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院感职业防护培训时间:2012 年 9 月 3 日地点:外科医生办公室参加人员:全院医护人员(除值班人员外)主讲:xx内容:院感职业防护内容1、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入院 48 小时后) 获得的感染。2、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3、外源性感染:又称可预防性感染或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预防措施:消毒、灭菌、隔离、屏障护理等。4、内源性感染:又称难预防性感染或自身感染,病人体内的正常菌通过移位或活动造成的感染
2、。预防措施:(1)避免扰乱破坏病人的正常防御机制;(2)合理使用抗生素;(3)治疗潜在病灶和带菌状态;(4)采取保护性隔离和选择性去污染措施。5、医源性感染:在治疗、诊断或预防过程中,由于所用器械消毒不严而造成的感染。6、判断医院感染的原则:时间:有潜伏期的:住院日潜伏期,无潜伏期的: 48 小时。7、医院感染的报告:临床医生必须及时传报医院感染病例信息。(1)散发病例 24 小时内报院感科。院感病人出院后,临床医生要在病历首页填写院感病人一栏,若不填写则属于漏报(卫生部要求漏报率小于 10%)(2)暴发病例立即报告。8、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病
3、人中,短时间(2 周)内发生 3 例及以上的同种同源病例的现象。9、医院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 12 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10、 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在 2 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11、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预防控制措施:a.插管前 :选择适当的导管(抗菌定植导管) ,选择适当的插管位置(优选锁骨下深静脉)b.插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手卫生c.插管后:注意插管部位皮肤的护理;每天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及早拔管。12、导尿管相关尿道感染;预防:a.必要时才选用合适的导尿管,并尽早拔
4、出;b.插管时严格无菌操作; c.正确固定导尿管,避免滑脱;d.做好导尿管患者的护理。13、手卫生:洗 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 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14、手卫生(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方法):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方法。应遵循的原则:(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 和流动水洗手。(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
5、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15、手消毒剂使用:根据要求配备快速手消毒剂:监护病房每张病床旁、注射室、输液室、治疗车、病历车、口腔科、检验科采血室及无洗手设备的诊疗场所等均放置快速手消毒剂。16、 消毒灭菌: 消毒灭菌基本术语。消 毒:杀灭病原微生物。 灭 菌:杀灭一切生物。17、消毒灭菌;消毒、灭菌物品的有效性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灭菌包的检查:a.有效期;b.包装完整、无潮湿、破损、无霉点;c.包内、包外化学监测。18、隔离预防:飞沫传播:如百日咳、白喉、流感、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空气传播:如麻疹、水痘、肺结核、SARS 等。预防原则:在标准预
6、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19、接触传播:感染控制主要方法:a. 患者应隔离治疗,限制活动。b.悬挂隔离标识。c.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 质时,应戴手套;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d.摘手套后,必须进行洗手和 /或手消毒。e.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f.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防护服。20、空气传播: 感染控制主要方法:a. 患者应隔离治疗;b.负压病房;c.悬挂隔离标识;d.严格空气消毒;e.病人条件允许时,佩戴外科口罩;f.医务人员进入患者病房时戴帽子、 N95 口罩;g.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
7、;h.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21、飞沫传播: 感染控制主要方法:a. 患者应隔离治疗,限制活动;b.悬挂隔离标识;c.加强通风,或空气消毒;d.病人条件允许时,佩戴外科口罩;e.与患者近距离(1m 内)接触,应戴帽子、N95口罩 f.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g.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22、医疗废物的概念和分类: 医院废物:泛指医院所有需要丢弃、不能再利用的废弃物,它包括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也包括所有生活垃圾;医疗废物:指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护理、免疫等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23、医疗废弃物
8、院内交接: 每天专人称重收集,扎紧袋口,填表并注明医疗废物名称、产生科室、数(重)量,收集日期等,收集人员与科室部门,双方交接签名。24、 医疗废物:A.标识清楚,包装袋和包装容器符合要求,在装满 3/4 时有人负责封袋运送。 B,分散的污物袋要定期收集集中。污物袋应每日运出病房或科室,或运往指定的收集地点。C.应防止污物袋(箱)的泄漏。D.交接清楚(双交接) ,作好记录医疗废物交接三联单25、预防感染的原则:标准预防:又称为双向预防,认定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均具有传染性,医务人员在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6、普遍性预防原则的五项基本要求 :A.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B.认真洗手;C.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D.安全处置废弃物 E.安全处置锐利器具;27、 职业暴露处置措施:A.用肥皂水、流动水清洗污染皮肤,生理盐水冲洗粘膜B.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再用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C.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消毒,并包扎伤口;D.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报医务处,并填写锐器损伤登记表28、医务人员在院感控制中的职责: A.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b.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c.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d.严格执行手卫生;e.明确医疗废物的合理分类;f.发现感染病例,及时网上传报,并采取措施,控制院感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