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机械制图基础.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6830226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图基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机械制图基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机械制图基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机械制图基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机械制图基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投影的基本知识(一)投影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在阳光或灯光的照射下,在地面或墙面上就会产生一个影子,就是所谓的投影现象。(二)投影法的分类投影法的概念: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形成图形的方法就叫做投影方法。投影法可以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两大类。1中心投影法:投射线汇交于一点的投影法称为中心投影法。2平行投影法: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叫平行投影法。平行投影法:a. 斜投影法:投影线相倾斜的平行投影法称斜投影法;b. 正投影法:投射线与投影面相垂直的平行投影法称正投影法。由于正投影能反映出空间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能满足工程上度量性要求,所以机械图样主要采用正

2、投影法绘制。(三)正投影的基本特性(1) 真实性 (2) 积聚性 (3) 类似性二、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关系(一)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我国采用第?角投影。将物体放于三投影面体系第一角中,并使其主要表面分别平行于 V、H、W 三个投影面,然后按正投影法分别向 V、H、W 进行投射,即可获得该物体的三个投影,这些投影也称为视图。(二)第?角投影与第 角投影的主要区别:第?角投影的投影关系是:人-物-面第 角投影的投影关系是:人-面- 物相应的配量关系如下:后视图右视图主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左视图仰视图后视图右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第 III 角 第 I 角视角符号如下图:第一视角 第三视角左视图(第一视角)

3、右视图(第三视角)视图间尺寸关系(第一视角)主视图与俯视图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高平齐;俯视图与左视图宽相等。(三)读图的方法和步骤1形体分析法形体分析法是读图的基本方法。读图时,应首先从反映形状和位置特征的视图入手,将组合在视图上分解,按照三等投影规律找出各组成部分的三视图,弄清它们的形状及相对位置关系,组合形式,然后进行综合,想象出组合体的整体形状。具体步骤如下:A 抓住特征分部分特征是指物体的形状特征。读图时,一般从主视图入手,通过分析,找出反映物体特征和各组成部分同相对位置特征的视图,将物体分成若干部分,要注意:特征往往并不集中某一视图上,要几个视图对应着看。B 对照投影想形状按照投影

4、关系找出各组成部分在其它视图中的投影,结合基本体的投影特征,分析出各部分形状及其所处的位置,与其它部分之间的组合形式,表面连接方式。C 综合起来想整体通过上述投影分析,弄清了各部分的形状及相对位置关系,最后综合起来想象出整体形状。在看图时,前两个步骤之间没有绝对界限,可以交叉进行,灵活运用。2.线面分析法用线面分析法读图就是运用我们所学的线、面、投影规律,根据视图中线、框的含义识别组合体上各种线面的空间位置、形状,从而想象出整下组成体的形状。线面分阶分析法适用于切割式组合体的读图分析。具体步骤如下:A.抓住特征辨主体先从反映切割面特征的视图入手,结合其它视图的分析,辨别出组合体的主要形状结构。

5、B.分析投影判别形位找出组合体各表面的三个投影,运用线面投影规律及看图要点分析,判别各表面的关系,特别是切割面的形状和空间位置。C.综合起来想形状在看组合体视图时,应以形状法为主,线面分析法为辅,将两种方法融为一体。三、机件常用表达方法简介1视图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用正投影法将机件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称为视图。它主要用来表达机件的外部形状和结构。2视图可以分为基本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和旋转视图。(1) 基本视图: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用正六面体的六个面作为基本投影面将机件置于正六 面体中,用正投影法向六个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到的六个视图称为基本视图。主 视 图:从零件正前方投影所得图形,反映机件

6、长度和高度;左 视 图: 从零件左边投影所得图形,反映机件高度和宽度;右 视 图:零件由右向左投影所得图形;后 视 图:由后向前投影所得视图;俯 视 图:从零件上往下投影所得图形,反映机件的长度和宽度;仰 视 图:由下往上投影所得图形, ; (2) 局部视图 :将机件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局部视图.(3) 斜视图:机件向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斜视图.(4) 旋转视图:假想将机件的倾斜部分(该倾斜部分与机件的邻接部发有公共圆转轴)旋转到某一选定的基本投影面平行后,再向该投影面投射,所得到的视图称为旋转视图。3剖视图(1) 假想用剖切面(多为平面)剖开机件,

7、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移为剖视图。剖视图主要用来表达机件内部的形状结构。(2) 剖视图按剖切范围分,可以分为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4剖面图假想用剖切平面将机件的某处切断,仅画出断面的图形,称为剖面图。(1)剖面图常用于表达机件上某一部分的断面形状,如键槽、销孔、肋、轮辐、型材等的断面实形;(2)剖面图与剖视图的区别:剖面图只画出断面的投影,而剖视图不仅画出断面投影,且要画出剖切平面后机件留下部分的投影。5局部放大图:将机件的部分结构,用大于原图形所采用的比例画出的图形,称为局部放大图。四、图纸布局和线条种类1、图纸布局包括:图框、标题栏、技

8、术要求、图形区;图 框:根据图纸格式而定,用来定义图纸区域;标题栏:用于填写零件名称、版本号、公司名称、作图日期、尺寸单位等;技术要求:用于描述对图中零件的其它要求及说明;图 形 区:是用于作图的区域;2、线条种类包括:实线、虚线、点划线、双点划线、剖面线的含义及用法实 线: 表示可见轮廓;虚 线: 表示不可见轮廓;双点划线: 一般用于装配图及夹具图中,表示零件轮廓;剖 面 线: 用来标示剖视图中零件的实体部分区域;点 划 线: 即是中心线。3、纸上的标题栏、技术要求的阅读产品名称:Title 代号:Part No注释: Notes图纸版本:Rev.零件材料:Material未注公差:Not

9、Specified Tolerances或 Unless otherwise specified Dimensions Are In Inches Tolerances第三视角: Third Angle Projection第一视角: First Angle Projection五、 形状、位置公差、粗糙度符号介绍:1.总位置度计算方法:= 2 (x1-x2)2+(y1-y2)26.32.表面粗糙度A. 定义:是指加工表面所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不平度,这种微观几何形状的尺寸特征,一般是由零件的加工过程和(或)其他因素形成.B. 图例及意义: 代(符 )号意 义表示表面特征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

10、获得表示表面特征是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6.3 表示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a(参数代号省略)的最小允许值为6.3um6.3 表示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 Ra 的最大允许值为6.3um6.31.66.3表示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 Ra 的最大允许值为 6.3um,最不允许值为1.6umRz 200表示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 Rz 的最大允许值为200um3.2Ry 6.36.3表示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 Ra 的最大允许值为3.2um,Ry 的最大允许值为6.3um3.最大实体原则:最大实体原则是当被测要素或(和)基准要素偏离最大实体状态时,而形状、定向、定位公差获得补

11、偿的一种公差原则。它是用尺寸公差补偿给形位公差的一种原则。包 容 原 则:包容原则是要求实际要素处处位于具有理想形状的包容面内的一种公差原则,而该理想形状包容面的尺寸应为最大实体原则。六、 公差与配合 :1. 定义 :A. 尺寸: 用特定单位表示长度值的数字.B. 基本尺寸: 基本尺寸是设计给定的尺寸.C. 实际尺寸: 实际尺寸是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D. 极限尺寸: 是指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极限值,两个极限尺寸中较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称为最小极限尺寸.E. 最大实体状态(简称 MMC)和最大实体尺寸: 指孔或轴在尺寸公差范围的,具有材料量最多时的状态, 在此状态下的尺寸,称为最大

12、实体尺寸,它是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的统称.F. 最小实体状态 (简称 LMC)和最小实体尺寸: 指孔或轴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具有材料量最少时的状态, 在此状态下的尺寸, 称为最小实际尺寸,它是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小极限尺寸的统称.G. 作用尺寸: 在配合面的全长上,与实际孔内接的最大理想轴的尺寸, 称为孔的作用尺寸. 与实际轴外接的最小理想孔的尺寸,称为轴的作用尺寸.H. 尺寸值差(简称偏差): 指某一个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 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的代数差称为下偏差 I. 尺寸公差(简称公差 ): 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公差

13、等于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这代数差的绝对值;也等于上偏差与下偏差的代数差的绝对值.J. 零线: 在公差与配合图解(简称公差带图)中,确定偏差的一条基准直线,即零偏差线,通常零线表示基本尺寸,正偏差位于零线的上方,负偏差位于零线的下方.K. 公差带: 在公差带图中,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 叫公差带.L. 基本偏差 : 是用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指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M. 标准公差: 国际规定的,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 ,称为标准公差.N. 配合: 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国标对配合规定有两种基准制,即:a. 基

14、孔制 : 是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 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基孔制的孔为基准孔, 标准规定基准孔的下偏差为零,基准孔的代号为 “H”b. 基轴制: 是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 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基轴制的轴为基准轴,标准规定基准轴的上偏差为零,基准轴的代号为“h”.O. 间隙配合: 在孔与轴配合中,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轴的尺寸, 其差值为正时是间隙.P. 过盈配合: 在孔与轴配合中,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轴的尺寸, 其差值为负时是过盈.Q. 过渡配合: 在孔与轴配合中,孔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迭,任取其中一对孔的轴相配,可能具有间隙,也

15、可能具有过盈的配合.2. 示例 : n 50 +0.039/-0 的孔与 n 50 -0.025/-0 .05的轴相配是基孔制间隙配合.计算如下(mm):孔 轴基本尺寸 50 50上偏差 ES = + 0.039es = - 0.025(基本偏差)下偏差 ES =0(基本偏差) ei = - 0.050标准公差 0. 039 0.025最大极限尺寸 50.039 49.975最小极限尺寸 50.000 49.950最大间隙 X max = 50.039 49.950 = 0.089最小间隙 X min = 50.000 49.970 = 0.0250.089 0.025 = 0.064配合公差

16、(间隙公差) 或0.039 + 0.025 = 0.064 n 50 +0.025/-0 的孔与 n 50+0.059/+0.043的轴相配是基孔制过盈配合.计算如下(mm):孔 轴基本尺寸 50 50上偏差 ES = + 0.025 es = + 0.059下偏差 ES =0(基本偏差)ei = + 0.043(基本偏差)标准公差 0.025 0.016最大极限尺寸 50.025 50.059最小极限尺寸 50.000 50.043最大过盈 Y max = 50.000 50.059 = - 0.059最小过盈 Y min = 50.025 50.043 = - 0.018- 0.018 (- 0.059) = 0.041配合公差(过盈公差) 或0.025 + 0.016 = 0.0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