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莱芜风俗.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763699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莱芜风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莱芜风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莱芜风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莱芜风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莱芜风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莱芜节日风俗春节。境内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除夕和正月初一联为一体的统称。旧时称“过大年” , 今仍俗称“过年” 。俗称“阴历年” 。进入腊月,各家即陆续购置鱼、肉、酒、菜、香火、鞭炮等,称为“办年货” ;蒸下馒头、米糕、花馍馍等,称为“办年饭” ,这种年饭要供全家人一直吃到正月底;进行卫生大扫除,称为“扫尘” 。腊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 ,称“除夕” 。早饭后,张贴春联、门神、灶王和年画; 摆设供桌祭祖,叫“请家堂” 。傍晚,全家老幼欢聚一堂吃顿丰盛的“团圆饭” ,共享天伦之乐,叫“辞岁” 。饭后在大门外点燃谷秸并放鞭炮,取庭院吉祥明亮之意,叫“照庭” 。然后“守岁” ,俗称“熬五更” ,全

2、家老幼通宵不寐,先包水饺(多用素馅,取“素净”之意) ,后围坐火炉,守着家堂,以待黎明。朔日凌晨“发纸码” (烧纸、香、 “元宝”等) 、放鞭炮祭奉天地诸神,迎来新年的第一天。接着全家煮食水饺。饭后,男女老少身着新装,开始拜年。先拜自家的祖先和长辈,然后,依家族亲疏与邻里交往情况相互拜贺、请安问好。至亲长辈分给晚辈儿童“压岁钱”或糖果。即日或翌日下午送家堂。从初三到十五日,亲戚朋友携带礼物互相拜望,有些邻里之间互请节酒,有条件的村镇举办杂耍、演戏、说书等文娱活动。有的地方春节期间还要张贴灶王和门神、请家堂、磕头、发纸码、照庭。(请家堂)(花馒头、花馍馍)(烧火纸)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名灯节,民

3、间习食水饺或元宵,并用杂面蒸灯12盏,取月月光明之意。入晚,以面灯、萝卜灯、纸灯分别置于门口、祖茔、寺庙、河边、路口等处。到祖茔上灯时放“起火” 。在街头、庭院点放花筒、鞭炮等。有些村镇耍龙灯、摇花船、玩狮豹、踩高跷,称为“闹元宵” 。今蒸灯之习已废,置灯仅限于室内、门口。放焰火、耍龙灯等活动较为活跃。翌日还有吃水饺、闺女回娘家或娘家看闺女之习,与元宵节连为一体沿袭至今。(看花灯)(吃汤圆)二月二。相传,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之日(即开始打雷) ,境内有“打囤”习俗。在日出前用簸箕盛草木灰或石灰,以擀面杖或木棍敲打簸箕,使灰颠出,将房宅围一周,在院内和室内各打一圆圈,中间放点杂粮和零钱,取“引龙

4、填仓” 、 “五谷丰登”之意。还有炒“蝎豆” 、搬闺女、吃水饺等习俗。今“打囤”已趋消失,余习仍沿用。正月有不剃头的说法,二月二开始理发。(理发)(吃豆子)寒食、清明。 “清明”前一日(亦说二日或三日)称为“寒食” 。民间有“寒食一百五,坟前去添土”之说。 早晨,去祖茔整修坟墓,带回柳枝插在大门口。 “清明”下午,整备酒菜香火去祖茔祭祖,有家庙祠堂者则合族集体祭祀。建国后,坟墓、家庙逐渐废除,扫墓之俗亦日趋衰微。为悼念革命先烈,人民政府提倡组织干部群众前往烈士陵园献花致敬,还请革命前辈向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清明”有“踏青”之习。男女老少相约到野外踏踏青苗绿草,据说可一年不害脚疼腿疼。(

5、清明扫墓)三月三。三月初三日,境内南部和西部一带有赶庙会烧香之习,东部和北部一带有打秋千之习。(庙会)四月八。四月初八日为庙会日,迷信偶像的善男信女到泰山或泰山行宫等地烧香许愿。一些巫婆神汉以此向群众敛钱索物,声称可以免灾避祸、保佑平安。此日前后登泰山旅游者络绎不绝。该日还有“伺候伙计日”或“伙计放工日”之说,即地主对所雇长工在这天放工,并给点放工钱和手巾、席帽、扇子等,以小恩小惠收买人心。(到泰山烧香)五月端午。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门上插艾棵、妇女儿童佩带五香荷包,有的家庭饮雄黄酒等习俗,传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沿成习至今。吃粽子的习俗虽还流传,但因粽子原料缺乏及食俗变迁,已多被

6、吃“江米糕”所代替; 娘家看闺女和吃水饺之俗至今仍存。(插艾草)(吃粽子)六月六。六月初六日为敬山神的日子。 “六月六拌炒面” ,农家有尝新麦、吃炒面的习俗,即选用最好的小麦炒熟,磨成面粉,用糖水拌匀而吃。相传,炒面系供奉山神之用。据说“山神”能管辖山中的豺狼野兽和坏人,供奉它以保护人畜和山林。建国后,迷信山神之俗彻底废除,吃炒面之俗仍存。此后逐渐进入多雨潮湿季节,民间多在该日前后晒洗衣物被褥等,以防虫蛀和霉烂。(吃炒面)七月十五。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是祭祖的日子,故又称“鬼节” 。境内大部地区摆供桌、请家堂,以瓜、果、酒、菜祭祀祖先,傍晚送家堂,焚香烧纸燃放鞭炮,其仪式之隆重仅亚于春节。是莱

7、芜非常重要的节日。(祭祖)八月十五。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也称仲秋节。是境内仅次于春节的又一大节日。凡在外工作或谋生的家庭成员,都争取回家过节,故被誉为“团圆节” 。节前半月内,家家户户看闺女,所带礼品中月饼是必备之物; 其他亲友之间也有相互赠月饼之习,但不普遍。是晚,全家老幼团聚一堂,饮酒赏月,吃水饺,品月饼。(吃月饼)(全家团圆)九月九。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境内部分地区登山、赶庙会,大部地区只有吃水饺(特别爱用牛、羊肉馅)及举行宴饮之习。现在,赶庙会之俗逐渐减少,登山旅游、养菊赏花之习逐渐盛行。(重阳登高)十月一。十月初一日为上坟祭祖之节,凡有家庙祠堂者,合族成员参加集体祭奠仪式,以炫耀族权威

8、严。腊八日。 十二月初八日俗称腊八日。 “过年”实际从此开始,早晨吃“腊八粥” , 以示欢庆丰收、预祝来年五谷丰登。腊八粥用粘谷或黍子米加入红枣煮成,除全家共餐外,有的还送邻居、亲友品尝,或施舍给讨饭者。建国后,粘谷、黍子等作物种植稀少,常以水饺、大米或小米稀饭代替。近年兴起用食醋腌制“腊八蒜” ,以备春节食用。(腊八粥)(腊八蒜)小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称为小年。入晚,各家均在灶王神前供奉糖瓜、山植、柿饼、红枣、花生等,并焚香烧纸以求灶君“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称为“辞灶” 。神话传说,是晚,灶君到天宫向玉皇大帝述职。供奉糖瓜是要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他乱说。辞灶之举,需全家团聚者方行,有外出不归者不能行,意为恐将家人辞在外边。(灶神年画)(供糖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