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信息系统,1,1.要掌握如何对需要进行处理的会计数据分析,以便进行科学的设置,使之能够满足计算机信息化处理的需求。 2.要能够提出系统需求,能够参与系统的开发,了解系统的设计方案 3.要能够确定在企业价值链中应设置哪些控制,以保证信息安全 4.要善于管理企业的业务过程,要设置好管理信息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的融合方案,并保证能其连接的有效控制 5.要了解信息系统的认证服务,即了解系统的产出的各种信息可靠性 6. 要了解哪些会计信息有利于辅助管理者进行决策,信息化环境对会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会计信息系统,2,第二章 会计信息系统的 分析与设计,一个需求,分析,设计和实施,完成,时间,对系统分析
2、与设计的简单认识,会计信息系统,4,对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完整认识,信息系统开发的完整过程: 系统规划(Plan) 系统分析(Analyse) 系统设计(Design) 系统实施(Implement) 系统维护(Evolution,Maintain,Support),规划,改进,实施,设计,分析,会计信息系统,5,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生命周期模型和原型模型的基本概念; 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及分析工具的应用; 账务处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会计信息系统中的编码设计。,第一节 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概述,一、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条件 二、软件工程 三、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会计信息系统,7,一、会计信息
3、系统开发的基本条件,(一)高层领导对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了解和重视 (二)科学合理的管理基础工作 (三)要有需求牵引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策略,会计信息系统,8,二、软件工程,软件:程序、开发使用和维护该程序所需要的所有文档。(需求说明书、模块说明书、文件说明、程序、测试计划、测试用例、使用手册、维护手册等等) (一)引入软件工程的意义(软件危机)软件系统的开发功能从简单到复杂,越来越难以掌控,以至于已成为计算机工程中最困难、最易失败和最具风险的系统元素。开发软件经历大量投入后不尽人意,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1)有些系统最终失败;2)有些系统虽然完成了,但比原计划迟了好几年,而且经费大大超支;
4、3)有些系统未能圆满地符合用户当初的期望;4)有些系统则无法进行修改和维护。,会计信息系统,9,二、软件工程(续2),(二)软件工程 将系统化的、规范的、可控制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即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中。 软件工程包含三个关键元素:,方法,工具,过程,方法为软件开发提供了“如何做”的技术。它指出了非常明确的工作步骤,也给出了描述软件产品的文档格式,还提出了评价标准,这就为建立高质量的软件系统提供了具体的求解过程,工具为软件工程方法提供了自动的或半自动的软件支撑环境。目前,已经推出了许多软件工具,这些软件工具集成起来,建立起称之为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的软件开发支撑
5、系统,过程则是将软件工程的方法和工具综合起来以达到合理、及时地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目的。过程定义了方法使用的顺序、要求交付的文档资料、为保证质量和协调变化所需要的管理、及软件开发各个阶段完成的里程碑,会计信息系统,10,三、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一)生命周期法也称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目前国内外较流行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在系统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尤其是在开发功能复杂的大系统时,显示出了无比的优越性。它也是迄今为止开发方法中应用最普遍、最成熟的一种。,生命周期法 原型法 面向对象法 计算机辅助开发法,会计信息系统,11,生命周期法基本思想: 生命周期法是软件工程中传统的开发模型。从
6、构思一个计算机软件之时起,经过软件开发、完成、投入使用、在使用中不断完善、一直到停止使用时止,这一整个过程被称为该软件的一个生命周期。它将系统开发过程严格的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立的任务和成果,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和指导,而后一个阶段的任务和成果是前一阶段任务和成果的继续和发展。,生命周期法工作流程,三、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会计信息系统,12,生命周期法的特点与优缺点 1.特点 严格的线性开发序列;一个阶段完成并达到要求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开发过程文档完整;在以后阶段不能轻易改变前面的结果。 2优缺点 优点:从时间角度把软件开发和维护分解为若干个阶段,降低了系统开发的复
7、杂性,有利于系统的实施。 缺点:开发的周期较长,前一阶段所犯的错误必然带入后一阶段。,三、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会计信息系统,13,三、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二)原型法 基本思想:在用户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快速构造系统工作模型初始模型,然后不断修改这一原型系统。每次修改都使系统得到一个完整的新原型,直到用户满意为止。,原型法工作流程,会计信息系统,14,三、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用户主要介入了系统分析阶段 往往要经过数月甚至几年的开发时间,用户才能见到最终系统 周期长、费用高,用户参与了系统开发的所有阶段 用户可以及早接触和使用未来系统的原型 周期大为缩短,开发费用较少,原型法,生命周期
8、法,VS,会计信息系统,15,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包含十余个子系统的较复杂的信息系统,最为流行的开发模型的选择是生命周期模型和原型模型的结合(混合模型)。也就是开发模型依然选择生命周期模型,但在某一阶段内采用原型模型,这样可以兼顾两者的优点而弥补其缺点。,小结:,第二节 会计信息系统调查与分析,一、会计信息系统的调查二、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对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用最小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解决的可能性。,会计信息系统,17,二、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一)系统分析的目的 (二)系统分析的方法SA方法 (三)系统分析的步骤,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会计信息系统,18,(二)系统分析的方
9、法SA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 Analysis,简称SA方法),是进行会计信息系统分析的有力工具之一。 基本思想: 为了降低理解的复杂性,最常用的方法是把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称为“分解”。对一个复杂系统进行“自顶向下,逐层分解” ,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规范的描述方法。,会计信息系统,19,结构化分析方法使用的工具有: 数据流图(或数据处理流程图)描述数据处理的过程; 数据词典描述数据流图中出现的所有数据元素。 处理说明描述数据流图中每一个处理所作的说明。,(二)系统分析的方法SA方法(续一),会计信息系统,20,(三)系统分析的步骤 1对原系统进行详细调查分析,识别其逻
10、辑模型 (1)原会计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情况。 (2)原系统业务量的调查分析。 (3)原系统业务处理流程的调查与分析。 (4)其他内容调查。 2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3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会计信息系统,21,结构化分析工具的应用 数据流图(或数据处理流程图),会计信息系统,22,画数据流图一般从系统的“输入数据流”到系统的“输出数据流”,用一连串的处理连接起来,在数据流的组成或值发生变化的地方画上一个处理,其作用是实现这变化。要分析为了实现这个加工处理功能还需要哪些数据流,该处理还流出了其他什么数据流,并在需要暂时保存或永久保存数据的地方画上文件。对于每一束数据流应该了解其组成成分是什么,这些组
11、成项各来自何方,如何组合成这一数据流,为了实现这一组合还需要哪些其他处理或数据流等。,会计信息系统,23,手工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数据流程图,例:传统的总账处理数据流图,会计信息系统,24,设计方法:自顶向下,逐层分解。 一套分层的数据流图,下层图是对上层图中某个加工的细化,称为它的子图,上层图称为下层图的父图。所以,父图中有多少个加工,就可以画出同样数目的子图,除非父图中某个加工已较简单,不需要再继续分解。不必再分解的加工称为基本加工。,会计信息系统,25,会计信息系统,26,账务处理系统数据流图顶层数据流图,会计信息系统,27,账务处理系统数据流图零层数据流图,会计信息系统,28,账务处理系
12、统数据流图一层数据流图,会计信息系统,29,账务处理系统数据流图一层数据流图,会计信息系统,30,账务处理系统数据流图二层数据流图,会计信息系统,31,账务处理系统数据流图二层数据流图,会计信息系统,32,账务处理系统数据流图二层数据流图,会计信息系统,33,账务处理系统数据流图三层数据流图,会计信息系统,34,账务处理系统数据流图三层数据流图,会计信息系统,35,数据词典,数据流图只描述了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等,但是并没有说明系统中各个成分是什么含义,因此,仅仅用一套数据流图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于数据词典对图中的每一数据流、数据文件、数据处理给出定义后,才能较完整地描述一个
13、系统。 数据词典(Data Dictionary,简称DD),就是对数据流图中的每一个成分进行详细地描述和确切解释的词典。在结构化分析中,数据词典的作用是给数据流图上每个成分给以定义和说明。,会计信息系统,36,数据词典,数据词典的组成: 数据项条目,是指那些已经很明确,不必再分解的数据项; 数据流条目,主要说明数据是由哪些数据项组成的,以及数据的来源、去向、组成内容、数据流流量等; 数据处理条目,主要说明处理的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及其加工逻辑等; 数据文件条目,主要描述被存储数据的内容及组织方式。,会计信息系统,37,表 数据词典组成及示例,会计信息系统,38,表 数据词典组成及示例,会计信息
14、系统,39,1.凭证输入处理,数据处理名称:凭证输入 输入:原始凭证或各种收、付、转凭证 输出:凭证临时文件 处理逻辑:根据业务类别,分别输入三种收、付、转三种记账凭证,在输入过程中应提供多重校验,以保证录入数据的正确性。其中校验的内容有a.凭证号唯一性 b. 凭证日期的序时性c.凭证类别的正确性 d.会计科目与其代码对应性e.借贷平衡等,会计信息系统,40,2.记账,数据处理名称:记账 输入:已审核通过的一批凭证 输出:科目汇总文件、凭证历史文件、银行对账文件 处理逻辑:将本批处理的凭证加入凭证历史文件,删除临时凭证库文件中相关的数据,并根据本批登账凭证涉及的科目数据分别更新科目汇总文件及企
15、业银行对账文件。,会计信息系统,41,3.输出总账,数据处理名称:输出总账 输入:科目汇总文件 输出:总账 处理逻辑:将科目汇总文件中科目代码长度为4的科目筛选出来,按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的格式将其输出。,会计信息系统,42,处理说明(加工说明),主要内容: 描述该处理如何把流入的数据流变换为流出的数据流,变换的规则、法则怎样,以便系统设计与程序设计时能依据规定的处理要求进行设计,以实现该项处理。 常用的工具:,结构化语言 判断表 判断树,例:订货折扣政策如下:(1)年交易额在5万或5万以下,则不给予折扣;(2)对于年交易额在5万以上时:如果3个月无欠款,则给予15%的折扣;如果有欠
16、款,而且与本公司的交易关系在20年以上,则折扣为10%;如果有欠款,而且与本公司交易关系在20年以下,则折扣为5%。,结构化语言,判断树,第三节 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系统分析-“做什么” What to do?系统设计-“怎么做” How to do?,会计信息系统,48,一、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一)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二)数据库文件设计 (三)代码设计 (四)输入/输出设计 (五)编写总体设计说明书,会计信息系统,49,(一)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自顶向下、层层分解。 高层的模块具有较高层次抽象的功能,底层模块具有具体、单一的功能。 模块的单一性和独立性。 每个模块具有独立和单一的功能
17、。 高内聚低耦合。 高内聚:每个模块内部各组成成分有较高的联系。 低耦合:模块与模块之间应有较少的联系。,账务处理子系统模块划分,会计信息系统,50,一、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续一),(一)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二)数据库文件设计 (三)代码设计 (四)输入/输出设计 (五)编写总体设计说明书,会计信息系统,51,一、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续二),(一)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二)数据库文件设计 (三)代码设计 (四)输入/输出设计 (五)编写总体设计说明书,代码设计就是设计系统所使用的各种代码的编码规则和具体的代码及其表示对象的对照表。,会计信息系统,52,1.代码设计目的,使数据表达标准
18、化,简化程序设计 加快数据输入速度,减少出错 节省空间,提高数据处理速度 便于进行数据的检索与分类,会计信息系统,53,2.代码设计原则,唯一性 系统性 稳定性 简明性 可扩性 合法合规性,会计信息系统,54,3.代码的主要种类,顺序码 区段码(组码) 层次码(群码) 特定数字码 助记码 组合代码,会计信息系统,55,顺序码 P66,顺序码又称为系列码,主要由按顺序排列的数字组成,有时也由按顺序排列的字母组成。这是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一种代码;它按一定的规则,如编码对象发生的顺序、数值的大小和次序等特性,给代码化对象分配相同位数与连续的号码。,会计信息系统,56,顺序码的优点是简单,它使用连续的
19、数字或字母字符,简短紧凑、易于管理和书写方便,但这种代码没有逻辑含义,本身不能说明任何信息特征,而且,代码增删不灵活、不能插入,只能添加在尾部,删除代码会造成空缺。顺序码既难记忆也不便于计算机处理,常用于仅作识别、内容长时间不变且要严格管理的编码对象,如合同号、发票号等,也常用作其他代码分类的补充手段。,会计信息系统,57,区段码(组码),根据代码化对象的特点,将代码分成大小任意的若干区段,在各区段内分配顺序号码,这种代码称为区段码。 区段码也叫组码,它是位数定长的编码。其优点是能以较少的位数分成很多区段,在每一区段都可以留出一些空号,以备将来添加新代码,因此增、删代码方便;缺点是分组无统一标
20、准,不能满足复杂的分类,也不利于程序的通用性与数据处理的多样化。通常在需要分组,但位数又有限的情况下使用。如身份证号码。,会计信息系统,58,层次码 (群码),层次码也叫组别分类码或群码,它是将代码化对象按一定的属性特征分成若干个层次,如按大、中、小三个分类标准,然后自左至右各分配若干位代码,依次对各“层次”对象分别编码,组成一个有层次及隶属关系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各层次或类别的位数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层次码与区段码的区别在于区段码的“区段” 是定长,即每个编码的位数是统一的。,会计信息系统,59,例如:材料代码 1 金属材料 2 化工材料 101 钢 材 2 01 无机 101001 钢板
21、201001 烧碱 101002 角钢 201002 纯碱 ,层次码,会计信息系统,60,层次码的特点是分类标准明确,有严格的隶属关系,每一位代码有特定的含义,因此容易修改和扩充,也便于计算机分类和处理,缺点是位数容易变多。层次码常用于分类标准明确或分类要求较高的业务处理,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应用最广。,会计信息系统,61,特定数字码,将代码化对象的物理特性,如尺寸、容量、功率等用于编码的代码称为特定数字码。如对电灯产品编码,前两位“12”代表普通白炽灯,则: 12015 15瓦;12025 25瓦;12040 40瓦 特定数字码也叫实数码,其优点是代码具有一定的逻辑含义,容易记忆;缺点是位数较多
22、,浪费存储空间,也不便于计算机处理。一般用于数量较少,需要表示一定物理特性的代码,如产品代码 。,会计信息系统,62,助记码,将代码化对象的名称、规格等特性作为代码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编码称为助记码,也叫缩略码。例如:KG 千克 助记码的优点是有表意作用,可以通过联想而易读易记易理解;缺点是位数较多,也不便于计算机处理。常用于编码对象较少,需要表达某些特性的场合。,会计信息系统,63,4.代码设计步骤,确定代码对象 考查是否已有标准代码 根据代码对象的性质和处理要求,确定选用代码类型和编码规则。 用选用的规则对被表示的对象逐个设计出其代码,编制代码表。,会计信息系统,64,层次码的设计 (1)代码
23、的结构设计(分级设计) 代码的结构设计一般是根据企业的具体业务来进行设计的。设计时可以分二部进行:先确定级次,再确定每级位长。 比如,科目编码级次,应先根据企业具体使用的会计科目最大用到几级明细。如果企业会计科目使用了4级科目,则科目编码级次就要用到4级。 (2)代码位数的设计 每级代码的位长的确定一般也是根据业务量大小来区分,对会计科目来说,一级的科目由财政部会计制度统一规定为4位,其它的明细科目,考虑到它的一定扩展性,设计二位也就够了。本学期实验中会计科目结构确定为4-2-2-2。,会计信息系统,65,代码结构一经定义好,编码时必须按定义好的结构进行编码的设计。 注意:设计的代码分级结构是
24、最多可以使用的分级结构,并不是每个数据都要用到这么多级次。 编码设计时,要注意,每级的编码位数应等于上级编码+本级编码。 例:会计科目中二级科目工行存款的编码设计应为上级编码(1002)4位+本级编码(01)2位,则二级科目工行存款的编码实际长度为6位。,会计信息系统,66,一、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续三),(一)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二)数据库文件设计 (三)代码设计 (四)输入/输出设计 (五)编写总体设计说明书,会计信息系统,67,二、会计信息系统的详细设计,总体设计给出了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图,将系统分解成许多个子系统和模块,并定义了模块的外部特征,即模块的功能集和输入/输出界面等。 详细设计则将定义每个模块的内部特征,即定义每个模块内部的执行过程,具体实现方法和步骤。它一般由程序员设计完成。,会计信息系统,68,实验操作具体见用友软件演示。,会计信息系统,69,End of Chapter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