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姥姥的剪纸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 9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情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重点难点 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情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剪纸教学时间 (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一、导入课题二、初读课文三、学习第一部分1.人人都有姥姥,她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白或黑,或普通或神奇你的姥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她给你
2、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和她的感情怎么样?2.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2.指读课文,及时正音:“择、猪、爽”为翘舌音, “屯”为前鼻音, “爽”为后鼻音。并纠正字形:“岂”上下结构,下面为“己” ,不出头。“刁”下面为提,不是撇。3.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全文共 13 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1-3 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4-6 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 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7-12 自然段,讲述
3、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1.指读第一节, “左邻右舍” “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说明了什么?大家为什么都喜欢姥姥的剪纸呢?2.自由读课文 2-3 小节,思考上述问题。3.交流A.技艺高超 “普普通通” “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亮标掌握生字词,理清思路(指导朗读,读出剪纸的逼真、人们的赞叹)感受作者对姥姥的敬佩通过文件出示剪纸的图画,学生对这门我国传统的艺四、作业居然“要什么有什么” “无所不能” ,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邻居的赞叹, “下蛋、打鸣”则从侧面反应了姥姥剪纸的逼真。B
4、.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任谁开口都行”可见姥姥人缘极广;“撩起、擦擦手”可见姥姥干脆利落,说剪就剪;“”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可见姥姥的爽朗,剪纸有针对性,会剪的东西多,各有用处。 “接着干活”可见姥姥的勤劳。4.指导朗读。5.小结: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1.抄写生字组成的词语。2.划去错误读音。择(ze zhai)菜 刁难(nan nan) 三伏盛(sheng cheng)夏薅(hao ru)草 机灵(ling ling) 数(shu shu)九寒冬 3.有感
5、情地朗读课文。4.搜集资料:我国还有哪些民间艺术? 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从而对“我”姥姥更是怀有更深的敬意。这样读文章的时候就更投入了。板书设计反思重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一、学习课文 4-6 小节1.课文中说,姥姥的剪纸技艺深入人心,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你们想见识一下精美的窗花吗?好,现在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欣赏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电脑展示。看了这些剪纸作品,你有什么话要说?2.是呀,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从课文第四小节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一下。3.自读交流A.“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得捂住姥姥的双眼
6、,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梅便完成了。 ”“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剪窗花难度之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由此可见她技艺高超。B.“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情地朗读来感受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读这一部分时,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姥姥与“我”的对话,使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我”由看不懂剪纸的意思,不解地发问,到看得“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 “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说明我打心眼里佩服姥姥的剪纸技术。展示“喜鹊登梅”的剪纸,这就是姥姥剪的“喜鹊登梅” ,我们来欣赏一下。梅枝、喜鹊
7、形象怎么样?它们的大小和位置安排如何?看到这里,我们对姥姥不由产生了一种什么感情?指导朗读,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 (谁能把作者此时的心情读出来)4.我服了,可是还找借口,我怎么说的,姥姥又是怎么说的?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5.出示“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从这段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评价,读得真好,听了她们的朗读,慈爱的姥姥与顽皮的作者形象已经浮现在我们眼前了。6.姥姥说,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巧的意思是?技巧,巧妙的办法。
8、从第六节中的那句话可以看出姥姥姥姥掌握了剪纸的技巧,手很灵巧?7.理解“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 说姥姥的手就是眼睛是因为姥姥的手有家数,有分寸,有把握,也就是姥姥说的“有准头” ;说剪刀好使,就像姥姥延长的手指是因为姥姥的手非常灵巧,把剪刀运用得灵活自如。8、熟的意思是?熟悉;姥姥对什么最熟悉不过?为什么她会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她是怎么剪的呢?“数九寒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这些词语看出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长年累月地剪,使得姥姥对“喜鹊登枝”非常熟悉,所以产生了一些灵巧的方法,剪得
9、熟练。8.对于熟能生巧的道理,你有这样的体验吗?(打毛衣、包饺子)9.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 ”懂剪纸的意思,热情地交谈,以至到后来缠着姥姥剪更多的牛和兔,剪纸把“我”与姥姥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二、学习 7-12 小节理解:身指身体,心指精神,入境是指进入某种状态或境界。姥姥剪纸是什么神态呢?请同学们看书中插图,姥姥剪纸时眼睛紧盯着手中的剪刀和彩纸,眼神专注,对手中的活儿是一丝不苟,整个的身体和精都沉浸到了非常快乐的剪纸活动中了。这就是“身心入境”的神态。11、姥姥的专注令我着迷,
10、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理解“悦耳之极” ,悦耳意思是动听到了极点。姥姥剪纸的刷刷声,为什么会如同音乐般美妙动听到了极点?手法娴熟,如同行云流水,富有节奏、韵律。这句话通过我的感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表现出作者当时的感受?1.观察姥姥剪纸简直成了一种享受。密云多雨的夏天,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拴”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什么?(吸引)姥姥的剪纸竟然有这么大的魅力,可以牢牢的吸引住我,抵挡得住游泳的诱惑!可见姥姥的剪纸技艺多高啊!2.屋檐下,姥姥剪了几幅图样给我,分别是什么内容呢?它们都表达了姥姥怎样的感情?请同学们默读
11、课文 7-11 小节,思考一下。3.讨论交流 牛驮着兔子;牛和兔子一起啃食青草疼爱4.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屋檐下洋溢浓浓的亲情。老师请几位同学们来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出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5.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6.开始,姥姥是用剪纸来“拴”住我的心,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姥姥的剪纸技艺多么高超啊!这些兔子和老牛形象各异引读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 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赞美、依恋)7.我们能读出作者对姥姥的感情吗?指读,齐读。评价。8.本段文字语言优
12、美,感情真挚,大家可以背下美文诵读,在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于民间艺术的热爱。三、学习 13小节四、总结课文五、作业基础题来吗?出示“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 )的兔子, ( )的兔子, ( )的兔子;( )的老牛, ( )的老牛兔子总是在( ) ,老牛总是在( ) 。我摆弄着( )的窗花,对( )的兔子和( )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同学们可以先参考着背,再不用依靠来背。1.姥姥一直用她的剪纸表达着对我浓浓亲情,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的剪纸,其中一幅是这样的:出示“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连接它们的是一片
13、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我明白了姥姥对我有什么“期待”?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是啊,无论我走多远,都走不出姥姥的目光,走不出姥姥的牵挂。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都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当我忆及姥姥的剪纸声时,我的梦境里会出现哪些声音,哪些景物?从本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谁能用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时映现、无论何时何地、立刻变得3.小结:顽皮可爱的作者让姥姥牵肠挂肚,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姥姥让作者魂牵梦绕。我们再一次被
14、她们之间浓浓的亲情感染了。齐读课文末节。同学们,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我们的姥姥也同作者的姥姥一样,勤劳善良,心灵手巧,她们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我们的浓浓亲情。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个亲切而又温暖人心的名字姥姥!1.查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的意思。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拓展
15、题1.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难精的民间技艺。有机会上网的话,可以登录中国剪纸网,进一步了解我们灿烂的剪纸艺术,也可以搜集其他品种的民间艺术的资料。2.在收到姥姥寄来老牛望着远去的小兔子的剪纸后,作者心境肯定颇不宁静,眼前肯定会浮现出和姥姥在一起时候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假如你是作者,该怎么给姥姥回信呢?试着写写。板书设计 亲情姥姥的剪纸 “我”心灵手巧技艺高超 反思重建13、牛郎织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 7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2 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重点难点 能
16、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教学准备 搜集民间故事教学时间 (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一、 谈话导入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激发学生兴趣。用开门见山的方式,让孩子直接接触二、了解作者资料。三、自学生字,疏通课文四、检查自学情况五、初读感知六、指导写字。七、布置作业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
17、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1、 学生自学生字词语,检查生字是否读准。2、初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1、 交流所学,不会的提出来在全班解决。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疏通课文,纠正错误,要求准确流利。1、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2、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3、指名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第一段:(1-2)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与老牛相依为命。第二段:(3-5)牛浪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并结为夫妻。第三段:(6-7)牛郎与织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老牛死了。第四段:
18、(8-10)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牛郎带着孩子追赶,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一条天河将他们隔开。第五段:(11-12)牛郎织女从此隔河相望,只在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在鹊桥上相会。1、 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2、展示评议1、读熟课文2、查找关于牛郎织女的资料到人物。理清思路,让孩子们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板书设计反思重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一、导入揭题二、感受人物形象1、读题。2、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板书:老牛、王母找找几个人物之间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相机板书:牵手分离相会1、自读课文 16 小节
19、,思考:牛郎织女的牵手与哪些因素有关?圈画批注,写写感受。交流:老牛的撮合“老牛跟他也很亲密”让我们有一种错觉,老牛是他的亲人,亲人变成了媒人,撮合一对姻缘。第三小节牛郎善良、心眼儿好(板书)(1)照看老牛很周到(总是,最好,最干净)“也很亲密” 牛郎对老牛好,把他看成自己的亲人。(2)身世反衬不抱怨,不怀恨,吃苦耐劳。(3)坦白,诚实,不隐瞒。织女勤劳善良:喜欢牛郎的心眼儿好,能吃苦。渴望自由和真正的幸福:天庭和人间比较:一样辛苦冷漠无情 真情温暖禁锢身心 自由对自由的渴望对真实的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抓住情节来设计教学,一来可以使用情节来抓住学生的思想,促读促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情引领,学
20、生们定会爱读,想读。教学中以“牛郎织女是怎么结为夫妻的?”为引领,让学生抓住老牛的语言,牛郎的行动和织女的心理活动来讨论交流三、质疑,深化勇敢:“决心” ,意味着想了很多,想了些什么?可怕的责罚,天庭的冷漠和不自由,人间的真情和温暖在权衡。留在天庭,有锦衣玉食,没有真情和自由;人间,艰辛坎坷,但自由,有真情。冒着很大的风险,她应该知道后果,但全然不顾,因为自由、爱情实在是太动人了, “生命诚可贵,爱情、自由价更高。 ”(相机板书:善良、渴望自由和真情、勇敢)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到这里,对两人是不是想说点什么
21、?赞叹、钦佩、祝福2、分离王母自读课文 910,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交流: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 ,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仙人掌花。但面对这么凶恶的王母,真的很气愤。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对王母的气愤、对牛郎织女的同情、祝福)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七夕佳节,中国情人节。是不是觉得比 2 月 14 日更浪漫?1、质疑2、相机出示“神话定义” (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2、 )对照定义说说看法。 (不合情理之处不必深究,因为那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正是它吸引人之处;表达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因为封建启发学生抓住描写王母娘娘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句来朗读揣摩,感受王母娘娘不讲骨肉亲情、心狠手辣的形象理清故事脉络,准确分析人物性格。除了看重具体故事本身所具备的内容含金量以外,我们更期待着借它实现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让孩子认识到,爱情应该是四、拓展社会等级森严、人们身心都极不自由。 )3、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黑暗势力,封建社会的现实;反衬织女的勇敢,这段爱情的可贵。)4、为什么最后不在一起?斗争不过,只能表达渴望。(板书:想像基于现实。 )5、补充,故
23、事古而有之,许多文艺作品里都有表达,但是在不断地变化。大略地学习迢迢牵牛星 鹊桥仙 天上的街市 ,感受变化。6、小结:牛郎织女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搜集其他民间故事高尚的、忠诚的,是能够跨越时空的一种美好情感,对于孩子们来说,这其实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教育。板书设计 牛郎心地善良,勤劳能干织女勤劳勇敢,善良贤惠老牛勤劳忠诚,敦厚质朴王母心狠手辣,残暴专制喜鹊仗义、助人反思重建14、 安塞腰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整体感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品析积累,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2
24、、过程与方法:朗读体验,质疑问难,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课文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体会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 、重点难点 反复朗读课文,品析语言,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感受课文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理解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教学时间 (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一、 导入:二、交流资料三、朗读,体验。四、速读,西北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今天,
25、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象落伍了,但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却敲击着生命的节拍响彻世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安塞腰鼓刚劲奔放的雄魂舞姿,感受它的魅力,领略它的风采。、学生交流自己所查找的资料,先小组内交流,后推举代表发言,在全班交流。、教师出示资料:“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这一切均与陕北古老的历史有关。可以说,安塞腰鼓既是古代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们征战凯旋的欢迎曲。它气势磅礴,充满激情与力量,是生命的舞蹈与狂欢1、提示朗读要求:听范读,感受安塞腰鼓的高昂的激情与磅礴的生命力!2、请学生自己谈论听后的感觉,自己总
26、结朗诵此文的方式和感情处理,老师给予适当指点。3、学生练读4、学生试读,教师指导5、自由朗读:由学生自选最喜欢的文段,模拟录音自由朗诵,体会文章的气势和作者洋溢的感情。5、请全班齐读第七段,感受文中语言的诗意美和激昂的感情。6、小结: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注意:用重音来表现力量,用连贯的语气去读排比句,速读全文,合作探究:以“安塞腰鼓”为线索,深情导入,激发学趣展示安塞腰鼓表演的音乐图片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要求语音轻重能表现出抑扬顿挫。学生静心思考,根据自己感知五、再次反复朗读,直至熟读,调动想象力感悟文章。理清课文结构。明确:) 的腰鼓(
27、)安静) 的腰鼓()宏伟激昂) 的腰鼓()寂静、学生熟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场面。明确:“宏伟的腰鼓”这部分集中写了四个场景:由“面到点”依次写了“宏伟的场面” 、 “雄壮的响声” 、 “击鼓的后生” 、“奇丽的舞姿” 。、口头描绘感受到的画面。的理解,写出不同的答案,激发个性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口语表达力板书设计反思重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一、品味 我们说本文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那么文章究竟美在何处呢?下面我们就来进行寻美比赛。(一)先就课文的内容找。并用“ 美,你看 ”的句式表达。分组朗读,并找出美点。由小组推荐发言人有感情地读出。例:蓄而待发的后
28、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 美,你看 (多媒体显示)(二)品味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本文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教学分为两个板块:感知气势;品味语言。整个过程又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1、学生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要求用“ 好,好在 ”这一句式进行评点。( 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例:“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
29、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 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用词)“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 忘情”“没命” 排比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修辞)“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写法) (多媒体显示)(指导学生自己品味,积累优美的语言)2、分学习小组交流。3、学习小组推荐发言人向全班汇报。4、教师整理学生评点。小结: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铿锵,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
30、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激越豪壮,酣畅淋漓,如大河滔滔,一泻千里,令人叹为观止。安塞腰鼓,是属于黄土高原的。惟有生存于这方土地上的人们,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观,才二、体验、反思 三、迁移练习 能凭借它释放磅礴的生命力量!同学们通过听读、阅读课文,已经感受到安塞腰鼓的磅礴、恢弘之美,品味到了文章语言的文采美。但是,本文仅仅是在赞美安塞腰鼓的豪壮与激越吗?仅仅是在赞美击腰鼓的后生的力与美吗?你还从文中读到了什么?(提示:从文章的具体语句去思考。如:第 段、第 段、第 段)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播放画面)_要求:多角度、多侧面观察(正面、侧面;动态、静态;调动各种感觉手段) 多角度、多侧面联想(由景
31、生情,联系社会,感悟人生) ;适当运用排比反复修辞;大约 200-300 字。当堂交流、评讲。引导学生对主题做深入探究学一学本文的表达手法,应用于写作当中板书设计 ( 静 )安静的腰鼓 ( 动 )火爆的腰鼓 ( 静 )寂静的腰鼓 如骤雨、如旋风、如乱蛙、如火花、如斗虎 (写实) 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 (联想和想像) 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 (写意)反思重建习作 4 教学目标 1、欣赏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的剪纸,初步感知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2、能细致观察,根据剪纸展开合理的想象,完成一篇习作。重点难点 仔细观察一副剪纸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编一个合理的故事写下来,做到内容具体,叙事
32、详略得当。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剪纸教学时间 (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一、回忆姥姥的剪纸,导入新课。二、指导看图,启发想象三、提供范文,明确要求。姥姥的剪纸一课中提到了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以的人都赞不绝口,也引起了我们对剪纸艺术的兴趣。今天,就让我们走入剪纸的艺术殿堂,去欣赏那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的剪纸1、讲解观察方法:(1)要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2)要分清主次,先看主要的,重要的内容。2、仔细观察书中的 4 幅剪纸作品,看图练习说话,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经过。3、展开
33、想象的翅膀,想象事情的前因后果,把事情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四人小组内交流,相互启发,拓展思路。4、集体交流。1、教师读下水文,让学生边听边想,哪些内容是图上表现出来的?哪些内容是看图想象的?2、归纳本次习作的要求:(1)仔细观察,写出剪纸中人与物的动作、深情。(2)内容是编故事,故事中主角是剪纸中的人,数量为一至两位。(3)习作过程中,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丰富想象,使得故事生动有趣。板书设计反思重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四、完成习作,修改誊写。1、构思布局,完成草稿。提醒学生首先想好个题目,然后再想清楚先写社呢们后写什么,保证思路清晰。2、学习修改,完成习作。(1)
34、自读习作,发现问题自行修正。(2)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和同学一起修改。3、认真誊写,注意书写姿势及书写格式。板书设计 习作 4(剪纸)细致观察看 展开想象确定命题写 理清思路反思重建练习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 2、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重点难点 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教学准备 了解中国传统戏剧教学时间 (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1、教学第一
35、部分(1)学生读题,问: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2)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获得的知识来回答?(3)教师提问: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用的多不多?2、教学第二部分(1)学生读五个俗语,看看各自是讲什么的。(2)师提问:这些俗语分布很广,你们听说过吗?(3)试着说出他们的意思。3、教学第三部分(1)教师由上一部分的教学到导入俗语的地域性。(2)要求学生当堂回忆生活中的俗语。(3)指名说一说。(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和搜集俗语。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1、诵读词语。(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认读。(2)全班交流,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子音。(3)同位每条词语的大概意
36、思。(4)学生练习说这些词语的意思。(5)通过读讲词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6)学生练习背诵。2、积累反馈(1)指名读,集体练习读(2)集体一齐背诵,指名背。板书设计反思重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一、教学第三题二、教学第五题。学习写毛笔字说话:学会做解释1、指导。 (1)指名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姥姥的剪纸 。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与相连的字相差大 (5)教师重点指导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2)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7、。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着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1、师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被别人误会。这时你可以适当做解释。解释时要态度诚恳,心平气和,说明原委。碰到下面几种情况,应该怎样做解释呢?2、每个学生任选一条认真读题,做好演练准备。3、提示学生想清这样几个问题:(1)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2)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对方的误会,说明原委。(3)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4)解释时还要注意态度,要使对方愿意听你解释,以求得好的效果。4、想好后先低声练说。5、同桌互说。6、当众演练,师生评议。板书设计反思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