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概述 10.2下游加工的特点 10.3下游加工过程的一般流程和单元操作 10.4 生物技术下游技术发展动态,10. 发酵产物的下游加工概论,10.1概述一、下游技术的发展历程 1、古代酿造业 2、第一代生物技术时期主要是近代分离技术,如过滤、蒸馏、精溜等。,3、第二代生物技术时期产品的多样性决定了分离产品的多样性, 沉淀、萃取、吸附等技术开始广泛的应用。4、第三代生物技术时期 研究热点主要是活性多糖、活性蛋白、活性质脂、特殊复合物,广泛应用层析技术。,10.2下游加工的特点,一、发酵液和发酵产物的的一般特性 1、含水量高,有些达到90-99% 。 2、发酵液中产物浓度低。抗生素25g/
2、L ,氨基酸100 g/L ,酶20 g/L ,蛋白质10 g/L 。 3、固形物主要是菌体和蛋白质胶体物,粘度大,不利于过滤。 4、产物稳定性较低。,5、杂质多,包括培养基中的各种成分; 6、有少量难分离的结构相似的副产物; 7、含有有害的有机杂质,如色素、细菌内毒素等。 8、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高。例如青霉素引起过敏的物质含量在1.510-6,对于蛋白质药物一般要求杂蛋白浓度小于2,重组胰岛素要求小于0.01。因此,产物的浓度及提取成本是和产品价格成正比。,二、下游加工过程遵循的原则 1.时间尽量短; 2.温度低; 3.pH适中,控制在适合产物的范围内。 4.严格清洗消毒生产环境和设备。,
3、10.3下游加工过程的一般流程和单元操作一、一般流程 1、下游加工考虑的因素 1)是胞内产物还是胞外产物 2)原料中产物和主要杂质浓度 3)产物和主要杂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差异 4)产品用途和质量标准 5)产品的市场价格 6)废液的处理方法,2、生产工艺 下游技术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初步分离(提取)、高度纯化(精制)、成品加工。,3、工艺过程中的控制 1)首先要控制产品的收率和质量。 2)尽量减少分离提取的步骤,减少损失,提高总收率。例如:有6步,每步收率为90%,总收率只有53.1%,每步收率为95%,总收率只有73.5%。 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重复提取。,例如谷氨酸一步等电点结晶收率为75%,结晶母液经过离子交换提取,二步收率为65%,则总收率75%+(1-75%)65%=91.2%4)采用步骤的次序要相对合理。,10.4 生物技术下游技术发展动态,成本、质量、环境保护将是生物下游技术永久的发展方向和推动力。一、传统技术的提高和完善蒸馏、蒸发、过滤、离心、结晶和离子交换等传统技术的提高和完善。,二、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1、新型分离介质的研究和开发膜、树脂和凝胶是目前主要的新型分离介质。 2、新型分离技术的开发各种分离纯化技术互相结合、交叉、渗透形成新的分离技术。膜蒸馏及渗透蒸发,离子交换色谱等。3、发酵和下游工程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