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机黄瓜生产技术规程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9-9-19 17:00:09 点击次数:1428 核心摘要: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食品温室、大棚黄瓜生产的产地条件选择、种子及其处理、选茬整地、施肥、播种、棚室内管理、收获及产品质量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有机食品温室、大棚黄瓜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食品温室、大棚黄瓜生产的产地条件选择、种子及其处理、选茬整地、施肥、播种、棚室内管理、收获及产品质量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有机食品温室、大棚黄
2、瓜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9137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准许浓度GB/T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19630 有机产品3 产地要求3.1 环境3.1.1 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应在无规定疫病区内进行,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生活垃圾场等污染源。3
3、.1.2 有机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a)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应符合 GB/T 5084类水标准。b)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T 15618 二级标准。c)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 GB/T 30954 二级标准和 GB/T 9137。3.1.3 土层深厚,结构疏松,腐殖质丰富的土壤。3.2 转换期转换期一般不少于 36 个月。新开荒的、长期撂荒的、长期按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耕种的或有充分证据证明多年未使用禁用物质的农田,也应经过至少 12 个月的转换期。转换期内必须完全按照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管理。3.3 缓冲带有机黄瓜种植区与常规农用区之间应有缓冲带。保证有机黄瓜种植区不受污染,防止临近常规地
4、块的禁用物质的漂移。4 品种选择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优质、抗逆性强、耐热、低雌蕊、节位低的高产品种。5 春茬棚室栽培5.1 育苗方式温室内营养钵育苗。5.2 播种期根据当地生态条件,春茬日光节能温室 12 月上、中旬播种,大棚多层覆盖 2 月上旬播种。5.3 播种方式催芽、育苗移栽。5.4 播种密度每公顷播种量为 2.1kg2.25kg。5.5 播种前准备5.5.1 育苗盘规格为 50cm35cm5cm 或(60cm70cm )40cm5cm 。育苗盘育籽苗用干净河沙。5.5.2 营养土的配制40%葱蒜茬土,40%陈草炭土,20%细炉渣或腐熟有机肥混拌均匀,每立方米
5、混合土再加 10kg 腐熟大粪面或腐熟鸡粪。5.5.3 营养钵高 10cm,直径 8cm,移苗前装入营养土备用。5.5.4 种子处理播种前用 55热水烫种 10min15min 消毒,待水温降到 25时,浸种 8h10h ,搓洗,清水投净。5.5.5 催芽种子捞出后用干净毛巾或湿布包好,催芽保持 2528,12h 后种子已萌动,放置在 02的低温条件下锻炼一周,从而提高秧苗抗寒力。5.6 播种5.6.1 沙箱播种育子苗用 80热水浇透水,待冷却后撒播,覆沙 1.5cm2cm,子叶展平嫁接。5.6.2 嫁接育苗砧木黑籽南瓜,插接或靠接,嫁接后遮光保湿 3d4d,成活后逐渐去掉覆盖物。5.6.3
6、架床或土壤电热线育苗5.7 苗期温度管理苗期温度管理见表。表 1 苗期温度管理表 单位: 时 期 温 度项 目 播后到 出苗后 嫁接后 成苗期 定植前出苗前 到嫁接前 成活前 710 天白 天 2528 2025 2526 2228 1823夜 间前半夜 820 1618 16 18 1517 1012后半夜 1618 1214 1214 1215 710土 温 2022 1517 1820 1520 15 5.8 苗期水份管理缓苗后,苗床保持湿润,表土见干时喷水,湿度 60%70%。阴天不浇水,晴天上午 10 点前浇水。5.9 壮苗指标日历苗龄 45d50d 左右,生理苗龄 4 片5 片真叶
7、展开,茎粗节间短,叶片肥厚,有 80%以上现蕾。6 定植前的准备6.1 扣棚时间大棚用抗老化膜在上年秋季封冻前扣棚。每公顷用 0.12mm 厚的耐低温抗老化聚乙烯复合膜 2250kg,温室用日光温室专用膜。6.2 整地及时整地,翻地晒土后施肥、起垄。垄宽:大棚 50cm60cm ,温室 80cm100cm。6.3 施基肥肥料的使用应符合 GB/T 19630 的要求,结合整地,每公顷施腐熟优质农家肥 50t65t。7 定植7.1 定植安全期当棚内最低气温稳定通过 10,10cm 土温稳定通过 10时,选晴天上午定植。7.2 定植时间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期定植。大棚多层覆盖在 3 月下旬4 月上
8、、中旬。单层棚在 4 月下旬。温室在 2月上旬2 月下旬。7.3 定植方式与密度垄作,株距 30cm35cm ,大棚行距 50cm60cm。温室采用大垄双行,株距 30cm35cm,行距80cm100cm。7.4 保温措施大棚用多层覆盖,一般为 3 层4 层,采用地膜、格棚、无纺布、二层幕、草帘子等。8 棚、室环境管理8.1 温度缓苗期白天 2430,夜间 1215;生长期白天 2025 ,夜间 1217 。缓苗后结合生态防治棚、室进行四段变温管理。8.2 生态防治与变温管理(见表 2)棚、室春茬喜湿性病害生态防治与四段变温管理时 间 带生态条件 上午 下午 上半夜 后半夜7 13 时 131
9、8 时 18 24 时 247 时温度2832 2025 1315 1113空气相对湿度% 6070 60 80 90 908.3 变温管理与生态防治方法上午温度不超过 30不放风。外界最低气温达 10以后,日落后放夜风,放夜风时间见表 3。表 3 不同温度下放夜风时间外界最低气温() 日落后放风时间(h) 参考季节10 1 5 月上、中旬11 2 5 月中旬12 3 5 月下旬13 昼夜放风 6 月上旬8.4 CO2 施肥定植后通风前 CO2 气体施肥,需连续进行一个月,浓度 1500 mg/kg2000mg/kg。并配合肥水管理。8.5 追肥灌水肥料的使用应符合 GB/T 19630 的要
10、求,结合灌水施经无害化处理的大粪稀 15t,结瓜期保持土壤湿润,最好采用大垄双行膜下滴灌技术。8.6 植株调整定植后 10d15d,用聚丙烯绳绑蔓,摘除病叶、老叶、卷须,以及部分雄花等。8.7 病虫草害防治8.7.1 种类常见的黄瓜病害有霜霉病、角斑、炭疽病,虫害有白粉虱、蚜虫、红蜘蛛。8.7.2 防治技术病虫草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孽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优先采用农业措施,提高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非化学药剂种子处理,加强栽培管理,轮作等措施起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适时配合机械、人工和物理措施,防治病虫草害,机械和人工除草。以上方法不能有效控制病虫
11、草害时,应使用符合 GB/T 19630 要求的物质。8.8 采收达到商品成熟时及时采收,根瓜早收。做到单收、单运、单放。9 棚室秋季延后栽培9.1 品种选择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优质、抗逆性强、耐热、低雌蕊、节位低的高产品种。9.2 整地 消毒 施肥前茬结束后立即清除残株,深翻 10cm15cm 。高温闷棚杀菌消毒:灌透水,覆膜、闷棚日晒 5d7d。每公顷施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 25t30t 等符合 GB/T19630 要求的肥料。9.3 播种方式6 月下旬7 月上旬,采用遮荫的中棚或苗畦内营养钵育苗,每钵播 2 粒种,大棚 7 月上、中旬,温室 7月下旬至 8 月上
12、旬定植,日历苗龄 20d 左右,两叶一心时定植。温室采用大垄双行膜下滴灌技术,用银灰色反光地膜覆盖。9.4 定苗补苗适时定苗、补亩,2 片真叶放开时定苗、补苗,每 667m2 3800 株左右。9.5 温度管理前期大通风,放底风,使白天棚内温度不超 32,加大昼夜温差。进入 9 月份防寒保温,夜间室内温度低于 15时停止放夜风,白天保持 2530。9.6 湿度管理适当控制浇水,每次灌水后加大放风量,排湿。9.7 采收与产品要求9.7.1 8 月下旬到 9 月上旬为始收期,达到商品成熟时及时采收。大棚 10 月上旬、温室 11 月中下旬,棚、室内最低温度降到 5时拉秧。9.7.2 成熟适度瓜条新
13、鲜脆嫩,果形好。清香瓜味较浓。9.7.3 清洁黄瓜外部无泥土或农药等外来物的污染。嗅或尝均有黄瓜固有的清香风味,无因栽培或运输污染所造成的不良气味。9.7.4 无冻害、冷害和机械伤。9.8 标志 包装9.8.1 包装容器整洁、干燥、牢固、美观、无污染。9.8.2 包装上标明品名、规格、毛重、净含量、产地、生产者,采摘日期,包装日期。9.8.3 包装容器有醒目的有机食品标志。9.9 运输 贮藏9.9.1 运输轻装、轻卸、无机械伤;运输器具清洁、卫生;运输时防冻、防雨、防晒、注意通风散热;运输适宜温度1013,空气相对湿度 80%90%。9.9.2 贮藏温度 121,空气相对湿度 90%95%,库内堆码,保证气流均匀畅通,贮藏期 7d1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