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 础 会 计,主讲人:,王贤斌,目 录,第一章 总论,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会计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会计的含义 第三节 会计的对象 第四节 会计等式第五节 会计工作组织第六节 会计学及其分支第七节 会计方法,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会计的历史发展 一、我国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周王朝 设置会计官职“司会”2、秦汉时期 使用记载符号“出”、“入”3、唐宋时期 创建结账方法“四柱清册” 旧管(元管)+新收=开除(已支)+实在(见在),4、明末 发明复式记账法“龙门账” 5、清末 引进西方复式记账法 6、建国后 沿用前苏联会计模式 7、78年 会计改革 8、85年 颁布会计法9、93年 “两则”出
2、台 10、97年 具体会计准则出台 11、00年7月1日 新会计法实施 12、00年12月29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制度,二、西方会计的产生和发展1、萌芽阶段 1494年前单式记账2、近代阶段 1494年复试记账借贷记账法产生20世纪50年代 传统会计分解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3、现代会计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产生现代会计。,三、会计发展的阶段与环境1、 古代会计(从产生1494年复式记帐出现)会计环境特点:1)国家已经产生为维持运转需公共财政支持,需向国民征税,以实物为主、后发展到货币2)企业的雏形形成,规模小,以手工作坊形式存在3) 生产力水平低下 古代会计表现:1)
3、以官厅会计为主,核算税收收入和分配2)以货币和实物为计量单位3)采用单式记帐、流水帐4)会计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2、近代会计(15世纪到20世纪50年代)是会计报表形成的时期会计环境特点: 1) 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欧洲产业革命 2) 产业革命导致了社会大分工 3) 手工工场规模扩大,品种增加 4) 产生了市场竞争近代会计特点: 1)以企业会计为主,官厅会计退出主导地位 2)以货币计量为主, 货币成为一般等价物 3)普遍采用复式记帐法 4)会计具有独立的功能 5)形成一套会计核算方法,3、 现代会计(19世纪50年代至今)会计环境特点:1) 科技迅速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主要动力2
4、)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出现跨国公司3)市场竞争越发激烈4)相关学科发展(计算机),这一时期会计特点:1)会计理论的形成标志着会计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2)会计成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3)形成完整的会计体系4)会计规范化: 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成为会计行为的规范,第二节 会计的含义 一、会计的概念P 2会计是对各单位(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资金运动),主要运用货币形式,借助于专门的方法和程序,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核算和监督,产生一系列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经济管理活动。,概念分析:上述概念第一、概括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特点第二、概括了会计的单位第三、概括了会计的单位第四,概
5、括了会计的职能第五、概括了会计的目标第六、概括了会计的本质,第一、概括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特点。会计核算的基本特点 :一是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二是对经济业务的核算和监督具有连续、系统、全面、综合性。,第二、概括了会计的单位会计单位即会计主体,是各独立核算的,具有法人地位的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凡有独立的资金可以负责支配使用,其收支必须也可能独立核算,其经营成果可以单独考核,并能定期编制会计报表,提供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的单位。,第三、概括了会计的对象会计以会计单位以货币表现的经济业务(资金运动)作为自己的对象。资金运动是会计对象的一般描述,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可用会计要素来表示。,第四,概括了
6、会计的职能会计职能是提供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对经济业务核算和监督。,第五、概括了会计的目标会计目标旨在加强管理,改善经营, 提高经济效益。会计核算的目标P5 1、 满足政府宏观调控需要 2、 满足投资人决策需要 3、 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第六、概括了会计的本质会计本质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二、会计的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借助于会计,首先能够用货币形式确定资金运动,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重要的信息;其次,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可以按照国家的计划要求和市场需求变化,及时监督、指导并调节企业的经营活动。因此,在我国不论是微观搞活企业,还是加强宏观控制,都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7、,三、会计的不同学派(本质)1、工具论学派 2、技术(艺术)论学派 3、会计信息系统论学派(葛家澍-南派)4、管理活动论学派 (阎达伍、杨纪琬-北派)5、会计控制系统论学派(杨时展),第三节 会计的对象,一、会计对象的一般描述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一般描述为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二、工业企业经营资金的运动过程1、 什么是资金(本)资金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财产、物资(包括货币本身)的货币表现。2、什么是资金(本)运动资金运动是指资金的投入、周转与退出的总称。,3、资金(本)的循环资金的循环是指资金从货币资金开始,顺序经过供、产、销三个
8、阶段,资金形态由货币资金转化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的过程。4、资金的周转资金的周转是指资金周而复始的循环。,5、 资金(本)运动的总公式工业企业供应 生产 销售A g G-W -P-W-G Pm G 货币 储备 生产 成品 货币,商业企业采购 销售G-W W-G为卖而买 为买而卖,6、工业企业会计的具体对象(1)企业所拥有的各项资产的实有额及其债权人、所有者对这些资产的要求权。其中债权人的要求权总是优先于所有者的要求权;所有者权益是一种留剩权益,即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1)-资金静态运动(2)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即各项费用。(3)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取得的
9、各种收入和财务成果(利润)。(2)、(3)-资金动态运动,工业企业会计具体对象即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体现企业基本财务关系,是资产负债表要素,反映静态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体现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财务关系,是损益表要素,反映动态财务关系。,三、会计的具体对象(会计要素)1、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的资产具有以下特征:首先,资产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经济资源,即可以作为要素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如人力资本、专利权、存货、固定资产等。这就把资产同一些不能
10、再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的耗费项目区别开来。,其次,资产必须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企业不能根据未来或预期的交易、事项,或者企业计划中经济业务来确认一项资产。 再次,资产必须是企业所拥有的,即使不是企业所拥有,但也为企业所控制的。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最后,资产必须能够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2、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企业的负债具有以下特征:首先,负债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其次,负债是企业现时的义务。再次,负债是因过去的交易、事项的发生所引起的。企业预期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将产生的债务,不能确认为企业的债务。,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
11、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数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相对于负债而言,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在一般情况下,所有者权益不向负债那样需要偿还。除非企业发生减资、清算,否则企业不需要偿还给所有者。其次,企业清算时,负债将优先偿还,而所有者权益只有在负债得到偿还后,才能得到返还。再次,所有者权益能够分享利润,而负债通常不能参与利润的分配。,4、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通常具有以下特征:(1)收入是从企业日常经济生活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如固定资产转让收入。(2)收入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增
12、加或负债的减少,或者同时引起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如以商品抵债的同时,收取部分现金作为补价。(3)收入将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代收的款项,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5、费用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其特点在于:首先,费用是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所以属于损失。其次,费用可以表现为资产的减少,如耗用存货。也可能引起负债的增加,如负担利息。或者同时表现为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再次,费用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6、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
13、经营成果。净利润为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三个项目的总额减所得税费用之后的余额。如有补贴收入也计入利润。,第四节 会计等式一、什么是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方程式或资产和权 益的平衡关系)资产和权益在数额上必然相等的关系,在会 计上称为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即会计等式。,二、为什么说资产和权益之间存在这种平衡关系从静态看:企业所有的资产和权益都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侧面,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资金的结果。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必然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反之亦然,资产和权益相互依存,从数量上看,资产和权益的总额始终相等,用公式表示:资产=权益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基本会计等式),由于企业实现
14、的利润将会增加所有者权益,根据“收入费用=利润”可以得出:收入将使所有者权益增加,费用将使所有者权益减少,因此,基本会计等式可以扩展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 (扩展的会计等式),从动态看:经济业务发生后,会引起资产和权益发生增减变化,这种变化不外乎以下四种类型:(1) 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增减金额相等;(2) 权益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增减金额相等;(3) 资产项目与权益项目同时等额增加;(4) 资产项目与权益项目同时等额减少。只要记账和计算没有错误,就破坏这种平衡关系。,三、举例P11【例12】 明光工厂2000年1月份从银行取得贷款400万 元,现已办妥手续,款项已划人本企
15、业的存款户头。这项 经济业务对上述会计公式的影响为:资 产 类 银 行 存 款 (负债十所有者权益) 银 行 借 款十 = 十 (1000万元) 增加额(400万元) (1000万元) 增加额(400万元)资产类(1400万元)=(负债十所有者权益)(1400万元)可以看出,明光工厂的会计等式两方都增加了400万元, 等式没有被破坏。,【例1-3】 明光工厂支付上年未还的应付货款,已经从企业账户中开出转账支票150万元。这项经济业务对上述会计公式的影响为:资 产 类 银 行 存 款 (负债十所有者权益) 应 付 账 款_ = _ (1400万元) 减少额(150万元) (1400万元) 减少额
16、(150万元)资产类(1250万元)=(负债十所有者权益)(1250万元)可以看出,明光工厂的会计等式两方都减少了150万元,等式没有被破坏。,【例1-4】 明光工厂开出现金支票10000元,以备日常使用。这项经济业务对上述会计公式的影响为:资 产 类 银行存款减少额 现金增加额 (负债十所有者权益) _ + = (1250万元) (1万元) (1万元) (1250万元) 资产类(1250万元)=(负债十所有者权益)(1250万元)可以看出,明光工厂的资产类项目此增彼减的额度相等,对资产类项目总额没有影响,等式没有被破坏。,【例1-5】 明光工厂应付给光大公司的应付货款200万元,经协商转作光
17、大公司对明光工厂的投资款。这项经济业务对上述会计公式的影响为:资 产 类 (负债十所有者权益) 应付账款减少额 长期投资增加额= + (1250万元) (1250万元) (200万元) (200万元)资产类(1250万元)=(负债十所有者权益)(1250万元)可以看出,明光工厂的负债类项目减少200万元,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增加200万元,对等式右方总额没有影响,等式没有被破坏。若考虑到收入和费用有16种变化。,四、 结论:从以上静态分析和动态四种类型9种变化可以看出,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然会引起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不会破坏上述平衡关系。因此,会计等式是会
18、计工作中设置帐户、复式记账、编制报表的理论依据。,第五节 会计工作组织会计工作组织的内容P 296包括会计人员的配置、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法规的制定,及会计档案的保管一、会计人员 1、工作职责P2982、工作权限P2993、会计专业职务的设置P 3014、总会计师职权P303,二、会计机构P304 三、会计法规P307从纵向看,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会计法律,主要指会计法。第二个层次是会计行政法规。主要由国务院规定,主要有总会计师条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第三个层次是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财政部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规范,如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从横向看,会计法规体系包括
19、四个方面:一是会计核算方面的法规,如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二是会计监督方面的法规,如会计监督管理办法、内部控制制度规定。三是会计机构人员方面的法规,如总会计师条例、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等。四是会计工作管理方面的法规,如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等。,(一)会计法85年1月21日6届人大9次会议通过会计法93年12月29日8届人大5次会议修正会计法99年10月31日9届人大12会议修订会计法新会计法共分七章五十二条,(二)会计准则1、会计准则分类 基本准则 具体准则 2、会计准则的意义 1)什么是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企业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提供财务报告所应遵循的规范。2)制定会计准则的
20、意义 (1)制定会计准则有助于加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 (2)制定会计准则有助于扩大对外开放 (3)制定会计准则有助于深化企业改革,3、我国会计准则的结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要素准则会计报表共性业务准则会计报表准则特殊行业、业务准则,(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称会计假设,是根据社会经济的客观情况及变化趋势,对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所做出的合乎逻辑的推断和规定。如果对这种假设并无令人信服的反证足以证明其错误,这种假设即可成立。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会计主体P14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P142
21、、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因清算、解散、倒闭而不复存在。它规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3、会计分期P15 会计分期是持续经营的重要补充,它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是指将企业持续经营的活动人为的划分若干个相等的时间间隔,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会计信息。4、 货币计量P15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核算中,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和要求。我国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22、有13条。 1、 总体性要求的原则谨慎性原则相关(有用)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 2、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客观(真实)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一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清晰)性原则,3、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的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4、会计修订性惯例的要求的原则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谨慎性原则),(四)会计制度1、什么是会计制度P 3112、种类P3113、内容P 311(五)会计档案P312保管期限P314,第六节 会计学及其分支一、会计学学科会计学学科属经济科学、 会计学学科属管理科学二、会计学分类 (一)按从事领域分营利组织会计企业会计非营利组
23、织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会计)(二)按研究内容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学(三)按应用部门分P 14工、农、商、施工、交通、旅游、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等,第七节 会计方法会计方法是指用何种手段去实现会计的任务,完成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职能。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考核;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检查。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一、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会计的主要方法,是其他各种方法的基础。会计核算又包括一系列具体的方法。1、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与审核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算7、编制财务报表习惯上,人们将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这一会计核算程序称之为会计循环。,会计核算方法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在单位组织的经济业务发生时: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内容取得或填制会计凭证并加以审核;同时,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账户,并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运用复式记账法登记账簿,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各种需要确定成本构成的业务,要进行成本计算,对凭证账簿记录要通过财产清查加以核实;最后,根据核实的账簿资料编制会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