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民间艺术1、中国结艺中国结是一种汉族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汉族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因为其外观对称精致,可以代表汉族悠久的历史,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中国结中有:双钱结、纽扣结、琵琶结、团锦结、十字结、吉祥结、万字结、盘长结、藻井结、双联结、蝴蝶结、锦囊结等结式。中国结代表着团结幸福平安,特别是在民间,它精致的做工深受大众的喜爱。2、手工刺绣手工刺绣指以手工方式,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 手工刺绣是中国非物质遗产保护中最珍贵的物种之一,按产地可分为“苏绣”(江苏) 、 “粤绣”(广东) 、 “湘绣”(
2、湖南) 、 “蜀绣”(四川)等,其中苏绣为四大手工刺绣之首。 3、剪纸艺术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每逢过节或新婚喜事,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上,增添喜庆的气氛。窗.4、泥塑艺术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泥塑一直伴随着生活不断传承,以泥土为原料,从陶器皿、陶佛像,到儿童的玩具,从没有间断过。制作工艺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且有天津“泥人张”彩塑、无锡彩塑、
3、敦煌莫高窟的泥塑之分类。泥塑艺术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一种,它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远涉重洋,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和珍爱。5、中国风筝风筝,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深受人们喜爱。风筝是由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 2000 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
4、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公元 1600 年,东方的风筝(菱形)传到了欧洲。6、玉雕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商周时 期 ,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玉石历来被人们当作珍宝,在中国古代,玉被当作美好品物的标志和君子风范的象征。 玉雕的品种很多,主要有人物、器具、鸟兽、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别针、戒指、印章、饰物等小件作品。中国的玉雕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工艺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玉料的天
5、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工艺品。2008 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核雕艺术核雕艺术是汉族传统微雕艺术品之一,在江苏、广东、福建等地比较兴盛。果核原是人们食后的弃物,但是小小的果核在古代就成了艺人们发挥想象和施展刀技的载体,橄榄核、桃核、杏核都是核雕的首选材料,因其体积微小工艺精难,因此在众多的雕刻中核雕反而显得特别的可贵。 核雕和其他如石雕、木雕、砖雕、竹雕、角雕、骨刻等相比相对出现较晚,而在明清时,我国大型雕塑艺术并无大的发展,而核雕的发展却生机勃勃,最富于创造性的核雕作品东坡夜游赤壁就出现在明朝。8、中国丝绸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
6、,中国古老的丝绸业为中华民族文化织绣了光辉的篇章,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 几千年前,当丝绸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向欧洲,它所带去的,不仅仅是一件件华美的服饰、饰品,更是东方古老灿烂的文明,丝绸从那时起,几乎就成为了东方文明的传播者和象征。9、陶瓷艺术我们的祖先和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如埃及、印度、希腊、波斯、西南亚的先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陶器。陶器的制作也有近万年的历史,人类自从开始懂得制作陶器,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野蛮时代的最低级阶段是由制陶术的应用开始的”。在制陶技术不断发展和提
7、高的基础上,中国人发明了瓷器。陶瓷器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人们生活问题,如生活用具、建筑材料等,还提供艺术的享受。10、景泰蓝景泰蓝,中国的著名特种工艺品之一,春秋时已有此技术,到明代景泰年间制作最为精美而著名,故称“景泰蓝”。景泰蓝正名“ 铜胎掐丝珐琅 ”,俗名“ 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11、中国漆器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它一般髹朱饰黑,或髹黑饰朱,以优美的图案在器物表面构成一
8、个绮丽的彩色世界。用生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 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它发源于新石器时代,历经商周直至明清,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炝金、描金等工艺品,还对日本等地产生了深远影响。12、灯笼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 1800 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
9、。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13、京剧脸谱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汉族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 “生” 、 “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 “素面”、 “洁面 ”。而“净行” 与 “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 。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 净”的面部
10、绘画。而“ 丑”,因其扮演戏剧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14、中国扇扇子为引风纳凉、遮日蔽尘之物,汉代曾名之为“障翳”。其历史悠久,根源可上溯至三皇五帝时期;文化底蕴丰富,古往今来以扇为题、传情达意的诗词书画作品举不胜举。中国被誉为制扇王国,扇子品种繁多,大约有四五百种,常见的有羽扇、芭蕉扇、团扇、蒲扇、 宫扇、折扇、竹扇、鹅毛扇等。它们功用不同,团扇为大家闺秀所用;宫扇用作仪仗,有“敝风日 ”、 “示威仪”之意;蒲扇为农妇、仆妇、媒婆、轿夫所用,文人书生惯用书画折扇;而中国著名军事家诸葛亮手持的鹅毛扇,则是沉着,机智,智慧的象征。中国扇作为中华民间艺术一颗璀璨的明珠,为
1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添了绚烂多姿的一页,也在源远流长的人类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15、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16、蜡染蜡染,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 、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贵州、云南苗族、布依族
12、等民族擅长蜡染。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 ”,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17、龙凤纹样龙凤纹样是中华民族纹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形象符号,是美妙的艺术形象,它构成了我国文化史上历时最长、应用最广、民俗功能最多、民间性最强的文化长链。龙凤纹样之所以能够延续如此之久,本身就说明它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与一个民族的信仰和传统观念相联系的,体现了中国式的智慧、意境和精神,进而形成了中华民
13、族特有的图形语言和视觉符号之一。 18、中国园林世界上的园林可分为三个系统欧洲园林、西亚园林和中国园林。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那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地位。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中,我国“妙极自然,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林的理论,以及创作实践的影响所及,不仅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而且对欧洲一些国家的园林艺术创作也都发生过很大的影响。为此,我国园林被誉为世界造园史上的渊源之一。19 舞狮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