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上主要的几种多晶硅生产工艺1,改良西门子法闭环式三氯氢硅氢还原法 改良西门子法是用氯和氢合成氯化氢(或外购氯化氢),氯化氢和工业硅粉在一定的温度下合成三氯氢硅,然后对三氯氢硅进行分离精馏提纯,提纯后的三氯氢硅在氢还原炉内进行 CVD 反应生产高纯多晶硅。 国内外现有的多晶硅厂绝大部分采用此法生产电子级与太阳能级多晶硅。2,硅烷法硅烷热分解法 硅烷(SiH4)是以四氯化硅氢化法、硅合金分解法、氢化物还原法、硅的直接氢化法等方法制取。然后将制得的硅烷气提纯后在热分解炉生产纯度较高的棒状多晶硅。以前只有日本小松掌握此技术,由于发生过严重的爆炸事故后,没有继续扩大生产。但美国Asimi 和 SGS
2、 公司仍采用硅烷气热分解生产纯度较高的电子级多晶硅产品。3,流化床法 以四氯化硅、氢气、氯化氢和工业硅为原料在流化床内(沸腾床)高温高压下生成三氯氢硅,将三氯氢硅再进一步歧化加氢反应生成二氯二氢硅,继而生成硅烷气。 制得的硅烷气通入加有小颗粒硅粉的流化床反应炉内进行连续热分解反应,生成粒状多晶硅产品。因为在流化床反应炉内参与反应的硅表面积大,生产效率高,电耗低与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唯一的缺点是安全性差,危险性大。其次是产品纯度不高,但基本能满足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使用。 此法是美国联合碳化合物公司早年研究的工艺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 MEMC 公司采用此法生产粒状多晶硅。此法
3、比较适合生产价廉的太阳能级多晶硅。4,太阳能级多晶硅新工艺技术 除了上述改良西门子法、硅烷热分解法、流化床反应炉法三种方法生产电子级与太阳能级多晶硅以外,还涌现出几种专门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新工艺技术。 1)冶金法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 据资料报导1日本川崎制铁公司采用冶金法制得的多晶硅已在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厂(SHARP 公司)应用,现已形成 800 吨/年的生产能力,全量供给 SHARP 公司。主要工艺是:选择纯度较好的工业硅(即冶金硅)进行水平区熔单向凝固成硅锭,去除硅锭中金属杂质聚集的部分和外表部分后,进行粗粉碎与清洗,在等离子体融解炉中去除硼杂质,再进行第二次水平区熔单向凝固成硅锭,去
4、除第二次区熔硅锭中金属杂质聚集的部分和外表部分,经粗粉碎与清洗后,在电子束融解炉中去除磷和碳杂质,直接生成太阳能级多晶硅。 2)气液沉积法生产粒状太阳能级多晶硅 据资料报导1以日本 Tokuyama 公司为代表,目前 10 吨试验线在运行,200 吨半商业化规模生产线在 2005-2006 年间投入试运行。 主要工艺是:将反应器中的石墨管的温度升高到 1500,流体三氯氢硅和氢气从石墨管的上部注入,在石墨管内壁 1500高温处反应生成液体状硅,然后滴入底部,温度回升变成固体粒状的太阳能级多晶硅。 3)重掺硅废料提纯法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 据美国 Crystal Systems 资料报导1,美国通
5、过对重掺单晶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硅废料提纯后,可以用作太阳能电池生产用的多晶硅,最终成本价可望控制在 20 美元/Kg以下。这里对几家国内多晶硅厂和国外多晶硅厂的设备技术做些比较.(2007 年)新光核心技术是俄罗斯技术,也就是改良西门子技术同时还有德国设备已经取得较大程度的磨合.今年估计产能 300 吨.估计实际产能会小于此数.明年预估 800-1000 吨洛阳中硅核心技术也是俄罗斯技术,今年也是 300 吨,明年预估 1000 吨.峨眉半导体核心技术也是俄罗斯技术今年 200 吨.LDK 首先从德国 sunways 买来了两套现成的 simens 设备, 包括所有的附件. sunways 帮
6、助安装,和调试生产. 这两套设备年产量 1000 吨. 按照合同, 今年第四季度两套设备会送到江西. (我估计现在该到了, LDK 的人能证实一下吗 ?). 明年 6 月份投产. 作为回报, LDK 在 10 年内卖 1GW 的 wafer 给 sunways.这是个很好的交易, 等于 sunways 帮 LDK 培育生产硅料的人才.另外, LDK 还从 美国 GT solar 买新的生产硅料的设备, 建成后, 2008 年有 6000 吨的规模, 2009 年有 15000 吨的规模. 整个施工有美国 Fluor 设计. Fluor 的实力 强大无比, 只要它还在, 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大.LD
7、K 了解的比较深就多写些.扬州顺大引进国外技术,计划明年量产 6000 吨青海亚洲硅业(施正荣投资)引进国外技术,计划明年量产 1000 吨同时 STP 和亚洲硅业签了长单协议明年下半年开始供货其他的就不说了都没什么可能性.现在说国外的HEMLOCK.主要工艺是西门子法.2008 年实现以三氯氢硅,二氯二氢硅.硅烷为原料,流化床反应器的多晶硅生产新技术.明年增加 3000 吨产能达到 12000 吨.TOKUYAMA 二氯二氢硅+工业硅西门子工艺明年产能 6000 吨.WACKER 二氯二氢硅+工业硅西门子工艺明年产能 9000 吨.MEMC 流化床工艺明年产能 8000 吨REC 西门子工艺
8、明年产能 7000 吨国外多晶硅生产技术发展的特点: 1)研发的新工艺技术几乎全是以满足太阳能光伏硅电池行业所需要的太阳能级多晶硅。 2)研发的新工艺技术主要集中体现在多晶硅生成反应器装置上,多晶硅生成反应器是复杂的多晶硅生产系统中的一个提高产能、降低能耗的关键装置。 3)研发的流化床(FBR)反应器粒状多晶硅生成的工艺技术,将是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首选的工艺技术。其次是研发的石墨管状炉(Tube-Recator)反应器,也是降低多晶硅生产电耗,实现连续性大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新工艺技术。 4)流化床(FBR)反应器和石墨管状炉(Tube-Recator)反应器,生成粒状多晶
9、硅的硅原料可以用硅烷、二氯二氢硅或是三氯氢硅。 5)在 2005 年前多晶硅扩产中 100%都采用改良西门子工艺。在 2005 年后多晶硅扩产中除Elkem 外,基本上仍采用改良西门子工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多晶硅主要的新增需求来自于太阳能光伏产业,国际上已经形成开发低成本、低能耗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新工艺技术的热潮,并趋向于把生产低纯度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工艺和生产高纯度电子级多晶硅工艺区分开来,以降低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成本,从而降低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普及太阳能的利用,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决策方向。2,国内多晶硅技术发趋势 目前国内的几家多晶硅生产单位的扩产,
10、都是采用改良西门子工艺技术。还没见到新的工艺技术有所突破的报导。多晶硅生产工艺;冶金级硅(工业硅)是制造多晶硅的原料,它由石英砂(二氧化硅)在电弧炉中用碳还原而成。尽管二氧化硅矿石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但仅有其中的少数可以用于冶金级硅的制备。一般来说,要求矿石中二氧化硅的含量应该在 9798%以上,并对各种杂质特别是砷、磷和硫等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冶金硅形成过程的化学反应式为:SiO2 + 2C Si + 2CO。( d- q2 I“ n/ z0 B; ? t% u( f1956 年,英国标准电讯实验所成功研发出了硅烷(SiH4)热分解制备多晶硅的方法,即通常所说的硅烷法。1959 年,日本的石
11、冢研究所也同样成功地开发出了该方法。后来,美国联合碳化合物公司采用歧化法制备 SiH4,并综合上述工艺且加以改进,便诞生了生产多晶硅的新硅烷法。硅烷法以氟硅酸、钠、铝、氢气为主要原辅材料,通过 SiCl4 氢化法、硅合金分解法、氢化物还原法、硅的直接氢化法等方法制取 SiH4,然后将 SiH4 气提纯后通过 SiH4 热分解生产纯度较高的棒状多晶硅。硅烷法与改良西门子法接近,只是中间产品不同:改良西门子法的中间产品是 SiHCl3;而硅烷法的中间产品是 SiH4。硅烷法的具体生产工艺流程见图 2。硅烷法存在成本高、硅烷易爆炸、安全性低的缺点;另外整个过程的总转换效率为0.3,转换效率低;整个过
12、程要反复加热和冷却,耗能高;SiH4 分解时容易在气相成核,所以在反应室内生成硅的粉尘,损失达 10%20%,使硅烷法沉积速率(38m/min)仅为西门子法的 1/10。日本小松公司曾采用过此技术,但由于发生过严重的爆炸事故,后来就没有继续推广。目前,美国 Asimi 和 SGS 公司(现均属于挪威 REC 公司)采用该工艺生产纯度较高的多晶硅。3、流化床法 流化床法是美国联合碳化合物公司早年研发的多晶硅制备工艺技术。该方法是以SiCl4(或 SiF4)、H2、HCl 和冶金硅为原料在高温高压流化床(沸腾床)内生成SiHCl3,将 SiHCl3 再进一步歧化加氢反应生成 SiH2Cl2,继而生
13、成 SiH4 气。制得的SiH4 气通入加有小颗粒硅粉的流化床反应炉内进行连续热分解反应,生成粒状多晶硅产品。由于在流化床反应炉内参与反应的硅表面积大,故该方法生产效率高、电耗较低、成本低。该方法的缺点是安全性较差,危险性较大;生长速率较低(46m/min);一次转换效率低,只有 2%10%;还原温度高(1200),能耗高(达 250 kWh/kg),产量低。目前采用该方法生产颗粒状多晶硅的公司主要有:挪威 REC 公司、德国 Wacker 公司、美国 Hemlock 和 MEMC 公司等。挪威 REC 公司是一家业务贯穿整个太阳能行业产业链的公司。该公司利用硅烷气为原料,采用流化床反应炉闭环
14、工艺分解出粒状多晶硅,且基本上不产生副产品和废弃物。这一特有专利技术使得 REC 公司在全球太阳能行业中处于独一无二的低位。REC 公司还积极开发新型流化床反应器技术(FBR),该技术使多晶硅在流化床反应器中沉积,而不是在传统的热解沉积炉或西门子反应器中沉积,因而可极大地降低建厂投资和生产能耗。2006 年计划新建利用该技术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工厂,预计 2008 年达产,产能6500t。此外,REC 正积极开发流化床多晶硅沉积技术(Fluidized Bed Polysilicon Deposition,预计 2008 年用于试产)和改良的西门子反应器技术(Modified Siemens-
15、reactor technology)。德国 Wacker 公司开发了一套全新的粒状多晶硅流化床反应器技术生产工艺。该工艺基于流化床技术(以 SiHCl3 为给料),已在两台实验反应堆中进行了工业化规模的生产试验。美国 Hemlock 公司将开设实验性颗粒硅生产线来降低硅的成本。MEMC 公司一直采用 MEMC工艺(流化床法)生产粒状多晶硅,而且是世界上生产单晶硅的大型企业。该公司计划在 2010 年底其产能达到 7000t 左右。多晶硅生产工艺(2009-04-28 14:44:51)1、改良西门子法闭环式三氯氢硅氢还原法 改良西门子法是用氯和氢合成氯化氢(或外购氯化氢),氯化氢和工业硅粉在
16、一定的温度下合成三氯氢硅,然后对三氯氢硅进行分离精馏提纯,提纯后的三氯氢硅在氢还原炉内进行 CVD 反应生产高纯多晶硅。 国内外现有的多晶硅厂绝大部分采用此法生产电子级与太阳能级多晶硅。2、硅烷法硅烷热分解法 硅烷(SiH4)是以四氯化硅氢化法、硅合金分解法、氢化物还原法、硅的直接氢化法等方法制取。然后将制得的硅烷气提纯后在热分解炉生产纯度较高的棒状多晶硅。以前只有日本小松掌握此技术,由于发生过严重的爆炸事故后,没有继续扩大生产。但美国 Asimi 和 SGS 公司仍采用硅烷气热分解生产纯度较高的电子级多晶硅产品。 3、流化床法 以四氯化硅、氢气、氯化氢和工业硅为原料在流化床内(沸腾床)高温高
17、压下生成三氯氢硅,将三氯氢硅再进一步歧化加氢反应生成二氯二氢硅,继而生成硅烷气。 制得的硅烷气通入加有小颗粒硅粉的流化床反应炉内进行连续热分解反应,生成粒状多晶硅产品。因为在流化床反应炉内参与反应的硅表面积大,生产效率高,电耗低与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唯一的缺点是安全性差,危险性大。其次是产品纯度不高,但基本能满足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使用。 此法是美国联合碳化合物公司早年研究的工艺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 MEMC 公司采用此法生产粒状多晶硅。此法比较适合生产价廉的太阳能级多晶硅。 4、太阳能级多晶硅新工艺技术 除了上述改良西门子法、硅烷热分解法、流化床反应炉法三种方法生产电子级
18、与太阳能级多晶硅以外,还涌现出几种专门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新工艺技术。 (1)冶金法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 据资料报导1日本川崎制铁公司采用冶金法制得的多晶硅已在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厂(SHARP 公司)应用,现已形成 800 吨/年的生产能力,全量供给 SHARP 公司。 主要工艺是:选择纯度较好的工业硅(即冶金硅)进行水平区熔单向凝固成硅锭,去除硅锭中金属杂质聚集的部分和外表部分后,进行粗粉碎与清洗,在等离子体融解炉中去除硼杂质,再进行第二次水平区熔单向凝固成硅锭,去除第二次区熔硅锭中金属杂质聚集的部分和外表部分,经粗粉碎与清洗后,在电子束融解炉中去除磷和碳杂质,直接生成太阳能级多晶硅。 (2
19、)气液沉积法生产粒状太阳能级多晶硅 据资料报导1以日本 Tokuyama 公司为代表,目前 10 吨试验线在运行,200 吨半商业化规模生产线在2005-2006 年间投入试运行。 主要工艺是:将反应器中的石墨管的温度升高到 1500,流体三氯氢硅和氢气从石墨管的上部注入,在石墨管内壁 1500高温处反应生成液体状硅,然后滴入底部,温度回升变成固体粒状的太阳能级多晶硅。 (3)重掺硅废料提纯法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 据美国 Crystal Systems 资料报导1,美国通过对重掺单晶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硅废料提纯后,可以用作太阳能电池生产用的多晶硅,最终成本价可望控制在 20 美元/Kg 以下。
20、这里对几家国内多晶硅厂和国外多晶硅厂的设备技术做些比较. 国外多晶硅生产技术发展的特点: (1)研发的新工艺技术几乎全是以满足太阳能光伏硅电池行业所需要的太阳能级多晶硅。 (2)研发的新工艺技术主要集中体现在多晶硅生成反应器装置上,多晶硅生成反应器是复杂的多晶硅生产系统中的一个提高产能、降低能耗的关键装置。 (3)研发的流化床(FBR)反应器粒状多晶硅生成的工艺技术,将是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首选的工艺技术。其次是研发的石墨管状炉(Tube-Recator)反应器,也是降低多晶硅生产电耗,实现连续性大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新工艺技术。 (4)流化床(FBR)反应器和石墨管状炉(T
21、ube-Recator)反应器,生成粒状多晶硅的硅原料可以用硅烷、二氯二氢硅或是三氯氢硅。 (5)在 2005 年前多晶硅扩产中 100%都采用改良西门子工艺。在 2005 年后多晶硅扩产中除 Elkem外,基本上仍采用改良西门子工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多晶硅主要的新增需求来自于太阳能光伏产业,国际上已经形成开发低成本、低能耗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新工艺技术的热潮,并趋向于把生产低纯度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工艺和生产高纯度电子级多晶硅工艺区分开来,以降低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成本,从而降低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普及太阳能的利用,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决策方向。 5、国内多晶
22、硅技术发趋势 目前国内的几家多晶硅生产单位的扩产,都是采用改良西门子工艺技术。还没见到新的工艺技术有所突破的报导。光伏产业是带动经济走出危机的最大火车头(2009 年)据各国政府及专家较为公认统计数字,目前全球石油已知储量大约可开采约 40 年,天然气可开采约 50 年,原煤可开采约 200 年;而我国可采储量的原煤为 115 年,原油仅 20 年,天然气仅 49 年。地球上超过 50 亿年积累的能源,在几十上百年间即将被人类耗尽,能源危机正逐渐蔓延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尤其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和生存延续
23、必须回答的问题。一、太阳能是最经济、最清洁、最环保的可持续能源通过对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几种常见新能源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太阳能发电所具备的独特优势:1、从新建电站所消耗能量与电站运行周期内的发电量之比,即能量的投入产出比看,目前光伏发电可达到 1015 倍,在光照良好的地区高的可达到 15-20 倍。其中生物质能、水能和风能本质上都是太阳能的某种转换形式和转化环节,其本质上还是来源于太阳辐射产生的能量;2、从光伏电站建设成本来看,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应用和推广,尤其是上游晶体硅产业和光伏发电技术的日趋成熟,建筑房顶、外墙等平台的复合开发利用,每千瓦光伏电能的建设成本
24、在 2010 年前后可能达到 7000 元1 万元,相比其他可再生能源已具有同样的经济优势;3、从我国可开发的资源蕴含量来看,学者和专家比较公认的数字,生物质能 1 亿千瓦,水电 3.78 亿千瓦,风电 2.53 亿千瓦,而太阳能是 2.1 万亿千瓦,只需开发 1%即达到 210 亿千瓦;从其比例看,生物质能仅占 0.46%,风电占 1.74%,水电 1.16%,而光电为 96.64%;4、从目前各种发电方式的碳排放来看,不计算其上游环节:煤电为 275 克,油发电为 204克,天然气发电为 181 克,风力发电为 20 克,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则接近零排放。并且,在发电过程中没有废渣、废料、废水
25、、废气排出,没有噪音,不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不会污染环境;5、从能量转换路线来看,太阳能发电的能量转换路线,是直接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电能,是所有可再生能源中对太阳能的转换环节最少、利用最直接的方式。一般来说,在整个生态环境的能量流动中,随着转换环节的增加,转换链条的拉长,能量的损失将呈几何级增加,并同时大大增加整个系统的运作成本和不稳定性。目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实用水平在 1520%之间,实验室水平最高目前已达 35%;6、从资源条件尤其是土地占用来看,生物能、风能是较为苛刻的,而太阳能则很灵活和广泛。如果说太阳能发电要占用土地面积为 1 的话,风力则是太阳能的 810 倍,生物能则
26、达到100 倍。而水电,一个大型水坝的建成往往需要淹没数十到上百平方公里的土地。相比而言,太阳能发电不需要占用更多额外的土地,屋顶、墙面都可成为其应用的场所,还可利用我国广阔的沙漠,通过在沙漠上建造太阳能发电基地,直接降低沙漠地带直射到地表的太阳辐射,有效降低地表温度,减少蒸发量,进而使植物的存活和生长相当程度上成为可能,稳固并减少了沙丘,又向自然索取了我们需要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由此可以看出,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我们目前可以使用的能源中最经济、最清洁、最环保的可持续能源。二、我国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具有独特优势我国幅员辽阔,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国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每平米太阳能年辐射总量达 335
27、08400 兆焦,平均为 5860 兆焦(相当于 199kg 标准煤),每年我国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 2.4 万亿吨标准煤的能量,相当于 2008 年全国能源消耗总量 28.5 亿吨标准煤的 842倍。其中西藏西部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每年最高达 2333 千瓦时/ 平方米(日辐射量6.4 千瓦时/平方米),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非洲撒哈拉沙漠。我国现有沙漠化土地面积 100 多万平方公里,且呈逐年扩大趋势,主要分布在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的西北和西南地区,假设将这些沙漠化土地的 1%,用来安装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按目前比较保守的 100KWH/m2 技术水平计算,装机容量即可达到 1
28、0 亿千瓦,而 2008 年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仅为 8 亿千瓦。近年来,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应用、快速发展和巨大前景,其上游的多晶硅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应用技术已日趋成熟,尤其是从国内及全球现有生产工艺看,已可实现整个多晶硅生产实现产业链和系统内部的封闭运行,从而接近零排放水平。近 10 年来,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平均年增长率为 41.3%,太阳能电池产业规模扩大了 35 倍。我国 2008 年太阳能电池产量已突破 2000MW,占全球产量的 36.7%。但国内太阳能发电市场发展却极为缓慢,截止 2008 年底累计装机不足全球的 2%,产业和市场发展不平衡。鉴于光伏产业在我国资源上的独特、
29、巨大优势,长久、安全、方便和维护简单,运行成本低等显著特点,国家应进一步配套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处于发展初期的光电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参加全球经济竞争。据调查,欧盟将在 2010 年安装 3GW(百万千瓦)的光伏发电装置,在 2030 年增加到200GW 左右,全世界可能会达到 1000GW。建筑并网光伏系统和大规模光伏荒漠电站这两种形式,将逐渐成为中国光伏市场主流。同时,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继续在解决中国偏远地区老百姓用电和脱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相信,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耗竭以及太阳能技术和产业规模的快速发展,太阳能最终将以其高转换效率、简单、可靠、经济和环保等特性,成为未来能源之星。三
30、、光伏产业是拉动经济走出危机的最大动力纵观近现代历史,每次经济萧条后的复苏,都会出现一些新技术、新产业和新观念,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继续发展。在本世纪,光伏技术基于其技术先进性、资源无限性和绿色环保性等特征,无疑是下轮产业技术革命的核心。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的 7000 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中,把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国家战略。我国光伏产业自 2002 年以来,年平均增长高达 191.3%,2008 年太阳能电池产量已突破2000MW,继 2007 年后继续保持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多晶硅产量已突破了 4000 吨。中国在 2007年是 7.13 亿千
31、瓦的装机容量,即全国人均 0.5 千瓦的发电能力。2008 年装机容量提升到 8 亿千瓦。经测算,此发电能力的 10%如果用光伏发电来取代,就将形成 2 万亿的市场规模,这仅是狭义的发电消耗,据此测算,去年我国人均耗电是 2500 度左右,美国的人均消耗是 13000 度,将近我们的 5 倍半;从目前可查数据,美国 2007 年仅煤炭消耗为 10.24 亿吨,如加上其他相关能源,折算成电能消耗,将达 29.77 万亿度,人均接近 10 万度电。因此,如果以此方式计算广义能源消耗,包括我们的天然气、煤炭等,燃烧下来以后,简单测算,中国去年一年烧掉 27.4 亿吨煤炭、3.6亿吨石油,还有 720
32、 亿立方米天然气,算下来后,仅煤炭一项,我们人均就是 9000 度电的能耗,加上其他石油、天然气,算下来就是人均 15000 度电,这包括了工业、农业、商业、生产等所有能耗的折算用电。这些用电,如果在未来的 2030 年,用光伏发电来取代其中的 10%、30% ,甚至 50%,只算其中 30%,用 20 年到 30 年的时间来实现,这个过程就会支撑中国未来 20 年到30 年,每年超过房地产业年度规模的这样一个大的新兴产业的形成。对美国、欧洲也一样,能源消耗的升级换代同样支撑它们 2030 年以上的发展。上一轮全球经济更多靠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推动整个人类进步了 30 年,本轮经济走出困境,以及
33、未来 2030 年靠什么来拉动,我们认为,无论西方还是东方,无论是发达还是不发达经济体,太阳能光伏产业一定是最大一个发动机,是形成支撑经济未来 2030 年发展的最大火车头。从此角度,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新能源产业成为刚刚上任的奥巴马乃至欧洲政府、社会拉动经济复苏的不二选择。因此,我们看好这个行业未来 23 年、510 年、10-20 年,甚至更长时间,每年将以 3050%、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长。光伏产业也必然会在替代传统能源的过程中,加快我国光伏产业整合、优化、提升的速度,加速光伏产品应用的速度和规模,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制造机会、建设机会。同时这也是一个现有的、成熟的、功在千秋的产业拉动和
34、新的增长点,其必然加快推动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复苏。也许我国地大物不博,也许上天给国人的人均资源太少,但天空的阳光给国人是公平的,率先迈入清洁能源的时代,既是缓解资源的压力,又是中国能源战略安全的唯一选择。今年 3 月 26 日,我国财政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文推行太阳能光伏计划,对符合条件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最高给予 20 元/瓦的补贴。同时,继迄今国内最大的太阳能电站甘肃敦煌 10 兆瓦并网光伏特许招标项目招标后,4 月 15 日国务院发布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光伏产业被列入其中,而中科院的“太阳能行动计划”也早已启动。所有这些政策和措施,也许比部分人士期望的更慢,也许比大家预期的还要快。我们完全可以展望,太阳能发电的大规模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将得到充分遏制,那时候汽车不排或少排尾气了,烟囱不冒烟了,青山绿水,鸟鸣山涧,湖光山色,整个地球将是一个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童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