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数据结构 图的介绍.ppt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6843979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结构 图的介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数据结构 图的介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数据结构 图的介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数据结构 图的介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数据结构 图的介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图,图(Graph)是一种较线性表和树更为复杂的非线性结构。在线性结构中,结点之间的关系是线性关系,除开始结点和终端结点外,每个结点只有一个直接前趋和直接后继。在树形结构中,结点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层次关系,同层上的每个结点可以和下一层的零个或多个结点(即孩子)相关,但只能和上一层的一个结点(即双亲)相关(根结点除外)。然而在图结构中,对结点(图中常称为顶点)的前趋和后继个数都是不加限制的,即结点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图中任意两个结点之间都可能相关。由此,图的应用极为广泛,特别是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已渗透到诸如语言学、逻辑学、物理、化学、电讯工程、计算机科学以及数学的其它分支中。,基本定义和术语,若

2、图G中的每条边都是有方向的,则称G为有向图(Digraph)。在有向图中,一条有向边是由两个顶点组成的有序对,有序对通常用尖括号表示。例如,vi,vj表示一条有向边,vi是边的始点(起点),vj是边的终点。因此,vi,vj和vj,vi是两条不同的有向边。有向边也称为弧(Arc),边的始点称为弧尾(Tail),终点称为弧头(Head)。 图G由两个集合V和E组成,记为G(V,E),其中v是顶点的有穷非空集合,E是V中顶点偶对(称为边)的有穷集。通常,也将图G的顶点集和边集分别记为V(G)和E(G)。E(G)可以是空集,若E(G)为空,则图G只有顶点而没有边,称为空图。,若(vi,vj)是一条无向

3、边,则称顶点vi和vj互为邻接点(Adjacent),或称vi和vj相邻接;称(vi,vj)关联(Incident)于顶点vi和vj,或称(vi,vj)与顶点vi和vj相关联。如图7-1中G2,与顶点vl相邻接的顶点是v2,v3和v4,而关联于顶点v2的边是(vl,v2),(v2,v3)和(v2,v4)。若vi,vj是一条有向边,则称顶点vi邻接到vj,顶点vj邻接于顶点vi,并称边vi,vj关联于vi和vj或称vi,vj与顶点vi和vj相关联。如图7-1中Gl,关联于顶点v2的边是v1,v2,v2,vl和v2,v3。无向图中顶点v的度(Degree)是关联于该顶点的边的数目,记为D(v)。若

4、G为有向图,则把以顶点v为终点的边的数目,称为v的人度(1ndegree),记为ID(v);把以顶点v为始点的边的数目,称为v的出度(outdegree),记为OD(v);顶点v的度则定义为该顶点的入度和出度之和,即D(v)ID(v)十OD(v)。,在无向图G中,若存在一个顶点序列vp,vi1,vi2,vin,vq,使得(vp,vil),(vi1,vi2),(vin,vq)均属于E(G),则称顶点vp到vq存在一条路径(Path)。若G是有向图,则路径也是有向的,它由E(G)中的有向边vp,vil,vil,vi2,vin,vq组成。路径长度定义为该路径上边的数目。若一条路径上除了vp和vq可以

5、相同外;其余顶点均不相同,则称此路径为一条简单路径。起点和终点相同(vpvq)的简单路径称为简单回路或简单环(Cycle)。例如,在图G2中顶点序列vl,v2,v3,v4是一条从顶点vl到顶点v4的长度为3的简单路径;顶点序列vl,v2,v4,vl,v3是一条从顶点vl到顶点v3的长度为4的路径,但不是简单路径;顶点序列vl,v2,v4,vl是一个长度为3的简单环。在有向图Gl中,顶点序列vl,v2,vl是一个长度为2的有向简单环。,在一个有向图中,若存在一个顶点v,从该顶点有路径可以到达图中其它所有顶点,则称此有向图为有根图,v称作图的根。 在无向图G中,若从顶点vi到顶点vj有路径(当然从

6、vj到vi也一定有路径),则称vi和vj是连通的。若V(G)中任意两个不同的顶点vi和vj都连通(即有路径),则称G为连通图(Connected Graph)。例如,图G2和G3是连通图。 无向图G的极大连通子图称为G的连通分量(connected Component)。显然,任何连通图的连通分量只有一个,即是其自身,而非连通的无向图有多个连通分量。例如,图7-4中的G4是非连通图,它有两个连通分量Hl和H2。在有向图G中,若对于V(G)中任意两个不同的顶点vi和vj,都存在从vi到vj以及从vj到vi的路径,则称G是强连通图。有向图G的极大强连通子图称为G的强连通分量。显然,强连通图只有一个

7、强连通分量,即是其自身。非强连通的有向图有多个强连通分量。例如图7-1中的Gl不是强连通图,因为v3到v2没有路径,但它有两个强连通分量,,若将图的每条边都赋上一个权,则称这种带权图为网络(Network)。通常权是具有某种意义的数.,它们可以表示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耗费等,图的存储结构,邻接矩阵(Adjacency Matrix)是表示顶点之间相邻关系的矩阵。设G(V,E)是具有n个顶点的图,则G的邻接矩阵是具有如下性质的n阶方阵:,用邻接矩阵表示法表示图,除了存储用于表示顶点间相邻关系的邻接矩阵外,通常还需要用一个顺序表来存储顶点信息。其形式说明如下: # define n 6 / * 图

8、的顶点数 * / # define e 8 / * 图的边(弧)数 */ typedef char vextype; / * 顶点的数据类型 * / typedef float adjtype; / * 权值类型 * / typedef struct vextype vexsn;adjtype arcsnn; graph;,若图中顶点信息是0至n-1的编号,则仅需令权值为1,存储一个邻接矩阵就可以表示图。若是网络,则adjtype为权的类型。由于无向图或无向网络的邻接矩阵是对称的,故可采用压缩存储的方法,仅存储下三角阵(不包括对角线上的元素)中的元素即可。显然,邻接矩阵表示法的空间复杂度S(n

9、)O(n2)。 CREATGRAPH(ga) * 建立无向网络 * Graph * ga; int i,j,k; float w; for(i0;in;i+) ga -vexsigetchar();* 读入顶点信息,建立顶点表 * for(i0;in;i+) for(j0;jn;j+) ga -arcsij0; * 邻接矩阵初始化* for(k0;ke;k+) * 读入e条边 * (scanf(”ddf”,&I,&j,&w);*读入边(vi,vj)上的权w * ga -arcsijw; ga - arcsjiw; *CREATGRAPH * 该算法的执行时间是O(n+n2+e),其中O(n2)

10、的时问耗费在邻接矩阵的初始化操作上。因为en2,所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2)。,邻接表,这种表示法类似于树的孩子链表表示法。对于图G中的每个顶点vi,该方法把所有邻接于vi的顶点vj链成一个单链表,这个单链表就称为顶点vi的邻接表(Adjacency List)。邻接表中每个表结点均有两个域,其一是邻接点域(Adjvex),用以存放与vi相邻接的顶点vj的序号;其二是链域(Next),用来将邻接表的所有表结点链在一起。并且为每个顶点vi的邻接表设置一个具有两个域的表头结点:一个是顶点域(vertex),用来存放顶点vi的信息;另一个是指针域(Link),用于存入指向vi的邻接表中第一个表

11、结点的头指针。为了便于随机访问任一顶点的邻接表,将所有邻接表的表头结点顺序存储在一个向量中,这样,图G就可以由这个表头向量来表示。,建立有向图的邻接表与此类似,只是更加简单,每读入一个顶点对序号i,j时,仅需生成十个邻接点序号为j的边表结点,将其插入到vi的出边表头部即可。若建立网络的邻接表,则需在边表的每个结点中增加一个存储边上权的数据域。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图的邻接矩阵表示是唯一的,但其邻接表表示不唯一,这是因为邻接表表示中,各边表结点的链接次序取决于建立邻接表的算法以及边的输入次序。邻接矩阵和邻接表是图的两种最常用的存储结构,它们各有所长。下面从空间及执行某些常用操作的时间这两方面来作一比

12、较。,在邻接表(或逆邻接表)表示中,每个边表对应于邻接矩阵的一行(或一列),边表中结点个数等于一行(或一列)中非零元素的个数。对于一个具有n个顶点e条边的图G,若G是无向图,则它的邻接表表示中有n个顶点表结点和2e个边表结点;若G是有向图,则它的邻接表表示或逆邻接表表示中均有n个顶点表结点和e个边表结点。因此邻接表或逆邻接表表示的空间复杂度为S(n,e)O(n+e)。若图中边的数目远远小于n2(即en2),此类图称作稀疏图(Sparse Graph),这时用邻接表表示比用邻接矩阵表示节省存储空间;若e接近于n2 (准确地说,无向图e接近于n(n-1)2,有向图e接近于n(n-1),此类图称作稠

13、密图(Dense Graph),考虑到邻接表中要附加链域,则应取邻接矩阵表示法为宜。,在无向图中求顶点的度,邻接矩阵及邻接表两种存储结构都很容易做到:邻接矩阵中第i行(或第i列)上非零元素的个数即为顶点vi的度;在邻接表表示中,顶点vi的度则是第i个边表中的结点个数。在有向图中求顶点的度。采用邻接矩阵表示比邻接表表示更方便:邻接矩阵中的第i行上非零元素的个数是顶点vi的出度OD(vi),第i列上非零元素的个数是顶点vi的入度ID(vi),顶点vi的度即是二者之和;在邻接表表示中,第i个边表(即出边表)上的结点个数是顶点vi的出度,求vi的入度较困难,需遍历各顶点的边表。若有向图采用逆邻接表表示

14、,则与邻接表表示相反,求顶点的入度容易,而求顶点出度较难。在邻接矩阵表示中,很容易判定(vi,vj)或vi,vj是否是图的一条边,只要判定矩阵中的第i行第j列上的那个元素是否为零即可;但是在邻接表表示中,需扫描第i个边表,最坏情况下要耗费O(n)时间。在邻接矩阵中求边的数目e,必须检测整个矩阵,所耗费的时间是0(n2),与e的大小无关;而在邻接表表示中,只要对每个边表的结点个数计数即可求得e,所耗费的时间是0(e+n)。因此,当en2时,采用邻接表表示更节省时间。,图的遍历,和树的遍历类似,图的遍历也是从某个顶点出发,沿着某条搜索路径对图中所有顶点各作一次访问。若给定的图是连通图,则从图中任一

15、顶点出发顺着边可以访问到该图的所有顶点。然而,图的遍历比树的遍历复杂得多,这是因为图中的任一顶点都可能和其余顶点相邻接,故在访问了某个顶点之后,可能顺着某条回路又回到了该顶点。为了避免重复访问同一个顶点,必须记住每个顶点是否被访问过。为此,可设置一个布尔向量visitedn,它的初值为false,一旦访问了顶点vi,便将visitedi-1置为TRUE。,深度优先搜索(Depth-First-Search)遍历类似于树的前序遍历。假设给定图G的初态是所有顶点均未访问过,在G中任选一顶点vi为初始出发点,则深度优先搜索可定义如下:首先,访问出发点vi,并将其标记为已访问过,然后,依次从vi出发搜

16、索vi的每一个邻接点vj,若vj未曾访问过,则以vj为新的出发点继续进行深度优先搜索。显然上述搜索法是递归定义的,它的特点是尽可能先对纵深方向进行搜索,故称之为深度优先搜索。例如,设x是刚访问过的顶点,按深度优先搜索方法,下一步将选择一条从x出发的未检测过的边(x,y)。若发现顶点y已被访问过,则重新选择另一条从x出发的未检测过的边。若发现顶点y未曾访问过,则沿此边从x到达y,访问y并将其标记为已访问过,然后从y开始搜索,直到搜索完从y出发的所有路径,才回溯到顶点x,然后再选择一条从x出发的未检测过的边。上述过程直至从x出发的所有边都已检测过为止。此时,若x不是初始出发点,则回溯到在x之前被访

17、问过的顶点;若x是初始出发点,则整个搜索过程结束。显然这时图G中所有和初始出发点有路径相通的顶点都已被访问过。因此,若G是连通图,则从初始出发点开始的搜索过程结束,也就意味着完成了对图G的遍历。,在该存储结构上执行DFS算法的过程如下:设初始出发点是v1,则DFS(0)的执行结果是访问v1,将其置上已访问标记,从v1搜索到的第1个邻接点是v2,因v2未曾访问过,故调用DFS(1)。执行DFS(1),首先访问v2,将其标记为已访问过,然后从v2搜索到的第1个邻接点是vl,但vl已访问过,故继续搜索到第2个邻接点v4,v4未曾访过,因此调用DFS(3)。类似地分析,访问v4后调用DFS(7),访问

18、v:后调用DPS(4)。执行DFS(4)时,在访问v5并作标记后,从v5搜索到的两个邻接点依次是v2和v8,因为它们均已被访问过,所以DFS(4)执行结束返回,回溯到v8。又因为v8的两个邻接点已搜索过,故DFS(7)亦结束返回,回溯到v4。类似地由v4回溯到v2。V2的邻接点vl和v4已搜索过,但v2的第3个邻接点v5还尚未搜索,故接下来由v2搜索到v5,但因为v5已访问过,所以DFS(1)也结束返回,回溯到vl。vl的第1个邻接点已搜索过,故继续从v1搜索到第2个邻接点v3,因为v3未曾访问过,故调用DFS(2)。类似地依次访问v3,v6,v7后,又由v7依次回溯到v6,v3,vl。此时,

19、vl的所有邻接点都已搜索过,故DFS(0)执行完毕。,宽度优先搜索法,宽度优先搜索(Breadth-First-Search)遍历类似于树的按层次遍历。设图G的初态是所有顶点均未访问过,在G中任选一顶点2为初始出发点,则宽度优先搜索的基本思想是:首先访问出发点Vi,接着依次访问vi的所有邻接点wl,w2,wt,然后,再依次访问与wl,w2,wt邻接的所有未曾访问过的顶点,依此类推,直至图中所有和初始出发点v有路径相通的顶点都已访问到为止。此时,从vi开始的搜索过程结束,若G是连通图则遍历完成。显然,上述搜索法的特点是尽可能先对横向进行搜索,故称之为宽度优先搜索。设x和y是两个相继被访问过的顶点

20、,若当前是以x为出发点进行搜索,则在访问x的所有未曾访问过的邻接点之后,紧接着是以y为出发点进行横向搜索,并对搜索到的y的邻接点中尚未被访问的顶点进行访问。也就是说,先访问的顶点其邻接点亦先被访问。为此,需引进队列保存已访问过的顶点。,最小生成树,图的生成树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顶点出发进行遍历,可以得到不同的生成树。对于连通网络G(V,E),边是带权的,因而G的生成树的各边也是带权的。我们把生成树各边的权值总和称为生成树的权,并把权最小的生成树称为G的最小生成树(Minimun Spanning Tree)。生成树和最小生成树有许多重要的应用。令图G的顶点表示城市,边表示连接两个城市之间的通讯

21、线路。n个城市之间最多可设立的线路有n(n-1)2条,把n个城市连接起来至少要有n-1条线路,则图G的生成树表示了建立通讯网络的可行方案。如果给图中的边都赋予权,而这些权可表示两个城市之间通讯线路的长度或建造代价,那么,如何选择n-1条线路,使得建立的通讯网络其线路的总长度最短或总代价最小呢?这就是要构造该图的一棵最小生成树。,以下我们只讨论无向图的最小生成树问题。构造最小生成树可以有多种算法,其中大多数构造算法都是利用了最小生成树的下述性质:设G(V,E)是一个连通网络,U是顶点集V的一个真子集。若(u,v)是G中所有的一个端点在U(即uU)里、另一个端点不在U(即vV-U)里的边中,具有最

22、小权值的一条边,则一定存在G的一棵最小生成树包含此边(u,v)。这个性质称为MST性质。MST性质可用反证法证明:假设G的任何一棵最小生成树中都不含边(u,v)。设T是G的一棵最小生成树,但不包含边(u,v)。由于T是树,且是连通的,因此有一条从u到v的路径;且该路径上必有一条连接两个顶点集U和V-U的边(u,v),其中uU,vV-U,否则u和v不连通。当把边(u,v)加入树T时,得到一个含有边(u,v)的回路,见图7-15。删去边(u,v),上述回路即被消除,由此得到另一棵生成树T,T和T的区别仅在于用边(u,v)取代了T中的边(u,v)。因为(u,v)的权(u,v)的权,故T的权T的权,因

23、此T也是G的最小生成树,它包含边(u,v),与假设矛盾!,假设G(V,E)是连通网络,为简单起见,我们用序号1至n来表示顶点集合,即v1,2,n。设所求的最小生成树为T(U,TE),其中U是T的顶点集,TE是T的边集。并且将G中边上的权看做是长度。Prim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从v中任取一个顶点u0,将生成树T置为仅有一个结点u0的树,即置Uu0;然后只要U是V的真子集,就在所有那些其一个端点u己在T(即uU)、另一个端点v还未在T(即vVU)的边中,找一条最短(即权最小)的边(u,v),并把该条边(u,v)和其不在T中的顶点v,分别并入T的边集TE和顶点集U。如此进行下去,每次往生成树里并入

24、一个顶点和一条边,直到把所有顶点都包括进生成树T为止。此时,必有UV,TE中有n-1条边。MST性质保证上述过程求得的T(U,TE)是G的一棵最小生成树。显然,Prim算法的关键是如何找到连接U和V-U的最短边来扩充生成树T。为直观解释方便,设想在构造过程中,T的顶点集U中顶点和边集TE中的边均被涂成红色,U之外的顶点集V-U中的顶点均被涂成蓝色,连接红点和蓝点的边均被涂成紫色,那么最短紫边就是连接U和V-U的最短边。,最短路径,交通网络中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从甲地到乙地之间是否有公路连通?在有多条通路的情况下,哪一条路最短? 交通网络可用带权图来表示。顶点表示城市名称,边表示两个城市有路连通

25、,边上权值可表示两城市之间的距离、交通费或途中所花费的时间等。求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不是指路径上边数之和最少,而是指路径上各边的权值之和最小。 另外,若两个顶点之间没有边,则认为两个顶点无通路,但有可能有间接通路(从其他顶点达到))。路径上的开始顶点(出发点)称为源点,路径上的最后一个顶点称为终点,并假定讨论的权值不能为负数。,所有顶点对之间的最短路径,所有顶点对之间的最短路径是指:对于给定的有向网G=(V,E),要对G中任意一对顶点有序对V、W(VW),找出V到W的最短距离和W到V的最短距离。解决此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是:轮流以每一个顶点为源点,重复执行迪杰斯特拉算法n次,即可求得每一对顶

26、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总的时间复杂度为O(n3)。,弗洛伊德算法仍然使用前面定义的图的邻接矩阵costn+1n+1来存储带权有向图。算法的基本思想是:设置一个nxn的矩阵A(k),其中除对角线的元素都等于0外,其他元素a(k)ij表示顶点i到顶点j的路径长度,K表示运算步骤。开始时,以任意两个顶点之间的有向边的权值作为路径长度,没有有向边时,路径长度为,当K=0时,A (0)ij=arcsij, 以后逐步尝试在原路径中加入其他顶点作为中间顶点,如果增加中间顶点后,得到的路径比原来的路径长度减少了,则以此新路径代替原路径,修改矩阵元素。具体做法为:第一步,让所有边上加入中间顶点1,取Aij与Ai1+

27、A1j中较小的值作Aij的值,完成后得到A(1),第二步,让所有边上加入中间顶点2,取Aij与Ai2+A2j中较小的值,完成后得到A(2),如此进行下去,当第n步完成后,得到A(n),A(n)即为我们所求结果,A(n)ij表示顶点i到顶点j的最短距离。,拓扑排序,通常我们把计划、施工过程、生产流程、程序流程等都当成一个工程,一个大的工程常常被划分成许多较小的子工程,这些子工程称为活动,这些活动完成时,整个工程也就完成了。例如,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课程开设可看成是一个工程,每一门课程就是工程中的活动,图7-24给出了若干门所开设的课程,其中有些课程的开设有先后关系,有些则没有先后关系,有先后关系的课

28、程必须按先后关系开设,如开设数据结构课程之前必须先学完程序设计基础及离散数学,而开设离散数学则必须学完高等数学。在图7-24(b)中,我们用一种有向图来表示课程开设,在这种有向图中,顶点表示活动,有向边表示活动的优先关系,这有向图叫做顶点表示活动的网络(Active On Vertices)简称为AOV网。,在AOV网中,有向边表示i活动应先于j活动开始,即i活动必须完成后,j活动才可以开始,并称i为j的直接前驱,j为i的直接后继。这种前驱与后继的关系有传递性,此外,任何活动i不能以它自己作为自己的前驱或后继,这叫做反自反性。从前驱和后继的传递性和反自反性来看,AOV网中不能出现有向回路(或称

29、有向环)。在AOV网中如果出现了有向环,则意味着某项活动应以自己作为先决条件,这是不对的,工程将无法进行。对程序流程而言,将出现死循环。因此,对给定的AOV网,应先判断它是否存在有向环。判断AOV网是否有有向环的方法是对该AOV网进行拓扑排序,将AOV网中顶点排列成一个线性有序序列,若该线性序列中包含AOV网全部顶点,则AOV网无环,否则,AOV网中存在有向环,该AOV网所代表的工程是不可行的。,本章小结,图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本章涉及到的基本概念有: 图:由两个集合V和E组成,记为G(V,E),其中v是顶点的有穷非空集合,E是V中顶点偶对(称为边)的有穷集。通常,也将

30、图G的顶点集和边集分别记为V(G)和E(G)。E(G)可以是空集,若E(G)为空,则图G只有顶点而没有边,称为空图。 有向图(Digraph):若图G中的每条边都是有方向的,则称G为有向图。 无向图(Undigraph):若图G中的每条边都是没有方向的,则称G为无向图。 无向完全图(Undirected Complete Graph):恰好有n(n-1)2条边的无向图称为无向完全图。 有向完全图(Directed Complete Graph):恰有n(n-1)条边的有向图称为有向完全图。 邻接点(Adjacent):若(vi,vj)是一条无向边,则称顶点vi和vj互为邻接点。 度(Degre

31、e):无向图中顶点v的度是关联于该顶点的边的数目。 人度(1ndegree)若G为有向图,则把以顶点v为终点的边的数目,称为v的人度,记为ID(v)。 出度(outdegree):把以顶点v为始点的边的数目,称为v的出度,记为OD(v)。 子图(Subgraph):设G(V,E)是一个图,若v是v的子集,E是E的子集,且E中的边所关联的顶点均在v中,则G(V,E)也是一个图,并称其为G的子图。,路径(Path):在无向图G中,若存在一个顶点序列vp,vi1,vi2,vin,vq,使得(vp,vil),(vi1,vi2),(vin,vq)均属于E(G),则称顶点vp到vq存在一条路径。 路径长度

32、:该路径上边的数目。 简单路径:若一条路径上除了vp和vq可以相同外,其余顶点均不相同,则称此路径为一条简单路径。 简单回路或简单环(Cycle):起点和终点相同(vpvq)的简单路径称为简单回路或简单环。 有根图:在一个有向图中,若存在一个顶点v,从该顶点有路径可以到达图中其它所有顶点,则称此有向图为有根图,v称作图的根。 连通:在无向图G中,若从顶点vi到顶点vj有路径(当然从vj到vi也一定有路径),则称vi和vj是连通的。 连通图(Connected Graph):若V(G)中任意两个不同的顶点vi和vj都连通(即有路径),则称G为连通图。 连通分量(connected Compone

33、nt):无向图G的极大连通子图称为G的连通分量。 强连通图:在有向图G中,若对于V(G)中任意两个不同的顶点vi和vj,都存在从vi到vj以及从vj到vi的路径,则称G是强连通图。 强连通分量:有向图G的极大强连通子图称为G的强连通分量。 网络(Network):若将图的每条边都赋上一个权,则称这种带权图为网络。 生成树(Spanning Tree):连通图G的一个子图如果是一棵包含G的所有顶点的树,则该子图称为G的生成树。 最小生成树(Minimun Spanning Tree):权最小的生成树称为G的最小生成树。 本章在介绍图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图的两种常用的存储结构,对图的遍历、最小生成树等问题做了较详细的讨论,给出了相应的求解算法,有的算法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加以介绍,也许能便于读者理解它们。 相对而言之,图这一章内容较难,尤其是离散数学基础较差的读者,也许难度更大些。建议读者知难而进,理解本章所介绍的算法实质,掌握图的有关术语和存储表示。面对实际问题时,学会引用本章的有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科技 > 数据结构与算法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