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中国新闻史部分(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是指从中国古代报刊出现到近代报刊产生之前的新闻事业。新闻传播是随着人类的出现,逐渐产生和发展的。在远古时代,原始人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而面对的是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在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信息交流是不可少的。而这种交流最初是运用手势、语言、符号、图画、结绳、实物、烽火等方式进行。现在我们最早见到的是殷墟甲骨卜辞;而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两种接近于新闻传播的形式情报信和“悬书” 。先秦时新闻传播几乎完全依赖口头形式,以书面形式传播新闻开始于汉代。典型方式是颁发诏书。2、我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又称
2、邸报;其任务是上呈章奏,下报上情,传发信息。唐朝的孙可之的经纬集中的读开元杂报 有详细的记述,是最为直截了当、比较详细的材料了。3、宋代的邸报和小报邸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在统治阶级内部发行属官方报纸。宋代最早出现“邸报”一词,使用雕版印刷,由中央政府统一编印和发行新闻,完全具备中央官报的性质。邸报的内容:皇帝的诏书、命令、起居言行;封建皇朝的法令,公报;官吏的升降、任免、赏罚、调动;官吏的奏疏和皇帝的批示等。小报是中国古代非法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最早见于周麟之海陵集中的论禁小报 ;与邸报一样,小报也没有报头和固定单一的称呼。小报是当时民众对这类与封建官报有较大差异的民
3、间报纸的习惯称谓。小报较以前出现的邸报更具有新闻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要求和愿望;小报由邸吏与书肆主人非法经营,连续发行,传播较广,但屡禁不止。小报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报纸由封建官报一统天下局面的终结。然而,小报虽然是一种比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范畴,是邸报的一种补充,其业务仍处于原始状态。4、定本制度 【记忆】 宋王朝为加强对封建官报的舆论控制而推行的一项制度; 是我国新闻史上最早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 “定本” ,指进奏院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宰相们审查,经审查通过的样本为“定本” ,进奏院必须以“定本”为准传发,不得擅自增减。5、明清的官报和京报 【记忆】明清的官报仍称呼为“
4、邸报” ,在内容上与宋代相比,并无实质变化。邸报的抄传基本上以手书形式。抄发内容受王朝的严厉控制,往往由皇帝亲自过问。京报是中国明清时代具有重要影响的民间报纸,始于明末,盛于清代,最早出现于京都,故名京报 ,是我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京报经政府允许,由民间报房经营。清朝民间报房源于“提塘”这一官方机构。特点:公开发行,接受常年订阅,读者范围广泛,主要是官僚、士绅、商人;有固定的报名、形式及印刷发行机构;出现自己采写的内容,存在了 400 多年,在古代报业世上有很大影响。(二)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1、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记忆】第一家近代境外中文报刊,1815 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南洋马
5、六甲创办,主编米怜、梁发。第 2 页内容:以“阐发基督教义”为宗旨;以“灌输知识” 、 “砥砺道德”为教义之辅。特点:尊重读者心理,引用孔孟语录等形式以适应中国读者;写作文体丰富多彩,刊登了近代中文报刊第一条消息月食 。2、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记忆】第一家境内近代中文报刊,1833 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内容:宗旨是宣传西方文化征服中国人自大思想,传播西方友谊消除中国人敌视心理;内容以传教、道德、科学为主,宗教退居其次,增加科学和时事政治内容。特点:首次刊登社会新闻、行情价目表和文学作品,首创“编者按” ;刊载中文报刊史上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新闻纸略论 。3、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
6、每月统记传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等。4、鸦片战争前的外文报刊外文报刊中较重要的有中国丛报 (出版时间最长、内容最为丰富、影响最大) 、 广州纪录报 (商业性质报刊) 、 广州周报(出了中国近代报刊史上第一张号外)。(1)1822 年,中国境内第一张外文报纸葡萄文蜜蜂华报在澳门创刊。(2)1827 年,中国境内第一张英文报纸广州纪录报 。(3)1831 年,中国境内第一份美国商人报纸中国差报与广东钞报 (广州) 。5、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办报活动 【记忆】鸦片战争后,中国报业的显著特点是,外文商业性报刊迅猛发展并取代传教士报刊而成为报业主流。外人获得任意办报的权利,数量激增,从 19 世纪 40 年代
7、到 90 年代,先后达170 多种,逐渐形成了以香港、上海为中心的外报网络;传教士办报依然活跃,以中文报刊为主,且宗教内容退居其次,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 ;商业性报刊迅猛发展,取代传教士报刊主导地位,成为这一时期报业发展的重要特点,19 世纪 60 年代后中文商业报刊崛起, 申报 、 新闻报影响颇大;外文报刊最具代表性的是字林西报 。6、 字林西报(1)近代在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综合性外文报纸。(2)1850 年在上海由英商奚安门创办,前身叫北华捷报 。(3)政治倾向明显,充当英国驻沪领事馆和租界当局的“喉舌” ,仇视中国革命运动。(4)新闻来源广泛,以消息灵通著称,首家采用
8、路透社电讯稿。7、 万国公报(1)传教士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中文报刊;(2)其前身是 1868 年于上海由美藉传教士林乐知创办的教会新报 ;(3) 教会新报创刊时为宗教性报刊,1874 年更名为万国公报 ,实际上演变成为以时事报道和评述为主的综合性刊物,最为典型地反映了传教士办报活动的变化。(4)内容有三个方面:为帝国主义侵略辩护,鼓吹用西方思想改造中国;大力介绍西学,鼓吹中国变法;其目的是将中国完全置于西方控制之下。8、 申报和中文商业性报刊 【记忆】 最具代表性且最为成功的中文商业性报纸,标志着外人在华办报进入高潮。 1872 年由英国商人美查等合资创办,以盈利为目的
9、,其特点是由中国人担任主笔以吸引读者;采用廉价纸张,降低成本,赢得市场。 我国近代报刊内容上涵盖新闻、言论、文艺(副刊) 、广告四要素, 申报已完全具备;申报注重新闻报道,新闻量多、面广,注重时效性,一条迄今发现最早的电讯是由该报社记者报发的电讯;申报注意刊载文艺作品和广告,出版了我国最早第 3 页的文学刊物;第一个刊登新闻画。另外两张具有广泛影响的中文商业报纸:1882 年报刊于上海的字林沪报和 1893 年英商丹福士等主办的新闻纸 。9、对外国人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 【记忆】(1)外报垄断是殖民主义者的侵略行为。 (无论中文、外文报刊,无论宗教、商业报刊。其主办者无论传教士、商人、政客,从
10、实质上来说,都是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舆论工具,都是为维护外人在华利益服务的。 )(2)外报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就客观而言,外报所传播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开阔国人眼界,启迪国人心智,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主张。 )(3)外报办报实践有肋于我国报业发展。将言论、出版自由等西方近代报刊观念引入中国;报刊内容与版式、传播机构设置方面分工明细;物质技术方面:铅字、印刷机、有线电报等。(三)国人办报历史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1、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1)林则徐译报汇编澳门新闻纸 。(2)洪仁玗资政新篇
11、 (近代新闻史上最早的新闻理论设计)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 、王韬论日报渐行于中土 。关于报刊的地位与作用;报刊应议论时政、监督舆论、主张言论自由,反对外报垄断、呼吁允许国人自由办报,关于新闻文体、文风方面。这些办报主张集中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对近代报刊的认识,提出者主要是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3) 昭文新报 ,1873 年,汉口,艾小梅,国人在国内所办的最早的近代报纸。王韬和循环日报:1874 年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在香港创办的我国第一家政论报刊,在早期国人自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其宗旨为“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 ;首创以政论作为报纸的灵魂,对报刊政论文体的发展起了
12、重大推动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我国近代中文报刊出现以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政论文体。2、王韬和循环日报 【记忆】王韬:中国近代第一个报刊政论家,他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政论报刊循环日报 ;早年游历欧洲诸国,是我国最早提倡学习西方、变法自强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提出了一系列办报主张,并撰写数百篇政论文章,直陈时弊,内容广泛,所著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确立了报刊政论文风,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我国近代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循环日报:1874 年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在香港创办的我国第一家政论报刊,在早期国人自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其宗旨为“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
13、强” ;首创以政论作为报纸的灵魂,而循环日报的最大特点是每天在头版头条位置刊载一篇政论文章,这些文章大多由王韬执笔。对报刊政论文体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3、康有为与强学会报刊1895 年 8 月 17 日,维新派第一家报纸万国公报在北京创刊,强学会成立后,更名为中外纪闻 ,成为其机关报。康有为在万国公报上发表其生平第一篇政论文章强学会序 。1896 年 1 月在上海创办强学报作为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4、梁启超和时务报 【记忆】第 4 页时务报:维新派最重要的机关报,也是宣传维新变法最具影响力的报刊;1896 年 8 月9 日创刊于上海,黄遵宪筹备,梁启超主笔;时务报因梁启超大
14、胆而新颖的言论震动朝野,风靡一时,创下当时最高的发行量;形成了“时务文体” ,发表了第一次全面阐述维新变法的纲领性文章变法通议 ;围绕着时务报 ,在维新派与洋务派之间展开的斗争以维新派失败而告终,这一方面说明报纸是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梁启超:近代中国报刊政治家、新闻思想家,一生创办领导报刊 17 种,被誉为“言论界之骄子” ;参加“公车上书” ,是维新派报刊宣传主将,主办过中外纪闻 、 时务报等报纸;发表变法通议 ,创立“时务文体” ,其办报实践及新闻思想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影响巨大。5、维新派的其他报刊和报人知新报 ,康广仁,1897 年 2 月 22 日
15、,创刊于澳门,是维新派在华南重要的舆论阵地。湘学报 ,谭嗣同、唐才常,1897 年 4 月 22 日创刊于长沙。言论最为大胆;出版时间最长的维新报刊。国闻报 ,严复,1897 年 10 月 26 日创刊于天津,是维新派在华北重要的舆论阵地。维新党人第一张日报;严复翻译的天言论发表于其旬刊国闻汇编 ;注重翻译介绍外国报纸书刊,讲究斗争策略,报道了戊戌六君子事件。6、国人办报高潮的出现 【记忆】维新运动中,光绪皇帝发布准许官民办报的诏书后,近代国人办报形成第一次高潮,其特点如下:(1)从办报地区看,由沿海发展到内地中小城市,同时海外华侨所办报纸日增;(2)从报刊品种看,类型繁多,且涌现出一批专业性
16、报刊(如算学报、农学报、女学报等);(3)从政治倾向上看,绝大多数宣传变法维新;(4)从办报方式上看,形成学会、学堂、报刊“三位一体”的形式;(5)从办报人员看,维新派政治家大多数参与办报活动。7、维新派的办报思想 【记忆】(1)维新派新闻思想较早期资产阶级新闻思想如王韬等有新的发展:认为报刊有强烈的政治性,是宣传政治主张的有力工具;对报刊功能与作用有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2)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作用:向读者进行资产阶级思想启蒙教育;向读者进行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推动维新运动,促进变法实现。8、维新派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记忆】第一,冲破封建言禁,为报刊赢得实际上的合法地位;第二,开中
17、国报业史上政治办报之先河;第三,创造“时务文体” ,影响一代文风。(四)辛亥革命前后的新闻事业1、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 【记忆】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保皇会在海外办的第一个机关报,旬刊,1898 年 12 月 23 日在日本的横滨创刊。主编是梁启超,宗旨是主持清议、开启民智。新民丛报是梁启超 1902 年 2 月 8 日在横滨创办,是梁启超效仿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创办的一份半月刊。号称“中国报界前此未有,足与东西各报相撷抗” 。改良派海外报刊有华字日报 、 循环日报、 维新日报等。改良派国内报刊有时报 ,在报纸评论、编辑,出版方面敢于大胆革新。此外,还有大公报 。2、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第 5 页(
18、1) 中国日报1900 年 1 月 25 日于香港由陈少白主持创刊,兴中会第一个机关报,打破了改良派垄断阵地的局面,1902 年与广州岭南报展开笔战的第一次交锋。报馆既是革命宣传阵地,又是革命联络指挥机关。(2) 开智录1900 年在横滨由郑贯公任主编;浙江潮 (1903 年,发表了鲁迅第一篇小说斯巴达之魂 )等海外革命派海外报刊。3、 苏报和“苏报案” 【记忆】苏报: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舆论报刊,1896 年在上海由胡璋创办,内容低劣。1900 年由陈范接办后同情革命,渐成旗帜鲜明的革命派报纸;章士钊担任主笔后,连续发表十几篇富有革命色彩的评论文章, 苏报成为资产阶级的
19、言论机关报。 “苏报案”:因发表章太炎写的革命军序介绍著名革命家邹荣革命军 ,引起清政府注意;1903 年 6 月 29 日, 苏报发表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蓄谋已久的清政府勾结租界当局,查封苏报馆,逮捕章太炎等五人。章太炎、邹荣被捕后,一场以洋人为法官,清政府为原告, 苏报为被告的特殊审判结果为章太炎、邹荣被判永久监禁,章太炎、邹荣以法庭为讲坛,揭露清政府压制言论和卖国求荣的罪行。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最后改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荣二年, 苏报永远停刊。4、 民报它是中国同盟会的第一个机关报,也是最主要的机关报,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报刊。1905 年 11 月 26 日在东京创办,
20、主编有胡汉民、章太炎等。它的创办标志着中国近代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级,形成了国人办报的第二个高潮。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首先提出“三民主义”和同盟会十六字纲领;民报与保皇派刊物新民丛报展开大论战,使资产阶级思想得到广泛传播。5、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 【记忆】 20 世纪初,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激烈战主要在民报与新民丛报之间展开,历时两年,双方投入的报刊达几十种之多; 民报一创刊,就全力以赴宣传“三民主义” ,主动向保皇派机关报新民丛报发起攻击,公开批驳康梁的“君主立宪”主张;双方论战集中在三个方面:a、革命,还是改良?b、建立民主共和国,还是实行君主立宪?c、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21、民报由“以文章排满的骁将”章太炎为主帅, 新民丛报的文章则出自“言论界之骄子”梁启超之手,最后以改良派失败而告终; 经过大论战,保皇派一蹶不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三民主义深入人心,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6、章太炎的报刊活动 【记忆】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职业报人、学者;1903 年因“苏报案”在报界声名大振,后担任民报主编,充当“以文章排满的骁将” ; 章太炎生性耿直,为争取新闻自由,求得民报生存,与日本政府坚决斗争,极大的激励了革命派活动。后来他退出同盟会,参与讨袁被禁,反对新文化运动,支持抗日救亡; 章太炎的政论文章逻辑严密,气势雄壮,博引经史,但因“文必法古
22、”艰涩难懂,影响了传播效果,著有章氏丛书 、 章氏丛书续编等传世。7、革命派国内报刊的大发展 【记忆】(1) 神州日报:1907 年 4 月 2 日由于右任创刊于上海,是同盟会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张大型日报,也是于右任创办的第一份报纸。(2)1909-1910 年于右任在上海相继创办了民呼日报 、 民吁日报 、 民立报 ;又称第 6 页“竖三民”或“三民报” 。(3)秋瑾在 1907 年 1 月 14 日创办了中国女报 ,秋瑾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资产阶级革命家。8、清政府的报刊出版法律制定法规限制报刊的出版发行;1906 年 7 月颁布大清印刷物专律是清廷制定的第一部出版法;1908 年 1
23、 月参考日本报纸法规制定了大清报律 。1911 年清政府出版的内阁官报是清政府的正式机关报。9、革命派的办报思想第一,为革命办报,重视报纸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公开承认党派性。第二,注重报纸形成、影响舆论的功能;讳言阶级性,宣扬国民性。10、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改进,形成了现代报纸的雏形,为“五四”以后报刊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闻报道、报纸编辑、新闻评论、副刊的确立、新闻摄影图片的广泛使用。)11、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短期繁荣旧法律的废除和新法律的保护;各省军政当局对报刊出版发行的支持;各资产阶级政党创办报纸为自己宣传或以报纸图财。12、民国初期政党报刊的堕落 【
24、记忆】特点:短暂繁荣很快转入凋零与黑暗;由“政论时代”转入“新闻时代” ,产生了一批著名记者、报人;报纸副刊盛行一时,由专人人事新闻采访,向各地发稿的通讯社达六家。堕落:袁世凯时期是中国新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创办御用报纸和收买报纸为已所用;制定法律条列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用暴力手段任意摧残报业、迫害报人。13、癸丑报灾 【记忆】1913 年 1 月,因袁世凯独裁统治遭到威胁,遂派人刺杀了宋教仁,事情真相被报刊揭露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二次革命” ,不久被袁镇压。从宋教仁被刺到了“二次革命”失败,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以大量篇幅声讨袁世凯。于是,袁世凯对新闻界开始大规模摧残,北京、武汉、广州、长沙等地的国
25、民党报刊及反袁报刊全被查封。袁世凯对上海租界出版的民立报等,采取禁止租界外发行的办法,使其被迫停刊。到 1913 年底,全国报纸只剩下 139家,大批报人惨遭迫害。因为 1913 年是癸丑年,所以这就是新闻史上的“癸丑报灾” 。14、民初著名记者 【记忆】黄远生:“报界之奇才” ,民初新闻记者中的巨擎,以擅长于写新闻通讯著称于世,是我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他新闻通讯有以下特点,一是题材重大,记载翔实。二是针砭时弊,忧国忧民。三是通俗自然不拘一格,并发明了“新闻日记”的体裁;其文集远生遗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报刊通讯集;提出了新闻记者的“四能” ,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刘少少:
26、报界“怪杰” ,其报刊文章“庄谐杂出” , “时有新意” ,为部分旧知识分子欣赏。徐彬彬:继黄远生之后任上海时报 、 申报驻京特派记者,是民初著名的报刊剧评专栏作家。邵飘萍:“报界全才” ,在新闻采编、评论与通讯写作、报业经营、学术研究与新闻教育方面都有突出贡献;被聘为申报驻京特派记者,并在京创办新闻编译社;创办大型日报京报 ,自任社长,揭露段祺瑞卖国政府,被迫流亡;担任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讲师,所著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 年被奉系军阀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名残忍杀害。(五)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第 7 页1、 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记
27、忆】新青年:1915 年 9 月 15 日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 ,由陈独秀主编,它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15 年 9 月-1918 年 11 月):新青年高举科学和民主大旗,发动批孔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是激进民主主义者倡导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舆论阵地。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总体来说,它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范畴,但它猛烈的打击了封建主义,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觉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了思想舆论准备,开辟了道路。第二阶段(1918 年 12 月-1920 年 8 月):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
28、主义的胜利两篇中国最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献,标志着新青年从民主主义刊物向社会主义刊物过渡。李大钊歌颂十月革命,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向中国民众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陈独秀编发“劳动节纪念专号” ,发表了陈独秀劳动者的觉悟和李大钊的May Day 运动史 ,是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重要起点,为后期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机关刊物奠定了基础。第三阶段(1920 年 9 月-1922 年 7 月):中共上海将新青年月刊改组为自己的机关刊物,从此进入无产阶级报刊时期,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且成为党成立后的理论刊物。贡献:(一)提倡民主,在政
29、治上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平等自由;在思想上反对封建旧礼教、旧道德,反对尊孔复古,要求争取人权、个性解放。(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愚味和盲从,要求用科学法则和理性来判断一切。(三)主张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反对把文学作为宣传封建主义思想的工具,提倡建立民主主义的国民文学、写实文学和社会文学。2、 每周评论 【记忆】1918 年 12 月 22 日创办于北京的一份政治性周报,李大钊主编,作为新青年月刊的补充,传播马克思主义,介绍苏俄和全国工人状况,李大钊与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的论战。3、学生报刊的涌现 【记忆】湘江评论 ,1919 年 7 月 14 日创刊于长沙,
30、毛泽东主编,为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是一份全部采用白话文的周报,毛泽东发表了民众的大联合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1919 年 7 月 21 日创刊,天津学生联合会的机关报,周恩来主编。该报刊登了大量篇幅报道学生运动、工人罢工斗争。4、 新青年的改组1920 年 9 月中共上海发起组把当时已出版 6 年,具有很大影响的新青年从第 8 卷第 1号改组为自己的机关刊物,从此进入无产阶级报刊时期,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且成为党成立后的理论刊物。5、 共产党月刊1920 年 11 月 7 日在上海创办,李达主编,半公开的大型理论刊物,共出版了 6 期,每期发行 5000 份,1921 年 10
31、月停刊。该刊宣传三个方面:宣传有关共产党建设的知识,介绍第三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际情况、文献资料,特别是俄国共产党的经验和列宁的著作;论述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党的纲领政策;向工农兵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报道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6、工人报刊的出现劳动界1920 年 8 月 15 日在上海由中共上海发起组创刊,陈独秀主编,周刊,我国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的工人刊物。第 8 页劳动者1920 年 10 月 3 日由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周刊,它以劳动歌为题,最早译载国际歌歌词。劳动音1920 年 11 月 7 日由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周刊。7、五四时期办刊业务的改革(1)政论的发展与自由讨论风气
32、的出现:新青年 、 每周评论 、 湘江评论等,一方面采用政论和新闻报道相结合的述评形式及时评论国内外大事,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另一方面冲破封建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倡导学理讨论自由,使报刊成为百家争鸣的园地。(2)倡导新文风:新青年倡导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同时使用新式标点符号,引起我国报刊文体的空前变革。(3)新闻业务的改进:报纸版面编排改进,重要新闻作头条,重视标题制作,专栏增多且注意创新;重视直接采访,国际新闻采访和报道的开展。(4)杂志革新,尤其是报纸副刊发生了突破性革新,从消闲性质成为传播新文化的重要阵地,出现了四大著名副刊,北京晨报的副刊晨报副镌 ,孙伏园主编,发表了鲁迅阿 Q 正传
33、;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 ,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一个;京报副刊 ,孙伏园主编;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 。8、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记忆】1918 年 10 月 14 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标志着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该会“以研究新闻原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为宗旨。出版了我国第一个新闻学业务刊物新闻周刊 。学会聘有两名导师:徐宝璜和邵飘萍。(六)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1、 向导周报 【记忆】1922 年 9 月 13 日在上海创刊,蔡和森主编,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以报道国内外政治时事为主要内容;用大量事实报道和马克思列宁主
34、义理论分析,揭露国际列强竞相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操纵军阀内战,压榨中国人民的真相,论述帝国主义是造成中国贫穷落后、战乱不安的根源,明确指出打倒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十分注意开展反对帝国主义新闻侵略的宣传斗争;同时大力进行了打倒封建军阀的宣传;大力宣传建立各个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主张;同反对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错误思想和反动宣传进行了斗争。2、 先驱等青年团机关报刊先驱半月刊,1922 年 1 月 15 日在北京创刊,邓仲夏、刘仁静主编,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份机关报。中国青年 ,1923 年 10 月 22 日在上海创刊,恽代英、萧楚女主编,团中央机关刊物。3、党领导下
35、的工人报刊劳动周刊 ,1921 年 8 月 20 日在上海创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全国性工人报刊,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工人周刊 ,1921 年 7 月在北京创刊,由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创办。4、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政治周报 ,1925 年 12 月 5 日创刊于广州,主编毛泽东, 政治周报最突出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请看事实” ;中国农民 ,1926 年 1 月 1 日创刊于广州,主编毛泽东,载有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李大钊的土地与农民 、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报告 ;中国军人 ,1925 年 2 月创刊于广州,主编王一飞。5、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第 9 页热血日报 ,1
36、925 年 6 月 4 日创刊于上海,瞿秋白主编,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日报;设有社论,本埠要闻,国内要闻,紧要信息,国际要闻等栏目,第四版呼声,刊载短小时评、读者通信和大众文艺作品等,具有通俗化群众化的特点。弥补了向导时效上的不足,以发扬“民气” 、 “作压迫民众的喉舌”为职责,及时报道评论运动形式,引导群众斗争。其它的有:上海总工会上海总工会日刊 、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工商学联合会日刊 、上海学联血潮日刊等。6、工农运动高潮中的工农报刊工人报刊:中国工人 、 工人之路特号等。农民报刊:湖北农民 、 湖北农民画报 、 江西农民等学生报刊:中国学生 、 新学生等妇女报刊:妇女声 、 女星等7、从北伐战争
37、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的革命的报刊1926 年 7 月 1 日,广东革命政府发表北伐宣言 ,正式出师北伐。对于这场伟大的革命战争的宣传鼓动,革命报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中国青年表现尤为突出。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在上海反动反革命政变,革命报刊一概被封闭,同时,一些反动报刊开始活跃起来,如醒狮、 民国日报等成了蒋介石镇压革命的舆论工具。而许多革命报刊被查禁或转入“地下” ,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从此进入一个艰苦卓绝的时期。8、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北京:成舍我世界晚报 世界的日报 世界画报天津: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大公报上海:史量才申报9、封建军阀对新闻事业的摧残通过收
38、买、资助手段控制新闻事业;颁布禁令,对新闻事业进行严厉管制和残酷镇压;肆意残杀新闻记者、报界人士。1926 年邵飘萍、林白水相继在北京被奉系军阀杀害,震惊全国。10、新闻教育事业和新闻学研究的发展1918 年 10 月 14 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1920 年 9 月,上海圣约翰大学创办了报学系(后称新闻系) 。1952 年,该系合并到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1924 年,北京民国大学、国际大学、燕京大学相继成立报学系。1931 年 10 月 23 日,中国新闻研究会在上海成立。新闻学研究也有进展,全国出版了新闻学著作 10 余种。主要有任白涛的应用新闻学(1922 年) 、邵飘萍的实际应
39、用新闻学 (1923 年)和新闻学总论 (1924 年) 、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 (1927 年) 。同时,中国新闻界也注意加强与西方新闻界的联系。西方一些新闻学者来中国讲学、传播他们的办报思想和经验,对中国新闻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1、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1)1923 年 1 月 23 日,中国境内第一座电台;是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2)1926 年 10 月 1 日,中国人第一座官办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在哈尔滨开播。每天播音两小时,内容有新闻、音乐、演江、物价行情等。(3)1927 年 8 月 1 日,中国国民党第一家民办电台,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4
40、)1940 年 12 月 30 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1947 年 3 月 14 日迁至瓦窑堡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第 10 页12、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出现 【记忆】1926 月 10 月 1 日,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开始正式播音,呼号 XOH,发射功率 100 瓦,每天播音两个小时,内容有新闻、音乐、演讲及物价报告等,这是我国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在电台广播之时,哈尔滨广播电台事务所也开始办公,并且颁发了东北无线电监督处制定的有关无线电广播的条例和规则。1928 年 1 月 1 日,沈阳广播电台也开始正式播音,发身功率是 2 千瓦。1927 年 3 月 19 日,中国人第一座民办电台上海新新公
41、司广播电台,为了推销自己制造的矿石收音机,开办了一座相当简陋的广播电台,主要播送唱片并转播游艺场的南方戏曲,同年底北京出现了一座商办的燕声广播电台。(七)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1、国统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1)中央通讯社,1924 年 4 月 1 日创办于广州,后迁至汉口、南京,萧同兹任社长,提出三大方针:工作专业化、业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中央日报 ,1927 年 3 月 22 日创办于汉口,是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广播电台,1928 年 8 月 1 日在南京播音,国民党第一家全国性广播电台。2、共产党地下报刊的出版国统区:布尔塞维克 ,1927 年 10 月 24 日创刊于上海。主编瞿
42、秋白。 布尔塞维克集中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的真面目及其建立的新军阀政权的反革命本质。根据地: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 年在江西瑞金开播。1937 年 1 月在延安更名为新华通讯社。其他:立报 ,1935 年 9 月在上海创办,主编是成舍我。3、民营广播事业的发展教育性广播电台:由一些地方民众教育馆和大众学校开办,拼音内容大都限于文化教育方面,发射功率不大,收听范围也仅限于当地,如无锡的江苏教育学院广播电台、徐州广播电台等。宗教性广播电台:具有代表性的是设于上海的佛音广播电台(1934 年 1 月 24 日开播)和福音广播电台(1933 年 12 月 2 开播) 。广播内容均为宣传伦理道德
43、,劝谕人们“不修今生修来世” 。商业性广播电台:这类电台数量多,分布也较广,除半数以上集中在上海外,天津、北平等地。代表性电台如 1927 年开播的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和 1929 年的亚美广播电台。4、国民党对新闻事业的控制 【记忆】(一)制定新闻出版法令,剥夺进步报刊新闻自由权。(二)实行严厉的新闻检查制度。(三)残酷迫害甚至杀害进步报人。5、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 年 11 月 7 日创办于江西瑞金,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通讯社之一。简称红中社。呼号为 CSR。1931 年 12 月 11 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创刊。1937 年 1 月,中央决定
44、红中社改名为新华社, 红色中华改名为新中华报 。1 月 25 日,开始用新华社的名义向全国播发新闻。6、革命根据地的其他报刊除红色中华外,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办的报刊主要还有红星报 青年实话 斗争等。其他革命根据地也出版了许多报刊。如红七军和红八军的右江日报 ,湘鄂赣区的工农第 11 页兵等报纸。7、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界 【记忆】(1)蓬勃发展的抗日救亡报刊。最早最坚决宣传抗日救亡主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报刊。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红色中华等报刊及时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和罪行,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在革命根据地, 红色中华报是中共苏区第一个中央机关报,1937 年 1 月在延安更名为新中华报 ,红色
45、中华通讯社也同时更名为新华通讯社。(2) 申报改革和史量才被害。1872 年由英商美查创办,1912 年史量才接办后厉行改革,更新设备,发展广告业务,增出自由谈副刊。成为进步文化园地。九一八事变后申报抨击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引起国民党当局的忌恨,1934 年 11 月 13 日蒋介石指使军统特务刺杀了史量才;史量才遇刺充分暴露出国民党对新闻控制的黑暗与残暴,激起全国的抗议与指责。(3)邹韬奋的办报活动。邹韬奋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1926 年 10 月担任生活周刊主编,对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深受读者喜爱;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积极宣传抗日救亡。引起了国民党的当局
46、的仇恨,查封了生活周刊。(4)范长江与斯诺的西北采访活动。范长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1935 年 7 月,他以大公报特约记者身份从成都出发,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撰写了大量旅行通讯,汇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他发表的通讯西北近影 陕北之行辑入通讯集。斯诺是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1936 年 6 月 3 日,斯诺毅然前往陕北采访,撰写了 30 万字的红星照耀中国 。8、 申报的改革 【记忆】1872 年由英商美查创办,是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1912 年史量才接办后厉行改革,更新设备,发展广告业务,增出自由谈副刊。成为进步文化园地。九一八事变后申报抨击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引起国民党当局的忌恨,
47、1934 年 11 月 13 日蒋介石指使军统特务刺杀了史量才;史量才遇刺充分暴露出国民党对新闻控制的黑暗与残暴,激起全国的抗议与指责。9、邹韬奋的报刊活动 【记忆】邹韬奋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1926 年 10 月担任生活周刊主编,对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深受读者喜爱;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积极宣传抗日救亡。引起了国民党的当局的仇恨, 生活周刊被反动当局查封后。邹韬奋继续创办大众生活 抗战等。邹韬奋在长期的报刊实践中,提出了有价值的新闻理论,如关于新闻言论自由、报刊要有特点和个性等。“邹韬奋新闻奖”是 1993 设立,每两年评奖一次,宁缺毋滥,奖励新闻编辑的最高
48、奖。10、斯诺与西行漫记 【记忆】斯诺是美国著名记者、作家,1936 年第一个进入陕北采访的外国记者,他所写的西行漫记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客观真实地报道了陕甘宁地区的实际情况与中共领导人的政治主张,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震动。后两次重访中国,著有大河彼岸 中国巨变等,为促进中美人民友谊倾注了心血。11、范长江的新闻活动 【记忆】范长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1935 年 7 月,他以大公报特约记者身份从成都出发,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撰写了大量旅行通讯,汇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他发表的通讯西北近影 陕北之行辑入通讯集,成为第一位从白区进入延安,向全国报道陕北革命根据地情况的中国记者。抗战爆发后,范长江深入前线采写大量通讯。后又于 1938 年 10月 20 日在长沙与胡愈之等创办国际新闻社。第 12 页1991 年设立 “范长江新闻奖” ,每三年评选一次,每届十名。是新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