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众数2(详).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6737046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众数2(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众数2(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众数2(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众数2(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众数2(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众 数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众数。教学目标:1. 通过与学过的统计知识(平均数、中位数)的比较,认识并理解众数的含义。2. 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3. 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不同特点,并作出合理决策。4. 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意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在具体情景中,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点,并作出合理决策。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 文具中的众数(初步认识众数)1情景引入:师:今天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笔袋,这是厂家新研制的两个款式,为了知

2、道消费者的感觉怎样?所以请了 7 位试用者对这两款笔袋分别打了分,如果我们用条形的高低来代表分数的多少的话,凭你的感觉,你觉得哪一款笔袋更受试用者的欢迎呢?(表扬语:他不仅选择了自己心目中的款式,而且还告诉我们理由,很棒;你不仅关注了最高的,还关注了大多数是怎样的,很有水平;你还用上了我们以前的学过的词汇:平均,我很喜欢你这种学习的感觉。 )师:每个人都在表示自己不一样的想法,感觉很棒。2出示具体分数,进一步辨析:师:那我们现在来看一看(出示分数) ,如果满分 10 分,现在根据上面的打分,综合试用者的意见,如果我们要把 A 款和 B 款分别打出一个分数来评价的话(板书:A、B) ,你觉得最终

3、我们该打几分呢?你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来确定呢?有没有不同的角度可以来确定?每个人都想一想,把你的想法表示在学习本上,如果有了自己的想法,还可以轻声和自己的同桌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师:我发现有的同学在想到一种评分方法后,已经在想第二种评分方法了,很棒的学习方法,有自己的想法的同学举手,放下。 (不发散)师:刚才鹏老师转了一圈,发现许多同学都想到了计算一个以前我们学过的数据,什么数据?(板书:平均数)师:你们求了没有,求得的结果谁来说,怎么算的?鹏老师也算了一下,经过计算以后,发现它的平均得分都是 8.6,不分上下, (板书:8.6)怎么办?(生:用中位数 9 8)师:A、B 款应取几?谁也是

4、这样的想法?(表扬:英雄所见略同,板书:中位数) ,用它有好处吗?3引出众数:师:还有其它不一样的打分方法吗?(生:A 款打 9 分的比较多,B 款打 8 分的比较多,板书: 9 和 8)师:他也选了 9 和 8,但是他选择 9 和 8,和我们刚才选择 9 和 8 一样吗?他是怎么选得?根据刚才这两位同学所说的 9 和 8 的意思,能不能给这种数也取个名字呢?师:众口一词,他们取得名字叫众数,哪一个众?观众的众,群众的众,三人成众。 (板书:众数)(引入课题)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研究这个新的统计数量的代表。 (板书:代表)(板书课题:众数)师:众是什么意思?能给众组个词语吗?万众一心,

5、众志成城,众字真好,有一种凝聚人心的力量。师:那么在我们数学中,怎样的一个数,它是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呢?(板书:一组数据中)师:相互启发,越来越完整了,看来同学们都已经理解众数的意义了,让我们把它写下来(板书: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 (朗读整句概念)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作这组数据中的众数。刚才 A 款中的众数就是 9,B 款中的众数就是 8。师:如果你就是这个文具厂家的经理,看着刚才大家整理出来的这些统计数据的代表,你会做出些什么决策呢?师:不生产 B 款,你觉得行不行?为什么?大众的需要可能倾向于 A 款,但有没有人喜欢 B 款?(表扬语:某某经理,希望你的产品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二、 趣

6、味运动会中的众数(练习巩固,全面掌握众数的特点和作用)1生练习:求众数和中位数: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个新的统计数量的代表众数,接下去我们就要应用这个新知识,去解决学校趣味运动会中的数学问题。师:为了能在这次趣味运动会中取得好成绩,五(2)班正在积极选拔运动员,下面是第一小组的三项个人的项目的选拔成绩统计,你能试着找出每一组数据中的众数与中位数吗?请你找一找,写一写(师巡视) 。师:有同学提出问题了,如有问题,请你在旁边打上问号,等会咱们一起讨论。师:在刚才找众数和中位数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一组数据,你觉得要拿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的?2随机:众数可能不止一个(生:第二组有两个众数)师:他不仅提

7、出了问题,还告诉我们他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的理由,同学们,在这样的情况下,众数应该是什么呢?(生:两个都是吧。生:38 和 40 的中间数。 )师:我们现场有两种意见,喜欢这样的感觉,你们支持哪方观点?(生支持观点 2)师:到底对不对?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刚才讨论的那个众数的意思就可以了,对不对?什么是众数?(再次读概念) ,那么多人支持39,你们的意思是?39 是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指着屏幕) ,有吗?师:看来众数确实跟同学们以前学习的经验有点不一样。有的时候众数可能不止一个,那这一组数据的众数应该是:38 和 40。师:还有没有提出问题的,继续讨论。3随机:可能没有众数(生:第三题没

8、有众数)师:你觉得它的众数应该是?每个数都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吗?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又特殊了,我们就说这组数据当中(生:没有众数) 。师:因为它没有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圈一下最多两个字) 。师:现在剩下的数还有问题吗?让我们一起来快速回答。4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师:经过我们刚才这样有意义的讨论,现在我们可以明确,看来在一组数据中的众数,不仅表示的意义和中位数不一样,还有地方不一样,就是(众数可能不止一个)(生:如果每个数的个数都是一个的话,就没有众数)师:如果是两个两个呢?都是三个呢?就说都是一样的,那就没有众数。太棒了,现在我们的理解更深了。5探究统计数据的变换规律(1)重点分析跳绳成绩中数据

9、的变化规律: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重点来看一看这三个成绩中的跳绳成绩,鹏老师把跳绳成绩整理成了统计图,还计算出了它们的平均数。这时候,有一个人说了:老师,我的成绩记错了,我的个数还要多呐。糟糕了,惨了,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这三个统计数据都得重新算一遍?(生自由发表意见)师:平均数会不会变?总数呢?一个这样的变化就会引起整个平均数的变化。 (得出结论:平均数一定会变。 )师:众数与中位数到底变还是不变?先说中位数吧。师:众数呢(生自由发表意见后,数据变化演示 140 变 152,变 170,变更高,边变边说众数。 )?总结:也就是说,其实变得数据不一样,这个众数可能变,也可能不变。师:到底是哪个人把

10、成绩记错了呢?(出示名字) ,你觉得这三个统计数据的代表,谁肯定会变?剩下的两个变不变?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孙阳到底哪儿给他记错了,原来他的个数应该是 182,所以平均数也要重新计算,应该是 148。(2)与全班的成绩进行比较:师:鹏老师还调查了这个班全班的 45 名同学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情况,你觉得它这三个数的和这个小组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相比,可能会怎样?师:你能去考虑全班每一个数据最后可能是怎样排列的,真棒!(出示全班数据)看看你们心中的数,和最后的这个数据有差不多的吗?师:众数一样吗?看来前面这个小组的众数 140 比全班少多了,用这个小组的众数不能代表全班。(3)钱磊

11、的水平:师:这个时候,钱磊同学说了,我的成绩 152 个,在班里处于中上水平,你同意他的说法吗?师:你会选择哪一个统计数据作代表,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呢?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很了不起,并没有因为我们今天这节课研究众数,就特别偏爱它,生活中我们到底选择哪一个统计数量作代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6. 众数的集中情况师:除了上面的个人项目,五(2)班还有一个集体项目也需要选拔运动员,那就是由 10 名同学组队参加的集体舞比赛,班主任王老师已经在全班 45 名同学中选了 20 名舞姿较好的同学,下面是这 20 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根据以上数据,你觉得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师:你们是根据哪个统计数

12、量选择的?师总结:因为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它能够反映这组数据的集中情况,所以在这里当然是众数 1.52 最合适。 (板书:集中情况)三、 生活中的众数(众数知识的拓展延伸)1超市中的众数:师:我们接下来换个地方去看看,请同学们跟着鹏老师去超市看看,这里有超市销售的 20 件 T 恤的尺寸,哪一个尺寸的销售量比较高( 41) 。我们把它统计一下,它的众数应该是:41。师:请问如果你是这个 T 恤柜台的销售经理,中位数、众数、平均数你最关心哪种数?为什么?众数说明什么?师:鹏老师在这个超市中还看见了一种特殊的尺码:均码,听到过吗?语文讲究望文生义,你望着这个文,你想一想这个大概应该是

13、什么意思?到底是什么、打开课本第 123 页,阅读你知道吗?看看我们同学刚才的理解和书上的理解是否一样?师:现在理解了吗?看来这个均码也包含着我们众数和平均数的知识,那你猜一猜,这件衣服的均码大概是多少厘米呢?师:大家的猜测都很有道理,总之,均码就是综合这几个比较受欢迎的尺码的数据而得出的一个尺码。2. 众数现象:师:同学们,除了以上这些情况,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也用到了众数?(生:选举的时候)师:我们班就搞过类似的选举,如上次的班干部竞选。今天,我们现场再来搞一次另类的选举,有兴趣吗?(海宝最佳着装评选,一组选举,一人计票。)谁是这次选举的众数?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师:所以有的时候,这个众数不仅可以是一个数,还可以是一种数量或词语,以此来表示我们统计的结果。师:大家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一些评比吗?这里的众数可能是一个小吃名字、一个人名、一个书名,所以选举当中确实是有众数的。其实,课的一开始大家听的这首歌里,也有众数。如果按照这个顺序来排列的话,新百家姓里的众数就是:李。四、 课堂小结师:谁能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师:同学们的收获真多呀!但这节课,最令我感动的就是大家的这种探究精神,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继续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