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题:散文部分 第3单元 都江堰 提能-精学精练.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68169 上传时间:2018-03-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题:散文部分 第3单元 都江堰 提能-精学精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题:散文部分 第3单元 都江堰 提能-精学精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题:散文部分 第3单元 都江堰 提能-精学精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题:散文部分 第3单元 都江堰 提能-精学精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题:散文部分 第3单元 都江堰 提能-精学精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语言运用层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 ) 它 的 规 模 从 表 面 上 看 远 不 如 长 城_ , 却 注 定 要 稳 稳 当 当 地 造 福 千 年。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_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 ,而是都江堰。 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_的马拉松健儿 , 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 整。 A 洪大 激励 阻碍 B 宏大 激动 障碍 C 洪大 激动 阻碍 D 宏大 激励 障碍 【解析】 宏大: 侧重 于规模大 , 常用于建筑物、 队伍、 场面、 理想 ; 洪大: 声音大而响亮。 激动: 指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 , 使感情冲动, 激荡; 激励: 激发 勉励 , 使振作。 障碍

2、: 阻挡前进的东西; 阻碍: 阻挡住 , 使不能顺利 通过或发展。 【答案】 B 2 下 面四个 句子 中 , 有两个 用了比 喻的 修辞 手法 , 对此判 断正 确的 一项是 ( ) 都江堰却卑处一隅 ,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 , 只知贡献。 其实它根本就没有理睬过我们 ,就像鱼在水中争吵并不与水有关。 站在特利尔小城这座灰色的小楼前 , 我好像听见他与恩格斯交谈 的声音。 春夏秋冬,四季的旋律各有不同 ,而夏天就是这样的一串音符 A B C D 【解析】 判断是否是比喻句不能只看有无所谓的 “比喻词”。 构成比喻要 满足以下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

3、间又有相似点。 不是比喻。 其中的 “像”表同类相比。 中的比喻词“好像”表示想象。 均不是比喻。 【答案】 A 3请以 “都 江堰 水文 化 ”为 内容 , 拟一 条都 江堰的 旅游主 题口 号。 要求主 题突出 ,构思新颖, 语言简明,有号召力。( 不超过 30 字) 【答案】 ( 示例一) 自 流灌溉三千年 ,奥秘就在都江堰。 ( 示例二) 翻卷咆哮 夺人 心魄,驯顺规整富有灵气 这就是都江堰的水。 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请概括都江堰的构成核心部分及其作用。 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 , 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 , 叫都江鱼嘴 , 也叫 分水鱼 嘴。鱼嘴是一个分水的建筑工程 ,把岷江水

4、流一分为二。东边的叫内江 , 供灌溉渠用水; 西边的叫外江 , 是岷江的正流。 又在灌县城附近的岷江南岸筑了 离堆 , 夹在内外江之间。 离堆的东侧是内江的水口 , 称宝瓶口, 具有节制水流的 功用。 夏季岷江水涨 , 都江鱼嘴被淹没了 , 离堆就成为第二道 分水处。 内江自宝 瓶口以下进入密布于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统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 , 保证了大约 300 万亩良田的灌溉。 【解析】 题干要求概括都江堰的构成核心部分并分析其作用。根据材料 , 可知都江堰是由鱼嘴、 离堆、 宝瓶口三个核心部分构成的。 由 “鱼嘴是 一个分水 的建筑工程 , 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 ”“离堆 , 夹在

5、内外江之间”“ 夏季岷江水涨 , 都江鱼嘴被淹没了 , 离堆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 宝瓶口, 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 ” 概括各自的作用即可。 【答案】 鱼嘴: 是建于岷江之中的堤堰 , 使岷江之水分别流向内、 外江两 江 ,起分流作用。 离堆: 在内外江之间 , 当岷江之水淹没鱼嘴时 , 分流岷江之水到外江 , 起抗 洪的作用。 宝瓶口:内江之水流向良田的必经之路 ,起灌溉农田和节制水流的作用。 阅读提升层( 一)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58 题。 都江堰 余秋 雨 ( 一)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 ,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 , 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

6、 , 站远了看, 这个苦难的 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 , 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 类意志力的骄傲。 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 , 而在甘肃、 陕西、 山 西、 内蒙一带 , 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 , 与淡淡的夕照、 荒凉 的旷野融成一气 , 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 对岁月、 对民族的巨大惊悸 , 感觉 就深厚得多了。 但是,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 , 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 起的工程。 它的 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 , 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 , 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长城的社会功

7、用早 已废弛 , 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有了它 , 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 成了天府之国 , 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 , 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 养。因此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 才有刘备、 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 才有李白、 杜甫、 陆游的川行华章。 说得近一点 ,有了它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 , 而是细细浸润、 节节延伸 , 延伸的距 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 ,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 , 它却卑处一隅 , 像一位绝不炫耀、

8、 毫无所 求的乡间母亲 ,只知贡献。一查履历 ,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它,就是都江堰。 5 文 章 中 说 “ 它(都江堰) 却 实 实 在 在 地 占 据 了 邈 远 的 时 间 ” 这 句 话 的 含 意是什么?( 不超过 30 个字) 【解析】 这句话的后面三句就解释了这句话的含意 ,概括一下即可。 【答案】 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的民众输送清流 ,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6 第二段首先概述长 城的伟大 , 原 因 是 什 么?( 请用原文回答, 不超过 12 个字) “站远了看” 和“味道”分别是指什么? 【解析】 从“ 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可概括出 原因。结合上

9、下文理解 “站远了看”和“味道 ”的含义。 【答案】 (1) 留下了一 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2) “ 站远了看 ” 指 从 今 天 看 历 史 ; “ 味道 ” 指 保 持 自 然 古 朴 , 给 人 浑 厚 的 感觉。 7 第五段中, 作者指出都江堰和长城的文明大不相同 , 请加以概括。( 各不 超过 15 个字) 【解析】 原文从三个方面对长城和都江堰进行了比较 , 概括出这三点即可。 【答案】 长城: 突兀在外 , 讲求排场 , 缺乏活力。 都江堰: 浸润延伸 , 朴 实真诚 ,充满活力。 8 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解析】 写长城只是为了反衬都江堰 , 写出都江堰工程之造福后

10、代、 功在 千秋的伟大。 【答案】 文章从长城入手 , 做好铺垫 , 引出都江堰; 文章对长城与都江堰 及其文明 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对比 , 以突出文章主旨 , 从而表现了都江堰是一种灵 动的文明 ,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 二)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912 题。 旷 野 余秋雨 街市和寺庙里拥挤着人群 , 书房里拥挤着书籍 , 为了摆脱拥挤, 我们来到旷 野。 拥挤是一种生命的奢侈 , 在奢侈中很难懂得珍惜。 萨特说 “他人就是地狱 ”, 也许他很少来到旷野 。 不是田园别墅、 远郊牧场 , 而是渺无人烟的真正旷野 , 一 眼望去 ,平沙漠漠, 地老天荒。 真正的旷野是

11、生命的负面 , 连一根小草都吝啬着自己的踪影。 对人群来说它 是一种陌生 , 但对地球来说却是一种巨大 的真实。 被人类垦殖的地盘实在只是一 种狭小的偶然 ,偶然之外的必然便是旷野。 这种漫无边际的旷野比之于茫茫大海也只是小土一片 , 再把土地和大海加在 一起 ,放到宇宙间立即又变成一粒尘埃。宇宙的无限空旷已经进入人们的想象 , 越想象越觉得即便是点滴生命也是最大的奇迹。 点点滴滴的生命居然能发育成长 得像模像样 ,真不知该如何来欢呼 ,如何来呵护 ,如何来珍爱。 前年, 我与 贾平 凹先生 同去新 疆 , 在沙漠 会合 以后 , 见面 他就说 : “ 我被震 撼了。 ” 他说的是沙漠里的胡杨

12、树。 “没有一滴水的 , 它居然能活上一千年 , 枯死 后又挺 挺站立 一千 年 , 倒下后 不散架 、不 腐朽 又是一 千年! ”由此 , 我又想 到历 代的佛教旅行家。 他们长年累月跋涉于旷野 , 说是去取经, 而最大的经典便是有 关生命的证言。 我想 , 在茫茫旷野里 , 他们对惜生护生、 善良慈悲的体验比哪儿 都要强烈。 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向另一个生命聚集地走去 , 把散落各地的生命联 结起来 , 一起 投向 “ 同 体大悲 ” 。无 论是 法显 、玄奘 还是鉴 真 , 居然 都以柔 弱的躯体把生命群落之间的万水千山一一打通 , 这实在是一种至情至爱的精神实践。 早年读谭嗣同的 仁学

13、, 见他把 “仁” 的第一 义定之为 “通” , 通中 外、 通上下、 通人我 , 不甚明了, 而 当我追寻了佛教旅行家的足迹 , 便大致有所领 悟: 只有通, 才有一种博大的仁爱;仁爱而不博大 ,就算不得真正的仁爱。 但是, 当旅行家们为了关爱生命面在旷野间跋涉的时候 , 又必须付出惨重的 生命代价。 在生命最危急的关头还在祈祷生命 , 这种发生在旷野里的故事大多随 风飘散、 亘古不知 , 而偶有传闻则总会把忙于世俗的众生惊醒。 前些年上海旅行 家余纯顺在独身徒步行 走了整整八年之后葬身罗布泊 , 消息传来, 一条长达数千 公里的无形杠杆立即架设起来了 , 杠杆的一端是一个孤独的生命 , 另

14、一端则是这 个星球上最密集的生命聚合地之一 上海。 冷漠的上海人被这条杠杆轻轻一撬 竟然深切感应 ,一个小小 的遗物展览成天人如潮涌。当时我站在一边曾经困惑: 按照这座城市历来极其讲究实利估算的思维逻辑 , 余纯顺没有做出任何实利贡 献 , 展览中的零星物件也没有什么审美价值。 他们这是怎么了?一时间全都变得 痴痴迷迷?我想这只能归因于生命信号的深层秘密。 敬畏生命必然慈悲。 试想我们天天嫉妒和轻视的对象 , 也同样是天地间奇迹 般的造化 , 居然与我们 存活于同时同地 , 又同 路同行 , 这实在是太大 的缘分。 “百 年修得 同船泣 ” , 这种 说法不 仅毫不 夸张 ,在 我看来 还说得

15、 不 够 。请 看辽阔 的旷 野连一点生命的踪迹都找不到 , 等一只飞鸟都要等上多少年 , 而要在宇宙间寻找 生命 , 一开口就是多少光年 , 以光的速度搜索千年万年还未曾搜索到一点依稀的 痕迹 , 我们只修个区区百年竟然能遇到与我们精确对应的生灵同船共欢。 万般珍 惜还来不及呢 , 怎舍得互相糟践! 为了阻止糟践 , 我们有时也要高声断喝 , 甚至 施行惩罚 ,但这全然是出于对生命群体的慈悲。 人类也就是宇宙间一群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 宇宙是我们的旷野, 我们是宇宙 间的法显和玄奘 , 或者是个余纯顺 , 但我们的身影比蚊蝼还要细微万倍。 曾听到 过 出埃及记 那悲怆的歌声 , 简薄的行囊

16、, 粗粝的衣履, 苍凉的目光。 从哪里 来 , 到哪里去, 都不清楚。 在这样的长途中 , 我们除了互相扶持、 互相援救、 互 相关爱 ,还能做什么呢? 人类, 伟大而又无奈。 只要时时仰望太空 , 面 对旷野 , 就会什么也不 在乎了 , 最后只剩下两个字: 善和爱。 我们因此而还能跋涉 , 因此而还有喜乐 , 因此而还 叫人类。 既叹行路难 , 又作逍遥游; 身寄星云 , 爱及八荒; 虽然微若蚁蝼 , 却也圆融安详 能够如此 ,善的境界也就成了美的境界。 ( 余秋雨作品集有删改) 9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 不准确的两项是( ) A 被人类垦殖的地盘只是一种机缘狭小的偶然 ,

17、而旷野才是确定不移的必 然。 B 与无限空旷的宇宙 相比即便是漫无边际的旷野加上茫茫 大海也好像一粒 尘埃。 C 历代的佛教旅行家们长年累月跋涉于旷野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有关生命体 验的探索。 D 在无限空旷的宇宙之中 , 我们能同活于此时此地 , 又同路同行, 实在是 一种很难得的缘分,所以我们彼此要慈悲珍惜。 E 人类就是宇宙间一 群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 长途跋涉中,我们只有 互相扶 持、互相援救、互相关爱 ,否则什么事都很难做成。 【解析 】 此 题考查 分析和 理解 文章内 容的 能力。 解答 此题 , 可根 据对文 章内容的感知 ,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 ,做出判断取舍,C 项,

18、 “最 终目的 还是为 了有 关生 命体验 的探索 ”不 正确 , “有 关生命 体验 的探 索 ”只 是他 们取经过程中跋涉旷野、 遭遇危机时的行为和精神的表现以及感受 , 不能说是最 终目的; 目 的应是 “ 关 爱生命 ” 。( “旅行家们 为了关爱生命而在旷野间跋涉 ”) 。 E 项, “什么事也 做不了 ”理解有偏,不 是做不了 ,而是不应该 做。作者意 思是人类除互相扶持、互相援救、互相关爱外 ,再做其他事也没有意义了。 【答案】 CE 10 文章由“旷野 ”联想到了哪几件事?作者将两者结合起来写有何作用? 【解析】 解答此 题, 可根据答题区间筛选信息并整合概括。 例如答题区间

19、第 5 段, 作者先是由眼前的 “旷野”联想到了去新疆时 , 沙漠里的胡杨树 , 然后“ 我又想到历代的佛教旅行家 ”;第 7 段的“ 前些年上海旅行家余纯顺在独身徒 步行走了整整八年之后葬身罗布泊 ”。 前者描写旷野 , 自然是正面描写沙漠的宇 宙旷野的浩瀚伟大与广博; 而后者描写胡杨树、 旅行家等 , 则是侧面描写 , 是从 侧面衬托生命个体的渺小、 孤独与顽强。 故答题时 , 要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回答其 作用。 【答案】 联想到了沙漠里的胡杨树 , 法显、 玄奘等佛教旅行家 , 上海旅行 家余纯顺。 作者之所以选用这些事例, 一是为了渲染宇宙旷野的浩瀚伟大与广博, 二是为了衬托生命个体的渺

20、小、孤独与顽强。 11 结合全文, 理解下 面句子的含意。 (1) 只有通,才有一种 博大的仁爱;仁爱而不博大 ,就算不得真正的 仁爱。 (2) 为了阻止糟践 , 我 们有时也要高声断喝 , 甚至施行惩罚, 但这全然是出 于对生命群体的慈悲。 【 解 析 】 此 题 考 查 理 解 文 中 句 子 含 意 的 能 力 。 理 解 句 子 的 几 种 方 法 :(1)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3)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揣摩 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第一题可联系 上句 “无论是法显、 玄 奘还是鉴真 , 居然都以柔弱的躯体把生命群落之间的万水千山一一打通 , 这实在是

21、一种至情至 爱的精 神实践 ” , 分析 作答; 第二句 可联 系上 句 “我 们只修 个区 区百 年竟然 能遇 到与我们精确对应的生灵同船共欢。 万般珍惜还来不及呢 , 怎舍得互相糟践 ” 分 析作答。 【 答 案 】 (1) 只 有 把 柔 弱 的 躯 体 同 与 生 命 群 落 密 切 相 关 的 社 会 与 自 然 一 一 联系起来 , 通彻中外、 上下以及人我之后 , 那才是一种至情、 至爱、 至理的仁爱。(2) 作 为 渺 小 生 灵 的 人 能 “ 修 得 同 船 渡 ” , 的 确 不 易 , 所 以 我 们 要 努 力 维 护 人 生 百年的和平, 和谐共处, 惺惺相惜, 对

22、破坏人类和平、 和谐的事情, 要敢于阻止 并与之斗争。 12 文章结尾, 作者说“只要时时仰望太空 , 面对旷野, 就会什么也不在乎 了 ”, 请结合文本和下面的材料 ,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 , 阐述 合理 ,有说服力。 阿尔贝特 史怀哲认为: (1) 敬畏生命、生命之间 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上最大的事。 (2) 善能保存和促进生命 ,恶能阻碍和毁灭生命。 【解析】 解答此题 , 可在理解文章内容及主 旨的基础上, 联系本题下面的 材料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分析 , 在茫茫宇宙中 , 人类的生命是渺小的 , 宇宙中 找寻生命 , 动辄多少光年 , 耗时千万年尚无消息 , 然而我们只

23、修个区区百年 , 就 竟然遇到与我们精确对应的生灵同船共欢 , 因此要用善、敬畏生命、珍惜生命、 和谐共处等角度来探究人与自然如何相处。 【 答 案 】 (1) 在 无 限 空 旷 的 宇 宙 间 寻 找 生 命 , 动 辄 多 少 光 年 , 耗 时 千 万 年 尚无消息 , 然而我们只修个区区百年 , 就竟然遇到与我们精确对应的生灵同船共 欢 , 何 等 不 易 ! 所 以 我 们 应 万 般 珍 惜 , 相 互 慈 悲 , 切 勿 互 相 糟 践 。(2) 在 宇 宙 长 河中 ,人类只是一群无家可归 的十分卑微的流浪者 ,在人类艰难的长途跋涉中 , 我 们 唯 有 的 生 命 意 义 和 价 值 也 就 是 互 相 扶 持 、 互 相 援 救 、 互 相 关 爱 了。(3) 旷野 何其博大 , 人类何其渺小 , 因此我们既感叹行路难 , 又要作逍遥游, 既要身寄星 云 , 也要爱及八荒, 人虽微若蚁蝼, 却要懂得安详 , 既要敬畏生命, 更要懂得慈 悲为怀。( 这是道开放题 ,意思相近,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