。因此,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一是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而且人体与自然界也是

40、密不可分的,自然界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环境统一性的思想即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它贯串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个方面。-喊着取消中医,那是自己或亲戚没有得相关病。-整体观和辩证观,并不是中医不遵循科学性的理由 -难得见到一篇相对客观的文章,顶一下!不知楼主是否是学医的?我不是学医的,只能从大的角度来说说对中西医的看法。在我看来,西医的科学性是建立在数理统计学意义之上的,即按照统计学的原理,当样本足够大时,样本统计规律往往符合正态分布 N(,2 )。通俗一点

41、说,就是大部分人的生理指标是落在同一标准区间的。因此,通过统计分析大量样本,可以得到各种生理指标的所谓正常区间。 (正态分布时区间(-1,+1)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8.27%;正态分布区间(-1.96,+1.96)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5%;正态分布时区间(-2.58,+2.58)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9%。 )我不是学医的所以不知到目前各项生理指标是能取到哪个区间,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做不到 100%,而且各项指标按重要程度,各自的取值区间也不同。西医治疗的本质就是想尽办法使病人各种生理指标符合这些正常区间,包括你所说的循证医学也只是在寻找更合理的方法,使指标能更准确、更合理的回归正常区间,其实这也是统

42、计科学所能达到的极限了。当然从科学的理论角度来说,这样做是符合绝大多数人体的要求的,至少从概率角度是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的。但问题是人体十分复杂,各种指标在人体内分布又是不均匀的,同时人体的内环境又是动态变化的,因此想做到能精确控制人体各项指标不现实,而且指标越多越细就越无法做到。 (通过概率论分析不难理解,10 个 90概率事件都发生的概率就已经降到了 35,更多概率就更小。 )退一步说,即使可以实现精确控制,要知道个体是存在差异的,指标的区间只有统计学意义,对个体来说是很难做到准确的(尤其是指标越多越难准确)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好像买彩票,只买近期出现概率大的号码几乎是肯定不中。因此我认

43、为如果西医还是痴迷于统计学的指标控制,没有什么前途。还用买彩票的例子,现在的西医治疗就是用统计学复式投注的方法,即使中了,也伤筋动骨。对于中医就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中医学理论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之上的,而中华传统哲学的主体是有机自然观,它的核心是整体、动态、平衡的观念,是普世性的,相信无论再过多少年代,这些观念仍然是准确无误的。既然中医学理论总体框架基础没有问题,就必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不会象西医一样走到死胡同!当然前提是要发展得当!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科技研究重综合,轻分析。传统科技擅长全面观察现象,并直接从这些现象上进行理论综合和技术创新,从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上讲,这是在用朴素的

44、对立统一观念来描述研究对象的科学法则。它的缺陷则是缺乏对客观事物的内部深层结构进行定量研究和实验分析,解释模糊,认识不够精确。而西方,则重实证和分析,强调的是理性思维,从而使科学技术走上真正科学意义上的研究之路,使西方科技有着长足发展的基础。因此中医要发展,必须引入科学分析手段!但我不认为应该采用楼主所说的统计学经验作为方向,要知道那是西医走向死胡同的老路!“整体、动态、平衡” ,我认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讲究的是把握整体,再从个体的表征上进行调整,因此它是一个针对个体的医学理论,而个体情况是有特殊性的,不能简单运用统计规律!就好像中国的命理学说一样,明明是针对个体的预测,偏偏用的是统计规律,因

45、此有时准有时不准,而不准居多。目前有一门科学我认为比较符合中医的研究方向,那就是“混沌学” 。混沌学研究的就是非线性系统的规律,致力于研究定型的变化,而非我们所熟悉的定量。它的基本观点是积累效应和度,即事物总处在平衡状态下的观点,和我国传统哲学观点比较一致。然而照我国目前的情况,中医想朝这个方向发展几乎是不可能了!如此浮躁的社会,谁还重视研究传统哲学?学中医的又有多少愿意静下心来做基础理论研究?又有多少能够放下老祖宗的那些所谓经典而走创新的路呢?反而现在国外对中医很重视!我真是担心中医理论可能又象四大发明一样,在中国开花到国外结果呀! -在医学院混了 4 年,写这些的目的是为倡导“循证医学”的

46、衍生物“循证管理”(http:/ ,用于证实循证管理的意义。临床医学现在主要提倡社会-心理-健康模式。而且 90 年代后期的循证医学也是解决医学实践、经验、理论鸿沟较为有效手段。有兴趣可以去看看。-第一,中医的“整体”观、辩证观,确实具备一定哲学基础。但并不能成为中医的保护伞。在文中提到,几乎所有的古代医学都提到全局观,但都趋于淘汰。第二,中医现在最缺的不是对贡献的吹捧,而是对效果的研究,而中医理论是玄学,所以需要实证来支撑,就好比,忽然有个大忽悠告诉你能包治百病,你能信吗?-呵呵,看来你是学医的,而且是学院派,那么请从专业角度详细论证上面的观点。我是学理的,对于你以上两个观点,我来说说我的看

47、法。第一, “全面观”并不趋于淘汰,而且是未来的方向。据我所知西医目前也在研究和发展全面诊疗的方法,具体的我不是学医的说不上来,但就现代前沿科学来说,都在朝“整体、变化和平衡”的方向发展,尤其以混沌学为先。而为什么要朝全面观发展,我在上面的回帖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再重复一下,作为以“还原论”思维逻辑为基础的现代科学,已经达到了所能达到的极限。第二,所谓中医理论是玄学,且不说这种说法有无科学依据,就说目前现代前沿科学,宇宙爆炸、黑洞、光速不变论等等,哪个不是所谓玄学?哪个不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何来实证?但这些披上科学外衣的玄学就被视为科学,而被实证检验了近千年的中医理论却偏偏要被视为伪科学,厚此薄彼,妄自菲薄,这真是讽刺啊!当然,我不认为这些现代前沿科学为玄学,同样,中医理论也不是。为什么不能实证的东西也具有科学性呢?理由其实很简单,事物的复杂性不可能用可列的算法步骤来加以穷尽。实证只能证伪,不能证真!而这恰恰就是统计还原理论的悲哀!回顾科学史,著名的数学家希尔伯特曾经有过一个非常宏伟的规划,认为一旦公理和步骤、法则给定,一切真理都应该能被推导出来,然而著名的哥德尔定理使这个规划的宏图化为泡影。历史上康托关于无理数集合的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