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覆冰区域输电线路加固原则一、总则1.1 为适当提高现有输电线路的抗冰能力,防止线路覆冰等自然灾害导致电网发生大面积停电和大范围设备损坏事故,特制定本原则。1.2 加固范围:110kV 及以上遭冰灾损坏线路的受损线路段,以及覆冰区域(设计覆冰区与今年覆冰区)重点线路的严重覆冰线路段。1.3 本原则适用于覆冰区域的所有 11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加固及改造。35kV 及以下电压等级线路的加固改造原则另行制定。二、加固指导原则2.1 输电线路加固遵循统筹安排、保证重点、科学合理和一基一策的基本原则。2.2 为突出工作重点,确保关键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将线路划分为重点线路和非重点线路,并采取
2、不同的加固原则。2.3 重点线路一般指重要电源送出线路、重要城市网架线路、重要联络线、为特别重要用户供电线路、跨越重要交通枢纽线路、重冰区及抢修特别困难线路以及线路间的重要交叉跨越区段,其余为非重点线路。对多回路的重点线路,可以选取其中一个回路进行加固。2.4 重点线路严重覆冰区段加固采用差异化设计办法,即考虑重要系数(1.11.2),设计气象条件提高一级,一般将原设计覆冰厚度提高 510mm 重新设计。2.5 非重点线路采取加固措施,将验算覆冰厚度提高510mm 进行验算。2.6 本次冰灾的实际覆冰数据作为线路加固的重要参考依据,不直接作为设计的覆冰设防条件。2.7 认真分析每条线每基塔损坏
3、原因,有针对性采取加固措施,做到加固、改造杆塔一基一策。2.8 加固重点是受损的线路段,并向两侧适当延伸,其它严重覆冰、未受损线路(线路段)结合实际参照执行。三、加固技术原则(一)、改善现有杆塔运行工况3.1 优先考虑线路更改路径,以减少线路经过相对高耸、突出、暴露或山区风道、垭口、抬升气流的迎风坡等较易覆冰微地形区段,以及相对高差较大、连续上下山等地形,尽量避开重冰区。改建时,应限制使用档距和相应的高差,避免出现杆塔两侧大小悬殊的档距。3.2 对于无法改变路径,又处于恶劣微气候、微地形环境的线路,应结合冰灾受损情况,可采用放松导地线张力、适当增设杆塔缩小档距等方式,提高导地线的安全系数,减少
4、纵向不平衡张力。3.3 对原设计冰厚 15mm 及以下的线路,其杆塔纵向强度较弱,必须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尽量减少线路的纵向不平衡张力,提高线路抗冰能力。3.4 对于个别大档距、大垂直荷载线路段,为提高导地线覆冰过载能力,可更换导、地线型号,如采用结构相同的钢芯铝合金导线,增大地线型号等措施,减少断线冲击。3.5 对多分裂导线(含双分裂),在满足系统要求的前提下,局部可考虑采用减少导线根数的方式提高线路抗冰能力。3.6 对于冰灾受损严重的同塔双回路线路段,有条件时应再建一回单回线路,原双回线路只挂一回线,以提高抗冰能力。(二)、防止输电线路串倒3.7 结合地形条件合理确定耐张段长度,中重冰区的
5、耐张段长度一般不应超过 3km;同一耐张段内,每隔 45 基直线塔,设置 1 基防串倒的加强型直线塔。3.8 对于两侧档距相差悬殊且垂直档距与水平档距的比值较小(Kv=Lv/LH0.6)的直线杆塔宜采用耐张塔开断。对于横跨峡谷、风口、垭口处的线路宜采用孤立档。(三)、杆塔加固3.9 应结合地形条件和杆塔使用情况,加强对杆塔纵向不平衡张力的校核,采取局部补强措施,提高杆塔抵御纵向不平衡张力强度。3.10 在计算直线塔覆冰工况时,导地线同时考虑纵向不平衡张力的影响,复核和采取措施提高直线塔纵向强度。3.11 提高地线支架设计标准,地线覆冰应比导线增加510mm,并提高一个截面等 级进行验算。3.1
6、2 根据本次冰灾所暴露的问题,对导线横担、上下曲臂等受损较多的塔型进行验算,并采取局部补强加固措施。3.13 对于铁塔垂直荷载利用系数大于 0.7 的受损铁塔,一般采取更换为更高强度的直线塔或耐张塔。3.14 由于受地形等原因限制,不能采取局部加塔、加固,缩短或均匀两侧档距等措施以满足验算条件的杆塔,应采取整塔更换。新增和整体更换的铁塔至少按 20mm 覆冰设计、35mm 覆冰验算。3.15 由于拉线杆塔的抗过载综合能力较自立式铁塔弱,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更换为自立式铁塔。(四)绝缘子、金具加固3.16 在绝缘子串适当位置加装大盘径绝缘子,提高绝缘子串防冰闪能力。3.17 对导地线耐张、悬垂金具串进行强度校核,对大档距、大垂直荷载的铁塔,采用双联等措施,适当提高导地线绝缘子金具串抗覆冰能力。3.18 针对直线塔导线及地线易在悬垂线夹处断线的现象,建议悬垂线夹采用缠绕预绞丝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