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 历史 必修 2 考试必备的复习宝典2008 年 03 月 21 日 星期五 下午 07:181、 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从原始阶段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采用牛耕技术。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 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是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周礼考工记中国有六职(妇功、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 (3)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
2、地区。 (4)明代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已经出土有小件铜器。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马排水排(东汉、杜诗)。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 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 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
3、时期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 (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汉代:形成若干全国性商业中心。如: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宋代的汴京,清代苏州、盛泽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3、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
4、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专题二、近代
5、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了解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为标志的中国传统经济的变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从 19 世纪 60年代起,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农村的家庭手工业破坏,城市手工业受到沉重打击,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3、 了解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1)时间: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区: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3)产生的途径:一种是一
6、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4)著名企业:1866 年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1873 年陈启源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3、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主要原因) (2)外商企业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二)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了解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1)原因:一是辛亥革命的推动,二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
7、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三是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 (2)主要的部门: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面粉业是当时的第二大工业(3)民族工业的特征:以轻工业为主,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力量十分薄弱;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中国的民族工业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2、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1)发展的原因:国民政府于 1935 年实行币制改革和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以及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2)官僚资本的形成及加强对民族工业的控制,使民族工业发展曲折又艰辛。 3、了解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抗日战争的爆发打断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
8、的短暂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原因有:恶性通货膨胀、官僚资本压迫、繁重的捐税、美国对中国经济侵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新二十一条) 4、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中国资本主义在经济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政治领域中处于无权的被压迫地位。 (2)作用:中国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领导和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在思想领域中批判封建的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促成了近代思想的解放潮流。 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
9、道路的实践 1、了解三大改造(19531956 年) (1)含义:是指对资本主义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平赎买(与苏联相比是创举)。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 (2)历史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从而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3)局限性:后期工作急躁和粗糙。 2、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 (1)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两对),这是此次大会的最大的贡献。 (2)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3、
10、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1958 年 (2)原因: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下,中共发动了大跃进运动,接着在农村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3)主要标志: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起来。 (4)影响: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严重挫折,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是造成三年困难局面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 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此,中国进入了改革
11、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了序幕。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 (三)经济体制改革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主要形式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1)主要内容:以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2)
12、作用:国有企业改革使城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四)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上海浦东的史实: (1)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过程: 1980 年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为经济特区(首先) 1985 年确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1984 年决定开放大连、连云港、南通等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5 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此后内地开放。 (2)对外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3、体制的建立 了解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决定 1992 年中共十四大主要决定有: (1)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会议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了解近代“断发易服”、西装传入和中山装流行等物质生活变迁的史实 (1)“断发易服”是指将清朝时留的长发剪短,改变穿长袍马褂这样服饰的习惯。 (2)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3)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
14、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定名为中山装,此后几十年,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2、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 (1)近代“废止缠足”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法令中明确规定的。 (2)婚姻自由的习俗:近代以后,尤其是清末民初,一批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近代风俗变迁中最为明显的是:婚丧礼俗的变迁。婚姻风俗的变迁的特征是删繁就简 (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1、了解中国铁路的诞生 京张铁路是中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佐
15、主持设计施工的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2、了解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 (1)1866 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1896 年改为正式办理,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1949 年 11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2)1877 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无线电报自 1906 年创设以来,也获得了一些发展。1882 年,电话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电话线路和电话营业局所继续增加,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通信技术发展速。截至 2003 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的电话用户总数已超过 5 亿户,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固定电话用户和移动
16、电话用户各占一半。 (三)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1、知道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 (1)1873 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2、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1)电影:1896 年 8 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 (2)电视:1958 年 5 月 1 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78 年 5 月 1 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到 1978 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 3、认识大
17、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近代报刊和影视作品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时传递时事信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互联网正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专题五、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航路的开辟 1、了解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1)14871488 年迪亚士最先到达好望角 (2)14921493 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2、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同时也是欧洲殖民掠夺之路。 (1)新航路的开辟
18、,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它有力地加强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4)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殖民扩张的序幕。 (二)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1、了解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 (1)荷兰:在南北美洲、非洲、印度、东南亚夺取了广大的殖民地,在哈德逊河畔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17 世纪荷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 (2)英国:a、16 世纪末叶开始参与殖民活动,1607 年在北美洲建立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在东方指向印度;b、三次英荷战争(1652
19、1674 年),荷兰不但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而且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英国获得西班牙向西属美洲贩卖奴隶的专卖权,法属北美殖民地,还确立了在印度的优势,并成为海上霸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18 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2、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是建立的主要途径。 (三)两次工业革命 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 工业革命主要发明创造: (1)棉纺织业:1733 年凯伊发明飞梭;1764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纺纱机;1769 年阿克莱
20、特发明水力纺纱机;1779 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1785 年卡特莱特发明自动织布机;1771 年,阿克莱特成立第一座水力纺织厂; (2)动力:1784 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工厂制得到推广。 (3)交通运输:1807 年美国富尔敦发明汽船;1825 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用蒸汽机车牵引列车试验成功,标志着人类陆上交通进入蒸汽动力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创造: (1)在能源方面:1866 年德国的科学家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1875 年法国在巴黎北火车站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发电厂;1882年美国爱迪生建立纽约市珍珠街电厂,这是第一座中心发电厂。 (2)在交通方面:1893
21、 年德国的本茨开始生产四轮车,现代汽车工业兴起;1894 年美国的福特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1903 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3)在石油化工方面:1859 年美国美国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井;1876 年瑞典诺贝尔发明炸药。 (4)在电信方面:1844 年美国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1876 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机,1894 至 1896 年意大利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5)在农机方面:1902 年美国发明了汽油拖拉机。 2、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孕育和成熟:初步形成于 19 世纪中期,初步形成的标志是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22、和中国的“门户开放”,逐渐成熟标志是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2)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局部性的国际交流发展为全球性的沟通,分散的、局部性的世界变成互动的、连成一体的整体世界。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一)罗斯福新政 1、了解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的标志:1929 年 10 月美国纽约股票市场的崩溃 经济危机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巨大,影响了世界局势。 2、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世界经济大危机下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掉入了“沟底”,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推到崩
23、溃的边缘。 3、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1)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2)恢复工农业生产,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中心措施)(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4)保护劳工权利(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4、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作用 、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作用:(1)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3)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了解二战后
24、美国、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表现: (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 20 世纪 5070 年代初,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 世纪 70 年代滞胀;20 世纪 80 年代走出衰退;20世纪 90 年代新经济时代。 (2)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表现:60 年代初,联邦德国已经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1、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内容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商品 禁止商品贸易 分配 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义配给制 2、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作用 内容 农业
25、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 允许外国和本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采取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商品 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 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谢的工资制 作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工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俄国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认识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1920 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由于战争的破坏和自然灾害,使苏俄出现了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这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工农联盟,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实现向社会主义
26、的过渡有必要实施新经济政策。 (二)“斯大林模式” 列举“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1)经济上: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计划就是法律”; (2)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 大清洗运动。 (三)苏联的改革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1)经济上: 选择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主要措施有三点: 、试图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以提高粮食产量 工业体制改革,扩大地方权力,但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2)政治上: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 2、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
27、要内容与后果 戈尔巴乔夫改革:先经济后政治 主要内容: (一)经济改革: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战略”,困难重重,难以奏效。于是将改革的重心转向政治领域。 (二)政治改革: 1、内容: 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 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2、后果:改革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使整个社会处于失控状态。政局不稳、思想混乱、民族问题严重、民族分裂运动愈演愈烈。 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28、(1)确立:1944 年 7 月美、苏、中、法等 44 国布雷顿森林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 (2)主要内容:A、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3)结果: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建立起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关贸总协定(19471994 年)成立: (1)倡议国:美国 (2)标志:1947 年美英法中等 23 国; (3)宗旨:缔约方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 (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1、了解欧洲联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 欧盟: (1)建立:199
29、3 年,“马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宣布成立。 (2) 欧洲统一货币建设迈出的第一步的标志是“维尔纳计划” (3)1999 年 1 月 1 日,欧元诞生;欧元的问世,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促进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有利于加深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 北美自由贸易区 (1)正式诞生:1994 年 1 月 1 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 (2)意义 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对美、加、墨三国经济都起着积极作用。 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将逐步向中南美洲推广,最终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自由区。 2、了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情况 亚太经合组织: 倡议者:
30、1989 年澳大利亚总理霍克 成立:亚太经合组织(简称 APEC)1989 年 11 月,澳、美、日、韩、新西兰、加拿大及东盟六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它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中国加入 APEC 的情况:1991 年 11 月,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作用:亚太经合组织的组织方式适应了亚太地区的发展要求,促使其成员聚合在一个组织中。 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 1993 年 11 月首次在美国西雅图召开,西雅图会议上通过了经济展望声明提出了亚太经合组织大家庭精神。中国上海举办了第九次领导人
31、非正式会议。截至 2004 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已经举行过 12 次。 (三)世界经济全球化 1、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WTO)(1995 年) (1)、依据:1994 年 4 月,乌拉圭回合达成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 (2)、成立:1995 年 1 月 1 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 (3)、性质:成为国际经济贸易中调解各成员国相互间贸易关系、解决各成员国贸易争端的机构。 2、理解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意义: (1)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 (2)标志着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的多
32、边贸易体制的大框架已经构筑起来, (3)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的新时期已经开始。 (4)表明全球化进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3、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经过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努力:中国自 1986 年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以来,为“复关”和入世行了十多年的努力。1995 年中国复关谈判转为入世的谈判。 (2)、正式批准加入:2001 年 11 月 10 日 多哈会议 4、认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把双刃剑,既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又使经济的发展更加不平衡,贫富悬殊更大。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