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文言文复习,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序中写道:“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欧阳修:“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 黄庭坚说苏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明代王圣俞说:“文至东坡
2、真实不须作文,只随事记录便是文。”,简练的叙事,精妙的写景,耐人寻味的抒情和议论,这一切都浓缩在八十四个字之中,而行文仿佛极不经意,遂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从此,读者再也无法忘记那一片清淡的月色和那个信步中庭的“闲人”。,复习目标:,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掌握作者复杂的情感、心态,复习指导(6分钟),1、背诵课文 2、背课下注解 3、梳理翻译 4、温习课堂笔记,苏轼字“ ”,号“ ”,“ ”之一。 著名的文学家。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另精通书画。有“雄视百代”的称誉。,唐宋八大家,北宋,回顾作者,子瞻,东坡居士,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3、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重点字词,读准节奏:,1、念无与为乐者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庭下如积水空明 4、盖竹柏影也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
4、庭院中散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啊。,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1.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A.解甲归田/解衣欲睡 B.月色入户 / 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 C.怀民未寝 /废寝忘食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坐观罗敷,2.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A.相与步中庭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月色入户 / 当户理红妆 C.欣然起行/行侠仗义 D.水中藻、荇交横/阡陌交通,B
5、?,C,3.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B.念无与为乐者 /万念俱灰 C.解衣欲睡 /欲穷其林 D. 4.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未果,寻病终 B.月色入户 /入则无法家拂士 C D.念无与为乐者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C,D,5.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庭下如积水空明/而或长烟一空 B、盖竹柏影也/形影相吊 C、积水空明/以伤先帝之明,6.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桓侯遂死 B、相与步于中庭|步步为营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D、念无与为乐者|念念不忘
6、,B,B,1、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课文内容理解,第一层:(1-3句)寻伴夜游。 (叙述,交代夜游赏月的原因)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 (写景、描绘庭中美景) 第三层:(后3句)月夜抒怀。 (议论、抒情,抒发庭中夜游的感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赏析:此句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用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2、句子赏析,贬谪
7、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3、作者思想感情,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的含义有哪几层?,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逸致的人。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柳宗元苏轼 同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被贬谪的经历,且都是被一贬再贬到荒蛮之地 仕途的失意,政治抱负的落空使他们转而把自然作为精神痛苦的避风港,在对自然山水的描写中饱含着他们深刻的心灵感悟和生命体验 贬谪时间也成为他们文学创作上最辉煌的时期,比较阅读,“闷即出游”,向自然寻求精神解脱的途径,在发现和感
8、受美景的一刻,物我合一,得到片刻的轻松惬意。但一旦回到现实意识到自己是个被朝廷抛弃的罪臣,身处蛮荒之地,百病缠身,不免忧郁满腔。似乎不幸的遭遇已深入骨髓,耿耿于怀,于是,47岁的时候,死在柳州任上。,被贬杭州: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河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被贬密州: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被贬黄州: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长江绕郭知鱼肥,好竹连山觉笋香.,被贬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被贬琼州: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所谓旷达,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心胸开旷,想得开。”在词源中解释为“心胸开旷,举止无检束。”苏东坡的确如此,这种身处逆境之中,既保持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达观胸怀,又始终不放弃对人生的热爱,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态度,就是苏轼旷达精神的所在。,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说:“屈子(屈原)、渊明、子美(杜甫)、子瞻(苏轼),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