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北縣五華國民小學九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三重區 三 年級 藝術與人文 領域課程計畫 設計者:黃采瀅一、 本領域每週學習節數 3 節 。二、 本學期學習目標:(一) 藉由線條遊戲複習線條的種類,並從生活中發現線條的運用。 (二) 發現生活中的色彩,並運用色彩來創作。(三) 了解童玩的發聲方法與製作會發出聲音的童玩。(四) 以黏土捏塑的方式創作運動員的姿態。(五) 認識 、 、 、 音與高音譜號;了解直笛運氣、運舌的方法。(六) 認識 、 ;拍念 、 、 組合的節奏;視唱 、 、 組成的曲調;感受樂曲情境。(七) 認識二分音符;、音認譜與直笛指法;以身體樂器表現不同音色,並探索鈴鼓發聲方式。(八)
2、高音認譜、直笛、習奏;拍念隊呼節奏並創作。(九) 感知形體不同並能信任他人;進行鏡子遊戲、雕像遊戲。(十) 培養、訓練觀察力並運用肢體表現。(十一) 進行摩登原始人活動,以肢體傳遞訊息;運用聲音為故事配上音效。(十二) 聲音與動作的整合;培養、訓練觀察力並運用肢體,表現運動員的動作。三、 本學期課程架構:不一樣的心情發現色彩心情故事保持好心情藝文 3 上第二單元今天心情好不好同學同樂和直笛玩遊戲線條大搜索線條遊戲歡喜在一起聲音的探索聽,童玩在響!聲音裡的故事歡呼的場面我是運動員頒獎典禮第三單元用心聽一聽 第四單元運動會第一單元一起玩遊戲四、 本學期課程內涵:教學期程 能 力 指 標 主 題 或
3、 單 元 活 動 內 容 節 數 使 用 教 材 評 量 方 式 備註第一週9/019/05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1-2-5 嘗試與同學分工、規劃、合作,從事藝術創作活動。2-2-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人權教育】1-2-1 欣賞、包容個別差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第一單元 一起玩遊戲 同學同樂【活動一】習唱歌曲一起玩遊戲1.教師拍念節奏,學生模仿。2.引起動機:教師提問,開學幾天以來你們認識多少新朋友?鼓勵
4、學生主動認識新同學。3.以對話方式進行節奏點名遊戲。4.引導學生在課本第 7 頁圈出符合自己姓名的節奏型。5.拍念歌曲節奏再拍念歌詞,並視唱曲譜習唱歌曲一起玩遊戲。6.這是一首遊戲歌,可以依照歌詞一邊唱一邊玩遊戲。例如:分組排列成幾列火車,有些人可以搭成鐵橋、山洞,也有人可以扮成路上的景色或是沿途風光,例如:平交道、稻田、樹木等。7.認識 、 與 拍號,一邊演唱一起玩遊戲,一邊以踏腳、拍手、拍手、拍手來表現四拍子的強弱。8.呈現課本第七頁的節奏譜例,引導學生拍念節奏,並指導四拍子強弱。【活動二】觸覺探索與信任遊戲1.暖身活動:肢體接觸、有什麼不一樣?學生兩人一組,一人閉起眼睛另一人用手觸摸。2
5、.右頁為信任遊戲,在遊戲中,同組的兩個人必須彼此互相信賴,閉上眼睛的人要放鬆心情,而帶領別人的人也得專注、小心的帶領,讓別人可以信賴他,千萬不可故意開玩笑,導致他人受傷。3.分享與討論:活動中同學是否會害怕?有沒有抗拒的動作?有哪些動作?3康軒版教科書康軒版教具1.實務操作2.參與討論教學期程 能 力 指 標 主 題 或 單 元 活 動 內 容 節 數 使 用 教 材 評 量 方 式 備註第二週9/089/12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1-2-5 嘗試與同學分工、規劃、
6、合作,從事藝術創作活動。2-2-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人權教育】1-2-1 欣賞、包容個別差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同學同樂【活動一】鏡子遊戲1.暖身活動,教師播放音樂,讓學生在教室中行走,行走時注意彼此的距離,希望學生能夠均勻分布在教室中,不要太擠或有大空隙。2.兩人一組進行單面鏡子活動,兩人面對面站立,一人當作鏡中人物,模仿另一位同學的動作。3.如果學生反應良好,可以加快動作速度。4.可選擇不同音樂,讓學生聯想不同動作。5.除探索肢體可能性外,教師也可以給予題目讓學生操作,例如:刷牙、穿衣褲、打球等事件,讓學生有可以表現的方向。當
7、教師給予題目時,要求學生將事件的過程作清楚,越詳細越好。6.進行多面鏡子活動,規則與單面相同,差別在於四人一組。照鏡者在中間,其他三人分別站在前方與左右邊,教師提醒要留意方向 。7.將故事情境加入鏡子遊戲當中。8.可 3-4 人一組,人數多時要留意動作會互相干擾 ,因此速度要放慢。9.教師可視需要以順時針方向換人。10.分享與討論。【活動二】雕像遊戲1.暖身活動:一、二、三大集合。2.進行雕像遊戲、小小藝術家活動,可讓學生分組進行。除了靜止動作,也可以給予一些連續動作的指令,例如:在公園散步的老公公。3.教師可準備題目讓學生進行雕塑 。4.分享與討論。5.教師講解各組優缺點。3康軒版教科書康軒
8、版教具1.學生互評2.參與討論教學期程 能 力 指 標 主 題 或 單 元 活 動 內 容 節 數 使 用 教 材 評 量 方 式 備註第三週9/159/192-2-6 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和直笛玩遊戲【活動一】欣賞直笛演奏曲愛的禮讚1.引起動機:教師講述課本課文,介紹直笛也是一種可與朋友同樂的樂器,並介紹樂曲愛的禮讚的背景。2.聆聽樂曲:播放以獨奏與合奏形式演奏的樂曲愛的禮讚,引導學生仔細聆聽兩種不同型式的演奏。3.小組討論:教師將黑板分為兩大區塊,一區為獨奏,另一區為合奏,鼓勵學生發表由老師記錄,或學生直接在黑板上寫下直笛獨奏與合奏的聆聽感覺,例如:優美、溫柔、和諧
9、等。4.教師再次播放教學 CD 或 VCD,引導學生放鬆身體,隨著音樂自然擺動。5.配合笛樂,教師指導學生哼唱主題曲調,分組練習並自行設計肢體律動。6.個人或分組表演。【活動二】直笛習奏與認識直笛1.教師示範吹奏一段直笛樂曲,引發學生學習興趣。2.教師介紹直笛的外型與構造。3.學生拿出直笛,仔細觀察並從中認識直笛。4.教師提示學生拿到直笛不要急著吹,要先學習正確的吹奏姿勢和方法,才能吹奏出悅耳動聽的聲音。5.教師介紹持笛的方法並示範,並引導學生唸直笛持笛口訣。6.介紹直笛笛孔與指法對照圖。7.學生兩個人一組,面對面如照鏡子一般,檢視對方的持笛姿勢,並互相幫忙調整姿勢。8.教師指導學生依課本圖示
10、,練習直笛的拆裝。9.教師行間巡視,檢視學生拆裝方法是否正確。10.介紹直笛的清潔方法。3康軒版教科書康軒版教具1. 實務操作教學期程 能 力 指 標 主 題 或 單 元 活 動 內 容 節 數 使 用 教 材 評 量 方 式 備註第四週9/229/261-2-1 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2-2-6 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2-2-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人權教育】1-2-1 欣賞、包容
11、個別差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線條大搜索【活動一】欣賞線條1.觀察教室的線條,讓學生從最容易觀察的地方發現線條的運用。2.欣賞日常生活中的線條,請學生觀察課本中的圖片,哪些圖片出現直線的線條?哪些出現曲線的線條?可請學生簡單發表。3.引導學生思考,線條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什麼其他的運用。4.可請小組共同討論並分享,最好能將簡單的線條畫在黑板上讓大家更清楚。5.線條的情感:找出圖 7 與圖 8 有無速度感與遠近感。【活動二】大師的線條1.引起動機:教師出示藝術品圖卡( 畢卡索的公牛)。2.欣賞與討論:這些都是藝術大師的創作,說說看,你發現了什麼?你發現了線條嗎?你發現哪些線條?它給你帶什麼感覺?你
12、發現了形狀嗎?你發現什麼形狀 ,它給你帶什麼感覺?3.想一想,藝術大師想表達的,可能是怎樣的感覺和情緒?可能有個精采的故事在裡面嗎?4.這些作品中,可能是運用什麼材料和方法創作的呢?如果用不同的方法創作,會有不同的感覺嗎?5.這些作品中,你最感興趣是哪一件,說說看,為什麼?6.畫作中,線條與形狀的關係是怎樣組合的,如果不同的組合,會不會給你不同的感覺?7.哪一張作品的線條或形狀,特別給你有律動的感覺嗎?3康軒版教科書康軒版教具1. 實務操作2. 參與討論教學期程 能 力 指 標 主 題 或 單 元 活 動 內 容 節 數 使 用 教 材 評 量 方 式 備註第五週9/2910/031-2-1
13、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2-2-6 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2-2-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人權教育】1-2-1 欣賞、包容個別差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線條遊戲【活動一】浮墨作畫1.引起動機:在空中虛畫線條,讓小朋友猜猜老師在畫什麼?拿出一張浮墨畫作品,讓學生說說看像什麼。2.浮墨作畫:教師先示範將水盆中倒入些
14、許清水,約 1/5 的水位,並滴入些許沙拉油。分散滴入墨汁,此時可以稍微控制墨汁分散的區域。輕輕的把墨挑開,切勿攪動太大,以防止墨汁與水混合。將棉紙小心放進水裡,輕捏住紙邊,切勿浸太深。輕輕的拿出水面瀝乾,可用衛生紙吸乾多餘的水分,或是利用吹風機吹乾。3.線條與形狀聯想:和學生一同觀察並討論這些浮墨方式產生的不同線條與形狀,並將學生的發言寫於黑板。 你的浮墨中有直線嗎? 有曲線嗎? 有形狀嗎? 你覺得哪些線條與形狀好像在動?哪些線條像是靜止的呢?觀察線條律動。 仔細看一看,你覺得你的條線或形狀有速度的感覺嗎?讓學生從討論中體會線條與形狀的速度感。4.說說看,你的浮墨線條或形狀像什麼?並讓學生自
15、由發表討論,引導學生聯想轉化成具象物或有意義的圖形或紋理。也可以請學生讓全班猜謎,增加趣味性。5.依聯想上彩完成作品。6.請學生依照聯想出來的圖形,用鉛筆輕輕將形狀勾勒出來,再畫出更完整的構圖。7.可將找出來的形狀塗上較淡的顏色,其餘的用較暗的顏色塗滿,注意顏料切勿太濃,避免將墨色線條蓋掉了。8.亦可選擇部份上彩,來凸顯聯想出來的圖形。歡喜在一起【活動一】大家都是好朋友演唱與律動1.發聲練習:放鬆身體、做做運動,再以音依發聲譜例,以半音逐次移調。2.聆聽歌曲:聆聽大家都是好朋友,感受歌曲的活潑愉快,並鼓勵學生隨著規律拍自由律動。 3.拍念節奏:隨歌曲拍念節奏,待熟練後,拍唸歌詞。4.習唱歌曲:
16、隨琴聲聽唱曲譜,反覆數次後,隨琴聲習唱歌詞,並反覆練習。6.詮釋歌曲:提示學生正確的發聲位置與咬字口型,並討論歌曲的速度,引導學生演唱時要輕快活潑。7.歌唱律動: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每一組盡量為偶數人數,各組自行設計配合曲意的肢體動作,並分組練習。8.分組表演,或各組派兩位代表表演。9 認識新符號:呈現譜例,學習認識五線譜,辨認線與間,以及線間的排序,並從演唱譜例中,分辨線上的音和間上的音。10.認識高音譜記號與 音的關係,教師可以口訣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高音譜記號與 音的關係。例如:小鳥媽媽叫,腿兒長長站得好,肚子中間有個寶,我們叫他 寶寶,11.教師示範如何畫出正確的高音譜記號,並引導學生在
17、課本練習劃上高音譜記號。12.視唱曲調,圈出 音。3康軒版教科書康軒版教具1. 參與討論2. 實務操作教學期程 能 力 指 標 主 題 或 單 元 活 動 內 容 節 數 使 用 教 材 評 量 方 式 備註第六週10/0610/10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2-2-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性別平等教育】2-2-5 學習溝通協調的能,促進性和諧的互動。3-2-1 學習尊重性的為。第二單元 今天心情好不好不一樣的
18、心情【活動一】面具遊戲1.暖身活動:擠眉弄眼。2.保持臉部表情約 5-10 秒,互相觀摩,也可選出做得最好的人。3.除了臉部的表情,也可以加入全身動作。4.進行傳面具活動,拿到面具要將表情表演出來。3.也可以同時傳兩個面具,拿到的人進行角色扮演。4.分享與討論。【活動二】超級變變變1.暖身活動:嘻嘻哈哈。2.教師可以視情形放不同的情境音樂。3.除了個人動作,也可 2 人一組或是 4 人一組,讓學生討論之後再呈現。4.扮鬼臉,讓大家猜猜情緒。團體情緒活動時由教師給予題目,大家互相觀摩。5.彩色的心情,利用彩色膠帶進行裝扮。除了臉部之外,身體也可以是裝扮的一部份,因此學生的書包、外套、衣服等都可以
19、拿來裝扮。6.分享與討論。【活動三】習唱歌曲森林裡的小鳥與曲調視唱1.聆聽樂曲:隨歌曲森林裡的小鳥的曲調( 沒有歌詞)輕輕擺動身體,發表自己對曲調的感受。2.聆聽歌曲:感受歌曲中鳥兒的心情如何。( 例如:是快樂還是悲傷、是悠閒還是急躁。)3.二拍子律動:教師帶領學生隨著歌曲,以拍膝、拍手的動作(或是踏、點) 表現二拍子的律動,教師輕輕數著:1、 2、 1、2讓學生感受這是幾拍子的歌曲。4.認識二四拍號:引導學生查看歌曲森林裡的小鳥譜例上的拍號,為二四拍子;教師說明二四拍子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一小節有兩拍,第一拍強第二拍弱。5.依譜例拍念二拍子的節奏,提示學生注意規律反覆的強弱。6.學生依歌詞
20、內容和曲調的變化,思考如何演唱這首歌才能表現曲趣。依歌曲標示的稍快板速度和愉快的表情演唱歌曲。7.分組或個別表演。3康軒版教科書康軒版教具1. 實務操作2.參與討論教學期程 能 力 指 標 主 題 或 單 元 活 動 內 容 節 數 使 用 教 材 評 量 方 式 備註第七週10/1310/17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2-2-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不一樣的心情【活動一】曲調聽辨與節奏練習1.發聲練習,自由模仿鳥叫聲。2.聽辨、哼唱曲調、為曲調配詞,並詮釋歌曲。3.節奏練習,認識四分
21、休止符,並進行節奏拍念。【活動二】直笛習奏與節奏創作1.直笛習奏並複習運氣運舌的方法。2.以 01、012 指法練習直笛蓋孔。3.節奏創作之後再進行發表與分享。【活動三】欣賞杜鵑圓舞曲1.聆聽樂曲並律動。2.認識 A-B-A 曲式。3.認識口風琴與手風琴。3康軒版教科書康軒版教具1 實務操作教學期程 能 力 指 標 主 題 或 單 元 活 動 內 容 節 數 使 用 教 材 評 量 方 式 備註第八週10/2010/241-2-1 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2-2-6
22、 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2-2-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環境教育】2-2-1 能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及其對個人、學校與社區的影響。 2-2-2 能持續觀察與記社區的環境問題並探究其原因。發現色彩【活動一】發現色彩1.引起動機:教師將班級分組,運用課本第 42、43 頁中的圖片,利用問答法的教學策略,來引導學生進行討論。2.教師首先介紹課本第 42 頁的色相環,色相環共有三層色彩構成,教師請學生觀察並說出色彩的名稱。3.教師提問: 在色相環圖左半邊的顏色和右半邊的顏色有什麼差別呢?說說看你的感覺?(左邊的綠、藍、紫
23、色感覺寒冷、涼快,右邊的黃、橙、紅感覺明亮、溫暖)。4.透過觀察圖片,引導說明。5.為鼓勵學生發表,教師可以提問:整張圖片的色彩搭配組合給你什麼樣的感受呢?由各組輪流報告,說出不同的生活經驗感受。【活動二】色彩大搜索1.欣賞色彩,說出直觀感受。寒冷的色彩有寒冷的感覺,反之見到溫暖的色彩有溫暖的感覺,這些都是直觀的感受,而非用手摸這些色彩會凍傷或燙傷。2.教師配合課本第 45 頁的食物、風景與樹葉的圖片,引導學生對色彩的感受性、認識色彩的名稱以及色彩的搭配與運用。教師提問:這些生活中的不同景物,有哪些是暖色系的?又有哪些是寒色系的?這些景物的色彩讓你有什麼不同的感覺呢?( 餐桌上的食物、紅色的楓
24、葉是屬於暖色系家族的顏色組合而成,給人一種暖暖的、溫馨的感覺;青山藍天及嫩綠的楓葉是屬於寒色系家族的顏色組合,則給人一種清涼、寒意與朝氣的感覺。)3.讓學生說出暖色與寒色家族色彩搭配的不同感受。【活動三】名家作品欣賞1.先以課本作品引導。2.以說故事的方式,說明畫家的心情以及畫作的心情故事。3康軒版教科書康軒版教具1.參與討論2.實務操作教學期程 能 力 指 標 主 題 或 單 元 活 動 內 容 節 數 使 用 教 材 評 量 方 式 備註第九週10/2710/311-2-1 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
25、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2-2-6 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2-2-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心情故事【活動一】創作與欣賞1.教師引導學生透過名家作品欣賞後,先構思主題,想一想,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快樂的、難忘的事情。2.鼓勵學生發表,彼此激發同學的舊經驗,並在腦海中回憶當時的情境,想像著快樂的、舒服的、溫馨的、害怕的、擔憂的不一樣的心情。3.創作流程指導。4.指導學生用粉蠟筆來表現,並適度搭配水彩的運用,以寒暖色彩的組合運用來表現不一樣的心情故事主題。5.如有需要重疊部分之著色順序,原則上建議以淺色先上,
26、深色則後上,如此才不會造成畫面顏色髒亂的情形。6.指導學生運用粉蠟筆將主題完成後,大面積的背景可以採用水彩來上色;或者是先用水彩將畫面的主要色塊彩繪完成,再運用粉蠟筆將作品細節或特徵加以完成。7.作品展示與欣賞:教師在教室安排作品的展示場地,學生將完成的作品逐一張貼在教室黑板或適當位置。讓學生發表對作品的感受,引導他們進行觀察,說出不同色調表現的作品,心情的感覺有何不同?(暖色系的色彩組合,常給人一種溫馨、柔和、甜美的感覺。而鮮明的色彩組合,常給人一種輕快、引人注目的感覺。以黃色系為主調,整幅作品色彩的組合讓人有明亮滿足的感覺,特別吸引人注目。反之,以藍色系為主調的作品,整幅作品的色彩組合給人
27、一種憂鬱、悲傷難過的感覺。)8.教師綜合歸納, 並介紹代表作品或圖片,說明色彩帶來的感覺,同時鼓勵學生平日多觀察及欣賞視覺藝術。9.教師可以利用數位相機或攝影方式將學生作品拍照製作教學資料。10.將完成的作品整理、布置在教室的適當位置,進行欣賞教學。3康軒版教科書康軒版教具1. 實務操作2.學生互評教學期程 能 力 指 標 主 題 或 單 元 活 動 內 容 節 數 使 用 教 材 評 量 方 式 備註第十週11/0311/07第一次定期評量週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2-2-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
28、他人創作的見解。【環境教育】2-2-1 能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及其對個人、學校與社區的影響。 2-2-2 能持續觀察與記社區的環境問題並探究其原因。保持好心情【活動一】保持好心情1.暖身活動:五官體操。2.參考課本的插畫,進行分組討論,想一想該用哪種情緒來解決問題。3.想一想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4.各組呈現。5.分享與討論,表達自己的想法。【活動二】我會怎麼做1.暖身活動:音樂想像。教師播放音樂,學生說明情境。2.參考課本的插圖,分組討論,讓大家思考生活中最常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哪些問題最為困擾。3.各組選一個事件想想有哪些解決方式。4.排演事件的處理方式以及當時的心情。5.分享與討論。【期中評
29、量週】3康軒版教科書康軒版教具1.互相討論2.學生互評教學期程 能 力 指 標 主 題 或 單 元 活 動 內 容 節 數 使 用 教 材 評 量 方 式 備註第十一週11/1011/14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2-2-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第三單元 用心聽一聽聲音的探索【活動一】聲音的遊戲1.暖身活動:聲音在哪裡。全班將眼睛閉起,教師走到角落中,使用樂器,讓學生聽聽看教師在哪裡,試著走向聲音。2.也可以準備 2-3 種不同的樂器,請同學幫忙,在不同的角落敲擊,讓學生尋找。3.搭配
30、校園巡禮活動,學生排成兩列閉上眼睛,手搭著前面同學的肩膀,由教師帶隊,在校園中聆聽不同的聲音。4.仔細聆聽並模仿。5.分享與討論:剛才聽到的聲音用表現、發出聲音讓其他同學知道。【活動二】習唱歌曲小風鈴1.發聲練習,並感受四拍子樂曲的律動。2.聆聽歌曲:聽本曲並輕擺身體或打拍子,感覺四拍子樂曲的律動。3.哼唱全曲:以熟悉的童玩或樂器聲音哼唱全曲,例如:一 、 等。4.討論歌曲結構:師生共同討論歌曲的的拍號、速度。5.認識 、 音。6.視唱曲譜:指唱本曲唱名。7.拍念節奏( 名):拍念全曲節奏,並依節奏習念歌詞。(注意附點二分音符共三拍的時值)8.演唱全曲:熟唱全曲,並注意演唱下行音階時,音量要漸
31、弱。鼓勵學生原曲新唱,將帶來的童玩或樂器替代第 1.2 小節歌詞演唱。9.以童玩或樂器為新曲創作頑固伴奏。【活動三】認識二分音符及直笛、音習奏1.肢體律動,用跨小步、跨大步方式感受不同的時值。2.高音直笛 、音習奏。3康軒版教科書康軒版教具1. 實務操作教學期程 能 力 指 標 主 題 或 單 元 活 動 內 容 節 數 使 用 教 材 評 量 方 式 備註第十二週11/1711/21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1-2-5 嘗試與同學分工、規劃、合作,從事藝術創作活動。【
32、人權教育】1-2-1 欣賞、包容個別差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性別平等教育】3-2-1 學習尊重性的為。聲音的探索【活動一】認識鈴鼓與欣賞青春舞曲1.腦力激盪:發給學生每人一個鈴鼓,從了解鈴鼓的名稱和構造,鼓勵學生探索鈴鼓的各種發聲方式。2.發現與發表:看誰能發現最多種不同的聲音,發表與分享。3.認識正式演奏技巧及記譜方式:由教師示範並指導學生習奏。4.配合語言節奏演奏。5.欣賞青春舞曲。請學生仔細聆聽歌曲,並以肢體隨音樂自由擺動。6.發表感受。7.分辨音色。8.由學生發表對兩種不同音色的感覺及造成的不同曲趣。【活動二】身體樂器的聲音1.複習舊經驗:在日常生活裡,充滿著各式各樣的聲音,除了大自
33、然的音響以外,試試看,以自己的身體當作樂器,可以發出什麼聲音?例如:拍手、手掌摩擦或拍打身體、彈指、踏腳、拍膝、彈舌、雙唇音。2.不一樣的聲音:全班圍成圓圈,教師以傳遞帽子或絲巾為訊號,學生依序發出四拍與眾不同的聲音。3.請數位學生上臺,持節奏卡再請全班依序拍節奏。變換順序,遮蓋其中一張請學生拍出節奏。4.合奏練習。【活動三】習唱歌曲小陀螺1.引起動機。2.聆聽歌曲:聽小陀螺曲調輕擺身體,感覺四拍子樂曲的律動。3.發聲練習:以音哼唱全曲。4.討論歌曲結構:在樂曲四段中,第 1.2 行節奏型完全相同。5.拍唸節奏( 名)及歌詞:拍念第二、三、四行節奏,並依節奏念出歌詞。6.視唱曲譜:指唱本曲唱名
34、。7.討論詞意:發現小陀螺及其他童玩可以發出的聲音為何。8.演唱全曲。9.舊曲新唱:利用原曲調,改變部分歌詞演唱,例如:小陀螺改為波浪鼓。10.陀螺 (或其他童玩 )伴奏:每唱到第一小節第三、四拍時,以陀螺拍打出音響。11.頑固伴奏:以陀螺(或其他童玩) 設計頑固伴奏,邊唱邊演奏。3康軒版教科書康軒版教具1.學生互評3. 2. 實務操作教學期程 能 力 指 標 主 題 或 單 元 活 動 內 容 節 數 使 用 教 材 評 量 方 式 備註第十三週11/2411/28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
35、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2-2-6 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人權教育】1-2-1 欣賞、包容個別差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性別平等教育】3-2-1 學習尊重性的為。聽,童玩在響!【活動一】動出聲音來1.教師詢問學生有沒有見過或玩過像課本第 60 頁中的童玩?知道它們的名字嗎?2.教師再配合預備的圖片或實物,提問:這些童玩在把玩的過程中會發出怎樣的聲音?你會玩哪幾種呢?3.教師拿出預先準備的童玩,示範指導如何操作這些童玩。4.從學生自己帶來的童玩中,挑選幾種不同的童玩請學生上臺表演。【活動二】一起玩童玩1.教師操作童玩,學生閉眼聆聽進行聯想,並發表想法。2.學生討論。3康軒
36、版教科書康軒版教具1. 實務操作2. 參與討論教學期程 能 力 指 標 主 題 或 單 元 活 動 內 容 節 數 使 用 教 材 評 量 方 式 備註第十四週12/0112/051-2-1 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2-2-6 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2-2-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人權教育】1-2-1 欣賞、包容個別差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聽,童玩在響!【活動一】動手做童玩1. 教師提
37、問:童玩可能的發聲方式有哪幾種?想想看,可以利用手邊的材料,製作成哪一種會發聲的童玩呢?2.學生討論自己帶來的童玩發聲原理為何。3.教師提問,引導學生想一想可以利用哪些材料進行製作。4.學生進行製作,教師予以指導。5.波浪鼓製作:波浪鼓製做的重點在於旋掛在兩側邊的垂珠,垂珠可用項鍊珠、佛珠或植物種子等製做。中央的鼓面可用紙盒、塑膠盒或鋁箔包或小塑膠罐等充當。握把可用免洗筷插黏在中央,或用小旗桿、筆桿等製做。6.外形完成後再用黏貼裝飾或彩繪美化。7.沙鈴製作:先找任意材質的瓶子或罐子當製做主體,接著在瓶罐中置入小石子或小玲噹後,封住蓋口。外形完成後黏貼裝飾或彩繪美化。8.教師可指導學生利用手邊現
38、成的材料,加以組合、改裝,變成與眾不同的有聲童玩。9.分享與發表:學生輪流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並發表自己的創作構想。3康軒版教科書康軒版教具1. 實務操作教學期程 能 力 指 標 主 題 或 單 元 活 動 內 容 節 數 使 用 教 材 評 量 方 式 備註第十五週12/0812/12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1-2-5 嘗試與同學分工、規劃、合作,從事藝術創作活動。2-2-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人權教育】
39、1-2-1 欣賞、包容個別差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聲音裡的故事【活動一】摩登原始人1.暖身活動:比手畫腳。2.學生至教師處看圖卡,再運用肢體及聲音模仿圖卡上的動物讓同組的同學猜,猜對再換下一人,直到圖卡用完為止。3.教師計時,從第一人至最後一人共需多少時間。4.換組操作。以時間多寡來決定勝負。5.摩登原始人:學生表演時,只能使用:啊、咿、嗚、哇、呀等聲音來溝通,不能說出話來。6.即興發展的故事需要有結局,過程也需要清楚。7.學生圍坐,教師講解規則並示範不說話溝通的方法。教師選擇其中二位學生到中間,可以給與學生情境讓學生模擬並即興發展故事。例如:從前有二個肚子很餓很餓的原始人,他們在路上相遇,結
40、果會發生什麼事情?8.學生即興發展故事時,請教師適時給予幫助。例如:二人相約去打獵,教師請另一名學生扮演野獸出現9.二人發展結束後,再請其他同學上前,重複 2-3 步驟,並給予不同情境。10.分享與討論。【活動二】故事配音效1.分組討論、錄製故事:先選好故事,一人唸旁白,其餘人擔任角色及幫助製作音效。2.將所準備之 聲音配合在一起,創作出一個新的故事。3.除了道具所發出的聲音之外,其餘最好都用人的聲音來模仿。4.試著先寫好錄音順序及內容,再根據此內容錄音。5.若器材無法配合( 無錄音設備等),也可以先討論好,寫下內容及順序,呈現時直接上臺表現。6.每組所錄製的故事加上音效的配合共約 45 分鐘
41、,若無法呈現一個完整的故事,只錄製故事中的一個部分也可以。7.錄製完畢後,可以試聽檢查一次。8.分組呈現:各組依序上臺呈現,全部完畢之後再進行討論。9.心得分享。3康軒版教科書康軒版教具1.學生互評2.參與討論教學期程 能 力 指 標 主 題 或 單 元 活 動 內 容 節 數 使 用 教 材 評 量 方 式 備註第十六週12/1512/19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1-2-5 嘗試與同學分工、規劃、合作,從事藝術創作活動。【人權教育】1-2-1 欣賞、包容個別差並尊重
42、自己與他人的權。【性別平等教育】3-2-1 學習尊重性的為。第四單元 運動會歡呼的場面【活動一】習唱歌曲加油歌與律動1.教師引導學生發表運動會中常見熱鬧有趣的活動,例如:運動員進場、開幕儀式、大會操表演、田徑比賽(趣味競賽) 、啦啦隊表演、頒獎典禮等。2.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感受。3.習唱加油歌4.討論歌曲結構:師生共同討論歌曲的調號、拍號、速度、節奏型及換氣的地方。5.引導學生比較並找出曲調相似的樂句、節奏相似的樂句。6.視唱曲譜。7.討論詞意。8.習唱歌詞9.詮釋加油歌:討論歌曲標示的速度、表情,依稍快板的速度和活潑有精神的聲音。10.邊唱加油歌,邊以踏足、拍手、拍手、拍手來表現四拍子
43、的律動。11.分組或個別表演:全班自由分數組,以運動會開幕進場的方式,自行設計主題或配合肢體動作(不同的行進方式、配合自製克難節奏樂器等),邊唱邊輪流表演。【活動二】習唱歌曲啦啦隊之歌與直笛習奏1.引起動機,鼓勵學生說出參加運動會的經驗。2.習唱、詮釋歌曲並進行律動。3.高音直笛習奏、音。3康軒版教科書康軒版教具1. 實務操作2.學生互評教學期程 能 力 指 標 主 題 或 單 元 活 動 內 容 節 數 使 用 教 材 評 量 方 式 備註第十七週12/2212/26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
44、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1-2-5 嘗試與同學分工、規劃、合作,從事藝術創作活動。2-2-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人權教育】1-2-1 欣賞、包容個別差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性別平等教育】3-2-1 學習尊重性的為。歡呼的場面【活動一】習念歡呼的節奏及創作1.引導學生拍念愛的鼓勵節奏。2.大家一起來練習課本上的歡呼。3.創作歡呼,熟念之後搭配肢體動作表演。【活動二】聲音與動作1.教師先帶領暖身活動,配合活潑的音樂,將手腳及關節活動開來。2.播放不同的音樂(鼓聲、笛聲)等,讓學生嘗試不同的動作。3.當全班一起做動作時,教師可以選擇做
45、得比較好的學生擔任示範,讓全班模仿他的動作,一起再做一次。4.聲音與動作的整合:將動作配上聲音或將聲音配上動作。(例如:發出嗚啊的聲音,配合雙手抱頭、蹲在地上站立、雙手打開的動作)5.先進行個人的動作與聲音整合,再進行團體動作與聲音整合。6.團體動作時,教師先告知聲音,讓學生討論(約 20-30 秒) ,再呈現。人數越多需要時間越長。7.組呼動作設計:參考之前課本中所設計之組呼,讓學生將動作討論、表現出來。8.活動進行:將之前分組及創作之節奏、組呼取出,教師並將學生分組。9.分組討論及活動。10.分組呈現。11.討論與分享。3康軒版教科書康軒版教具1. 實務操作2.學生互評教學期程 能 力 指
46、 標 主 題 或 單 元 活 動 內 容 節 數 使 用 教 材 評 量 方 式 備註第十八週12/291/021-2-1 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2-2-6 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2-2-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人權教育】1-2-1 欣賞、包容個別差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性別平等教育】3-2-1 學習尊重
47、性的為。我是運動員【活動一】觀察運動員及名作欣賞1.引起動機:事先安排若干學生,在教師一二三,木頭人的口令下,做靜止的運動員動作,讓其他學生猜猜看是什麼運動。2.詢問學生最拿手的運動項目是什麼?並請自願表演的學生到臺前,做出這項運動最具代表性的動作,其他學生充當雕塑家,給予修正。 3.欣賞造型的美感:請學生欣賞課本作品,說明有些畫家、攝影家和雕塑家用他們喜歡的方式來表現運動員的力與美,之後引導學生發表:這些作品你在哪裡見過?這些作品的材質有什麼不同?你覺得這些作品有什麼共同特徵呢?你欣賞他們哪些優點呢?4.掌握動態特徵:請學生發表:要表現這項運動的動態必須注意什麼,才能讓人一目了然呢? 5.請
48、學生模仿作品中的人物動作,體會藝術家們表現的人物動態。6.想一想:欣賞了別人的作品之後,你想用什麼土材來表現呢?如果你要創作,你會對哪一項運動最感興趣?你想要怎麼做呢?【活動二】十項全能1.暖身活動:太空漫步。2.十項全能,將教室分成數區,每區代表一個運動,學生通過該區時,要以慢動作來表現。3.可加上道具搭配使用。4.討論及心得分享。【活動三】球的想像1.模擬接球活動。2. 模擬躲避球比賽。 3.討論與心得分享。【活動四】卓別林影片欣賞1.介紹卓別林生平。2.影片欣賞。3康軒版教科書康軒版教具1.學生互評2.互相討論教學期程 能 力 指 標 主 題 或 單 元 活 動 內 容 節 數 使 用
49、教 材 評 量 方 式 備註第十九週1/051/091-2-1 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2-2-6 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人權教育】1-2-1 欣賞、包容個別差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性別平等教育】3-2-1 學習尊重性的為。我是運動員【活動一】創作運動中的人(一 )1.教師引導。2.零件組合法步驟介紹。3.泥漿調製法說明:將清水倒入敲碎的土塊中,靜置 20 分鐘之後再進行攪拌。4.介紹黏土切土的方式。【活動二】創作運動中的人(二 )1.教師可以展示畫著運動場圖案的大型海報,並引導學生:在這個空蕩蕩的運動場上,如果有運動員在這兒運動,該多好啊!引起了學生的創作動機之後,可以試著依運動項目來分工,有人做籃球選手,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