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汽车电控系统 巨详细.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6797937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147 大小:5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电控系统 巨详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汽车电控系统 巨详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汽车电控系统 巨详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汽车电控系统 巨详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汽车电控系统 巨详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起动机 发动机需要外力起动 人力起动 简单不方便 用于农用车 常见的起动方式分为 辅助汽油机起动 常用于大型的柴油机 电力起动机起动: 起动迅速,可重复使用 广泛使用 起动机的作用:将蓄电池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驱动发动机飞轮旋转实现发动机的起动. 第一节 起动机的结构及类型 一 起动机的构造 电力起动机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直流串励式电动机: 产生转矩,将蓄电池输入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运动 传动机构(啮合机构):在发动机起动时,使起动机的驱动齿轮啮合入飞轮齿圈,将起动机转矩传给发动机曲轴。在发动机起动后,使起动机自动脱开齿圈。 电磁开关:起动机的控制装置,控制电路的通断。 (一) 直流串电动

2、机 由电枢、换向器、磁极、电刷、轴承和外壳组成。 电枢轴 1) 电枢: 电枢铁心:由硅钢片叠压而成,用花键固定在电枢轴上 电枢绕组:采用较粗的矩形裸铜线。为了防止相互短路,铜线之间用绝缘纸或绝缘漆隔开 换向器:将电流引入电枢绕组,并使不同磁极下的导线中的电流方向保持不变。 铜片:导体 换向器 云母片:绝缘体 云母片低于铜片:避免铜片磨损后云母片外凸而造成电刷与换向器接触不良。 云母片高于铜片:防止电刷粉末落入铜片之间的槽中而造成短路。 2) 磁极:建立磁场:一般采用 4 个(2 对)磁极,大功率起动机采用 6 个磁极,必须两两相对。 3) 电刷组件: 材料: 铜粉:80 增强导电性 石墨:20

3、 增加润滑性 作用:将电源电压加在与换向器连接的电枢绕组上。 电刷:绝缘电刷,搭铁电刷两种。 4)轴承: 轴承要承受冲击性载荷。应采用青铜石墨轴承或铁基含油轴承。 二、 直流串励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直流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设备。以安培定律为基础,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电场力作用。 第二节 起动机的工作原理 汽车起动机的控制装置包括电磁开关、起动继电器和点火起动开关灯部件,其中电磁开关于起动机制作在一起。 一、电磁开关 1.电磁开关结构特点 电磁开关主要由电磁铁机构和电动机开关两部分组成。电磁铁机构由固定铁心、活动铁心、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等组成。固定铁心固定不动,活动铁心可以在铜套里做轴向

4、移动。活动铁心前端固定有推杆,推杆前端安装有开关触盘,活动铁心后段用调节螺钉和连接销与拨叉连接。铜套外面安装有复位弹簧,作用是使活动铁心等可移动部件复位。电磁开关接线的端子的排列位置如图所示 2.电磁开关工作原理 当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通电产生的磁通方向相同时,其电磁吸力相互叠加,可以吸引活动铁心向前移动,直到推杆前端的触盘将电动开关触点接通势电动机主电路接通为止。 当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通电产生的磁痛方向相反时,其电磁吸力相互抵消,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活动铁心等可移动部件自动复位,触盘与触点断开,电动机主电路断开。 二、起动继电器 起动继电器的结构简图如图左上角部分所示,由电磁铁机构和触点总成组

5、成。线圈分别与壳体上的点火开关端子和搭铁端子“E”连接,固定触点与起动机端子“S”连接,活动触点经触点臂和支架与电池端子“BAT”相连。起动继电器触电为常开触点,当线圈通电时,继电器铁心便产生电磁力,使其触点闭合,从而将继电器控制的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电路接通。 三、东风 EQ1090 型汽车起动电路 东风 EQ1090 型汽车使用的是 QD124 型起动机,为电磁控制强啮合式起动机,采用滚动式单向离合器、驱动齿轮为 11 齿,额定功率为 1.5kw,其起动电路如图 10-4 所示,包括控制电路和起动机主电路。 1. 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包括起动继电器控制电路和起动机电磁开关控制电路。 起动继电器

6、控制电路是由点火开关控制的,被控制对象是继电器线圈电路。当接通点火开关起动挡时,电流从蓄电池政界经过起动机电源接线柱到电流表,在从电流表经点火开关,继电器线圈回到蓄电池负极。于是继电器铁心产生较强的电磁吸力,是继电器触点闭合,接通起动机电磁开关的控制电路。 2. 主电路 如图中箭头所示,电磁开关接通后,吸引线圈 3 和保持线圈 4 产生强的电磁引力,将起动机主电路接通。电路为: 蓄电池正极起动机电源接线柱 电磁开关 励磁绕阻 电枢绕阻 搭铁 蓄电池负极,于是起动机产生电磁转距,起动发动机。 第三节 起动机的工作特性及实验 一、 直流串励式电动机的特性 1、 转矩特性:起动瞬间:I MAX ,n

7、=0, 处于完全制动状 转矩 M 与 I2 成正比, 在起动瞬间,转矩很大,使发动机易于起动. 2、 转速特性:串励式电动机具有轻载转速高,重载转速低的特性,可以保证起动安全可靠,但轻载或空载时,易造成“飞车”事故。对于功率很大的直流串励式电动机,不允许轻载或空载下运行。 3、 功率特性: 完全制动时:P 和 n0 时,M MAX 空载时: Imax,n max , P=0 当 I0.5I ,P MAX 影响起动机功率的因素: 1) 接触电阻和导线的影响: R 大,L 长,A(横截面积)小,会使 P 减小 2) 蓄电池容量的影响 容量越小,功率越小 3) 温度的影响 直接影响蓄电池的内阻 T

8、减小 ,r 增加, P 减小 二、起动机的实验 1)空载试验 测量起动机的空载电流和空载转速并与标准值比较 说明: 电流值标准值,npa 时,制动器制动力 Fx,由于制动器摩擦转矩的增长而仍按直线关系继续上升。但是若作用在车轮上的法向载荷为常值,地面制动力 Fx 达到附着力 F的值后就不再增加。所以,要想提高地面制动力以使汽车具有更大的制动效能,只有提高附着系数 。 综上所述,汽车的地面制动力首先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但同时又受地面附着条件的限制。只有汽车具有足够的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地面又能提供高的附着力时,才能获得足够的地面制动力,而提高附着力就必须提高附着系数 。 3附着系数与滑动率的关系

9、汽车车轮在路面上的纵向运动可以区分为纯滚动、纯滑动和边滚边滑的滑移三种形式。 车轮滑移成分在车轮纵向运动中所占的比例可以用滑动率 s 来表示,其滑动率s 的定义式如下 (4-8) 式中 s车轮的滑动率; v车轮中心的纵向速度(m/s); r车轮的自由滚动半径(m); 车轮的转动角速度(rad/s)。 当车轮纯滚动时,v=r;s =0;当车轮抱死纯滑动时, 0,s=100% ;当车轮滑移时,0。由此可见,滑动率越大,滑移成分越多。 当滑动率不同时,附着系数也不一样。图 4-18 是试验所得的轮胎道路附着系数曲线,即 s 曲线。 如图 4-18 所示,纵向附着系数 x 随滑动率的增大而迅速增大,过

10、 B 点后上升率变小,在 A 点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 s 的增大,x 反而减小。对于侧向附着系数,s 越小,y 越大,即保持转向和防止侧滑的能力越强。当车轮抱死拖滑时,亦即 s=100%时,纵向附着系数 x 较小,地面制动力也较小,制动距离较长;此时侧向附着系数 y 几乎为零,能承受的侧向力很小,车轮很容易侧滑,制动的方向稳定性很差。理想状态是使滑动率保持在 10%20%之间,这样便可获得较大的纵向、侧向附着系数,地面所能提供的纵向附着力和侧向附着力也就较大,制动效能最高。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的主要作用就是把滑动率控制在 10%20%之间,使汽车获得较高的制动效能,且可保持对汽车方向的

11、控制能力。 图 4-18 s 曲线 在汽车制动过程中,如果前轮先抱死,汽车将失去转向能力,也有可能跑偏,但一般不会出现侧滑;如果后轮先抱死,将会出现非常危险的侧滑现象。为了防止后轮先抱死,有些汽车在制动系统中加了比例阀,以调节前、后车轮的制动液压力。如果把汽车制动时的滑动率控制在 10%20%之间,前后车轮都不抱死拖滑,则汽车制动时跑偏、侧滑和失去转向能力等现象都不会出现。 四、驱动与侧滑 1汽车驱动分析 按照汽车驱动附着条件,当汽车在起步或急加速时,如果发动机的输出转矩过大,则传输到轮胎上的转矩会大于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力,此时轮胎与路面之间也会产生打滑。 汽车驱动滑转成分的大小用滑转率表示,

12、其定义式如下 (4-9) 式中 车轮的角速度; r为车轮的半径; 汽车的速度。 当车速 =0 时,= 100%,即车轮在原地打滑;当 =r 时,= 0,表明车轮作纯滚动;当 0100%时,车轮边滚边滑。不同的滑转率,附着系数不同,图 4-19是( x、 y)曲线。由图可以看出,当=100%时,纵向附着系数 x 和横向附着系数 y 都较小,亦即纵向附着力较小和抵抗侧滑的能力较差,而峰值附着系数出现在 s=20%左右范围内。 图 4-19 驱动时的附着系数(曲线) a)利用区域 b)有侧偏角 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的作用就是通过减小发动

13、机转矩、对汽车实施制动等措施,把滑转率控制在 515%之间,从而获得较大的纵向和横向附着力。若通过降低发动机转矩来控制驱动时的车轮滑转,又称为牵引力控制(TCS )。 制动状态时用轮速传感器来计算或估计参考车速,误差很大。但在驱动状态却不存在此问题,由于非驱动车轮近于自由滚动,根据非驱动车轮转速所确定的参考车速就可以认为是实际车速,由此通过计算获得的驱动车轮参考滑动率与实际滑动率就较为接近。因此,在驱动过程中确定驱动车轮的滑动率则较为方便和精确。 五、转向系、传动系与操纵稳定性 汽车运动时的车辆坐标系与运动会描述如图 4-20 所示,车辆坐标系是固连在运动着的汽车上的动坐标系。 图 4-20

14、车辆坐标系与汽车的主要运动形式 1轮胎的侧偏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因路面侧向倾斜、侧向风或转弯行驶时的离心力等沿 Y 轴方向侧向力 Fy 的作用,侧向力的路面反作用力为 Fy,称为侧偏力。如果车轮具有侧向弹性,且侧偏力没有超过附着极限,侧向力和侧偏力使轮胎中心线相对于车轮平面不重合,出现偏位 (图 4-21a),称为轮胎的侧偏现象。发生侧偏的车轮转动时,轮胎与地面的接触印迹沿与轮胎平面成夹角 的方向滚动(图 4-21b),角度 称为侧偏角。侧偏角与侧偏力两者的关系如图 4-22 所示,曲线显示,在 5时,两者基本成线性关系。在 =0处的斜率为侧偏刚度,用 k 表示,则 Fy=k 。需要指出的是:最大侧偏力受附着条件限制。 图 4-21 轮胎的侧偏现象 图 4-22 侧偏角与侧偏力两者的关系 影响侧偏特性的因素有: 垂直载荷、轮胎气压、切向力等。如图 4-23 所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垂直载荷、提高轮胎气压可以提高轮胎的侧偏刚度;在有切向力(如驱动力、制动力)存在时,同样的侧偏角,侧偏力下降。 图 4-23 影响侧偏特性的因素 a)、b)垂直载荷 c)轮胎气压 d)切向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