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生物菌剂肥效验证试验报告(白菜)摘要:该产品在黑龙江不同地区试验验证,微生物菌剂与肥料配合使用对白菜增产效果明显。处理 1 比处理 4(对照)增产 1067 千克/亩,增产率17.3%,差异极显著。处理 2(灭活)比处理 4(对照)增产 133 千克/ 亩,增产率 2.2%,差异不显著。处理 3(清水)比处理 4(对照)增产 18 千克/ 亩,增产率为 0.3%,差异不显著。关键词:微生物菌剂 产量 白菜 农家肥1 试验目的微生物菌剂在不同地区白菜上应用的肥效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特此试验。2 材料与方法2.1 供试材料供试肥料:微生物菌剂、农家肥。供试品种:白菜(抗病秋大王) 。
2、2.2 试验布置2.2.1 试验地点:2.2.2 试验时间:2012 年 3 月11 月2.2.3 试验执行人:2.2.4 试验设计采用小区试验,设 4 个处理,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每小区采用 6 行区,行距 0.7 米,行长 10 米,小区面积 42。处理 1 常规施肥 亩施 1500kg 农家肥+盛瑞康微生物菌剂 0.5kg/亩。处理 2 常规施肥 亩施 1500kg 农家肥+盛瑞康微生物菌剂(灭活)0.5kg/亩。处理 3 常规施肥 亩施 1500kg 农家肥+0.5kg 清水。处理 4(ck)常规施肥 亩施 1500kg 农家肥做底肥2.2.4.2 小区排列图2.2.5 试验地基本情况
3、土壤类型:黑土,质地:疏松,肥力等级:中偏上。地势平坦,排水良好。3 田间管理与观察2012 年 7 月 15 日播种,行距 70,株距 45,2012 年 11 月 6 日收获。在整个生育期内共灌水 3 次。处理 1 小区比其它处理出苗齐,苗壮,结球期叶色浓绿,叶宽厚实,株型稍高,结球较为紧实,整个生育期无病虫害发生。4 试验结果及分析4.1 产量测定白 菜 测 产表 1每处理随机选 5 点, 每点取 3 株平均值处理代号 重复代号株数株高cm周长cm均重 折合亩产kg增减产kg增产% 3 39.8 43.5 10.7 7137 3 40.2 44.7 11.3 75371 3 39.6 4
4、3.2 10.5 7004平均 3 39.9 43.8 10.8 7226 1067 17.3 3 38.2 41.3 9.7 6470 3 38.0 40.8 9.5 63372(灭活) 3 39.2 40.5 9.1 6070平均 3 38.5 40.9 9.4 6292 133 2.2 3 38.1 40.7 9.2 61363(清水) 3 38.2 40.2 8.9 59361 2 3 42 1 4 33 4 2 1 3 38.8 41.0 9.7 6460平均 3 38.4 40.6 9.3 6177 18 0.3 3 38.5 41.0 9.5 6337 3 38.2 39.5 8
5、.7 58034(对照) 3 38.6 40.8 9.5 6337平均 3 38.4 40.4 9.2 61594.2 方差分析产量调查方差分析 表 2 单位:kg/亩总平方和 SST= 2755050.9,处理间平方和 SSA=2250444.3 ,区组间平方和 SSB=67523.2,误差平方和 SSe=437083.5。变量分析表表 3变异来源 自由度 平方和 变量 F 值 5%F 值 1%F 值处理间 3 2250444.3 750148.1 10.3 4.76 9.78重复间 2 67523.2 33761.6 0.46 5.14 10.92机误 6 437083.5 72847.3
6、 总变异 11 2755050.9 多重比较表 4处理 平均产量(kg) 差异显著性=0.05 =0.011 7226 a A2 6292 b B3 6177 b B4(ck) 6159 b B区组产量( kg/亩)处理重复 1 重复 2 重复 3总数(kg)均值(kg/亩) 增产率(%)1 7137 7537 7004 21678 7226 17.32 6470 6337 6537 19344 6292 2.23 6136 5936 6460 18532 6177 0.3ck4 6337 5803 6337 18477 6159总数 25746 25346 25871 76963试验结果方差分析:应用微生物菌剂增产效果明显,处理 1 比处理 4(对照)增产白菜 1067 千克/亩,增产率 17.3%,差异极显著。处理 2(灭活)比处理 4(对照)增产 133 千克/亩,增产率 2.2%,差异不显著。处理 3(清水)比处理 4(对照)增产 18 千克/亩,增产率为 0.3%,差异不显著。5 结论微生物菌剂与农家肥配合使用,对白菜增产效果明显。处理 1 比处理4(对照)增产白菜 1067 千克/亩,增产率 17.3%,差异极显著。处理 2(灭活)和处理 3(清水)与对照比 ,差异不显著。可以示范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