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静宁文化.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6761205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宁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静宁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静宁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静宁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静宁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静宁民间小故事-静宁烧鸡的由来从前,静宁县城东门口住着一对老夫妻,无儿无女,男的叫王 烧,女的叫王大嫂。王烧家境虽不宽裕,可生性好客,乐于助人。年三十这天,老夫妻俩一合计:过年没钱买酒菜,但一定要想法使平日里相互帮助的朋友痛快一场。主意一定,夫妻俩便忙活起来, 杀了家里 仅有的一只老母鸡,王大嫂拿到灶间去烧。可怜这清汤寡水一只鸡, 连配料都没有,怎么个烧呀?王大嫂打开墙橱,只找到一两黄酒,一碗放了一年的鸡肉汤。王大嫂再想不出别的办法,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把 鸡、酒,肉汤一起倒锅内。鸡烧好时,屋子里充 满香气。随着一声门环响,走进一位客人来,自称是平凉府来静宁做生意的,因本钱赔光,回不得家,想

2、在 这达站一晚店,回家后一定加倍给店钱。王烧一听,便说:“老弟,客气啥哩,想来你还没吃饭吧,将就吃点吧!” 说罢,便从灶间端出那只鸡,客人也不推辞,坐下便吃。一口鸡肉咬进嘴里,他惊得叫起来:“哎呀,这何处高手,烧得这样好吃的鸡,我在府里,还从没有吃到 过哪!”王大嫂听了,不禁满面通红,说道:“唉呀他姨父,你不要挖苦人了,没有配料,没有办法,我只得用 陈肉汤烧出这只鸡来,不好吃,你不要嫌弃!” 客人不多罗嗦,只 顾自己大嚼,吃完只丢下几句主人听不懂的话:“主人慷慨盛情待客,我非常感激,日后定将报答。 ”便告辞离去了。夫妻 俩看着满桌的鸡骨,只能瞎猜几句,事情便不了了之。过了几天,几个骑着马的差役

3、来到王烧家,拿出一千两文银, 说道:“上次太守光顾寒舍,受你们盛情款待,太守受感,特命我 们来此,一则完成太守的诺言,二则转告太守的话, 让你们开个饭店,专卖 他那天吃的那一种鸡,让天下人都知道,静宁有一种非常好吃的鸡。 ”夫妻俩就用太守送的一千两文银,开了一个饭店,可是招幌上写什么呢?夫妻俩一合计,便在招幌上写下“烧鸡”两字,一来丈夫的名字有“烧” 字,二来做鸡的过程中先得“烧”,所以起名“ 烧鸡”。从此,王烧和王大嫂便广收门徒,世代相传,使之成为静宁的一大特产,- 2 -流传至今。二、静宁相关资料:(一)静宁成纪文化:静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我国史籍中 记载的古成 纪所在地,是“人文初

4、祖” 伏羲的降生地,也是“ 华夏民族”、 “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这块土地上,养育出了李广等众多英雄人物。史记载,汉文帝十五年“黄龙见成纪”。 水经注最早明确记载了成纪县的地理位置:“瓦亭水南经 成纪县,东历长离川谓之长离水,右与成纪水合,源导西北当亭川,东流出破石峡,津流遂断,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羲所生之处也”。这里的瓦亭水即葫芦河,成纪水即发源于通渭县流经静宁新店、治平、李店、仁大四乡的治平河,今静宁治平乡刘河村东南的故城与郦道元所述的汉成纪县城位置完全吻合。 旧唐书“地理志记载:“成纪,汉县,属天水郡,旧治小坑川(今静宁县治平川),开元二十二年移治敬亲川(今秦安县显亲川)” 。大中

5、年后,成纪迁入秦州(天水)。清道光十八年, 严长 宦、张思诚等在撰修秦安县志中明确提出:“成 纪县治初在今静宁州西南八十里之治平川, 继在今秦安北三十里之显亲川,最后入于今秦州” 。并感叹道:“不知成纪之在治平,则并大圣人里居而失之矣!”全国著名地理学家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所标西汉、三国时期的成纪县城,约东经 10535,北纬 3518,就在今治平河南岸。复旦大学地理研究所编辑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名辞典中简要记述:“ (成纪县 )西汉置,治所在今甘 肃省静宁 县西南。 ”古成纪遗址现位于治平川刘河村东南一华里处,东西长 600 米,南北宽 560 米, 总面积 33.6 万平方米。近年来 ,

6、文物考古工作者发现该遗址西北和东北残存部分城墙,其中文化堆积以秦汉文化层最厚,在塌陷断面上发现五口深约 16 米的竖筒状井,其中四口为汉代,另一口早于汉代。城址内地表上散见无数秦汉时 期的建筑残件,如板瓦、筒瓦、瓦当、回纹铺地砖等。城周围还出土了大量战国到秦汉的文物。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资料表明,在大地湾文化时期(公元前 5850-公元前 5400 年)已有先民在此定居;到仰韶文化时期(公元前 5000 年- 公元前 3000 年),这里的原始村落已具相当大的规模;到青铜器时代的齐家文化时期(公元前 2000 年左右),这里已是商品交换和文化中心,并出现了一定的防御设- 3 -施如城堡等。为此,

7、作为羲皇故里的成纪古城遗址,1993 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自然资源全县林木有 70 多种,分属 236 科。杨、柳、槐、椿、榆为主要用材林木,分布较普遍,川区多种植加拿大杨、北京 杨、 钻天杨、柳、槐,山区多植早旱柳、山杨、臭椿、白 榆、槐,造林面积达到 71.4 万亩,森森林覆盖率 8.9%。苹果、梨、杏、桃、花椒为主要经济林木, 经过近几年的产业调整,逐步形成 了“南部苹果、北部梨”的发展格局, 果园面积达到 30.2万亩,果品 总量达到 7.3 万吨。 种植的药材主要有:党参、南沙参、黄芪、甘草等近 40 个品种。适宜种植的花卉有:野丁香、文竹、牡丹、玫瑰、

8、月季等 31 个品种。已发现的野生植物有:黄花、野韭、小蒜、苋麻、野胡麻、野荞麦等 40 个品种。野生 动物,康熙年间仍见虎、熊、豺、鹿、黄羊、青羊、水狼多种。目前,发现的兽类有 15 种,鸟类 27 种,两栖爬行类 13 种,其他虫类多种。近年来,我县 加大了产业结构调 整,大力 发展养殖业,养殖 业以猪、静宁土鸡和牛、羊为主。 (三)静宁旅游景点1、五台山位于静宁县城南 1.5 公里 处,原为翠屏山西峰,因山势五叠而得名。 五台山自宋元在山麓 “湫池 “旁始建乱石神庙起,先后建有真武庙 、药 王洞、文昌阁、子孙宫、香山洞、磨针洞等处祠宇。 庙宇建筑造型奇特,殿宇飞檐挑角,雕梁画 栋,亭台洞

9、窟,小巧别致,结构严谨。面山 乔灌木盘根错节 ,以丁香为主的野花遍布山坡,其它 杂树野草夹于其间,景色宜人。山间道路蜿蜒崎岖 ,攀山而上,奇峰危崖,引人入 胜。景区面积 12 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 1. 6 万平方米 ,是一块待开发的旅游热土。 - 4 -2、九龙山位于静宁县八里乡,海拔 1998 米 ,属祁家大山余脉,相 传,汉刘秀起兵西行讨伐隗嚣曾于此避难得救。光武帝登基后钦题 “救龙山“,遂得名。山体蜿蜒起伏,与西岩寺山遥遥相望,右侧成环抱状,有藏龙卧虎之势。山上树木茂密,庙殿亭阁较多,是旅游、避暑的胜地。每当春回大地, 九龙山上野花竞放,蜂蝶 飞舞,古椿百态,状似蛟龙出水,玄鹤展翅,犹

10、如耕农扶犁,宫娥掌灯。至秋高气爽,登高极目,山 势开阔,阡陌纵横,田园 织绵,风景如画,令人心旷神怡,真乃一处佳景。 3、西岩寺山位于静宁县八里乡,距县城约 三公里 ,山 势连绵起伏,由北向南延伸,最高峰海拔 1964 米 。北魏时期有僧人在此修建寺院而得名,是静宁最早最大的道教圣地。山上气候宜人,草木茂盛,奇花异草遍野。已恢复修建大雄宝殿、玉皇洞、菩萨殿及塑像 26 尊,存有壁画 36 幅,收藏部分汉砖 瓦、枯木化石等重要文物,是旅游、休闲的理想场所。 4、文屏山文屏山在静宁城南 1.5 公里 处,又称娘娘庙山, 东与峰台山相望,南和五台山毗 邻。山上建有十一殿、两楼、两亭、两庙、一洞、一天

11、梯。三月满山青翠,玫瑰花绽放,从陡峭的山坡,沿杨柳绿绿的幽径,弯弯曲曲的小道顺山盘 上。山 顶和山坡上各种山花盛开,五颜六彩,蝴蝶翩飞,蜜蜂繁忙,真是 鸟语花香,美不胜收。站在山下望山顶,庙宇楼亭矗立山头;站在山顶看山下,一泓清水绕山前。每年古 历 的 七月十二日 ,是文屏山 庙会之日,庙会期间,每天游人达万人以上,热闹非凡。 5、仙人峡- 5 -位于静宁县城南 25 公里 处,葫芦河流经峡谷,自然景致奇异,人 类古迹斑斓,极有开发前景。峡谷南北长百里,东西宽数丈,幽谷窄隘,众壑纵横,有天然拱桥 “仙人桥“ 、“一线天“、 “龙马城“、“ 天宇崖“ 等景观,是 钟灵毓秀之圣地。仙人峡与传说的伏

12、羲、女娲降生地成纪水及成纪城仅一山之隔,因龙马出、仙 鹤翔而 显神奇,因伏羲女 娲居处而闻名于世。 仙人峡是葫芦河流经 的最大峡谷。峡谷里景致奇异,人 类古迹斑斓,而且还有无数瑰丽的神话和奇妙的传说。 6、烽台山是我县充分利用烽台山地处城的优势,把农业深度开发与观光旅游有机结合,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建成的集植树造林、 兴水 节灌、 观光农业、旅游娱乐于一体的观光农业示范园。该园区涉及城关、八里两镇 3 村, 总面积 6500 亩。根据当地传说和史料记载, 结合宣传成纪文化,建成了仿古山门、伏羲大殿及 3 处观光亭,维修了古城墙,建成了烽台山庄。栽植红富士苹果、美国潘桃、黑宝石李子、黄金

13、梨、凯特大接杏等果树经济林 3450 亩,直柳、云杉、 侧柏等各类高档绿化树 89 万株,配套修建了莲花喷泉、游泳池、旱冰场等娱乐设施,增强了公园的文化气息,提升了园区建 设的档次和水平,使整个山体得到了全面绿化、美化,初步建成了四季长青、 风景宜人的县城新景点。 7、成 纪文化城成纪文化城位于静宁县城中心地带,是静宁县重要文化基础设施和旅游景点之一。由中国著名工程设计大师任震英先生和高级建筑师左国保等专家设计,占地面积 66 亩,建筑面积 1.8 万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有伏羲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 馆、档案馆、文化局、旅游局、档案馆、八卦 坛和石刻碑廊。整个建筑为秦汉建筑风格,高大宏伟,

14、古朴典雅,内涵丰富,环境优美。成 纪文化城已成为弘扬研究成 纪文化的重要载体,被誉为古丝- 6 -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8、珍珠林珍珠林位于古城乡兴隆山上,面积 50 多亩,景区 树木茂盛, 树种繁杂,以稀有珍珠树为主,各种花草生长于灌木 丛中,形成了典型独特的珍珠林小气候。建筑物 为隋唐时期所建,有三清洞、玉皇洞、菩萨洞、菩萨大殿、钟楼、药王殿等古建筑,有大小神佛像 36 尊,历来是道教、佛教活动的场所。吸引着大量前来旅游观光的人群,发展旅游前景十分广阔。 9、界石铺红军长征纪 念馆纪念馆位于静宁县界石铺镇继红村,紧临国道 312 线,交通便捷。 1935 年 10 月,红军一、四方面

15、军胜利会师界石 铺,毛 泽东、周恩来、 王稼祥等中央领导人在这里宿营,并召开群众大会,播下了革命火种,留下了光辉足迹。 纪念馆由刘澜涛题写馆名,占地 2384平方米 ,建筑面积 272 平方米 ,设有 4 个展室,陈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张闻天、博古、彭德怀等长征时期珍贵图片 40 余幅,以及红军用过的电话机、铜灯、办公桌等实物 16 件。已成为爱国主 义教育基础和旅游胜地,每年有大量游客、学生到此 观光旅游,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四)静宁小吃1、静宁烧鸡静宁烧鸡亦称静宁卤鸡,是静宁传统名食。它以形色美观、 鲜嫩味美、外表晶亮、囟色褐红、肉香味厚、爽口不静宁烧鸡腻,驰名甘、 陕、宁等省

16、(区),是西 兰公路上过往旅客- 7 -争相购买的风味食品。或路途食用,或馈赠亲友,莫不为人称绝,既是筵席美餐,又是滋补佳品。人们形容“闻香千里外,味从鸡肉来。”2、静宁大饼 静宁大饼是采用传统工艺烤制而成的一种便于携带、有独特风味的食品,以色泽细白透黄、脆酥醇香,久放不馊,入口生津的独特 风味 闻名陇上。 据史载,清朝同治年间,本地城区部分回汉群众就以加工大饼为职业。晚清爱国将领左宗堂,率 军西进新疆途经静宁。因其经久色形不变 ,气味醇香,购静宁大饼备 作行军干粮。民国元老于右任曾把大饼做特产专门携带。在解放 兰州和西藏著名战役中,静宁县大饼又支援大军西进。五十年代静宁大饼在还兰州、北京展销过,得到良好 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