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谈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的体会与认识。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s )是指一类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除部分抗生素外,还包括人工合成的抗菌素,比如磺胺类、喹诺酮类等。 伴随滥用抗菌药物,耐药菌的产生,美国在 1982 年1992 年间,死于败血症者上升了 89%,分析主要原因是耐药菌带来的治疗困难,仅 1992 年美国就有 13300 名患者死于抗菌药物耐药性细菌感染。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针对 46477 份儿童病历的一项调查表明,当前抗菌药物使用频繁度极高,平均每个儿童一年间接受 3 次抗菌药物处方,有 12%是用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2、的感染治疗。美国的医生每天的抗菌药物处方中有 50%是不必要的。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菌药物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与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WHO 在国际范围内多中心调查显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约 30%,而我国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占 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 58%,就连门诊感冒患者都有 75%应用抗生素,大大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平。 根据对全国 14 家综合性医院的专项调查显示:最常用的 15 种药物中,10 种是抗菌药物,住院患者 50%左右的费用是用在抗菌药物上。在相当一部分的医生处方单中,患者的疾病不论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还是发热,都千篇一
3、律地在使用抗菌药物,使患者的耐药性增加。而且,使用的抗菌药物也越来越高级,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抗菌药物的研发跟不上细菌耐药变异。耐药菌带来的治疗困难就在于此。抗菌药物滥用造成我国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极突出。我国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进入我国仅 20 多年,可其耐药率已经达 60%。上海市人群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80%已经产生了对青霉素 G 的耐药性。头孢吡肟等第四代的头孢菌素的应用已日趋普遍,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明显超前。滥用抗菌药物导致的另一严重结果是院内感染率已高达 40%左右。我国很早就注意到此问题,2004 年 7 月 1 日,抗菌药物再次被明确
4、规定为处方用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下发的关于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活动通知 ,就是为了加强专业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也促使普通民众与患者要建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感染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特制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这是我国政府首次使用行政手段来指导和控制医生对某类药品的使用,也是我国首次为某一类药品制订的指南规范。经验性治疗与药敏检查相结合,结合患者全身情况选用适宜抗菌药物,并尽早实现目标用药。对管理层面来说:优化抗菌药物应用的策略目标应包括:经验性治疗和预防性用药应选用最适宜的抗菌药物,并按最佳疗程时间使用;通过教育和管理手段来规范抗菌药物处方;建立细菌耐药监测系统,监测药物耐药率的变化及影响;制定和实施医疗单位或卫生保健服务部门指导培训,对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指导。对临床医生来说:不能停留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一般原则或概念上,而应从提高疗效、避免耐药、以及经济节约,符合医学药物理论这四个目的出发,采取优化抗菌药物治疗的策略方案,使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原则具体化,并提高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与规范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利国利民。我们应加强这方面学习并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