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实施“ 学案导学 ”,构建“有效课堂”转变教学思想,实施“学案导学” ,优化课堂教学,建构有效课堂,是实现深化课程改革,达成素质教育基本途径。一、有效课堂的本质是激活学生的思维新课堂有效教学追求的是三维目标的科学化和高效化的达成。新课堂有效教学也就是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关注知识教学,有效达成教学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效率) ;二是关注思维训练,有效达成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思维状态);三是关注学习体验,有效渗透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兴趣) 。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过程,即指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内在的思维活动程序。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素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
2、展思维”。因此,新课程课堂教学要能激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新课程有效教学,乃在于真正调动学生的思维。没有思辨,就没有智慧的生成与发展;没有思辨,就没有教育教学的内化效果。基于思维开展的有效课堂的基本特点:1、必须遵循五大原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载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2、必须具备两大要素:第一、问题优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第二,启发得当是有效教学的保障。3、必须呈现四组教学辨证关系:第一、动与静相宜的课堂气氛;第二、畅与阻相关的教学流程;第三、对与错相融的学习体验;第四、扶与放相生的教学设计。二、 “学案 ”是建构有效教学的保证“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
3、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 “学案” 是教师站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对教材作二度创作而后编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文本。教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 学案” , “两案合一”,教与学和谐统一。学生根据 “学案”设计充分预习,带着教师设计的问题到课堂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学生会了的教师2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教的东西就是学的东西,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教师要补充的东西。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 学生学的法子,就是教师教的法子。 ”学案具备以下四大特点:1、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它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 的功效
4、。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问题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层次性。2、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3、事半功倍是学案的特色,学案设计,尤其是科学性,实效性强的学案设计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作,是需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作品。因此, “功夫在课前,成效在课中,愉悦在课后”是学案的一大特色。4、巩固练习是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独立进行了一些知识的训练巩固,对探究性的题目进行分析解剖,讨论辨析,不仅能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且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
5、新能力。“学案导学 ”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自立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实施“备研合一” ,发挥优秀教师和集体的作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构有效教学。三、 “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学案导学 ”实施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和多边活动的思维活动过程。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6、“学案导学 ”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基本环节:学案自学以案导学信息反馈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当堂训练扣标整合拓展创新。1、依据学案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上课时,教师根据学案自学的情况,设置精当的导语引出课题或直接入题,3指导学生根据学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学。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思考,按照要求对知识进行整合加工,将其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知识网络。2、学生自研互研,教师采撷问题。学生对自学过程中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进行重点自研和讨论互研。要求:有疑必质,自研互研,寻求解答。在质疑解释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可采取三种形式:一是自我重点研读;二是小组讨论;三是向教师求教
7、。在讨论中,教师搜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小组代表向教师反馈学习疑点,难点。3、教师精讲点拨,学生释疑解惑。教师根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总结性精讲点拨,解答疑问,对有些问题进行规范性界定,也可以让已掌握知识点的学生讲评,教师补充。4、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紧扣目标,当堂训练。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练习结束后,学生可讨论互对答案,也可由教师出示答案,讲评要有针对性。5、反馈小结。根据教师课堂收集到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学习方法,从“学会”到“会学”产生新的认识飞跃。四、学案编制的基本原则和做法学案
8、编制应注意以下原则:1、课时化原则:学案最好以一节课为单位设计,防止几个小专题的内容只写成一个学案,一般一个小专题为 1-2 课时为宜。2、问题化原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必须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究性的问题,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 、质疑、释疑、激思,实现以问题为载体的原则,使学案成为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依据,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3、参与化原则:4通过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鼓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鼓励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使每位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思维能力发展,真正实现以
9、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个性得以充分体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4、方法化原则: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 为 “授人以渔”,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知识的探究兴趣。5、层次化原则:实现个性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学案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6 活动化原则:即把栏目策划成活动系列。教师要把静态的学案看成动态的活动式学习方案。把每一个栏目策划成一个或几个学习活动。比如识记六个字词,可
10、以让学生通过读、写、背、讲、听、问、查、演、评等活动进行识记,根据时空安排和学习需要灵活选取活动方式。“学案”编制具体做法: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学案”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备课组长初审“学案” 后至少提前二天将 “学案”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学案”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学案”交给领导审定,制定正式文体。上课前一天将“学案” 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 “学案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反思” ,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在这种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优秀教师的经验得以扩散,
11、集体的智慧得以发挥,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成长,校本教研的功效和过程得到落实。五、 “学案导学 ”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51、分工责任制:“学案导学 ”是学校行为,校长是实施第一责任人,以校为本统筹规划,制定方案,责任到人。管理框架是:教研引领、统一协调、年级管理、学科负责、一人主备、集体磨合。由教研组长负责指导、督促和检查;年级主任是本年级方案执行责任人,负责方案的落实;各学科备课组长是本学科学案的编写组织者和执行人,学科教师是学案的编写者和执行人。备课组要及时进行工作总结,每学期要将“ 学案” 整理归档。2、落实过程管理:抓实过程。一是抓好二次备课。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明确课标要求、教材体系和教
12、学内容,研究学案内容、修订教学环节,在集体备课的基本上主备教师结合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做到成竹在胸;二是抓好对学生的培训。让学生了解学案,熟悉“ 学案导学 ”的一般过程,重点掌握学案的预习、自学、互动交流等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抓好过程性培训。定期组织教师互听、互评,通过公开课、研讨课,研讨交流“学案导学” 操作的方法步骤,推进“学案导学 ”的优化;四是抓好学案的使用。课前保证两检查:年级安排业务领导(年级主任、备课组长)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保证四到位:教师引导点拨到位;学生研讨交流到位;师生互动到位;巩固训练到位。师生保证两反思:教师的课后自我反思要落实到学案上,学生的随堂自我反思要落实在学案上。“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实验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利用教师成长“八大教研平台”,以学校全面启动为面,强化校本教研机制,以学科教研活动为主线,以课堂主渠道为落脚点,在全面推广的同时着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及时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为其他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学习途径。要充分调动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调研、指导、监督、评价的作用,加强过程性指导与监督,优化“ 学案导学 ”课堂教学模式,确保有效教学的真正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