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高中科目課程及評估架構,教育統籌局 課程發展處 2005年6月,2,新高中學習目標,善於運用兩文三語; 具備廣闊的知識基礎,能夠理解當今影響他們個人、社會、國家或全球日常生活的問題; 成為有識見、負責任的公民,認同國民身分,並具備世界視野; 尊重多元文化和觀點,並成為能批判、反思和獨立思考的人; 掌握終身學習所需的資訊科技及其他技能; 了解本身的就業或學術抱負,並培養正面的工作和學習態度;以及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參與體藝活動。,3,新高中學生課程 - 全人發展及多元化,4,何謂學習進程?,高中一學生在選科方面有較多選擇,讓學生可以探索自己的興趣,然後才決定高中二及高中三的選擇透過各個主
2、題的編排次序、引導學生認識本科的指引,以及靈活的時間安排,5,何謂學習進程?,6,學習進程例子:,中文,通識教育、數學及科學課程有何改變?,8,通識教育課程,課時由12.5%減至10%3個學習範疇不變由9個必修單元減至6個 + 獨立專題探究6個必修單元 以公開考試作評核 並採用五級制的匯報方式獨立專題探究 學生從提供的題目中選擇其中一個主題來進行獨 立專題探究 採用校本評核,9,通識教育課程,10,課時(10% - 15%),數學課程,單元一(微積分與統計),單元二(代數與微積分),必修部分 (10%) (全部學生),分為基礎課題及非基礎課題(選擇性),選修部分 (5%) (選擇性),11,3
3、 種組合選一: 必修部分 (一般用途) 必修部分 + 單元一 (認識更多數學知識) 必修部分 + 單元二 (為在數學有關領域的升學進修) 分開匯報必修部分及單元的成績,數學課程,12,科學科,(為選修兩個科學科目的學生提供三個不同選擇),(為只修讀一個理科科目的學生而設),科學科 (綜合),科學科 (物理,化學) 補足生物科科學科 (生物, 物理) 補足化學科科學科 (化學,生物) 補足物理科,模式 I: 跨學科單元模式,模式 II: 組合模式,1個科目 2種模式 4個不同選擇,高中科學科,13,除學科知識外, 高中學生還需要些甚麼?,全人發展,14,其他學習經歷,德育及公民教育 社會服務 藝
4、術活動 體育活動 與職業有關的經驗,15,為什麼需要其他學習經歷 對其他學習經歷的期望,促進全人發展(德、智、體、群、美) 與考核科目及職業導向教育起互補作用 提升終身技能 培養有教養及負責任的公民 尊重多元的價值及健康生活模式 發展對事業的抱負,16,學生學習概覽,推動學生不斷學習的途徑就業及升學的通行証考慮以電子媒體提供有效的存取服務,17,學生學習概覽姓名陳大文年齡18 校內成績 香港考試評核局公開考試成績 (包括校本評核) 職業導向課程的資歷 (如適用) 學習經歷 其他校外傑出表現、獎項及參與活動,18,工作重點,課程設計 於2005年年底敲定所有科目的課程及評估架構,以便出版商開始編寫課本 於2006年完成所有科目的課程及評估指引和新高中課程指引 課本及學與教資源 適用教科書和學與教資源在2009年年初備妥 大學收生準則 大學於2006年年中公布各學系/課程收生的具體要求 專業發展 所有教師將於2008年9月前完成必需的培訓,19,與家長保持緊密溝通,3+3+4 網上告示板 3+3+4 網上意見區 3+3+4資訊小冊子 定期舉辦家長簡布會或座談會,攜手前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