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群产业的竞争效应摘 要产业集聚是一定的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经济主体,通过纵横交做错的网络关系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集群产业的竞争效应,不仅表现在区域内部资源利用方面的规模效应,还表现在由于企业集聚产生的负外部性上面。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产业集聚将市场内部化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因势利导将成为发展的主题。关键字: 产业集群 竞争效应 1、产业集聚及其效应的发展进程产业集聚的历史由来已久。一百多年前马歇尔从外部经济和规模经济角度阐述了产业集聚的经济动因。但马歇尔只是描述了集中生产的优势,并没有描述外部经济的最初来源和可能导致集中的过程。韦
2、伯认为产业集聚实际上是企业区位选择的宏观表现,他从生产成本出发,以微观企业的区位选择角度对工业企业在一个地方集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首次提出了集聚经济的概念。韦伯甚至还用费用曲线作为分析工具对产业集聚做了定量的研究,阐明了企业是否互相靠近取决于集聚带来的好处与偏离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最低点所增加的费用的对比。胡佛认为产业集聚区域是一种规模经济区,并将规模经济分为三个不用的层次:单个区位单位的规模经济、联合企业的规模经济以及集聚整体的规模经济。他还认为产业集聚存在一个最佳规模,对任何一个产业而言,在一定区位上集聚的企业不能太多也不嫩太少。继马歇尔、韦伯、胡佛之后,波特引出了竞争优势理论,他认为企业
3、集聚可以使产业获得国家竞争优势。克鲁格曼则认为产业集聚是由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生产要素流动通过市场传导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众多理论表明,在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汇聚的过程中,外部性、规模经济、生产成本、生产要素等因素在产业集聚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产业集聚的发展对单个企业、集聚区、单个产业、区域经济增长都有着巨大的影响。2、集群产业的竞争效应的影响因素市场逐步成熟的今天,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形成的产业集聚,其竞争效应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2.1、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成产能力的扩大,使长期生产水水平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对产业集聚来说,不管是指
4、向性集聚还是经济联系集聚,伴随着区域资源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受规模经济的内在驱动,必然导致生产相似产品的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和信息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会趋向于把企业转移至相关产品的集聚区发展。产业集聚会产生规模效应,规模效应也会反过来带动产业集聚的更进一步发展。马歇尔将规模经济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企业自身内部规模的扩大,企业成本减少,效率提高;外部规模经济又分为两种情况:本地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本地化经济是行业层面的规模经济,指在企业投入没有任何变化的前提下,行业规模的扩大导致单个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城市化经济是行业间
5、的规模经济,指企业在投入没有任何变化的情况下,由于城市整体规模的扩大使得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就是说,在产业集聚的过程中,由于企业总是在寻求创新,个别企业会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生产规模逐渐变大,对这个企业而言产生内部规模经济;由于在集聚区中,信息的传递便利性,基础设施的基本无差异性,会使得其他同质企业迅速自我创新,扩大成产规模,由此逐渐产生行业内的规模经济(本地化经济) ;某个行业的发展会带动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整体提高,区域会吸引跟多的同类企业聚集,规模经济的优势会更加的稳固,此时,产生行业间的规模经济(城市化经济) 。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在提升产业和区域的竞争力的同时,必须明确规模经济程度并不
6、是越大越到好,在生产扩大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会导致经济效益下降,此时为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只能解释产业集聚初期时的竞争效应。2.2、 运输成本和要素禀赋早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产业的区位选择由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等外生变量决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散或集聚取决于外生变量在空间中的分散或集聚。要素禀赋在产业集聚的过程中,起到一个基础性的作用,是引发产业集聚的一个重要诱因。基于要素禀赋理论的产业集聚,其竞争优势主要是由于资源的地理分布引起的先天优势所造成的生产成本优势,但这种集聚只能解释特殊的产业。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学者强调运输成本在产业集聚中的重要性,他们考虑工业品在中心与
7、外围之间运输的成本、城市内的交通运输成本,藤田昌对运输成本做了更广泛的定义, “所有因距离所引起的障碍,如运输费用本身、关税及贸易的非税壁垒、不同的生产标准、交通困难和文化差异” ,当运输成本上升时,城市规模减少,产业集聚程度减弱;当运输成本下降时,城市规模增加,产业集聚程度增强。产业集聚减少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增强了要素的流动性,降低了广义上的运输成本,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集聚的形成,产业集聚使得集聚产业或者集聚企业在这些因素上面有着更大的优势或者从以前的劣势中转变过来,使得企业在同集聚区外的企业竞争中获得主动地位,让集聚产业能够获得更大程度上的发展,使产业内的企业更具有发展前景,整个
8、产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占据有利地位。2.3、 外部性马歇尔认为,产业集聚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集聚所产生的外部性,并将外部性分为三个层次,即中间投入品共享、劳动共享和知识溢出。前两种外部性被称为金钱外部性,其特征是降低本企业的同时并没有减少其他企业的效率;最后一种外部性被称为技术性外部性,其特征是每个公司都不能排他的拥有自己生产的技术和知识。克鲁格曼则认为收益递增主要是外部性中的金钱外部性所致,他承认技术外溢的存在,但不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亨特森则将这种外部性分为行业内外部性和行业间外部性。行业内的外部性导致了同一产业内企业的集聚,这种外部性来自于行业规模的扩大;行业间的外部性导致了不同产业的
9、企业集聚,这种外部性来自于行业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尽管外部性是企业集聚的前提,但外部性却是位于某一特定区域的,在一定时期有一定的区位稳定性,这是产业集聚的必要前提。如果这种外部性扩散开来,产业集聚就无法形成。产业特定性要素在特定区域的生成是产业集聚的历史起点,这些产业特定性要素流动性很低,一经生成都将变得更难向四周扩散。而正是由于产业特定性要素的这种特性,使得集聚产业在一定时期较其他的产业具有更大的竞争力,产业集聚也因此成为了一种趋势。一般认为,不同的产业对外部性的要求是不同的,其集聚的类型也就不同。如劳动密集型依赖于劳动力市场共享、知识密集型产业的集聚更依赖于技术溢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更
10、多依赖中间产品投入的共享。外部性,特别是行业内的外部不经济行也逐渐成为产业集聚的一个负效应“柠檬问题” 。即市场上交易双方对质量信息的获得是很不对称的,卖方就会议用这种不对称对买房进行变相欺骗,最终导致“逆向选择”交易中隐藏信息的一方对另一方利益产生损害或者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发生扭曲,质量好的产品被挤出市场。集聚产业中具体表现在:在集聚区中,总会有较差的企业,由于集聚区内部的劳动力共享、技术外溢、信息传递较方便,这些企业总是搭便车。生产出来的产品会以同一集聚区的名义流向市场,依靠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以次充好,而且由于其产品生产很大一部分上是搭便车行为得到的,成本较创新企业较低,市场价格也会低于同
11、类的企业,造成一下几种结果:第一,创新企业降低价格,双方展开价格战,恶性竞争,长期下去,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将下滑;第二,创新企业被挤出市场;第三;市场逐步萎缩,产业集聚区集聚程度逐步降低,部分好的企业退出集聚区,产业集聚计划破产,原集聚产业可能因此陷入停滞状态。行业间的外部性形成的不同产业的集聚,会使多个产业技术互补,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整个产业链车轮式的前进,带动相关产业和区域的发展。同时,使得集聚产业在面对替代品产业的竞争时,能够以整个产业链为依靠,增加市场立足的可能性。3、集群产业的竞争优势分析3.1、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根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根源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集群所带来的正面的经
12、济效应,也就是集群所获取的各种有利于集群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是集群所带来的对负面效应的经济规避能力,即集群所提供的对不利于集群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的规避和纠正能力。3.1.1、集群学习效用图 1 学习曲线从图一中可以看出,随着企业生产数量的增加,单位产出的成本是不断下降的,并且累积产量达到一定数量后日趋平衡。这种单位产出成本的下降并不是规模经济所带来的,而是在生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总产量的增加而带来的。随着产量的增加,学习导致生产成本的下降主要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生产者的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在生产过程中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这些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又是根植于这些参与具体生产
13、过程的多个个体中。产业集群内部发达的网络关系不但可以使这些新的生产技能和管理经验通过人员的流动扩散到集群内的其他企业中去,新的生产技能和管理经验在集群内部人员的频繁交流中迅速扩散到集群中所有相关行为主体中去。由此可以看出产业集群内部的学习效用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创新门槛,具体来讲主要是为集群内企业的衍生和发展提供了技术、资本、劳动力、企业家能力和市场拓展等完善的便利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处于学习曲线底部的生产技能和管理经验单位产量投入入量产C在集群内迅速扩散也大大降低了开办新企业创业风险。产业集群内部学习效用的所带来的对创办新企业所需资本的极大节省和稳固的成熟生产技能和管理经验的
14、扩散机制,不但对缓解我国资本、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要素的稀缺状况,而且在现实中也起到了新企业诞生地的作用,对促进企业的衍生和增加集群内资本的积累、技术的创新等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3.1.2、 集群对区域内资源的组织能力资源要素具有稀缺性,而资源总量的这种稀缺性只能依靠生产活动所带来的经济剩余的积累才能实现量的增长,而这种积累速度的快慢又取决于区域内将存量资源要素转化成资本的转换机制的效率,也即增加区域内总资本存量。在产业集群内部,许多单个的、与大企业相比毫无竞争力的小企业一旦用发达的区域网络联系起来,其表现出来的竞争能力就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能力,而是一种比所有单个企业竞争力简单叠加起来更具竞争
15、优势的全新的集群竞争力。集群使得许多本来不具有市场生存能力的中小企业,由于参于到了集群里面,不但得以生存,而且还增强了集群的整体竞争力。产业集群之所以比企业一般的地理集中更具有优势,主要在于其是区域的一种最有效的资源组织方式,它不但将将许多原本无法组织起来的一直处于闲置状态的各种要素有效的组织起来,而且由此增强了集群的整体市场竞争能力。产业集群之所以具有这么强大的区域资源组织能力,根本上在于它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完美结合的一种经济组织模式。从产业集群外部来看,集群是一个大量生产同一类产品的企业集聚体,实现了某一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从集聚内部来看,最终投向市场的产品在集聚内部又通过弹性的分工体系
16、来组织生产,内部是建立在范围经济的基础上的。3.1.3、 集聚对“柠檬问题”的规避前面对竞争效应影响因素的分析时有提到外部性产生的柠檬问题,事实证明,一旦出现柠檬问题,单纯的市场价格机制是是无法阻止和解决这一问题的。解决柠檬问题,就必须有效制造和传播正的市场信息。集群产业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的优势有:第一,前面有提到产业集聚中共享的资源要素具有地域限制,即产业集聚的空间性使得以次充好的企业损害的是整个地方特定产业集群的利益,任何集群内的相关行为主体都会对此作出相应的规范措施,不论是企业还是当地政府都会主动干预这种市场欺诈行为。特定的地域产业品牌是一根强有力的利益组带,正是这种产业集群内部对集群利益
17、的自发性的保护机制,使世界上任何一个成熟的产业集群中都会有一个特定的中介组织来对本产业集群内部作出严格的行业规范要求,处理相关的损害集群利益的市场欺诈行为。第二,大部分产业集群都会逐渐形成一个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各种相关行为主体的完备的经济组织系统。这就使得产业集聚不但能够从产业生产链条的各个环节控制产品的质量,而且可以很好的将产品的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联系起来。3.1.4、 集群对负的外部性和无效率的规避性当市场中某一行为方的行为使得其他行为方付出代价,外部性就是负的外部性。而且这种负的外部性不反应在市场价格之中,因此他们会成为经济无效率的一个来源。比如说,环境污染的问题。由于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造
18、成的外部成本在现有的市场机制下,无法内化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之中,结果就造成像我国企业集中地带的一方面环境质量恶化,另一方面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的企业仍然在加剧恶化的程度。产业集群对这种环境污染的治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在集群经济体中一般都会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每个企业都要顾及集群区域的整体利益;其次是相对于单个企业来说,集群不管是在资金还是技术方面,对治理环境污染都有着更大的优势和承受能力;集群区域中的自律性组织可以制定约束个成员的标准来控制整个区域的环境水准。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产业集群能够将外部成本内部化,从而遏制无效率经济的发展。3.2、 集群产业竞争力的动态分析及培育产业集聚的竞争力并
19、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产业集群的诞生、成长、成熟、和衰退,集群竞争力也会做相应的变化。诞生阶段,集群内产品刚刚形成特色,企业集聚在一起生产产品,并凭借信息网络、分工协作、以及资源共享所产生的外部经济来获得竞争优势;成长阶段,集群迅速发展,增长率高,以日益增长的速度和规模扩大生产,集群内的资源日益集中,基于资源的大规模生产和创新竞争优势明显;成熟阶段,生产过程和产品走向标准化,本地同类产品企业间竞争加剧,利润下降,企业创新速度平缓,出现“过度竞争”的威胁,集群整体的竞争力的上升空间不大;衰退阶段,有大量企业退出集群,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下降,集群发展的内源动力下降,集群竞争优势逐渐消减。为了避免集
20、群产业出现衰退阶段的种种迹象,需要加强集群持续竞争力的培育。首先,根植于集群本地文化特征的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是谋取其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培育基于根植性的外部知识能力。集群内行为主体的知识吸收能力是不同的,集群内具有较高知识识别、吸收与创新能力的组织,这些组织对集群整体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集群内存在适合知识转移与传播的网络组织结构、空间接近等,一旦集群外部新的知识为这些组织所吸收,集群外的新知识就会通过这些组织成为集群内的共同语言变成集群内可转移的隐性知识,最终推动集群整体的竞争力继续提升。由此可以看出,在集群内培育一部分具有高度知识创新能力的企业,是保持集群竞争力
21、不至于衰退的重点。其次,也需要关注知识在集群内成员间共享与创新能力的培育。比如说,为科研人员、企业家和金融家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构建集群创新系统并使之制度化;加强组织间的知识交流,营造学习氛围,加强知识溢出和网咯创新机制;必要时政府可充当服务者的角色,着重于知识与技术创新和交流,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引进创新性的智力资本等。4、总结产业集群是在企业地理集中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更高竞争力的区域内经济组织模式。产业集群主要是通过促进企业的衍生和最大限度的将区域内资源要素组织起来获取最大的市场竞争力。集群产业竞争力能否得以持续和增强,除了区域自身集群后的优势,集群内单个企业间的共同努力也是至关重
22、要的。我国现阶段也致力于发展集群产业,并且已经在浙江等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另外,关于集群产业的竞争效应还需要更近一步的后续探讨。参考文献:1 张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J. 中国软科学, 20032 刘恒江,陈继祥,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述评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43 张辉,区域竞争力的有关理论探讨J. 中国软科学,20014 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5 仇保兴,发展小产业集聚要避免的陷阱 过度竞争所致的“柠檬市场”J. 北京大学学报,19996 谢康,微观信息经济学M.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7 美平狄克.鲁宾费尔稳,微观经济学M.中国
23、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8 陈亚辉,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 当代经济,20069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 华夏出版社,200210 马歇尔,经济学理论M. 商务印书馆,196511 阿尔费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 商务印书馆,199712 保罗.克鲁格曼,地理与贸易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3 魏守华、石碧华,论企业集聚的竞争优势J. 中国工业经济, 200214 魏守华,企业群的概念、意义与理论解释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215 王冰、顾远飞,簇群的知识共享机制和信任机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16 邱成利,制度创新与产业集聚的关系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0117 宁钟,国外创新与空间集群理论评述J. 武汉大学学报, 200218 梁小萌,规模经济和产业集聚及区域协调J. 改革与战略, 200119 江征,产业集聚形成机制及发展对策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 200220 盖文启,产业的柔性集聚及其区域竞争力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121 储小平,中小企业集群研究评述J. 学术研究,200222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