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吉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根据国家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一、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的教学指导思想吉林省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的教学将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积极执行和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以下简称课标 )和吉林省教育厅颁布的吉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行) ,努力推进素质教育。课标所规定的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它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学生学好高中数学课程,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吉林省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的教学应力求完成课标所确立的培养目标,培养高中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基本的数学素养,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而有个性地发展。吉林省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的教学旨在全面提高全省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以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各实验学校的领导与教师要准确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和总体目标,深刻领会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勤于学习,善于总结,积极稳妥地
3、推进新课程实验的教学工作,圆满完成本次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二、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的教学目标我省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的教学工作要努力实现课标的总体目标。这就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需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
4、力;2提高学生的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 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含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三、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的体系和内容(一) 课程体系高中数学新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 5 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 4 个系列,
5、其中系列 1、系列 2 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 3、系列 4 由若干专题组成;每个模块2 学分(36 学时),每个专题 1 学分(18 学时) ,每两个专题可组成一个模块。课程结构见表 11。表 11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体系图3选修系列必修模块注:上图中 代表模块(36 学时) , 代表专题(18 学时) 。(二) 课程内容1必修课程高中数学必修课程的五个模块是每个学生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具体见表 1-2。表 1-2 高中数学必修课五个模块包括的内容数学 1 数学 2 数学 3 数学 4 数学 5集合 立体几何初步 算法初步 三角函数 解三角形函数概念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统计 平面上的向量 数
6、列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概率 三角恒等变换 不等式上述必修课含有传统高中数学的基本内容,又增加了新的内容。这些内容构成以下四条主线:选修 34选修 35选修 33选修 36选修 32选修 31选修 410选修 44选修 43选修 42选修 41数学 1 数学 2 数学 3 数学 5数学 4选修 11 选修 21选修 22选修 12选修 234代数与函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算法初步。这四条主线贯穿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2选修课程高中数学选修课程是为希望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升入大学继续学习的学生开设,它共包含四个系列,其中选修 1 有 2 个模块、选修 2 有 3 个模块,每个模块 2 学分,
7、选修 3 有 6 个专题、选修 4 有 10 个专题,每个专题 1 学分。其内容如表 1-3.表 1-3 高中数学选修课系列、模块与专题选修 1(共 2 模块) 选修 2(共 3 模块) 选修 3(共 6 专题) 选修 4(共 10 专题)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数学史选讲 矩阵与变换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扩充与复数的引入信息安全与密码 几何证明选讲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球面上的几何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对称与群 数列与差分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初等数论初步三等分角与数域扩
8、充 不等式选讲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风险与决策统筹法与图论初步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对于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个人能力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选修课作不同的选择。关于选修课开设的具体说明请参考吉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数学学科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试行) 。3课程内容展开的逻辑顺序按照课标的设计,数学必修 1 是数学必修 2、3、4、5 的基础,必修课的开5设顺序不是固定的,除了 12345 顺序外,也可按 12453、14523 等;必修课是选修1、2 的基础;一般来讲,选修 3、4 各专题的开设不考虑顺序。课程展开的逻辑顺序如图 14。虽然课标对必修课的开设顺序不指定,但各种
9、版本的教材在编写时大多是按照 12345 的顺序编写的,若要按其它顺序开设课程,就需要对教材做一些调整,而这对于一般学校是难以胜任的;另外为了更好地体会模块教学的特点,体会新教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编写意图,突破原有教材体系的束缚,以及便于新课程实验的教学研究和质量监控,建议必修课程各个模块按 12345 顺序开设。必修 1 5432必 修必 修必 修必 修 21选 修选 修43选 修选 修图 14(三)课程设置的说明1课程设置的原则与意图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发展学生的兴趣和满足学生对未来发展的需求,为学生进一
10、步学习、获得较高数学修养提供准备。课程的设置充分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多样性。2课程的模块化结构特点由于学分制和选择的需要,高中数学新课程采用了模块化结构设计。这种设计与以往的数学课程结构有很大的差异,它更多地体现了思想性、方法性、问题性,同时适度地淡化了我们所熟悉的系统性、完整性、严谨性。模块化结构设计追求的目标是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学会学习数学,利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6决问题。在这种结构中,数学知识首先起到的是载体的作用,数学知识本身是必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3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内容设置数学探究、数学建模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在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各模块和专题内容
11、之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高中阶段至少安排较为完整的一次数学探究和一次数学建模活动。高中数学新课程要求把数学文化内容与各模块的内容有机结合。4选修课程的开设高中数学新课程中选修课程的设置是新课程的创新之处,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标志。主要体现了课程的选择性、多样性和时代性。学校应在保证必修课程,选修系列 1、系列 2 开设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情况,开设系列 3 和系列 4 中的某些专题,以满足学生的基本选择需求。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逐步丰富和完善这些专题课程,并积极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远程教育资源) 。对于课程的开设,教师也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四、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的教学教
12、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实施新课程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进行教学改革必然涉及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观念层面,涉及新课程观下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及新课程观下对数学教学本质的认识、对数学教学方式、特征的认识以及教师角色定位的认识等方面;二是操作层面,涉及实施过程中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革新,教学评价的配套改革。(一)新的课程观下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数学教育目标的转变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构成了促进数学教育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动力,同时也促使中小学数学教育目标发生深刻的变化。当今社会正在向信息化社会过渡,信息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和工业社会不同,信息社会对数学教育的要求是:除了让
13、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外,特别要求学会清晰地表达、有条理地思考,在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培养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会用数学7的思考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识世界,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2.教师角色的转变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要顺利的完成新课程的实施,首先要在课程实验的过程中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同时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把自己的主要职能逐步从“教”转变为“导” 。其主要表现是:引导学生确立适当的数学学习目标,并制定
14、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数学的策略和方法。诱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辅导学生从各种资源中迅速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解决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教导学生教会区分良莠信息,使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心理。新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这四个因素整合而成。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利用课程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共同创设课程。教学过程要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教师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的另一个表现是,教师要寻找、开发、
15、制作大量配套的教具、学具和课件等工具与资料,并对各种资源加以整合。3.学习方式的转变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改变学生以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教学中应该倡导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一定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应时刻不忘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4.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高中
16、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8学教学的实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学会学习。高中新课程不排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但是强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通过教师在课堂的个人表现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学生的反馈体现出来的,也就是明确要以学评教,教得好应体现为促进学生学得好,学生应是课堂活动中被关注的中
17、心。5.教学手段的转变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着数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传统的教学手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教师可以更多地集中精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的迅速普及,使得人们可以克服传统计算方法的局限性,从而让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其本来面貌进入数学课堂,真正成为数学教学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使得学习数学的方法与途径开阔了很多。例如,师生可以应用几何画板来研究几何图形变化中的不变性质,利用 excel 软件来完成各种统计图表的制作和拟合函数的确立,利用计算机来验证算法设计的合理性等等。另外,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更为有效的学习环境。学生可
18、以通过网络获得学习资源,交流学习体验,接受学习指导,甚至可以相对独立地开展数学学习和探索。教师的教学应当适应这种变化。6.教学评价的转变在新课程实验中,教学评价应大力倡导尊重每个学生,为每个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负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不仅要有学业水平的终结性评价,更要有学习过程的发展性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反映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取得的进步。改变当前过分强调量化分析,过多地重视数学学习的智力目标,忽视学生心理发展和智能结构差异的多面性和客观性,使许多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失败者”的不正常状态。(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建议1.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应深入学习、研
19、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准确领会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掌握课程设计思路,熟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内容标准。高中9数学课程标准的 7 条教学建议对新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我们应当加以创造性的贯彻。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我们要摒弃过去那种“轻大纲,重教材” 、 “教学即等于教教材”的旧观念,将之改成“重教材,更重课标 ”的新观念。教材只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因此我们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我们要以人教 A 版高中数学教材为主,加强对其他版本的高中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课标 。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合理地确定教学要求,是当前教师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对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处
20、理,我们建议按以下三点来把握。对于课标中已经删掉的内容,教学中不要再捡回。如线段的定比分点,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极限等。对于有不同处理方式的内容,一般应按照所教版本的教材给出的处理方式进行教学。如函数概念的引入,可以先讲函数,后讲映射;也可以先讲映射,后讲函数。人教 A 版教材采用了前一种方式,这是 课标建议采用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与初中知识衔接,从特殊到一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按教材的规定进行教学即可。对于新增的内容,如必修 3 中的算法,不同版本的教材表达的方式和所选用的例、习题不完全一样。备课时,如能多参考一些不同版本的教材,必然能帮助我们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
21、的水平和效率。高中数学新课程的目的是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差异性和选择性是新课程的显著特征,新课程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对所有学生统一要求的状况,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高中数学教学应注意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于不同的生源层次,甚至是对于具有不同选择的学生群体,教学要求应有所不同。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应按必修课、选修课和总复习的顺序,分阶段进行。一般说来,前一阶段的教学是后一阶段教学的基础,前一阶段的知识会在后一阶段的教学中得到巩固、应用、延拓和加深。例如,函数的有关知识会在导数中得到应用;直线与圆的方程会在圆锥曲线方程中得到应用;立体几何初步的有关内容会在
22、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中得到应用。在总复习阶段又会对前两个阶段的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就是在这种多次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切忌在必修课的教学中就按照总复习教学的要求一步到位。不同生源层次的学校在同一知识内容的教学要求上是应该有区别的,例如,对于立体几何初步中有关平行、垂直关系的判定定理,生源较差的学校只需按照课标规定的基本要求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方法让学生知道并会使用即可,但生源较好的学校则应当允许通过说理,甚至是证明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又如,新课标要求避免在求函数定义域、值域及讨论函数性质时出现过于繁琐的技巧训练,淡化反函数等概念,将双曲线从
23、掌握降为了解。对大多数生源一般的学校而言,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时偏紧的情况,在新授课教学中,只需按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学即可;但对于生源很10好的学校,在这些地方适当延拓加深一些,也是可行的。即使是同一学校,具有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例如,教材中的练习题、习题中和复习题中的 A 组题应要求所有学生完成,但 B 组题较难,一般只要求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选做即可。2.围绕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目标,全面规划三年的教学工作作为一项实验,在为期三年的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应努力达成以下一些工作目标:验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科学性、可行性,提出修订意见和建议,为完善课程标准及教材提供依
24、据。探索适应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地发展,全面提高我省普通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我省高中数学教师开发新课程资源的活动,建立学校内和学校之间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机制。依靠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和培训制度,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围绕上述目标,对三年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工作进行如下全面规划:根据学校实际,编制好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排课方案。排课方案既要充分体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又要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可供利用的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根据这种原则,提出如
25、下的排课方案供学校参考。高中数学排课方案年级 上学期 下学期第 1 学段 第 2 学段 第 1 学段 第 2 学段必修 1 4 课时/周必修 2 4 课时 /周必修 3 4 课时/周必修 4 4 课时 /周高一安排一次完整的数学探究活动11必修 5 4 课时/周文:选修 11理:选修 214 课时 /周文:选修 122 课时/周理:选修 224 课时/周文:选修 1 22 课时 /周理:选修 2 34 课时 /周高二安排一次完整的数学建模活动高三文:选修系列3 中一个专题 2 课时/周理:选修系列4 中二个专题4 课时/周文:选修系列3 中一个专题2 课时/周理:选修系列3 中二个专题4 课时
26、 /周总复习对于选修系列 3、4,要尽早定专题、定时间、定教师、定教学方式。组织高中数学教师积极参与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课题研究。本次实验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科研性质,这与平时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所有参与实验的人员都必须有强烈的科研意识,要深刻认识实验过程中科研的重要性,要努力提高实验工作的科技含量。其次,要遵循科研规律,用科研方法进行实验。第三,研究过程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没有创造性就没有真正的科学研究,更不能取得有价值的科研成果。第四,研究结论要反映实施的真实情况,要能对新课程方案的修订、完善具有指导意义。课题研究要遵循求实、有效的基本原则。要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
27、自己的教学实践,研究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着眼于数学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创造新方法,争取新突破。鼓励探索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鼓励与学校原有课题和研究的整合,鼓励利用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开发与推广研究。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建设总体规划,要把普通高中数学教师队伍建设及专业化发展作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突破口和生长点,努力引导和组织教师开发符合我省实际、富有个性特色的高中数学校本课程;要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包括网络资源在内的各种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的协调和共享机制。尝试建立与新课程相适
28、应的考试与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积极探索符合模块课程特点的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形成校内学分认定的规则和程序;积极探索适应12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学生学业质量监控新模式,对高中数学教育质量进行有效地监控。加强交流研讨,及时总结反思。省、市、校三级教研机构要积极组织交流、研讨活动,加强校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形成课改合力。要注意收集资料和数据,及时发现、总结新课程教学中的正反经验和问
29、题,指导各类学校共享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全省、乃至全国推广新课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3.正确对待高中数学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解决当前,高中新课程实验区在使用课标教材时,遇到了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矛盾。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许多内容都要求“在实际情境中,经历抽象的过程” 、 “探索并了解”或“通过具体实例理解”等等。课程标准的这个特点强调知识形成的过程,强调获取知识的方法,反映在教材上就是设计了观察、探究和思考等栏目,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用更多的时间进行这些活动。另一方面,课程标准的选择性与差异性为教材的编写留下了较大
30、的空间,教材中A、B 组习题的设置也给教师处理习题带来新的困难,解决它还是需要时间。其实这种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存在的矛盾仅仅从教材和课时的变化上就可见一斑:现在每学期两本数学教材的厚度是原来的二倍;现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一学期数学 72 学时,而原来是 90 学时。以上两个方面的对比足以说明按课程标准规定的学时数,使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材进行教学的难度。实验区数学教师明显感到新课改下教学内容多,探索的内容多,每节课活动量大,而教学时间却减少了,如果按照课标规定的教学课时数进行教学,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普遍出现了教学时间不足的现象。第二,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衔接的矛盾。由于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
31、与高中课程标准的衔接还不是很完善,尤其是许多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并没有达到新课程要求的理想标准,因此,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能力基础,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无法填补这段空白,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开展教学遇到了意外的阻力。第三,新课程空间自由度大与教师创造性实施能力小的矛盾。 课标与现行教学大纲相比,内容和要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而引起教材的巨大变化:例题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许多;选修课程中新增内容大部分知识教师没有学过,需要从头学习;新教材的呈现方式与旧教材有很大不同,这种方式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需要知道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是什么关系,需要关注现代数学的发展,需要从整体上把握
32、高中数学新课程的结构,需要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加深了解,需要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需要渗透数学、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人文教育,等等。而在这些方面,我们的数学教师基本上是空白,大多数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的能力远远低于课程标准的要求。13第四,教材的开放性和配套的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新课程下的数学教材编排的结构体系希望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例如,大量的“观察” 、 “思考” 、 “探究”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配套的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由于没有现成的资源可以利用,教师的知识储备又不足,教师难以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
33、际情况,灵活地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删、整合,不少教师的教学活动陷于被动。上述这些矛盾都制约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与我国历次数学课程改革相比,本次改革无疑是力度最大的一次。 课标与现行高中教学大纲比较,无论在基本理念、知识结构、内容安排,还是在实施操作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应该是不难理解的。事实上,无论是新的高中课程方案,还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都还只是专家们的一种设计。虽然这种设计经过了数以百计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一线的教师和教研员的研讨,但它离现实的课程仍有可能还存在一段距离。之所以要我们进行实验,就是希望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同时,我们也应
34、该认识到,在新课程实验教学中产生的问题不能完全归咎于课程标准或教材。事实上,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课标和教材方面的原因,也有我们自身的原因。例如,对于高中新课程实验区不少人认为的“实施新课程课时量不够”这一问题,固然课程标准和教材都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反思我们的教学,恐怕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出于我们自身。我们不少教师在旧教材的教学中,习惯参照高考命题的情况,对某些知识点进行延拓加深。在原来教学内容相对较少、课时量较多的情况下,这样做是可以的。但现在新课程对内容的处理方式和教学要求与原有的教学大纲有了较大的不同,如果我们仍然延续原有的教学习惯,课时量就会不够。这说明我们过去教学中形成的某些
35、观念现在要改变了。我们不仅要转变观念,正确看待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且还应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我们在教学第一线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并努力在实践中加以实施,以便为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修订与完善提供建议,为新课程在全国大面积实施提供经验。解决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各级教研制度,提高教研的质量。首先,要加强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例如,在教学前,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应多想想实施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办法;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控;在教学完成后,应多想想,哪些问题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哪些问题还未能得到解决
36、。其次,要加强数学科组、特别是年级备课组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当教师个人难以解决时,应及时取得同伴的协助,对教学中较重大的问题一般应提交集体讨论。要坚持集体备课制度,说课、听课、评课应成为集体备课的14重要内容之一,在集体备课中要设立中心发言人。最后,教师要积极开展自我培训,努力把握新增内容。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把握新增内容的教学。为此,首先要认识和理解为什么要增加这些新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自我培训,尽快熟悉相关内容。例如,算法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新增加的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定位,课标已作了明确的要求:结合具体实例,感受、学习和体会算法的基本思
37、想;学习和体验算法的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言;并将算法的思想方法渗透到高中数学的有关内容中,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际问题,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等过程组织教学,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4.数学新课程教学与思想道德建设课标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把教学目标领域划分为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不仅要求学生应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而且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抓住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通过学习高中数学,要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
38、性的思维习惯,崇尚理性精神,提高审美能力,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磨炼出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五、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评价高中数学教学评价分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两部分,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评价要逐步改变只用考试决定学生一个学段、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学习的现象,针对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并将各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运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高中数学教学应将教学评价视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积极促进每
39、一个学生的发展,使评价、考试成为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一种教育方式。(一)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1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原则:15(1)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相对于结果,过程更能反映每个学生的发展变化,体现学生成长的历程。因此,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态度、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数学认知的发展水平等方面。(2)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评价要注重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对思想方法的把握,避免片面强调机械记
40、忆、模仿以及复杂技巧。(3)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学生能力的获得与提高是其自主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评价对此应有正确导向。能力是通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水平体现出来的,因此对于能力的评价应贯穿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与问题的解决过程。(4)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的含义是多方面的,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方式多元化、内容多元化和目标多元化等,应根据评价的目的和内容进行选择。主体多元化,是指将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等结合起来;方式多元化,是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书面与口头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等;内容多元化,包括知识、技能和能
41、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身心素质等内容的评价;目标多元化,是指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对数学的不同选择,不以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生的状况。总之,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与激励,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5)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进行评价学生可以根据个人不同的条件以及不同的兴趣、志向,在高中阶段选择不同的数学课程组合进行学习。学校和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进行评价。16(1)学生选择了自己的课程组合以后,学校和教师应为学生建立相应的学习档案,当学生完成课程模块或专题的学习时,将反
42、映学生水平的学习成果记入档案。(2)学生调整自己的课程组合时,学校和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做好已完成课程的评价,以及系列转换工作。2过程性评价举例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虽然重要,但是还不够成熟,这里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评价方式,供参考。(1)表现式评价评价的内容与方式:主要考查学生的自我表现力,过程与方法方面的修习情况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变化。评价的方式,如:数学小演讲、数学小辩论、数学小报告、以及数学作品展示等。这种评价方式可以较为灵活的进行。比如,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或擅长的某种方式(数学小演讲/数学小辩论/数学小报告/以及数学作品展示等)参与评价,这样既可以发现并展示学生的特长,也可以激发
43、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评价结果的使用:这种评价方式不必也不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由学生自愿参与并根据教师的教学安排来确定。参与者可以得到一定的等级分数(如:A、B 、 C、D 等,由教师、同学评出)从而加入到数学模块成绩中去。(2)真实性评价评价的内容与方式: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具体任务的能力,这实际上也是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一种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旨在设置真实的任务情景,在学生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或任务结束时实施评价。比如,要求完成一次数学探究活动、完成一次数学建模活动、进行一项社会调查、完成一个小制作、小发明,或是自行收集资料,完成对某个数学史人物的述评等。评价结果的使用
44、:这种评价方式也不一定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具体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来实施。参与者同样可以获得一定的等级分数(A、B、C、D)并作为数学模块成绩的一部分。(3)非正式评价评价的内容与方式:这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修习情况所做的一种即时的、随机的、口头的评价,它不象正式的评价那么按时、准点、正规,但对学生的课堂数学学习是一种很好的调节与激励,也是对学生实施过程性评价的一种有效手段。评价结果的使用:非正式评价一般都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的口头评价,这种评价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不一定能对每一个学生实施,评价的结果也很难量化或等级化,所以不宜作为数学模块成绩
45、的认定依据,但非正式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日常学生评价,是值得倡导的,它应该成为学生评价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对非正17式评价的实施原则与方法的研究还应加强。(4)档案袋评价评价的内容与方式:档案袋评价旨在通过收集、记录与展示学生的成长进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但它的缺点是甄别功能较差。评价结果的使用:鉴于这种评价方法的区分度较低,在具体量化或等级化过程中,操作性不强,所以一般也不宜使用档案袋评价的结果作为数学模块成绩的认定依据,但某些有独特创意的数学作品,可以由学生本人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批准后,其数学作品可以参与由学校组织的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的特
46、别评审组的评审,其成绩(一般用等级分表示:如:A 、B、C、D)可纳入数学模块成绩的认定依据之中。(5)过程性评价的成绩评定过程性评价的成绩分为五个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的评定标准分别为:优秀:在表现式评价、真实性评价、档案袋评价中,有二项以上获得 A 等成绩;或有一项获得 A 等,二项获得 B 等;良好:在以上三项评价中,一项获得 A 等;或有二项获得 B 等;中等:在以上三项评价中,一项获得 B 等;或有二项获得 C 等;合格:在以上三项评价中,一项获得 C 等;不合格:在三项评价中,无一项获得 C 等以上成绩。3数学模块(或专题)学习评价模块教学是本次普通高中课程
47、改革的新生事物,因此特别给出一些参考意见。高中数学每个模块学习时间约为 36 学时,修完模块并达到规定要求即可获得 2学分。模块学习评价既属终结性评价,又属形成性评价,它属于整个高中数学学习的一部分。模块评价同样包括测试性评价和非测试性评价。非测试性评价应根据成长记录和单元评价,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数学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学习潜能进行定性的评估。测试性评价应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的全面性。既要考察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数学思考的深度,又要考察学生探索与创新的水平以及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2)导向的正确性。测试的重点应放在对双基的理解、
48、掌握及综合运用的能力上,题型设计要全面、灵活,要注意控制难度。要通过题目引导学生透彻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逐步提高数学素养。(3)模块测试属于水平测试。18学生只要达到基本要求即可过关。模块学业成绩可由三部分组成:日常学习评价占 30%,单元测试占 20%,模块考试占 50%。总评按等级记录。模块评价按等级记录,是为了淡化对分数的片面追求,强调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注重过程、情感态度、策略等各个方面,克服终结性评价的片面性、不科学性,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专题的评价可参照模块评价进行。(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49、(自主参与、有效互动、经验建构、情感体验、自我反思)、条件保障等基本要素,并在使用各项指标评价课堂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归纳、概括,从而得出整体结论。在整体评价时要关注课堂目标的达成度、教学过程的开放度、课程资源的新颖度和教学理念的先进度。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是以学评教,它反映在教学各基本要素中。基于上述思考,归纳提取有关信息,制定下列教学评价量表,供参考。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授课人_课题_班级_时间_总分_评课人_ 评价项目 评 价 指 标分值得分1.明确、具体、全面,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能与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方式相联系。2.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综合运用数学能力的培养,并能有效地激励和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价值。3.目标意识强,能从目标出发及时恰当地调控教学,并注意生成目标的达成。教学目标( 20分)4.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1.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新知、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