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甜菜夜蛾.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6769160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甜菜夜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甜菜夜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甜菜夜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1 甜菜夜蛾的生物学特性甜菜夜蛾 Spodoptera exigua(Hfibner)(或 Laphygma exigua(Hfibner),又名贪夜蛾,白菜褐夜蛾,玉米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具有分布范围广、寄主多、迁飞扩散能力强、喜温、耐高温等特性。该虫属多食性昆虫,己知寄主达 170 种,涉及 35 科 108 属,主要危害蔬菜、棉花、烟草、玉米、花生、甜菜、花卉等植物。甜菜夜蛾羽化后即可交配,雌蛾一生平均交配 2 次左右,最多的可达 5-6 次。交配后即可迅速产卵,因而产卵前期比较短,一般在 2 天左右。据 Wakamttra 等观察,甜菜夜蛾在 25、光暗比为 14:10 的室内

2、条件下,成虫在熄灯后 57 小时后开始交配,持续 40-58 分钟;田间为日落后 5585 小时。交配过的雌蛾在 48 士 15d 内产下 713 士154 粒卵;羽化后第一天晚上产下约全部卵量的 40;而未交配的雌蛾在 53 士 22 天内产下 371 士 175 粒卵;羽化后交配延迟 4d 以上,会导致产卵量减少和孵化率降低【61。在菊花、番茄等温室作物上,甜菜夜蛾的卵大多数产在土表以上 10cm 的植株叶片背面;在菊花上,幼嫩植株上的卵多于衰老植株上的卵。甜菜夜蛾幼虫一般为五龄,少数幼虫有六龄。甜菜夜蛾一龄幼虫具正趋光性,二龄幼虫有弱负趋光性,三、四龄幼虫分布不受光强度的影响,而五龄幼虫

3、有强的负趋光性。甜菜夜蛾初孵幼虫主要群集结网危害,三龄后分散,幼虫取食多在夜间;四龄后食量大增,四五龄幼虫食量约占幼虫全期食量的8090,是危害暴食期。老熟后钻入 4“9em 的土内吐丝筑室化蛹,如土表坚硬时,也可在土表化蛹。马骏在豇豆田的调查表明,甜菜夜蛾卵和幼虫在田间呈聚集分布,但以负二项分布为主。这种分布特征与幼虫的生物学习性是一致的,即幼虫喜群集取食,即使是老熟幼虫,只要条件适宜也不容易扩散。112 甜菜夜蛾的防治现状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甜菜夜蛾在我国仅是一种偶发性害虫,很少造成严重危害。自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甜菜夜蛾在我国的发生危害范围逐渐扩大,目前己遍及全国 2

4、0多省市,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成灾频率高,危害日趋严重。受气候条件、栽培制度等因素影响,甜菜夜蛾在我国不同地区的主要危害时期及主要为害代不一样。从南往北,甜菜夜蛾的年发生代数逐渐减少,台湾 1 l 代,广东 1011 代,湖南、上海、安徽 5,-6 代,山东、江苏北部 5 代,黄河中下游 4-,5 代。在河南、河北、北京等北方地区,78 月为害最重。在苏北地区,13 代幼虫种群数量小,4 代开始迁入甜菜、棉田发生为害,数量逐渐上升,5 代数量达到全年高峰,构成当地主要为害代;在大发生年份,该地区 4 代成为主要为害代。在上海,35 代( 约 810 月) 为主要为害代。在南方地区如广东,甜菜夜

5、蛾对蔬菜的危害时间明显提前,以 58 月份为严重。各地区第 1,2 代世代比较明显,以后世代则往往出现重叠。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科研人员经过大量的实验,筛选出了一批治虫效果较好的农药品种,在生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然而,近年来甜菜夜蛾对生产中经常性使用的农药产生了抗药性或耐药性。为了有效防治甜菜夜蛾的危害,除传统的防治措施外,一些生物防治措施不断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得到开发利用。1211 农业防治农业防治的重点是,减少早期虫源,秋耕冬灌,秋收后及时翻耕土地,消灭在浅层土壤中的幼虫和蛹,冻死越冬蛹;对于严重的田块,灌水灭蛹使其不利于化蛹。消除杂草,杂草是甜菜夜蛾的桥梁寄

6、主,春季消除路边、地头和田内的杂草,能恶化其取食、产卵条件,切断其转移的桥梁。1212 物理防治在成虫始盛期,在大田设置黑光灯、高压汞灯及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同时利用性诱剂诱杀成虫,可大大降低卵密度和幼虫数量,并可根据诱杀成虫的数量变化,准确地预测田间落卵量及幼虫孵化情况,为及时喷药防治提供依据。结合田间管理,人工捉虫,挤抹卵块。甜菜夜蛾的卵块大,其颜色与绿色寄主反差较大,极易发现,摘除卵块简便易行可有效地降低田间虫口密度。12I3 化学防治甜菜夜蛾世代重叠严重,抗药性和隐蔽性强,其药剂防治应坚持“防早治小”策略。幼虫孵化盛期为施药防治最佳时期。因此,必须加强田间虫情调查,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7、在卵孵化盛期至幼虫二龄盛期,立即选用高效、低毒、无公害的化学农药防治,并注意不同药剂间的复配与轮换使用。于上午 8 时前或下午 6 时后进行喷药效果好,喷药时应针对幼虫危害的部位、叶片正面及反面要喷洒均匀,四面打透。预测发生重的世代,隔 5d 再补施 12 次。目前防治甜菜夜蛾主要使用灭幼脲、抑太保、米满、多杀菌素、除尽、埃玛菌素及茚虫碱等具有特殊杀虫毒理机制的新型药剂。另外,甜菜夜蛾是一种极易产生抗药性的害虫,因此易选用不同类别的药剂交替使用,才可降低抗药性,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1214 生物防治由于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控制对甜菜夜蛾防治的重要性,所以以天敌和病原微生物为主要控制手段的生物防

8、治的研究也越来越普遍和深入。在国内,侯建文等比较早地对甜菜夜蛾病原微生物进行了研究报道,他是以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cMNPV)对甜菜夜蛾二龄幼虫的生物活性为起始,逐渐深入到分离提纯和复合生物制剂的研制等方面。之后又扩展到其它病原微生物,如真菌、病原线虫、病毒(如 BmNPV,SeMNPV) 、微孢子虫等等,并逐渐向工厂化方向发展。近几年,围绕甜菜夜蛾的病原微生物研究开始逐渐深入,这些方面包括对病原微生物的增效研究、对病毒基因的克隆以及病原微生物对天敌的影响等等。这些研究的深入必将对甜菜夜蛾的种群控制产生积极的影响。相比于以上的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国内对甜菜夜蛾捕食性与寄生性天敌的研究刚刚

9、起步,报道内容主要集中在对甜菜夜蛾天敌的汇总归纳和个别天敌对甜菜夜蛾控制的初步研究这两个方面。如苏建亚、许再福等、何俊华等和陆小军等都对甜菜夜蛾夜蛾天敌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列出了甜菜夜蛾天敌名录。甜菜夜蛾的天敌资源丰富,特别是寄生性天敌种类很多,作为一种自然控制因子,天敌在各地对甜菜夜蛾的发生危害起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甜菜夜蛾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有各种蛙类、鸟类、蝽类、蜘蛛类、蟾赊、草岭、步甲、瓢虫等。寄生性天敌包括岛甲腹茧蜂(Chelonus insular)、镶颚姬蜂(Hyposoter exigua)、侧沟茧蜂(Microplitis sp)、斑痣悬茧蜂(Meteoruspulchric

10、omis) 和阿格姬蜂(Agrypon 够 )等。另外,人工合成的甜菜夜蛾性诱剂和植物提取物已广泛应用于监测甜菜夜蛾的种群动态和防治。目前的生物制剂主要有 Bt 制剂、多核蛋白壳核多角体病毒 SeMNPV、颗粒体病毒(SeNPV)、线虫胶囊、啶虫隆、卡死克、美满、抑太保等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绿宝素乳油等抗生素药剂对甜菜夜蛾效果较好。邹向菲在室内测定了温州蜜桔桔皮乙醇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取食桔皮提取物后食物消耗量、体重增长量下降,幼虫死亡率增加。提取物浓度越高,作用效果越明显。防治措施)*- 月是甜菜夜蛾危害高峰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应综合运用多

11、种措施进行防治。$.农业防治杂草多的田块卵量多,危害重,要及时中耕除草,清除田间及四周的杂草,减少甜菜夜蛾产卵的场所,切断其转移危害的通道。在幼虫化蛹盛期进行深中耕,能消灭土中的幼虫和蛹。也可结合抗旱灌水灭蛹,消灭虫源。.诱杀成虫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黑光灯或设置糖醋酒毒液诱杀成虫,以减少田间落卵量。(.人工摘除卵块和捕捉高龄幼虫在甜采夜蛾产卵高峰期,可人工摘除带卵块的叶片集中销毁。对防治效果不好而残留的高龄幼虫,要及时进行人工捕捉,以快速降低田间虫口基数,减轻危害。+.化学防治由于甜菜夜蛾高龄幼虫耐药性强,又具有假死和昼伏夜出的特性,在防治上要注意用药适期。应在卵孵盛期至 龄幼虫盛期前施药。用药时间宜安排在傍晚以提高防治效果。要注意轮换交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适用药剂有特效药#/抑太保乳油,用量为每亩 “*(“ 毫升对水(“ 千克喷雾,持效期可达$“ 天以上。另外,也可选用$#/安打乳油$ #“ 倍液、#“/农林乐#“ 倍液等进行防治。为提高防治效果,喷雾应全株打透,田边地头也要打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