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费正清文集-美国与中国(第四版).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805674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274 大小:2.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费正清文集-美国与中国(第四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4页
费正清文集-美国与中国(第四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4页
费正清文集-美国与中国(第四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4页
费正清文集-美国与中国(第四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4页
费正清文集-美国与中国(第四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费正清文集-美国与中国(第四版)- 1 OCR/制作:孔府藏书对此书的评论在过去 30 年,谁也没有比费正清用更清楚、更富于洞察力的笔触写过关于中国的书。这就是为什么此书已经是而且长远是经典的原因。美前驻日大使 EO赖肖尔笔调灵动,文风活泼,兼具令人敬畏的学术成就,一部有崇高成就的著作。史景迁一部恢宏、充满大无畏精神的巨著,与其研究中国的先驱身份相匹配。安妮F瑟斯顿以极精炼、清晰的风格讲述中国 4000 年纷扰不宁的历史含意深邃,引人入胜。阿诺德艾萨克斯它是有思想的人案头必备之书。纽约时报时几代学者和一般公众,若想获得有关中国的知识并有洞见,一定要读费正清的著作。哈佛大学出版社以出神入化的凝炼

2、之笔勾勒了中国文明的成长在今后几十年是一部无法估量的参考书。新共和 对中国政治体制最全面的介绍旁征博引,充满善意。底特律评论 对于历史学家,它是现代中国的最新历史分析;对于学生,它是关于中国的权威指南;对于外交家和企业家,它成功探索了中美两国间难以捉摸而又最有影响的人类情感脉络。中国商业评论出版前言费正清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有声望的汉学家。他的著作及其主要观点代表着美国主流社会的看法,对几代美国学者和政治家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出版此套(费正清文集)对国内读者了解海外在中国问题上的研究成果,冷静看待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颇有意义。由于费正清是西方的费正清文集-美国与中国(第四版)- 2 OCR/制作:孔府

3、藏书中国问题观察家,看待中国自然也是以西方人的视角,所以,他在书中所表达的观点并不代表我们的认识,甚至有不少观点是我们无法认同的,希望读者在阅读中加以注意。世界知识出版社第四版序E0赖肖尔1948 年,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 第一版问世之时,深受各界称誉,旋即成为经典著作。“经典”一词本有经久不变之义,但以本书而论却不尽然。经相继修订出版之后,它的内容已经有了增加和发展。在 1958 年第二版中,增加了共产党的胜利和人民共和国头 10 年的经历。1971 年的第三版进而分析了以后的 10 年,这一版甚至比第一版更受人欢迎,并重新肯定了以往对此书的评价,证明它不仅是一部经典著作,而且是一部不断赶上时

4、代的经典著作。这一评价对于更往下分析第三个 10 年的第四版来说,无疑仍将是正确的。修订版意味着增加新的材料,使之赶上时代,并随着人们因时间的流逝对过去的事件有更清楚的认识,而修正一些解释。作者做了这两方面的工作,但更重要的是,他凭藉新的学术成就,增加了大量新的知识和见解,而这些不仅是关于近代事件,甚至还涉及早期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一直远溯到旧石器时代。费正清做这项工作的条件很好,因为在美国大力推进关于中国问题的研究方面,他的贡献比任何人嘟大,而且他所引证的权威人士中,绝大部分是他自己的学生,这些人的研究工作曾是他鼓励和指导过的,而且往往指导到作品出版为止。因此在这第四版中,他不仅限于使早先的

5、著作合乎时代,而且还根据新近的研究成果,重新撰写了相当多的章节。S威尔斯在本书第一版序言中的第一句说:“哈佛大学出版社向外交政策丛书 读者们所能提供的书,最适时而又最重要的,莫过于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在刚好 30 年之后的今天,这话对于第四版来说仍然适用。中国人占全人类 1/5 以上,而美国人拥有全世界约 1/4 的财富。这两大国之间的关系,他们彼此的了解或误解,他们的合作或磨擦,将对于决定人类的未来起重大作用。在过去 30 年,谁也没有比费正清用更清楚、更富于洞察力的笔触写过关于中国的书。在使美国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传统,中国纷扰不宁的近代历史,以及中国神秘莫测的现状等方面,谁的贡献也没

6、有像费正清那样大。本书由前几版留下来的那些部分,仍闪耀着真知灼见,并又根据新近的研究,有了扩展和加工。凡是关心中国的人费正清文集-美国与中国(第四版)- 3 OCR/制作:孔府藏书,都会反复阅读这些部分,获得知识与乐趣。篇幅很多的新段落叙述了近代事件、中国现状和中美关系的前景;这些部分,依我看来,是所曾见到过的关于这些不容易解释的极其复杂的问题最清晰而又判断十分精确的简略叙述。费正清擅长把多方面的感性认识以及深入的分析同措词的透彻结合起来。这就是为什么此书已经是并且将长远是一本经典著作的原因。前言写于 1983 年谁要是把一本出版 35 年的书印出增订第四版,总有一些话需要交待。同任何一位诚挚

7、的教授一样,我写此书的目的是向美国人介绍中国,使双方能够和平友好地共处。但其后发生些什么事呢?1948 年第一版问世后,我们同中国在朝鲜打了三年(l950-1953 年)。1958 年第二版出版时,我们在中国南部边疆越南打了八年(1965-1973 年)。1971 年第三版发行后,随着 1972 年 2 月尼克松总统访问北京,我们同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开始正常化。但只是到了 1979 年,我们才开始解除冷战时期同台湾的军事联盟。我们承认北京,但仍出售武器给台北,同时又希望他们能结束对抗。然而,中国的旧账是不能这样轻易消除的,美国的介入也不会轻易结束。此书之所以拥有读者,我想是由于它总结了我们对中国

8、的认识。这事当然不可能,但从马可 波罗以来几百名学者都已尝试过,无非是因为中国使外国人着迷,也使中国人自己心醉神迷。当我第一次着手写作此书时,我得益于两方面的经验首先我在旧中国生活过,在北京当过四年研究生(1932-1935 年),又旅游了很多地方,并且在美国大使馆任过两年职,先是 1942-1943 年在重庆,其后是 1945-1949 年在南京,那正是中国共产党开始崛起称雄的时代。第二方面的经验来自哈佛,那是 1946 年后我在哈佛进行对中国的分区研究计划的结果:这一分区研究法运用每一种社会科学,并使我自 1936 年以后在哈佛教的中国史能条分缕析。1983 年版本受到两件事的影响:首先是

9、在人民共和国实际观察所得,这印象也是如今许多旅行者熟悉的。我通过周恩来的随从人员,先是 1943 年在重庆同他见过面,以后又于 1945 年会见过。在 1972 年 5-7 月间,我妻费慰梅和我承他邀请,回到我们三四十年代就熟悉的地方,访问了六个星期。我们发现这已是崭新的国家和崭新的人民了。其后两次访问在 1979 年,我同老友再聚首,这使我现在能详加论述。(详情见 1982 年出版的费正清50 年回忆录 )其次也是对费正清文集-美国与中国(第四版)- 4 OCR/制作:孔府藏书第四版更有影响的是,我得益于许多国家的学者和记者近年来所发表的几百部重要的专著、论丛及文章和报告。这些著作列在参考书

10、目中,我对这些人表示感谢。重写一本书是一种惩罚。几年前的管见可能已经膨胀为今日众所周知的老生常谈。历史随时势发展,有些问题被人淡忘,其他事情又取而代之。凡是我发现的空谈及废话都已删除,我深感新的学术成就如潮水般涌现,以致我在试图用它们充实此书时,有时感到应接不暇。在 30 年(1949-1979 年)和两次战争后,我们学会了如何看待中国革命。我们的问题是我们仍然同 4O 年代中国内战中失败的一方结盟。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如何化解僵局。我们分两步走做此事。共和党做了第一步,第二步是民主党完成的。1972 年,尼克松总统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历史性的访问。他同周恩来总理共同发表了引人注

11、目的上海公报。亨利 基辛格和中国副外长乔冠华进行了谈判。这是建立在和平共处基础上的富于政治家品质和才能的协议,两国关系有望正常化。虽然它包括关于两国外交关系诸多方面分歧的陈述。北京强烈反对下列方案“一中一台”, “一个中国,两个政府”和“两个中国” 。华盛顿承认“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属于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许诺不“违背这一立场”。这一结果把华盛顿棘手的对台关系置于附属地位。中国人先来后到的意识很强烈,因而基辛格能够一方面在上海宣布同北京即将实现正常化,一方面又声明美国将遵守 1954 年同台湾中华民国签订的军事安全协议(军事同盟)。大国关系是全球稳定的基础。中国的内战虽然尚未结束

12、,但它是次要问题,即使我们卷入其中。这一非常暖昧的情景比预想的时间长得多。1973 年联络处作为使馆前身在华盛顿和北京分别建立起来。但是 1976 年周和毛去世,1974 年尼克松也因水门事件而辞职,双方都面临着领导人的继承问题。在秘密的谈判后,卡特总统于 1978 年 12 月宣布自 1979 年 1 月 1 日起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不再承认台湾的中华民国。1954 年的美台军事协议于 1980 年 1 月 1 日终止,但是美台间的商业、文化和其他关系以非官方名义继续保持。在此基础上中国副总理邓小平于 1979 年 1 , 2 月访美。美国在 30 年后终于转变了态度,承认了 40

13、年代中国内战的胜利者。我们最终承认一个中国的代表者是北京而不是台北。同时,我们并未抛弃我们长期的盟友、委托人台湾政权。197费正清文集-美国与中国(第四版)- 5 OCR/制作:孔府藏书9 年 3 月 10 日,国会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在即使没有外交承认的情况下,它使美国的法律和法规在台美关系中得到全面贯彻,并得以延续。因为台湾仍然要求承认它为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并不以任何方式寻求成为独立国家或“台湾共和国”,我们的选择相对容易得多。我们不能永远鼓励台湾“统一”中国的幻想,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一个事实即台湾是中国惟一一个四面环西太平洋的省份。与台湾关系法允许在台湾建立一个美国机构,由原来的外交事

14、务官员任职,在所有的美国法律和法规的基础上处理台美关系,这些法律和法规包括在 1979 年 1 月 1 日前生效并且继续有效的条约和国际协议,即使台湾当局不再承认。台湾方面为这异乎寻常的关系安排的对等机构叫北美事务合作局。双方均为非官方。在此基础上台美关系和美国在台投资继续增长。我们也继续把防御性武器售予台湾。我们悠久的帝国主义遗产也未完全被清算,仍然在中国的国内政治中保持着存在。简而言之,由于中美两大国存在诸多共同利益,一方面美国政府拟定两国正常化的政策,一方面国会采取保护、鼓励我们同台湾的经济及其关系的政策。随后出现的问题是:我们在不同层面上同双方保持着关系,一个是官方,一个是非官方。此情

15、形应视为历史产物,否则我们会感到难于理解。美国的扩张(或帝国主义)、中国的现代民族主义皆可溯源过去,如今又一勾勒着当代政治图景。结果中美关系仍然在错误路上摇摆不定,不同的价值观和利益使双方彼此摩擦。1980 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纳德 里根宣布他的加强美台关系的主张,他忽视了历史背景,其后北京和华盛顿长期陷入争吵。双方经过谈判最终在 1982 年 8 月发表了联合声明,由卡特开始的两国关系正常化重新得到巩固。美国保证不再提高援台军事规格,并于将来某时终止军事援台。双方彼此了解对方的不同动机有助于接受对方的不同点,这是我们的希望所在。基于面临共同问题的真正合作,当今美国有机会共同和海峡两岸的中国人

16、建立友谊。我们可以在教育、工业化、军备控制、能源、食品、人口、污染等方面携手合作。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费正清文集-美国与中国(第四版)- 6 OCR/制作:孔府藏书引篇第 01 章 中国景观中国人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常常可以从空中一眼看出:受到侵蚀的棕黄色丘陵、混浊江河泛滥的平原、小块小块的绿色田地,以及攒聚在一起形成村落的简陋茅屋、错综如网状的银白色水稻梯田和水路,是无数世代折断腰背苦力劳动的见证这一切都是由于太多的人,过分密集在太少的土地上,从而使人们为了维护生命,耗竭了土地资源以及人的智慧和耐力。现今在这人民共和国里,小块零散的耕地已被有效地并成较大的田地,沿着新的公路和山上,种植了数以百

17、万计的树木,从电泵抽出来的水充满了新修筑的池塘和灌渠。中国的面貌已经改变了。但人口已经增加了一倍:现今已约有 10 亿之众。南北对比凡是飞过大陆中国那一望无际的灰色云天、薄雾和晴空的任何一位旅客,都会显眼地看到两幅典型的画面,一幅是华北的画面,一幅是华南的画面。在北京以南干早的华北平原上,那曾是中国文明最早成熟的地方,那里你可以在夏天看到漫无边际的绿色田野,散布着一簇簇较深的绿色植物,那些就是土墙围着的村落中的树木。这很像我们中西部的景色,那里的农家和树丛分散在大地上,彼此相隔约半英里。但我们那块玉米地带里的一个农庄,在华北平原上却是整整一个村落。在衣阿华或伊利诺斯州的田野里,与四周邻居相隔半

18、英里的一个美国农家所住的地方,连同他们的仓库和畜棚,在中国却成为几百口人居住的、点缀着一些树木的整个村社,它同邻村也相隔大约半英里。美国人民尽管在历史上也以务农为本,可是体会不到人口稠密之苦,而这对一个中国农民的一切行动和想法却产生微妙的影响。华南的典型画面迥然不同,同我们习见的情况也毫无相似之处。那里稻田一年大部分时间泡在水里,因此空中旅客所看到的是一片水面。那绿色的地带山峦起伏,新月形的水稻梯田从每座小山的山脚往上延伸,几乎到达山顶,然后又在山的另侧从顶上起层层往下,无穷无尽,每条田埂都按地形修筑,酷似地图上的等高线。事实上,从空中看到的水稻梯田的曲块格局,是其所处谷地坡度的可见标志接费正

19、清文集-美国与中国(第四版)- 7 OCR/制作:孔府藏书近山项的凹窄条梯田,下面的梯田变得越宽越长,到谷底则舒展开来成为大片稻田。许多田埂上筑有灰色的石砌小路,形成错综复杂的图案,好似哪个巨人涂鸦画出来的那样。当太阳露面时,从空中可以见到稻田水面反射出来的明亮日影。事实上,太阳似乎是从底下稻田里照上来似的,因此,由田埂、小路和山项组成的整个绚丽图纹,好似在下面一幅绵延起伏的巨大屏幕上突然涌现出来,黑色的网络从银色明亮的水面上移过。当你飞过南方那些多岩石的青山时,一定会纳闷那 10 亿左右的中国人民住在哪里,吃什么东西这样广阔连绵的高山和山谷看来大部分是不能耕种的,并且住户似乎也非常稀少。你所

20、看到的那幅空旷的景色,反映在统计数字上的事实是:据估计,中国 6/7 的人口不得不密集在 1/3 的土地上。据粗略估计,中国确实有人居住的地区大约只有美国相应地区的一半,而供养的人口达美国的四倍。这只有让每平方英里可耕的谷地和冲积平原上挤住 2000 左右的人才可能做到。美国约有 57 万平方英里土地有人耕种,并且可耕地的面积还可大加扩充;中国也许有 45 万平方英里的耕地(每人平均拥有产粮食的土地不足半英亩),即使精耕细作地加以利用,要想把耕地扩充得多一点的希望也是很渺茫的。关于中国人在他们拥挤的土地上如何生活,几乎没有完整的统计资料,但抽样研究(美国的研究工作者曾在这方面带了头)的结果,可

21、以给我们一些总的印象。华北干早的小麦小米产区,同华南湿润的产稻区差别很大。这两个经济区大约以黄河长江之间北纬 33处的一条线作为分界。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形成这种显著对比的雨量、土壤、气温和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因素吧。首先,雨量取决于中国的大陆性气候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季节性气流。简言之,亚洲大陆块的温度比西太平洋及其洋流的温度变得快,冬季在大陆上空的干冷空气常常向东南流到海面上去,因而降水量极少。反之,夏天大陆块上的热空气上升,把海洋上充满湿气的夏天季节风吸向内陆和北方,因而降水主要是在夏季。这股来自南方的夏季风首先吹过华南山峦,那里得到大量降雨,其雨量始终比较稳定,两年之间雨量的变动不过约为 15

22、。华北由于离南海较远,雨量较少,而且 10 年来年与年之间雨量的变化高达 30 。由于华北平原的平均降雨量均为 20-25 英寸,相当于美国大片长期遭受干早和尘暴的地带的降雨量,对于维持农作物的生长,即使在最好年份也不是很充裕的。年与年之间这种降雨量的变化之大,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就水的供应来说,华北在正常年份仅足以勉强维持,于是周期性的缺雨就费正清文集-美国与中国(第四版)- 8 OCR/制作:孔府藏书易于产生旱灾饥谨。从水源来说,华南占据优势。但就土壤而论,华南相形之下就差些,因为不断有水渗过它那温暖的土地,把那些对于植物生长至关重要的矿物养分溶化渗走了。渗过水的土壤相对说来是长不好庄稼

23、的,这只能靠雨水不断地从山上把新的沉积物冲到下面耕地上得到部分的补偿。即使如此,华南的人口密集中心主要也只限于长江沿岸的冲积平原或河口三角洲上,例如上海地区或广州周围地区。另一方面,华北的土壤由于比较缺水,没有受渗而仍保有较丰富的矿物养分。事实上,有时水份的蒸发把盐碱带到土壤表面,而又没有雨水把它冲掉(如在蒙古那样),于是在土表便形成一层盐碱硬壳而不能耕种。气温对维护华北的土壤也起着作用,因为严寒的大陆冬季(颇像美国中西部的冬季),使植物的生长季节仅有半年光景。在中国最南部,终年栽植庄稼,稻谷可收两季或三季。我们很容易忘记,上海的纬度与新奥尔良和苏伊士的相同。而广州的纬度与哈瓦那和加尔各答的相

24、同,已进人热带地区。这就说明为什么大部分中国人,生活在较丰饶的华南水稻经济区内。种水稻需要投人较多的水和劳力,但产量比种小麦高一倍以上。由此可见,南北的雨量、土壤、气温这些因素大致趋于平衡,华北土壤在水份充足时是非常肥沃的,但缺水的现象往往很严重,而冬天又太冷;华南不缺水,气候条件好,但一般土壤贫瘠。在这两种情况上,自然资源由人的不懈努力加以补充,而利用人粪不过是比较突出的一种形式。如果没有充足的粪便或相当的化肥施回土中,中国是没有一块地区供养它今日这么多的人口的。从空中看中国城市,它们的周围都密布一圈绿色庄稼,而往外的颜色渐渐变浅,这种现象决非偶然。每个城市中心都供应着四周商品菜园的肥料。从

25、人口分布图,可以看出中国人口密集在四大地区,这些地区只占该国总面积的一小部分。第一地区是华北平原;第二是西部群山环绕的四川平原;第三是从武汉到上海的长江下游,包括汉口以南的湖南稻乡;第四是南方广州三角洲。早期西方旅游者,从方言差异和各省大小的角度,把中国比作欧洲。例如,华中沿长江三个地区西边的四川省,武汉南北的湖南、湖北两省,以及下游的长江三角洲的面积分别与德国相坍,而每个地区的人口多于德国。华南的商业和货运依靠水路,现代的大城市广州、上海、武汉乃至天津都兴起在海上贸易与内陆水运商业汇合之处。但中国的对外贸易一向使外商的极大期望落空。中国从北到南的纬度,相当于从加拿大到古巴,保持着一个大部分自

26、给自足的次大陆特色。乔治 费正清文集-美国与中国(第四版)- 9 OCR/制作:孔府藏书华盛顿的同代人伟大的乾隆皇帝,在其致英王乔治三世的著名诏书中说,“天朝国威远被,万国来宾,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奇不有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尽管中国班土广囊而各地景象又千差万别,但这次大陆始终维持一个政治统一体,而欧洲却未能做到这一点,这是不足为奇的,因为维系整个中国在一起的生活方式,比我们西方的更加根深蒂固,并且自古一直延续到今,可以说是更加源远流长。中国的渊源1929 年在北京附近周口店一个大山洞里,发现了一个北京人的头骨,轰动一时。这在考古学上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后来又发掘出大约有 4O 个人的

27、头骨碎片,以及当时的兽骨、人类使用的工具和用火的证据。所有这些在同一个地点发现,是极不寻常的。也许生活在50 万或 4O 万年以前的北京人,是人类祖先之一,他的头颅骨浅低,下额骨后缩,但头盖骨内有相当大的容积。1964 年,在西安以南的蓝田发现了一个更加原始的猿人近亲头骨。人民共和国考古学方面的革命,至今已找出了许多分布广泛的旧石器时代后期的遗址、头骨和其他遗物。同时,自 1949 年以来还发现了上千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这些了不起的工作,已经完全修改了中国的史前史。据 KC张所作的结论,这些新发现说明,在黄河南部河曲以下,介于森林高地和沼泽低地之间,开始有了定居的农业社会。例如,公元前 400

28、0 年左右,西安郊外的半坡村民赖小米为生,辅之以渔猎,他们用丝麻制成织物,夯土营造室内地面和墙垣(一个木框架里将土层层夯实)。他们饲养猪犬作为主要家畜,把谷物藏在瓦罐里,其上饰有表示鱼、兽和植物的花纹,以及一些显然是中国文字前身的符号。但是,除这华北彩陶期文化外,还在东南沿海、台湾和长江下游那些早已种植水稻的地区,也发现了同时代的文化遗址。离彩陶文化较远的地方,已经发现了较浅的带光泽的黑陶层遗址,地域更为广泛,分布在华北、长江流域乃至东南沿海。这表明新石器时代的农业地区范围扩大,其中包括许多地区性小范围文化遗址。由此可见,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似乎是继旧石器时代之后,在若干中心地点发展起来的,从而

29、使一些西方考古学家的旧学说,现已成为过时的学说,因为那种学说认为中国史前文化是“渗入文化”,主要带有通过中亚而来的中东文化的特征。何炳棣列举了来自东亚以外的文费正清文集-美国与中国(第四版)- 10 OCR/制作:孔府藏书化贡献:小麦和大麦、马拉车、陶器的某些装饰花纹和式样,所有这一切似乎是公元前 2000 年末来自西亚的,但那是中国社会早已定型之后的事。关于青铜冶炼术方面,一般曾提起来自南方的影响问题,因为在泰国发现了早于公元前 3000 年的青铜器(而在近东,还要早几千年)。但想在近东各个分开的和不同的史前文化间,找出早期有何广泛的交往以说明文化是否发生“扩散”这一问题,现在已投有人提起了

30、。每种主要的文化天然是当地的成就,但决不是孤立的。在种族方面,中国人具有易于使人误解的单一性,而这在人类学的考察下是站不住脚的。北亚与中亚的各族人民,曾不断进入中国这块土地,有时还加以统治,虽然他们从来没有在数量上占据优势,足以压倒中国文化。长城以北的干早草原,曾是游牧入侵者的生息之地,他们从未能够取代中国稠密的农业人口,而只能使种族多样化。因此,所谓蒙古族型是由许多混杂的血缘合成的,其中扁鼻和鹰钩鼻、黑发和红发、有须和无须的特征,统统都有,而且,如蒙古型眼皮这种所谓共同的特征也决不是普遍的。人与自然的协调不管是文明的什么组成部分民族或文化特征只要一进入中国,它们就都并入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

31、,受其大地和大地利用方式的哺育、制约与限制。仅举一事为例,华北人民从新石器时代起,就在中国西北厚达 150 英尺或以上、面积约 10 万平方英里、由风力运积而成的细黄土层里,挖筑窑洞住家。黄土有沿纵向产生裂缝的性质,适于在其中开挖窑洞。至今仍有几十万人居住在黄土峭壁旁边挖掘的窑洞里。它们冬暖夏凉,安全可靠,但只怕地震。中国西北的黄土似乎从未牛长过森林。凡是碰到有森林的地方,中国人也像早期的其他民族和近代的美国拓荒者那样,把森林伐掉。由此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经历若干世纪改变了他们国家的面貌。这种侵蚀至今仍然是个大问题。黄河水力带下来的黄土,在山西省和大海之间冲积成华北大平原,这一过程仍在进行。谁要

32、是看了黄河那种咖喱色的滚滚浊流,势不可挡的汹涌在大堤之间,高出地面 20 英尺流经离海 30 英里的人烟稠密的平原;谁要是认识到这浩大的黄色浊流在不断地沉积它的泥沙,使河床愈来愈高出周围的农村,直到不知哪一天由于人的疏忽或上天降灾,它又冲决堤防而使平原沦为泽国;他就不会比在这种场合更生动地感觉到人在大自然面前无能为力的情景了。费正清文集-美国与中国(第四版)- 11 OCR/制作:孔府藏书毁林、土壤侵蚀和洪水,不断使人们要努力治水。人民共和国最近完成的一项业绩,是在这条“害河”的广阔西部流域栽植树木并拦截支流。在以前的各个时代,中国统治者每隔一定时期,就要面临黄河洪水在华北平原上造成灾祸的既成

33、事实,而对付这项急事则缺乏科学知识与手段。但在早期,平原遭受水灾的问题还没有需要把它排出原始沼泽的问题来得严重;为了排水以及灌溉和防洪而采用的治水技术随之而兴。这样,许多世代的劳力已经花在这块土地上,使它成为今日这种样子,有大堤护河,有纵横交叉的运河和道路,有沟渠和水井以供灌溉,有小路和偶尔残留下来的绿荫墓地把土地划分开来,而这一切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现代中国所承袭的这块土地,几乎全部用来生产口粮。中国养不起供食品用的牛羊。凡能利用的土地 9 / l0 用于生产粮食,只有约 2 用于放牧牲畜。对比之下,美国所利用的土地只有 4 / 10 用于产粮,而几乎有一半用于放牧。精耕细作对人的意义,可

34、从依赖水稻的经济生活看得最为明显。水稻是长江流域和南方各处中国人生活的支柱。水稻在头一个月通常生长在秧田里,同时在早地里栽植一些杂粮。杂粮收割后,即在旱地里灌水、施肥、犁田(这方面水牛可以补充人力锄地),以便移栽稻秧。插秧仍用人手,成排的插秧人泡在每块稻田齐脚踝骨深的水里,弯着腰步步后退插秧。在整个次大陆的水稻田里,这项工作一直在进行着肯定是世界上体力的最大花费。在水稻除了草并成熟之际,就把田里的水放掉,进行收割,这项工作仍旧用手。如果供水量和人手不受限制,那么,在一块特定的土地上也许就没有其他方法能比这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来。在这种情况下,从经济上讲土地比劳力更有价值,换言之,强劲的体力多于良田

35、。中国农民经不起把他们的劳力用于广种薄收上,因为那样做的结果,单位面积产量只有一半。至于用机械化的或大规模的方式来耕作,他们又缺少土地和资本。他们不得不靠自己一家的劳力,不得不依靠手工的精耕细作,来养活一家子。今天人民共和国努力实行农业机械化的工作,碰到怎样给农业人口找到其他就业机会的严重问题。在小块土地上花大量人力并以人粪尿为肥料,这一事实已经产生了它的社会影响,因为它使稠密的人口与土地的精耕细作相依为命,彼此缺一不可。人口的密集使耕细作成为必要并给它提供条件。这种经济一旦建立之后,就凭其惯性继续发展,并树立起它自身关于人的价值的标准,把许多人手的折腰断背的劳动视为当然,而一直把节省劳力的创

36、造发明视为异端。中国早期提倡现代化的人,在他们试图采用机器之时,总要同手工劳动的既得利益发生冲突,因为从短期看来费正清文集-美国与中国(第四版)- 12 OCR/制作:孔府藏书,机器似乎是在同体力劳动者进行竞争。于是人们就反对铁路,说它抢走了赶车人和苦力的饭碗,而发明创造就不受重视。这仅仅是中国人的生态学(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影响其文化的许多方式之一。大河泛滥平原上的生活始终是艰辛的,那里的人们依靠自然,超过依靠他们自己的主动性。“生死在天”是中国的一句古话。在广阔的平原上,耐性的中国农民听任天气摆布,依靠天赐的阳光和雨露。他们不得不接受世代不绝的水、旱、饥、疫等天灾。这同生活在地形多样化土

37、地上的欧洲人的命运成鲜明对比。从前生活在地中海区域或欧洲大陆的西方人,决不离开水源太远,他们只要有主动精神,总可以靠渔猎来弥补农业的不足。在西方人的经济生活中,航海通商自古以来就一直起了直接的作用。为了便利通商而进行的勘探和发明,是西方人与自然作斗争的典型手段,而决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西方和东方对于人与自然有不同关系这一点,是两种文明显著差异之一。人,在西方世界居于中心地位,自然界其他东西所起的作用,是作为色彩不鲜明的背景材料,或是他们的敌手。因此西方的宗教认为神人是同形同性的,早期西方的绘画是以人物为中心的。要明白两者之间的这种鸿沟有多大,我们只要把基督教同相对而言不具人物性格的佛教比较

38、一下,或把一幅宋代山水画同一幅意大利古画比较一下就行了。在宋代山水画里,小小的人物与巍崖相比显得非常矮小,而在意大利的古画里,自然景物只是后来添上去的背景。然而,说来奇怪,一个中国人和他的同胞,一直这样密集地生活在一块土地上,使他也成为最有社会观念的人,使他时时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四周的社会习俗;因为他在整个一生中,很少生活在其他人听闻所不及的圈子之外。第一篇 旧秩序第 02 章 中国社会的本质毛泽东号称不朽,可能主要是由于他力图粉碎自古统治阶级的传统。他对特权和城市官僚的种种弊病深怀朴素的反感。这种反感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敲响了警钟,触动了久远以来就有的感情;因为旧中国是世界上以上层

39、阶级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一大典型。费正清文集-美国与中国(第四版)- 13 OCR/制作:孔府藏书社会结构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统治中国的权贵就已用大量人力从事公共建筑。早在商代(约公元前 1850 至公元前 1100 年),都城大致为长方形,围以土夯城墙,周围长 4 英里,高达 27 英尺。3000 年后,明朝(1368-1644 年)在南京和北京的城墙也是土夯的。城高均约 40 英尺,周长分别为 23 英里和 21 英里,比先前的高大,并且两面砌砖,但仍然是用大量人力筑成的。当然,埃及金字塔以及古代一些帝国及其他奇迹也是集中大量人力建造的,但只有在中国至今还坚持这种做法。我们如果考察一下最近发掘

40、出来的商代城市遗址中社会分层的证据,就可知道有史以来中国统治者,是怎样安排这种人力资源的。商代的情况在以前是传说性的,只知道古代文学著作中提到的一些事情。但自 1928-1937 年发掘了它在安阳附近的末代都城以及 1950 年以来前述郑州附近的较早期都城(两者都在华北平原离黄河不远之处),商代就成为具体的历史朝代。这些城市里有王宫和上层阶级的住所,是筑在土台上的梁柱结构,其基本建筑风格同今日北京紫禁城里受人赞赏的风格相似。王室繁衍出去的各系贵族,由能工巧匠侍奉,其中有擅长高度发展的青铜冶炼术的,也有陶瓦工和其他许多行业的工匠。商代青铜器制作的精良举世无匹,至今仍是全人类伟大的艺术成就之一。商

41、代的君王有文人学士在朝供奉,这些人掌握书写,凭骨卜占未来吉凶,(加热动物肩胛骨上的一点,使之产生袭纹,把这些裂纹解释为祖先的告诫,并记录其结果)产生出著名的“卜盆甲骨”,而这些就是最早导致在安阳进行发掘的东西。贵族过优越生活,乘马拉车作战,以狩猎为游乐,奉祭祀之礼,同时有记室和工匠为其效劳,并由四周村落里的农民供养,而这些农民则住在一半露出地面的地坑里。这已经是个分成许多阶层的社会。统治者的尊祖是一种礼节齐全的宗教仪式。深筑在地下的王家墓室里有珍宝以及许多殉葬的动物和人。KC张说,“这些葬物最生动地说明,在一个分成阶级的社会里,较低阶级的成员有时作为牺牲品,可能是举行宗教仪式时的牺牲品。”费正

42、清文集-美国与中国(第四版)- 14 OCR/制作:孔府藏书因此,自古以来就有两个中国:一是农村中为数极多从事农业的农民社会,那里每个树林掩映的村落和农庄,始终占据原有土地,没有什么变化;另一方面是城市和市镇的比较流动的上层,那里住着地主、文人、商人和官吏有产者和有权势者的家庭。那里没有永远不变的社会等级制度,因此从农民地位上升的机会是有的。然而,中国仍然是个农民的国家,有 4/5 的人生活在他们所耕种的土地上。所以杜会的主要划分是城市和乡村,是固定在土地上的 80 以上的人口,和 10 到 15的流动上层阶级人口之间的划分。这种分野仍旧是今天中国政治舞台的基础,使国家统治权难以从少数人手里扩

43、散给多数人。要想理解 1949 年以后毛主席所面临的同题,我们必须明白中国几乎持续到那时为止的旧时代的情景。费正清文集-美国与中国(第四版)- 15 OCR/制作:孔府藏书农民:家底与亲属。即使在今日,中国人民大部分仍是耕地农民,主要生活在乡村,住在用棕黄色土坯、竹子或刷石灰的篱笆或有时是石块搭成的房子里,用泥土或石头铺地,窗上糊纸而没有玻璃。他们微薄的物质收人中至少有一半、有时达 2 / 3 乃至 3 / 4 用于食品。其他方面的生活所需,包括房租、取暖、照明、穿衣以及任何可能享受的奢侈品,都必须出诸于微不足道的其余部分。至今他们仍旧缺乏充足的住房面积。在农民住宅中,通常是三个人占四小隔间。

44、有时一家两代或三代的男女老少都睡在同一个炕上。饭菜里没有什么肉,像铁那样普通的东西都很少用作器材。大多数工作仍由人力而不是由机器来做。在这种劳累的、束缚在土地上的生活环境里,由营养不良和疾病所致岌岌可危的生存状态,直到最近还使中国儿童的估计平均寿命,像在印度那样略高于 26 岁。人的生命同其他生产因素相比是充足的,因而是不值钱的。对一个享有较高物质生活水平的美国人来说,使他感到惊异的是中国农民在这样困苦的生活条件下,竟能维持一种高度文明的生活。问题的答案在于他们的社会习俗,这些习俗使每个家庭的人员,按照根深蒂固的行为准则经历人生的各个阶段和变迁。这些习俗和行为准则,一向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最牢固

45、不变的社会现象。中国是家庭制度的坚强堡垒,并由此汲取了力量和染上了惰性。中国家庭是自成一体的小天地,是个微型的邦国。从前,社会单元是家庭而不是个人,家庭才是当地政治生活中负责的成分。在家庭生活中灌输的孝道和顺从,是培养一个人以后忠于统治者并顺从国家现政权的训练基地。家庭培养孝子,使其长大成为忠臣,我们只要看一下传统家族里权威的行使方式,就可了解家庭的那种作用。父亲是至高无上的独裁者,掌管并处置家里的全部财产和收人,对安排子女的亲事有决定性的发言权。子女对他们的父亲有爱、敬和畏交织在一起的情感,这种情感更由于对老年人的尊崇而加深。老年人智慧的增长,弥补了他精力的衰退而有余。只要家长活着而脑子还清

46、楚,他就有一切理由来主宰家中的一切。法律许可他誓儿卖女,甚或处决逆子。事实上,按习俗和天性,中国父母自然是特别钟爱小儿女的,对于作为家庭成员的子女,他们是互相负有父慈子爱的责任的。但是,如果家长要肆虐逞威,法律和习俗是并不加以制止的。旧式家庭里同以长凌幼这种现象并驾齐驱的是男尊女卑。昔日的中国女孩比起男孩来更容易遭溺婴之殃。女子的婚事当然要由父母安排,不能由爱情作主。战战兢兢的新娘立即成为婆母淫威下的媳妇。在小康以上的家庭里,她还可以看到费正清文集-美国与中国(第四版)- 16 OCR/制作:孔府藏书丈夫娶进第二个老婆或姨太太,特别是如果她没有生育男孩。她会被丈夫以各种理由遗弃。丈夫一死,她不

47、能轻易改嫁。这一切反映了妇女没有独立经济地位的事实。她的劳动被并人整个家务,并不给她带来什么收入。农村妇女普遍是文盲。她们很少有,甚或没有产权。直到本世纪开始后过了好几年,她们的屈从地位还由缠足的陋习表现出来,并为此种陋习所加深。女孩子从 5 岁起到 15 岁,用布带紧缠双脚而阻止其正常发育,这种使两脚陷于无能的陋习似乎是在 10 世纪左右开始的。这样形成的“金莲小脚”,里面的脚拱骨被压断,大拇趾以外的诸趾都压弯在脚底,这意味着成亿青年妇女的灾难,却被认为能给予男人以美感和性感。一个女孩子在其童年和发育期,都忍受了脚上的这种痛苦,以赢得一位佳婿。至于每天照顾双脚,洗脚,剪脚趾甲,维持其血液流通

48、,这些都是深闺私事,因为她平日终是紧裹双脚,不让人看见的。最后,当她的丈夫见了这种纤巧的小脚时,它们真的成了能引起性感的东西这又是中国人的一项发明!在日常生活中,小脚使女人靠脚跟颤巍巍地移动,步履艰难,也起到了防止女人敢于外出的作用。社会习俗强加于女人的低下地位,在中国这个讲究身份的社会里,只不过是等级制的表现方式之一而已。它突出地体现了整个社会的伦常纲纪和世界观。从哲学上讲,中国古代认为世界是阴与阳这两种互相影响和互相补充的因素产生的。阴是一切雌性、黑暗、柔弱和被动事物的属性。阳是一切雄性、光明、刚强和主动事物的属性。雄雌都有必要并且彼此相辅相成,但其中之一天然从属于另一方。在这种思想基础上

49、,世代相继的中国男性伦理大师制订出妇女必须遵循的三从四德之类的行为准绳。这些准绳使女孩自幼屈服于男孩,并使妇从其夫,母从其子。中国不是没有坚强的女人,但她们通常是拐弯抹角,而不是直接发号施令来控制家庭的。家庭中的地位由儒家所强调的著名“三纲”规定出来;即君为臣纲(臣属要忠于君主),父为子纲(儿子要孝顺父母),夫为妻纲(妻子要贞节,而丈夫不受此约束)。对一个讲平等的西方人来说,这一学说的最奇突之点,是这三种关系里有两种是家庭内部的关系,而三者又都是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至于母子间的关系,在西方生活中往往允许做母亲的作主,但在中国这一点在理论上并不强调,虽然在实际生活中自然是重要的。在大家庭里,每个孩子一生下来就陷在一个等级森严的亲属关系之中,他有哥哥、姐姐、舅母以及姑母、姨母、婶母、叔、伯、舅、姨夫,各种姑、表、堂兄弟和姐妹,各种公公、婆婆、爷爷、奶奶,乃至各种姨亲堂亲,名目之多,非西方人所能确费正清文集-美国与中国(第四版)- 17 OCR/制作:孔府藏书记。这些亲属关系不仅比西方的关系名义明确,区分精细,而且还附有按其他地位而定的不容争辩的权利和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