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浇箱梁支架施工方案(一)概况:禅炭路分离式立交桥预应力箱梁部分为三跨四厢式,跨径为: 20m+40m+40m,箱梁高度 1.8m,箱梁顶宽 20m,梁底宽 14.75m,箱梁分为左右两幅。(二)进度安排根据业主要求及合同要求,结合本工程特点,计划工期为 2005年 4 月 12 日至 2005 年 6 月 25 日完工(三)施工工艺1、地基处理:在原路基上作 20cm 水泥稳定层,稳定层材料为:20%碎石、55%石粉、5%水泥水稳层成型后反复碾压并应向道路前进方向右侧做 2%横坡排水,水稳层质量达到公路面基层施工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支架施工。2、支架安装支架结构见附图和支架计算书。3、模板安装
2、梁底模板:采用大块胶合板,梁底纵坡的调整,利用调模装置调整坡度,从而使底模达到坡度要求。外侧模:采用大块胶合板,外侧模直接立于底模上,当内外侧模板竖立后用之16mm对拉螺杆对拉,拉杆间距按水平0.6米,竖向1.0米布置。外侧模与支架撑紧,以防其变形、变位。顶板底模与外侧模连接处镶木条塞紧,模板间接缝均垫3mm厚胶皮,以防漏浆。隔墙模板及腹板内模板,均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现场拼装,内模板的紧固主要用对拉螺杆。端模:底板端模采用组合钢模板,用拉杆焊接于底板钢筋网片上,外侧用1010cm 木枋作撑杆,隔板端模用木模板加工而成,用拉杆与内外模焊接作为端模的加固。纵向预应力槽口尺寸及位置要求准确,均采用
3、5mm 厚的钢板制作。钢筋在工地加工场集中加工制作,运至现场由汽车吊或轻型搭架扒杆吊至现场绑扎成形。箱梁梁体钢筋分二次绑扎。第一次:绑扎安装底板及腹板钢筋,纵向预应力管道及预应力钢筋。第二次:普通钢筋绑扎接高到顶,绑扎水平普通钢筋,顶板纵向预应力管道纵向预应力槽口尺寸及位置要求准确,均采用 5mm 厚的钢板制作。钢筋在工地加工场集中加工制作,运至现场由汽车吊或轻型搭架扒杆吊至现场绑扎成形。箱梁梁体钢筋分二次绑扎。第一次:绑扎安装底板及腹板钢筋,纵向预应力管道及预应力钢筋。第二次:普通钢筋绑扎接高到顶,绑扎水平普通钢筋,顶板纵向预应力管地基处理支架底模、侧模支架预压模板加工钢筋加工 底板、腹板钢
4、筋、预应力管道浇注底、腹板混凝土内模、顶板钢筋施工下一梁段浇筑顶板混凝土 制作混凝土试件穿预应力钢筋束 混凝土试件试压穿预应力张拉、压浆道及预应力筋。纵向预应力钢束采用与锚具配套的千斤顶进行张拉,张拉采用“双控法” ,即以张拉力和伸长量作为双控,以张拉力为主,伸长量作为校核。预应力张拉程序为:00.10 k(划线,作为量测伸长量的基准) k(校核伸长量并持荷2min 后锚固) ,张拉过程中观察有无滑丝、断丝现象。混凝土采用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分两次浇注,第一次浇注底板和腹板;第二次浇注顶板和翼板。浇注第二层混凝土前仔细凿毛,清洗杂物,使水平施工缝符合规范要求。(四)主要材料计划1、材料供应:按照
5、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砂石采用和顺大众砂场及花都前进石场的砂和碎石;水泥采用高明高力牌 PO42.5R;钢材采用广西柳钢的钢材。砼采用砼拌和站统一搅拌,砼搅拌运输车运送到现场。试验室监控砼质量。2、材料管理(1)砂石进场严格把关,与供货商订立供需合同,每批货进场都要进行验证试验,用数据说话。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场,对砂石含水量要及时测定,以保证砼施工配合比的准确性。(2)水泥:水泥仓储量应保证施工正常运转需要。每批水泥进场前须经验证合格以后方可用于本工程,不得使用过期水泥。加强袋装水泥的管理,水泥库应插牌堆放,严禁混用,并做好防潮工作。(3)钢材:每批钢材进场,都要按规定频率抽检,验收试验合格以
6、后方可用于本工程,同时要合理堆放,做好防雨防锈工作。(五)施工准备1、测量放样在导线点、水准点及其加密点经过复测并报验批准的基础上,由测量组用全站仪对各部位精确放样,同时按照报检程序及时报检。2、道路运输本段施工均利用旧路基运输,由于加宽中桥需要拆除旧桥,为不影响施工运输,采用先拆除左半幅旧桥,施工完后再拆除右半幅的方式安排施工。(六)组织机构(六)沉降观测1、地基预压观测:在铺设 5%水泥稳定层及支架前,先对地基等载预压,取5.79*5.79m 场地布控 3 个观测点(见图) ,早晚 10 天观测地基土下沉速率和下沉量,若观测结果平均沉降量小于 2.5cm 时,可视为地项目经理 胡良贵总工程
7、师 樊长立工程技术部吴继忠 质量安全部王新 试验室刘长江 机械设备部关永强砼施工队木工班 钢筋班浇捣班班支架班基土稳定,才能进行支架施工,若结果大于 2.5cm 时,采用 C20 砼厚 15cm 做整体化层处理或加厚水泥稳定层厚度,提高地基稳定性。2、支架预压沉降观测底模装好后,埋设好地基支架及底模的沉降观测点用彩条布覆盖保护底模,用砂袋在底模边缘堆码,内填砂。砂袋的总重量为箱梁总重的 80%,预压 5 天,由专人对支架早晚观测(采用倒尺测量,精度为 1mm) 。编制时间沉降曲线,然后加载 100%重量,再预压 5 天进行观测,卸载后继续观测至弹性完全恢复。沉降量计算:支架弹性压缩 g1=2mm,非弹性压缩 g2=12.4mm,地基非弹性沉降 g3=20mm。总沉降量=g 1+g2+g3=35mm。因此 5 天每日平均沉降量不大于 3.5mm,可视为支架及地基稳定,沉降观测点设置(见图) 。观 察 点 标 志 杆砂 袋 方 木 10方 木 2木 板5%水 泥 稳 定 层预拱度设置:按设计要求设置预拱度。其余各点按二次抛物线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