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森 林 防 火 授 课 提 纲森 林 防 火 指 挥 部 办 公 室2森林防火知识与安全防范同志们:下午好,首先要感谢*领导对我们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也很高兴、很荣幸能够在这里跟大家一起的探讨、交流森林防火工作的有关知识,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是森林防火基本知识与安全防范。一、森林防火基本知识(一)森林防火、森林火灾与森林防火期什么是森林防火?森林防火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什么是森林火灾?凡是失去人为控制的,在森林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损失的森林起火都称为森林火灾。什么是森林防火期?森林防火期也就是火险季节。森林能否着火,着火后能
2、否成灾,主要取决于火险天气。防火期也就是具备了发生森林火灾的天气,火险天气也就是容易发生森林火灾的气候条件,如气温高、降水少、相对湿度小、风大、可燃物干燥等。如遇降水量大、气候湿润,在防火期中也不易发生火灾。我市每年 11 月 1 日至翌年 4 月 30 日为森林防火期。从森林火灾的直接原因来看,森林火灾绝大部分是人为3造成的,主要致灾原因有:烧荒、烧炭、烧牧场、烧隔离带、野外吸烟、取暖做饭、上坟烧纸、小孩玩火等等,但这不能认定森林火灾就是人为灾害。因为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高温、干燥是易于成灾的重要气象条件。尤其是在风的作用下,森林可燃物更易干燥,特别是旱风会迅速提高森林易
3、燃性,进而影响森林大火蔓延的方向、速度、燃烧强度,同时,风还可提供更多氧气,能助燃并扩大可燃物的受火面积。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森林火灾还属于森林气象灾害,在国际上,联合国粮农组织也将森林火灾列为为世界八大自然灾害之一。定性上为自然灾害。(二)森林火灾危害性和森林防火的重要性。森林火灾是当今世界发生面广,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扑救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据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发生森林火灾 22 万次,受灾森林面积达 1000 万公顷,约占地球森林总面积的 0.1%。在十九世纪,世界森林面积为 55 亿公顷,目前是 31 亿公顷,也就是说,200 年左右,森林面积减少了 24 亿公顷,同时,生物
4、物种减少了约 1000 万种,据权威学者发布,现在平均每天都要灭失一个物种,之所以发生这些结果,森林火灾是其中最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平均每年发生的森林火灾有 1.3 万多次,平均每年受害森林面积为 83 万公顷,其中,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最多的年份为 1955年,高达 6 万多次。前几天,也就是 4 月 20 日,国务院召开4全国森林防火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会议通报了最新火情信息,数据显示 2011 年 4 月 1 日至 19 日,国家林业局共监测到卫星热点 1698 个,各地反馈林火 278 起,同比分别增加 1.2 倍和 2 倍。其中:-3 月 29 日,福建省建阳市因村民炼山引发森林火灾,将
5、正在附近作业的 16 名工人烧伤,其中 2 人伤势严重,-3 月 31 日,辽宁省大连市八岔沟森林公园发生森林火灾,威胁到附近部队营房和军事雷达装备安全。经 3000 余人扑救,火灾于 4 月 1 日扑灭。-4 月 12 日,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大新寨镇发生森林火灾,火灾一度扩大到 13 个区域,并威胁到重要设施的安全。火灾动用 1 万余人参加扑救,于 19 日被扑灭。-4 月 16 日,山东省莱芜市雪野旅游区发生森林火灾,火情多次反复,形成 4 个火场,威胁到 3 个村庄安全。火灾经 5000 余人奋力扑救,于 20 日被扑灭。-4 月 18 日,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发生森林火灾,附近村
6、民被紧急撤离。经 5000 余人奋力扑救,于 20 日被扑灭,过火面积达 2000 公顷。这些较大的森林火灾都是在短短 20 天内相继发生的。单单这些数字和实例就可以看出,我国是森林火灾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众所周知,森林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中的首要5基础条件和主体,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品质的重要保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能提供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的木材及林副产品,而且还肩负释放氧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减少噪音及旅游保健等多种使命。然而,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将直接给森林和其它许多方面带来严重的影响。其危害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7、、烧毁林木。森林一旦遭受火灾,最直观的危害是烧死或烧伤森林。一方面使林木蓄积下降,另一方面也使森林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森林是生长周期较长的再生资源,遭受火灾后,其恢复需要很长时间,特别是森林在遭受高强度大面积森林火灾后,森林很难恢复原貌,常常被低价林或灌丛取而代之。如果反复多次遭受火灾危害,还会成为荒草地,甚至变成裸地,也就是石头山。 (巢湖驴子山、汤卞山)2、危害野生动物。森林是多种野生动物的家园。遭受火灾后,有的野生动物直接被烧死、烧伤,高强度大面积森林火灾会永久破坏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致使野生动物生存困难,甚至灭绝。3、引起水土流失。森林有“绿色水库”之美称,3000 公顷森林的蓄水量
8、相当于一座 100 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此外,林下植被及地被物层的机械作用能大大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击力,并能吸收大量的水分。当森林火灾过后,森林的这6种功能会明显减弱,严重时,甚至会消失,引起水土流失。4、引起空气污染。森林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其主要成份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另外还会产生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硫化物、氮氧化物及微粒物质,造成空气污染,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及野生动物的生存。1997 年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森林火灾,燃烧了近一年,森林燃烧所产生的烟雾不仅给其本国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而且还影响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邻国,许多新加坡市民不得不配戴防毒面具来防止烟雾的危害。5、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
9、全。森林火灾经常造成人员伤亡。全世界每年因森林火灾死亡人数在 1000 人以上。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森林火灾,是 1871 年发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和密执安州的森林火灾,一次烧死了 1500 多人。(三)举几个森林火灾实例1、希腊森林火灾。2007 年 8 月 24 日,希腊发生森林火灾,全欧洲都出动了森林消防队员,烈火殃及希腊半壁江山,多处历史文化遗产告急,国家被迫进入紧急状态,造成了希腊历史上的空前浩劫。短短十余天,烧毁森林和耕地超过100 万公顷,有 2 万多群众受灾,大火造成 64 人死亡,3000余人无家可归,许多珍稀物种消失,经济损失惨重,成为 150年来全球最为严重的森林火灾之一。2
10、、俄罗斯森林火灾。2010 年 8 月 4 日 ,俄罗斯发生森7林火灾,共造成至少 53 人死亡,500 人烧伤,近 2000 户人家房屋被毁,逾 3500 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约 65 亿卢布(约合 2.1779 亿美元)。3、大兴安岭“5.6”森林火灾。1987 年,我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5.6”特大森林火灾。这场森林火灾从 5 月 6 日开始起火,至 6 月 2 日扑灭,历时 28 天。过火面积 133 万公顷,其中受害森林面积 87 万公顷。这次特大森林火灾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其惨痛的损失,彻底烧毁了 5 个城镇和居民点,4 个半贮木场,烧毁库存木材
11、85 万立方米,各种设备 2488 台,粮食 325 万公斤,桥涵 67 座,铁路 9.2 公里,通讯线路 483 公里,输电线路 284公里,房屋 614 万平方米,213 人在大火中丧生,使 5 万余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 4.2 亿元,为扑救这场森林大火,调动了近 6 万多人参加扑火,出动汽车、拖拉机 1655 台,各种飞机 96 架,其后果和间接损失无法估算。4、黄山天都峰森林火灾。1972 年 12 月 8 日,安徽黄山天都峰发生森林火灾,当时惊动了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参加扑火 1000 多人,火灾持续 14 个小时,烧毁了名贵黄山松 4000 多株,黄山杜鹃等植被 27 公顷之
12、多。从这些火灾实例和图片可以看到,发生森林火灾后,现场满目疮痍,损失惨重,同时,扑救火灾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一定程度上政治、经济都要受到影响。因此。我8们有必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四)森林防火工作意义1、森林防火是保护自然资源的需要。森林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在大面积国有林区、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分布多种古树名木、奇花异草及珍禽稀兽。所有这些都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然而,森林火灾能使这些宝贵资源付之一炬,因此,防止森林火灾就是保护自然资源。2、森林防火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森林是陆地上下垫面最高、范围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及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良好环境,在维持
13、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森林火灾会使森林这些功能减弱,甚至消失。因此,防止森林火灾就是保护生态环境。3、森林防火是维护林区社会安定的需要。在林区,森林防火关系到千家万户。森林是林区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森林火灾会使森林遭受破坏,甚至消失,给林区人民生活带来困难。另外,森林火灾还会直接威胁林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的森林火灾不仅能造成人员伤亡,而且还会毁坏房屋等建筑,使人们失去家园,成了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森林防火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4、森林防火是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需要。森林是发展林9业的基础,没有森林就没有林业。我国是少林国家,森林覆盖
14、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国土仍是我国林业所要做的主要工作。 “造林千日功,火 烧一场空” ,森林火灾能在极短时间内烧毁大片森林,不利于林业的发展。因此,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是保护森林资源和发展林业事业的基础工作。(五)森林防火工作发展形势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日益明显,森林火灾已在全球呈爆发之势。2009 年、2010 年、2011 年,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希腊、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相继发生森林大火 ,火灾发生频率之高、来势之猛、损失之重,为历史罕见。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森林资源总量大、类型复杂,森林防火既面临着不利的气候条件,更面临着
15、可燃物超载、火源难管、综合防控能力弱等实际困难,形势十分严峻。2009 年和 2010 年,我国许多地方出现持续干旱、高温、大风天气,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发生了多起重特大森林火灾。其中:2010 年 12月 5 日,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发生森林火灾,余火复燃致使15 名官兵、 2 名林业职工、5 名群众共 22 人遇难,4 人受伤。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林业的发展和森林防火工作 ,2009年 6 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建国以来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10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2009 年 9 月
16、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景涛总书记表示中国要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出要大力增加森林碳汇。 (碳汇是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森林碳汇是指森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 )随着国家和全社会对林业重视程度的提高,森林防火工作也有了新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的森林防火基础建设得到快速推进,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明显提高,火灾次数和损失大幅下降,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00 年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森林防火建设资金 47.5亿元,全国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得到有力加强。2006 年,国务院重新批准成立了国
17、家森林防火指挥部,森林防火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层层得到有效落实。新修订的森林防火条例也于 2008 年 12 月颁布施行。与此同时,各地大力推进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初步建立了以森林火灾专业扑救队伍为主力,以森林部队为骨干,以航空护林为尖兵,以解放军、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森林火灾群众扑救队伍为补充的森林防火扑救队伍体系。此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开始应用于森林防火各个领域。如:全球定位系统、卫星林火监测、红外探火、视频监控、航空巡护、雷达探测、大11型直升机、全地形装甲运兵车等高新技术和先进装备北方国有林区已广泛应用。对于我市来说,属于南方集体林区,国 家 和 省 级 林 业
18、重点 工 程 较 为 集 中 ,全 国 森 林 防 火 中 长 期 规 划 上 ,四 县 一 区 均 被列 为 为 森 林 二 级 火 险 区 ,在 安 徽 省 是 重 点 森 林 火 险 区 。全市现有林地面积 230 多万亩,其中有林地 200 多万亩,森林覆盖率 14.33%,林木绿化率为 25.1%。境内有 8 个国有林场,有太湖山、鸡笼山、天井山、冶父山四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东庵林场一个省级森林公园。巢湖是中国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古韶关、褒禅山、霸王祠、陋室等名胜古迹底蕴深厚,是安徽省安徽省重点生态保护区、著名的旅游景区,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我 市 境 内 军 事 设 施 设 备
19、较 多 ,有 弹 药 库 、战 略 储备 仓 库 等 等 ,为 保 守 秘 密 和 确 保 安 全 ,这 些 设 施 设 备 周 围 都 是林 区 ,是 森 林 防 火 重 点 区 域 。我市地貌以丘陵 岗地为主,山岗平缓,林区路多,无路的地方,人员也极易进入。当前,随着巢湖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进山入林游客日渐增多,加上林区与农田、与居民点的交织,生产生活用火繁杂,特别是每年枯草季节,森林火灾极为频繁,森林防火面临的也是形势异常严峻。因此,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对于保护森林、保护巢湖地区的自然景观,促进巢湖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森林防火工作重点是全面建设预防、扑救和保障三大体系
20、,全力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12确保森林火灾发生少、控的住、损失小。以上是森林防火工作一些基本知识,下面我们探讨一下火灾的扑救与安全防范。二、森林火灾扑救与安全防范制止森林火灾最根本的办法是事先做好预防工作,预防工作做得再好,也不敢担保不发生森林火灾。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应当把扑救森林火灾当成抢救国家财产一项紧急重要任务来对待,迅速组织扑救,以减少损失。扑救森林火灾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要有组织、有领导、有程序地进行,另外还得掌握好打火方法,否则不但救火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给国家给人民带来损失。(一)扑救森林火灾的程序森林火灾扑救程序一般为:发现报警组织灭火队伍出发(行进)扑
21、灭明火消灭余火(清理火场)看守火场验收火场撤离队伍。主要分为预备阶段、扑救阶段、看守阶段和撤离四个阶段。1、预备阶段。预备阶段主要是完善指挥组织系统,确定指挥人员和组织扑火队伍,制定扑火预案。预案主要是在分析林区的特点和林火规律的基础上制定战略战术,明确指挥人员;落实扑火队伍;明确扑火责任区;落实火场通信保障;落实吃饭、喝水、住宿、救护、运输车辆等后勤保障。2、扑救阶段。扑救阶段主要组织对森林火灾进行扑救。13一般采用先控制再消灭的手段。扑救阶段又可以分为初期灭火阶段,火已被限定阶段和平熄阶段。初期灭火阶段:即对初发的火和小面积的火,一般可以直接扑打。火已被限定阶段:当初期扑火失败,一般只能应
22、用间接灭火的方法时,利用河流、湖泊、农田和开设防火线,将火灾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火灾随时都有可能越过控制线,必须及时利用控制线开展反烧及其他方法进行灭火。平熄阶段:要消灭明火,清理余火。扑灭明火时,要边打边清,打清结合。清理余火应先清边火、后清场内,要做到无火无烟无蒸汽。要注意燃烧的树枝、球果等掉落;要注意燃烧的树木倒落;要注意腐朽树根燃烧蔓延到未燃烧区;要注意山坡上滚落的燃烧物引起新火;清理火场不能用土埋余火的办法,这样会较长时期地保留火种;最好是用水清理余火。3、看守火场阶段。看守火场是扑救森林火灾收尾的前奏,是完成灭火任务的最后保证。一场森林火灾扑救后,要经过多次的清理、检查,在确保无问题
23、的前提下,根据天气情况,可以留下一部分人员看守火场,其余人员撤离火场待命。不管大火场还是小火场,都应如此。4、撤离阶段。火场经看守后,由现场指挥部验收才可以撤离扑火队伍。在队伍撤离之前,各指挥员应再次清点人数和工具,经请示前线指挥部同意后,方可带领全体扑火人14员返回。各扑火队伍的指挥员要组织好撤离工作,因为此时这时扑火队员身体疲惫,归心似箭,队伍凝聚力减弱,注意力分散,稍不注意,就会发生事故或其他问题。(二)扑救森林火灾的原则扑救森林火灾总的要求和原则,就是要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1、打早。森林火灾扑救,关键要突出一个“早” 字,就是要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出动、早扑灭。打早是实现
24、打小前提;打早就是要把小火当大火打,集中优势兵力,把火灾消灭在初发阶段;只有打早,才能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打小。利用火场各种有利时机,采取正确的战术手段,抓住初发火面积小、强度低的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兵力,控制火势,一举消灭。据资料表明:日本每年发生森林火灾 700多起,平均每起烧毁森林 1 公顷左右。3、打了。明火基本扑灭后,必须彻底清理火场,消灭余火、暗火,防止死灰复燃造成更大的损失。打早、打小、打了,换句话讲就是三及时:即及时报告、及时组织、及时扑救。(三)扑救森林火灾方法扑救森林火灾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扑打法、以水灭火法、以土灭火法、风力灭火法、化学灭火法、以火灭
25、火法、隔离带阻火法、人工催化灭火法、机降灭火法等等。151、人工扑打法。是扑灭地面火常用的方法,也是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其灭火机理在于:用扑火工具(2 号工具或大扫把)压火减少氧气的供应;用扑火工具扫除已着火的可燃物和火灰、火炭、火星,使未着火的可燃物脱离火源,破坏预热作用。其做法是:把扑火队员编成 34 人一组,沿火场两翼进行扑打。在火势弱时,可单人单独扑打一点,火势强时,扑火小组轮流扑打同一着火点,打灭为止。2、以水灭火法。水是最普通最廉价的灭火物质,不但效果好,而且可以防止复燃,是森林消防发展的方向。主要方式有航空喷水,应用飞机吊桶灭火。西南航空护林总站。消防水车。在通公路的林区可以使用城
26、市消防车灭火。消防水泵。在有水源的林区,可用消防水泵抽水灭火。灭火水枪。主要由背水囊和水枪等组成,携带方便,操作简便,特别适用于清理余火。3、以土灭火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枯枝落叶层较厚、森林杂物较多的火场。以土灭火法是以土盖火,使火与空气隔绝,从而使火窒息,如以湿土灭火会同时有降低温度和隔阂空气的作用。工具有:铁锹、锄头等就近挖松泥土,掀土投向火焰,直到火灭或将燃烧物质完全覆盖。4、风力灭火法。这是我们常用的主要办法,风力灭火机可以吹灭中、弱度地表火,一台风力灭火机配备机手 2 人,一人背机,一人背油,轮流操作。其特点:一是灭火速度快,16经验证,1 台风力灭火机可顶 100 人左右用原始工具扑
27、火的效率;二是以可降温;三是可以喷射水;四是可以自救,用几台风力灭火机开道,可以带领扑火队员冲出火海,保护扑火队员安全。使用风力灭火机要坚持“四不打” :第一,火焰高度超过 2.5 米不打;第二,灌木丛高度达 1 米以上的火不打;第三,草超过 1.5 米的沟塘火不打;第四,迎面火的火焰高度超过 1 米时不打。上述条件下扑火非常危险,应改变策略,如暂避火锋,待火焰降低时再去扑灭;或者待火烧过不利于扑打的地段时,再去扑灭。使用风力灭火的注意事项:机手扑火时,距离火焰要控制在 2 米以内,并掌握好灭火角度,使用最大风速。太远不但不能灭火,反而助燃。风力灭火机连续使用 4 小时后,要停机 510 分钟
28、,凉机降温。风力灭火机加油须远离火点 10米以外。5、化学灭火法。用化学灭火剂灭火比用水灭火的效果高 10 倍,能扑灭强烈的火焰,且不易复燃。目前,各国用于森林消防的化学灭火剂主要是硫酸铵、磷酸铵类、磷酸脂类等。成本较高,一颗灭火弹 30-50 元,使用少。6、以火灭火法。这是扑灭森林火灾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灭火效率高,不需要特殊设备,但必须由有丰富经验的人掌握,否则容易造成更大的火灾和人身伤亡。以火灭火法是在发生强烈火灾时,已有的天然障碍物17和人工防火线都不能阻挡,同时又来不及在火头前方开设较宽的防火线时,采用的应急方法。7、隔离带阻火法。开设防火线阻止火灾蔓延的方法有三种
29、:一是人工开防火线;二是爆破生土带;三是施用灭火剂打隔离带。8、人工催化灭火法。就是人工降雨。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的天气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加降水灭火的目的。人工催化降水是一种有效的灭火方法,也是一种较好的防火措施。9、机降灭火法。使用直升机飞机运送训练有素的森林警察或专业扑火队员迅速赶到火场,把林火扑灭在初发阶段,是当前国内外最先进的扑火手段。其特点是:可以缩短扑火队员到达火场的时间。可以减少扑火队员同长途跋涉的体力消耗,能保持和增强扑火队伍的战斗力。便于调整扑火力量,迅速转移阵地,阻截主要火头。灭火效率高,而且比较安全。(四)扑救森林火灾常用战术
30、1、单点突破,长线对进。扑火队从某一个地点突入火线,兵分两路,进行一点两面作战,最后合围。这种战术选择突破点是关键,一般是选择接近主要火头的侧翼突入,火势较强的一侧大量布置兵力,火势较弱的一侧少量布置兵力。这种战术的特点是:突破点少,只有一个扑火队连续扑打的,18火险和火势突变可能性小的情况下采用,但由于扑火队能力有限,大面积火场不宜采用。2、多点突破,分击合围。这是一种快速分割灭火的实用战术。实施时,若干个扑火小队(组),选择两个以上的突破口,然后分别进行“ 一点两面” 作战,各突破口之 间相互形成分击合围态势,使整个火场分割成若干个地段,将火迅速扑灭。这种战术的特点是:突破口多,使用兵力多
31、,全线展开,每个扑火队(组)间的战线短,扑火效率高,是扑火队常用战术。(无为牛埠镇火灾扑救战术)3、四面包围,全线突击。这种战术是以足够的兵力扑打初发火、小面积火时的实用战术。主要时采用全线用兵,四面围歼的办法扑火,既扑打火头、又兼顾全局,一鼓作气扑灭火灾。蔓延强烈的一侧兵力多于较弱的一侧,顺风火的兵力多于逆风火和侧风火,上山火的兵力多于下山火。4、一次冲击,全线控制。这种战术将是全部兵力部署在火线的一侧或两侧,采用一个扑火层次,全力扑打明火,暂不清理余火,也不留后续部队和清理火场队伍,力求在短暂时间内消灭明火,以控制火场局势,然后再组织消灭残余火。这种战术多半用在火危及到居民区、重要设施时,
32、会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时使用。(五)火灾扑救中的安全防范19扑灭一场森林火灾,扑火人员要翻山越岭,奔波于烟尘烈火之中,不但体力消耗大,而且火场变幻莫测,危险性大,稍有疏忽大意,轻则延误战机,重则酿成大祸。因此,置身于火场的人员,要把“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摆在首位。在以下几种情形下,尤其要时刻警惕,注意自身安全:1、危险地形。一是陡坡。陡坡会自然地改变林火行为,尤其是林火的蔓延速度。随着坡度的增加,火焰由垂直发展状态而转变成为水平发展状态,大大提高了辐射热能的传播。火焰上空形成对流柱,产生高温使林冠层和空中可燃物预热。浓烟为受热气体上升到冠层提供了良好的通道。越过山顶直接扑救
33、林火或沿山坡向上逃避林火都是极其危险的。20二是窄山脊线(拱脊)。窄山脊线(拱脊)是很危险的地方,在那里往往产生热辐射和热传导,温度极高,人无法忍受。若山脊线附近着火,其林火行为瞬息万变,难以预测,是此类地形典型特征。这是因为林火使空气升温沿坡上升到山顶,与背风坡吹来的冷空气相遇,而形成飘忽不定的阵风和空气乱流运动。三是窄谷(或狭窄草塘沟)、岩石裂缝地段。窄谷、岩石裂缝会改变林火行为。窄谷(或窄谷草塘沟)和闭塞的山谷河道会增加热空气的传导速率,容易产生新火点。当窄谷通风状况不良,火势发展缓慢时,将产生大量烟雾并在谷内内转沉积,有大量一氧化碳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林火对两侧陡坡上的植被进行预热,
34、可燃物燃点降低,热量在逐步的积累,21预示着爆发火和火爆即将发生。一旦风势发生变化,烟雾内转消失,火势突变而形成爆发火和火爆。若扑火队员处于其中,极难生还。此外,应引起高度注意的是,许多窄谷只有一个进出口,俗称葫芦峡,即三面环山。他的作用如同排烟管道,为强烈的上升气流提供了通道,又为空气的补充创造了条件。四是破碎特征的地形和鞍状山谷。破碎特征的地形(一般指凸起的山岩),由于其独特的地形条件,往往产生强烈的空气涡流。林火在涡流的作用下,容易产生许多分散的、方向飘忽不定的火头。鞍状山谷是指两个高点之间的低洼区域,那里经常是温度极高和浓烟滚滚的险地。22岩石裂缝、鞍状山谷和具有破碎特征的地形是林火蔓
35、延阻力最小的通道,若三种地形条件和陡坡结合在一起,会使垂直方向的火焰向水平方向发展,导致热空气的传播速率大大增加,林火行为突变,极易发生伤亡事故。2、危险天气。一是干旱天。地被物含水量下降,湿度低,可燃物极其干燥易燃,一旦点燃难以控制而出现大面积爆燃现象,极易发生伤害事故。二是强风天气。一旦发生火灾,火助风力,风助火威,火蔓延速度快,使扑火人员难以靠近,在火的前方扑火容易发生伤害事故。三是高温天气。特别是在12:00-14:00,气温达到一天中的极限,火烧地面温度能高达200以上,产生烟气温度能够达到 1000,高温对人体生理23极大影响,人体在高于 120就会丧失功能,因此容易发生人身伤害事
36、故。因地形和天气同时作用,发生人员伤亡,3、危险可燃物。一是阳面草坡。当植物高 1 米以上,每平方米达到 2 公斤时,火的强度很大,烟尘浓度大,容易呛昏窒息。二是针叶林。如马尾松,一旦起火,容易由地表火转向树冠火,火焰大,高温热流辐射强。三是易燃灌木丛等。一旦起火,燃烧的强度也很大。4、单兵作战。有的群众自己失火后,怕火势蔓延,自己扑救,结果火没控制,自己又被烧伤。(和县 4.5 火灾案例)(五)火场自救方法扑火队员一旦被林火围困或袭击,要果断决策,迅速选择突围和避火路线,采取正确的避火方法,避免发生伤亡事故。一般采取以下方法解围自救:1、依靠交通工具解围。在时间允许,条件可能的情况下,依靠各
37、种车辆等交通工具迅速撤离以避开大火袭击。(国外救火,车头一致朝外,便于紧急撤离。我们国家对比)2、点火解围。在来不及撤离的情况下,当大火袭击来时,应迅速组织人员点火解围,情况紧急时,点火解围应是首选的最好的解围方法,但组织实施人员必须要有经验。逆风点火。在较开阔的平坦地,可以以河流、小溪、道路为依托,使用点火器点迎面火,使新火头向大火头方向逆24风蔓延,阻挡火锋解围。请注意在控制线另侧一定要有巡护人员,以防飞火产生新火点。顺风点火。在无河流、小溪、道路为依托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使用点火器点顺风火,扑火队员跟火进入火烧迹地避火,并用手扒出地下湿土,紧贴湿土呼吸或用湿手巾捂住口鼻防止一氧化碳中
38、毒。253、跨越火线解围。当点火或其他条件不具备时,切忌顺风跑,要选择已经过火或杂草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段,用26衣服蒙住头部,快速逆风冲越火线,进入火烧迹地即可安全脱险。4、强行突破火线突围。在时间紧迫来不及点火解围时,而火头、火势较大,可以将 5 台以上风力灭火机集中使用,在火线上打开一个突破口迅速向两侧扩大,扑火队员进入火烧迹地,实现突破解围。5、卧倒避火。在点火解围来不及,就近有河流(河沟)、无植被或植被稀少的迎风平坦地段时,用水浸湿衣服蒙住头部,两手放在胸部,卧倒避烟(火)。卧倒避烟(火)时,为防止烟雾呛昏窒息,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扒个土坑,紧贴湿土呼吸,可避免烟害。以上是本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一些粗浅看法,仅供参考,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