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精品PPT】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构建及其.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6743867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PPT】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构建及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精品PPT】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构建及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精品PPT】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构建及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精品PPT】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构建及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精品PPT】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构建及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构建及其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内容,中国会计改革的背景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协调的最新进展 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构建 新准则体系的突出特点及主要变化,一、中国会计改革的背景(一)中国的经济环境及制度沿革(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进展及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全球第4(第1:美国;第2:欧盟;第3:日本) 自1979年起增长了4倍 全球最大500家跨国企业,已有400多家在中国设立企业 2002年是全球吸收外资最大的国家 已加入WTO,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1999年10月全国人大第2次全面修订、中国会计最高法律)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国务

2、院) 财政部主管全国会计 (部门法规具有强制约束力、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专业核算办法),中国会计准则制定发展历程,一、八十年代以前 二、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 三、九十年代初至二千年初 四、二000五年以后,中国会计法规体系的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行业会计制度,行业财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 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最终成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1)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编报财务报表概念框架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及国际会计准则(IAS) IAS有31项 I

3、FRS有7项 解释公告(SIC) 共16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FRS),* 目前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有所涉及的项目,二、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国际 原则为本的准则,但只具备有限的操作指引中国 原则为本的准则,制度具有详细的操作指引 准则与制度并行 准则体系构建初具规模,概览,中国与国际会计准则主要差别,市场经济过程中的差异,国际:统一 适用于市场经济下需要对外提供真实公允会计报表的所有企业中国:不同企业市场化程度不同,适用的制度或准则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 并非全部适用于所有企业 企业会计制度 适用于非金融类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 适用于所有2003年1月1日以后新设立企业(小企业和

4、金融企业除外)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适用于上市的金融企业和外商投资的金融企业 适用于证券公司 小企业会计制度 适用于在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 行业会计制度 适用于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及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协调的最新进展,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在世界的应用情况截至2005年采用IFRS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四、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构建,准则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有关中国具体准则制定的立项依据和方案设计是本问题的核心,就此问题将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一是关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进展情况及对中国现行准则的影响,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现实环境的约束。,中国的特

5、殊国情,1、法律环境2、市场环境3、信息使用者及其需求以及信息编制者水平4、国际会计准则对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缺乏足够考虑等原因所致。比如,中国土地的法律问题,中国的职工福利制度、养老保险体制问题与西方国家有较大差异,因此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国际会计准则第26号退休福利计划的会计报告的规定难以适用于中国企业;又如,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距离成熟市场环境还有差距,在这种环境下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中国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由此导致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企业合并等准则在中国的应用存在困难等等。,会计准则建设的工作原则,(1)借鉴国际惯例与立足国情

6、的关系。 (2)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科学规范与便于理解和操作执行的关系。 (4)贯彻基本准则中的原则和理念,五、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突出特点及主要变化,新会计准则的变化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1)公允价值成亮点 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据悉,财政部为此多次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讨论相关问题。考虑到中国市场发展的现状,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总体上说,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比较谨慎的。 (2)

7、在会计基本原则和会计要素的计量这两个方面,新基本准则出现了较大变化。 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其一,存货管理办法变革。新存货准则下,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一律使用“先进先出”法记账,这对生产周期较长的公司将产生一定影响。原先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公司,采用新的存货记账方法后,其毛利率和利润将出现不正常的波动。例如,采用“后进先出”法的家电上市公司,在显像管价格不断下跌过程中,一旦变革为“先进先出”法,后果将是成本大幅上升,毛利率快

8、速下滑,当期利润下降。 其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变革。针对借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的问题,新资产减值准则明确,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这也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差异之一。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利用大幅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利润调节的公司,有可能在2006年将减值准备冲回,否则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后,这些“隐藏利润”将再也没有机会浮出水面。从上市公司实际计提的减值准备来看,一些公司的减值准备甚至超过了当期净利润。这些公司若在2006年报中转回部分减值准备,其利润将大受影响。 其三,债务重组方法变革。新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

9、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按新规定,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因此,那些负债金额较高又有可能获得债务豁免的公司,值得投资者关注。,(3)利润调节受限,其一,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变革。目前中国的企业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不一定是合并方和被合并方双方完全出于自愿的交易行为,合并对价也不是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不代表公允价值,因此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以避免利润操纵。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

10、可以有双方的讨价还价,是双方自愿交易的结果,因此有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并可确认购买商誉。 其二,合并报表基本理论的变革。与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相比,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这一变革,对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利润将产生较大影响。,(4)在新的具体会计准则中,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等也发生了变革,关于金融工具的4项具体会计准则主要适用于金融企业,这些准则对金融企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11、,上市或拟上市的金融机构则首当其冲。例如,准则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这就要求上市银行和证券公司善用衍生工具这把“双刃剑”,因为表内化将对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企业不但要考虑现金流等经济因素,还要考虑衍生金融工具对报表的影响,以避免给报表带来过大的波动。,(5)金融工具准则的变革,关于基本准则的几个问题说明:,(1)继续坚持我国基本准则的定位继续沿用企业会计准则,没有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体系在准则上有一个概念框架(准则法规、准则制定与执行的统一,概念框架针对制定机构,中国不仅要针对制定机构还要针对执行机构) (2)对会计目标进行修改,

12、92年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需要。会计目标:会计原则:以前是一般原则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增加实质重于形式,目标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现在:投资者、债权人、监管部门、管理者多元化的需要,相关性的前提是真实性为基础 (3)对会计一般原则作了完善 (4)对会计要素的定义进行重大调整 (5)突出了会计计量属性理念:公允价值不能广泛使用,满足一定条件可以采用,如: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不计入公允价值就是固定资产。现在有些企业交易公允有公允价不计折旧,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6)基本准则及具体准则结构,改变了原来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的体例,法律法规部门规章部门条例,而改用我国制度、法规的章节、条文模式。这是基于我国的会

13、计准则属于部门规章,具有强制执行力和法律效率,这一点不同于国际会计准则。,在构建准则体系的同时,还要考虑两个制度,一个是企业会计制度,另一个是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内容主要是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对应是会计分录的处理和会计报表的格式,这两个制度实质上起到准则操作指南的作用。制度与准则的比较来看,都要用财政部的文件来发,但是准则都是条款性的,制度操作性较强,制度是落实到帐务处理上,搞一套报表格式,起示范作用,较具体(起示范作用)。制度与准则的内容是一致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还要专门出一个应用指南,相当于原来的讲解,主要是解释为什么这样规定,举例子。这就是这套会计准则的柜架,一个基本准则,38个具体准则

14、,还有两个配套的起辅助作用的两个制度,一个会计科目,一个会计报表。另外还有一个解释性指南,起讲解作用。另外再发生的临时性的业务的,则另外发布专业的业务处理办法,即问题解答,成熟时再制定成准则。,下面具体讲一下准备发布的38个会计准则与原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的之间的异同及变化之处。,(2)通用业务准则 1、存货取消后进先出法,原因是IAS2在2003年度的改进计划中已经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理由是成本流与实物流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一致。本次准则体系建设中,对于非原则性问题,尽可能与IFRS保持一致。2、固定资产 变化之处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单独发布了IFRS3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主要是指对待售非

15、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固定资产的处理。我国对此没有单独形成具体准则,相应处理是在报表中单列项目反映和披露,不再制定具体准则。基本变化不大,主要变化是在确定净残值时,引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概念。由于目前尚难直接借鉴和全面引进IFRS5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经与IASB协调,要求改变固定资产净残值的确定方法。,3、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该准则是一项新准则,用于规范土地、房产中专门用于投资(而不是自用)项目的处理。在会计报表中将单列“投资性房地产”项目,会计处理可以采用成本模式(与固定资产差异不大)或者公允价值模式,但以成本模式为主导。同时规定如有活跃市场,能确定公允价值并能可靠计量

16、,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不计提折旧或者减值准备。财政部的观点也是谨慎使用公允价值,但在准则中不能排除公允价值的使用,这与IAS40以公允价值为主导还是有差异的,但IASB也已表示认可。不能取得公允价值的,仍以历史成本核算,其基本处理规则与固定资产一致。,1、 原来是按短、长期划分,短期投资主要是股票、债券,按照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规定“持有到期”的长期债券要以历史成本计量,并计提减值准备。对交易性的股票债券按金融工具的准则执行,改变了原来短期投资的处理方法,这部分内容在金融工具的确定与计量准则中有规定。投资准则的核心内容就是规定用权益法核算股权投资,包括投资方对被投资

17、方的投资,根据投资和控制的程度,一类形成重大影响,一类形成控制。 主要修订内容为调整投资的分类方式。调整后的投资分类为: (1)交易性证券投资,类似于原先的短期证券投资。期末按交易所市价计价(视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不再采用现行的单边调整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2)持有到期投资,即原先的长期债券投资,期限、面值、利率均固定,且持有期限较长,主要为债券。此类投资以历史成本计量,但如发生减值,则需计提减值准备。 (3)权益性投资,即长期股权投资。其成本法、权益法核算基本维持现状,这与IFRS仅在合并报表中使用权益法不同,可称为“会计核算的权益法”,准则同时涉及到会计核算而不仅

18、仅是报表列报。,4、长期股权投资,5、无形资产存在两方面的变化:(1)在概念、范围方面进行了调整。新的准则中无形资产主要是指可辨认的无形资产,不包括企业合并情况下的商誉。(2)原规定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费用都要费用化,新规定中准备对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费用资本化,其他费用仍旧费用化。6、建造合同基本上没有变化。7、资产减值 现行规定中的八项减值准备,没有进行量化规定,要自己进行判断,这样的提取不科学,转回较为随机,问题较为突出。 新资产减值准则中,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可回收金额的计算方法,明确了若干项资产减值迹象,以及可收回金额为协议销售价格减去处置成本后的净额或者预计未来

19、现金流量现值两者中的较高者。同时明确所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这是考虑到目前借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的问题很大。新会计准则体系与IFRS的实质性差异之一,对此IASB表示,因美国准则也不允许减值准备转回,所以他们将与美国方面协调此问题)。在执行该准则时,应注意避免在计提金额确定上“拍脑袋”。,在会计期末是否必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应当首先取决于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如果资产不存在减值迹象,则既不必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也不必确认减值损失。资产只有在存在减值迹象的情况下,才要求估计其可收回金额。 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

20、者确定。新准则规定对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计量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应用指南,便于实务操作。 某项资产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如果难以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的,新准则规定不应按照该单项资产为基础确定其可收回金额,而应当按照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可收回金额,然后据以确定资产的减值损失。 对于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新准则每年至少必须进行一次减值测试,而且商誉必须分摊到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后才能据以确定是否应当确认减值损失。,现行规定基本上侧重于固定资产借款,新准则改变了专门借款的概念,不再只限于固定资产的借款。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规定,借款只要是长期的,即使

21、是存货发生的费用和支出也应该资本化。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要从固定资产扩展到投资性房地产,再扩展到存货。目前需要调整的就是生产周期超过1年的存货的借款费用。允许为生产大型机器设备、船舶等生产周期较长的资产所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资本化,计入存货价值,而不再直接计入损益,也就是可资本化的资产不再限于使用专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8、借款费用,9、所得税 现行规定做法有两种:纳税所得调整法和应付税款法。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采用应付税款法。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较为推崇资产负债表观,所得税费用的计算要以资产负债表观为基础,认为企业盈利还是亏损归根究底要体现在净资产上。而我国以往比较推崇利润表观,新所得税准则则

22、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做法,运用了资产负债表观。该准则是新准则体系中实施难度最大的准则之一。与现行的应付税款法相比,该准则的理念有重大变化,参照IAS12的规定,强调权责发生制原则和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以利润总额为基础调整若干项目后求得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基础(按资产负债表观调整利润总额)。10、职工薪酬 包括的内容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基本一致。需要调整的是关于职工福利费用的问题,不是要调高提取比例,而是要按实际支出列支,改变了原来提取的做法。 对应于IAS19,职工薪酬也就是企业付给职工的所有报酬,包括工资、福利、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其他社会保障性缴款、住房公积金等。该准则规范的内容

23、与现行政策基本比较接近。取消计提应付福利费的规定,而改为所有企业一律据实列支,职工福利类支出超过税法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限额的部分进行纳税调整。补充养老保险在准则中也有规定,目前已在深圳、上海等城市试运行企业年金。年金缴款可以交给信托管理人或者其他受托投资管理机构。年金在IFRS中有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两大类,其中设定提存计划的处理基本与补充养老保险一致。设定受益计划在国内的法规中未作规定,实务上国内目前也没有,所以准则中对此未作规定。,11、或有事项没有大的变化,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 12、股份支付借鉴IFRS3但有差异。 13、收入 有两方面为题值得关注:一是分期收款销售的内

24、容有待调整,国际会计准则中无此方面的处理规定;二是关联方交易销售实现,收入的确认问题有待于调整。 14、租赁变化不大,能够取得公允价值的即按公允价值确认。 15、债务重组 这一部分主要是借鉴美国会计准则制定的。现行规定中,债权人确认损失,债务人对不付或少付的计入“资本公积”。在新准则中,强调在符合商业交易实质情况下,该作支出作支出,该作收益作收益处理。 改变现行的“一刀切”将由于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而是恢复最初债务重组准则的原状(但规定限制条件),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财政部认为,此时抵债物资虽然可能

25、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但是可以通过评估确定其公允价值,如果双方是非关联方,双方的协商作价也可视为公允价值。,16、政府补助 原规定中接受捐赠,计入“资本公积”,作权益处理。在新修订的准则中,取消了捐赠。补助,重点是政府补助,政府对企业的补助要淡化,逐渐从竞争中退出。但在目前转制时期还是要扶持,所以补助必须保留。目前对补助的处理,有的作权益处理,有的作收入处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规定对补助应该作收入处理。新准则规定只要没有文件规定的补助,都作收入处理;有法律、法规规定的,按照规定处理。IFRS对政府补助和政府援助采用全面收益法,但我国有所不同,准则规定对研发拨款等文件明确会计处理方法的,应从其规定

26、(例如将专项拨款视同国家投资,计入资本公积);没有特殊规定的才计入收益。这是中国会计准则与IFRS的另一项实质性差异。,17、非货币性交易 调整的主要问题就是公允价值计量的问题。现行规定中,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支付补价要计算损益。修改后的处理为要引入公允价值,能够取得公允价值的,要按公允价值来计量,这样就与补价无关。引入公允价值和评估作价。如没有活跃市场,则非关联的交易双方在无第三方干预的情况下协商作价,也可视为公允价值。 18、外币打算: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与现行作法基本一致。 19、会计政策、估计的确认与差错更正无重大调整。,新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存在一个比较

27、大的差异:我们规定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方法类似于股权联营,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企业合并行为不是企业双方完全自愿行为,是受第三方控制的,这种企业合并很难以公允价值计量。因此,在企业合并准则中规定了两种办法:一是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账面价值计量,另一办法是非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处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本一致,以公允价值计量。非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支付款项超过被合并方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差额作为商誉。新企业合并准则中,对商誉采取两种处理办法。 本准则的影响较大。企业合并在法律形式上有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按照合并双方是否处于同一控制下,分为处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目前在中国的企业合并中

28、为大多数)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控股合并不取消法人资格,实质是股权投资,在投资准则中规范;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是本准则所规范的内容。目前中国的企业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例如中央、地方国资委所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合并,或者同一企业集团内两个或多个子公司的合并,这不一定是合并方和被合并方双方完全出于自愿的交易行为,合并对价也不是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不代表公允价值,因此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以避免利润操纵。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可以有双方的讨价还价,是双方自愿交易的结果,因此有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并可确认购买商誉。商誉的减值问题在资产减值准则中单独予以规定

29、,只减值不摊销。该准则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方法与IFRS3一致;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目前IFRS中尚无规定,因此该项规定不作为中国会计准则与IFRS之间的差异看待。 。,20、企业合并,21、企业年金基金 国际会计准则退休金计划中规定两部分内容,一是设定提存计划,二是设定受益计划。我国目前刚刚启动“设定提存计划”,按工资总额一定比例提取的补充养老保险还没有在全国推开,“设定受益计划”在我国还没有,但有些机构正在研究。我国“设定提存计划”完全与国际会计准则“设定提存计划”完全一致。,企业年金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年金计划筹集的及其投资运营收益形成的、用于支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待遇

30、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 将企业年金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会计处理和列报,有助于提供关于企业年金财务状况、净资产变动等方面的有用信息,进而反映相关各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是国际通行做法。22、首次采用企业会计准则 用来解决在2007年1月1日执行新准则时,38个具体准则新旧衔接问题。,特殊业务准则 1、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首先解决了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分类的问题,过去,对金融企业按投资核算,与一般企业相同。新准则将金融资产分为四类:一是交易性金融资产,二是持有至到期的金融资产,三是贷款和应收账款,四是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指股票和债券,这类都是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差额计入当

31、期投资损益。持有至到期的金融资产主要是指债券,允许采用摊余成本计量,可提减值。贷款和应收账款很难取得公允价值,因此按成本计量,贷款减值主要根据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确定,否定了现行五级分类的贷款的做法。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主要是持有至到期的金融资产中的持有至到期债券。 新准则规定,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确认,公允价值的变动差额不计入损益,而是计入权益,在真正出售时再转入当期损益。对于衍生产品的确认由原来规定的在表外披露,修订为转入表内确认,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差额计入损益。,2、金融资产转移与国际准则39号的一部分相对应,开发银行与建设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就是金融资产的转移准则所要规范的。

32、所谓的资产证券化就是银行将其优质资产拿出来,委托给信托公司将其证券化,增加一个金融产品,解决信贷资产流动性的问题,同时也是要将优质资产获得比原来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也就是收益要超过原来的利息。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马上将贷款转变为现金,同时又可以将这些现金进行投资获得更多的收益,然后进行收益分配。这里涉及会计的两种情况处理,一个是终止确认,即什么时候从银行账户划出去了,这时候计算资本充足率就提高了。另一个是不终止确认。金融资产的转移准则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时候银行可以进行终止确认,什么时候从银行账户划出去了,终止确认的条件是几乎所有的风险与报酬均转移出去了。 3、套期保值目前套期保值的业务在我

33、国还是很多,但还是产生了,这里要掌握两个环节,一个是套期保值的工具,一个是被套期保值的项目,套期保值就是防范金融风险,套期保值的工具主要是金融衍生工具,被套期保值的项目的范围就很广范了,只要认为有风险的项目,都可以用来套期,锁定风险。 4、金融工具列报与国际会计准则32号及最近发布的7号内容相衔接,只要是有风险的金融工具都要列报与披露。,5、原保险合同和再保险合同国际会计准则4号,国际准则只有一个保险合同,我国规定了两个保险合同准则,比国际准则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我国的商业保险还是比较成熟的。特点是保费收入的确认及保险支出的确认。原来关于保费收入的确认我国与国际准则是不同的。这次进行了修改,

34、在保费收入与保险支出的确认进行了调整,与国际准则4号基本一致。,6、石油天然气开采 在石油这一块,基本上要与国际准则一致。国际准则规定了两种处理,一种是“成果法”,另一种是“完全成本法”。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开采采用的“成果法”来确认的。,规范了完整的油气开采各阶段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油气开采是高风险高投入的生产活动,油气资产本身又是不可再生资源,故而油气开采活动会计必然有其鲜明的自身特点。油气生产企业除了从事开采这种上游活动,往往还同时从事炼制、销售等下游活动。 明确了油气资产的计量模式。国外对油气资产的计量主要有两种模式:历史成本加标准化计量和储量确认会计。新准则规定按照历史成本归集、确认矿区

35、权益和井及相关设施的成本,同时辅之以特殊的披露要求,与目前的国际惯例基本实现了趋同。、 要求采用成果法对勘探支出进行资本化。对于油气勘探支出的会计处理,存在成果法和完全成本法两种方法。目前主要国际石油公司都采用成果法。 引入产量法计提油气资产的折耗。规定矿区权益和井及相关设施等油气资产,应当计提折耗。国际惯例采用产量法计提折耗。新准则规定引入了产量法,同时仍旧保留了使用年限法。,7、生物资产主要针对农垦企业,生物资产包括植物与动物,与国际准则41号农业相对应。此准则关键问题是是否采用公允价值来计量。现行我国的做法是采用有历史成本来计量的,国际准则是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征求意见稿修改的基本原则是:

36、能够取得公允价值的,用公允价值来计量,不能够取得公允价值的,用历史成本来计量。 划分了生物资产的类别。新准则规定根据生物资产本身的特性和用途,并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将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三大类,并分别进行了定义,规定了相应的会计处理。 界定了公益性生物资产的确认标准。新准则规定,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公益性生物资产,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具有服务潜能,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获得经济利益,因此应当确认为生物资产。因此,新准则规定公益性生物资产的确认标准与消耗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有所不同,引入了“服务潜能”的概念。,规范了生物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对生

37、物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新准则没有采用资产减值准则中有关减值迹象的判断等进行减值测试的方法,这主要是考虑到生物资产与其他资产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即生物资产本身具有自我生长性,有时短暂的减值可能会通过以后的自我生长而得以恢复其价值,特别是林木资产生长周期短则几十年、长则上百年。 规定了生物资产的列报内容。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长期资产类中单独列示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和各类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这样将能更准确地反映生物资产的有关信息,有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有利于报表使用者更好地决策。,六、报告类准则 1、财务报表列报表内披露或附注,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利润分配表、所

38、有权变动五张表构成。规定了各报表应列项目,基本要素等。 2、现金流量表与现行做法没有什么变化 3、中期财务报告与现行做法没有什么变化 4、分部报告原来我们的报表也有这方面内定,这次单独制定了一个准则,其是附注内容,并不是财务报表。 5、合并财务报表与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相比,该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以控制的存在为基础,更关注实质性控制,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准则排除了比例合并方法,但要求业务与母公司差异较大的子公司也应纳入合并范围。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

39、并范围。,规定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即母公司所控制的所有子公司都必须纳入合并范围,包括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半数以上表决权的子公司和母公司拥有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但能够控制的子公司。 取消了比例合并法,对于联合控制主体(合营企业)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采用权益法进行会计处理。 在确定合并范围时不再强调重要性原则,即无论是小规模的子公司还是经营业务性质特殊的子公司均纳入合并范围,重要性原则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内部交易的抵销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上 。 规定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的份额,应作为非控制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所有者项目下单独列示。 明确了合并现金流量表正表和补充资料的编

40、制方法。,6、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与现行做法没有什么变化 7、关联方披露 没什么变化,不同之处是披露范围发生了变化。新准则强调国有企业之间除非是有投资的情况下才是关联方,否则不是关联方。与IAS24相比存在实质性差异。IAS24中已取消了“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不能仅仅因为同受国家控制而成为关联方”这一豁免规定,但中国的国有企业,其性质不同于西方,国有经济规模大,取消该豁免条款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对国有企业之间的关联方关系的确定延续目前的规定,即国有企业之间只有当存在投资纽带或者其他实质性控制关系时才认定为存在关联方关系。 8、每股收益 与国际准则相对应,基本一致。与我国现行做法变化比较大,在分母

41、中增加了可转换债券这一因素,增加了“稀释每股收益”这一概念,在利润表中增加 “每股收益”这一项目。该准则为新制定的披露准则,不涉及确认和计量问题。重点是解决可转债、期权性质的认股权证等问题。该准则的制定背景是:继续沿用2001年证监会发布的第9号编报规则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已不能满足要求。本准则借鉴IAS33的规定,要求计算基本EPS和稀释EPS,且这里的稀释EPS概念不同于证监会9号编报规则中的摊薄EPS,计算方法更加科学化。同时,在利润表的后面直接披露EPS数值。,总结:目前我国正在制定的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准则基本趋同,不同之处有三个具体准则:一个是合并报表 ,二是资产减值,三是关联方交易及其披露。还有一个是有关“公允价值”这一问题存在不同意见。,答问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资产评估/会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