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伍友功.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6729339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伍友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伍友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伍友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伍友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伍友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行为与环境调研报告-艺术系系馆广场环境心理学分析班 级:09 城建建筑学 号:09290020227姓 名:伍友功指导教师:段伟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筑系2011-12校园广场绿地设计说明一.概况: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在合肥包河区金寨路,校区占地面积 1274 亩、有南北两个校区,今天我们来分析北校区的环境,北校区教学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雅,办学条件优越,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休闲活动场所并为学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校园广场性质规划指导思想:1 广场性质:根据广场规划范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特征,以美化校园景观,改善整个校园的环境质量,该广场的性质定为:以植物景

2、观为特色,中央主景区,集休憩娱乐、晨读区。功能为一体,具有学习氛围的广场。2、规划指导思想以校园规划为依据,充分发挥校园特有的自然条件,结合校园现状以人为本,创造出时代特色鲜明,满足各功能要求的校园广场。 三 、基本原则1 结合现状,合理布局调整,功能分区明确,创造一个功能完备、气氛良好,井然有序的文化性校园绿地广场。坚持以绿为主,注重保护校园生态环境,以植物造景为主。2 文化内涵是大学校园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魅力所在。校园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校园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四.设计构思:1. 人性化氛围:作为校园的主要成员, “人” 永远是居住区

3、设计中的焦点。在设计中,一切从人出发,以人的视觉,人的心理,人的需求出发,充分重视人的心理体验,富有人情味。创造出更完善宜人的校园生活环境,使广场与环境相互群映,融为一体。2. 广场设计线索与出发点:由于道路的蜿蜒变化,步移景异之感油然而生。绿化景观系统同步行系统叠合在一起,人行于其间,随着视点的变化,处处见景。五:分区布置说明:1.教学区:学校大门入口的交通大道的左边是教学区。2 生活区:学校大门入口的交通大道的右边是生活区。3 健身运动区:本区设有健身器材,有卵石铺装,园桌,园椅,随意悠闲的廊架、怡然自得的健身步道、多种景观层次的空间,并在其间设不同层次的休憩空间,以利于游人休憩、观景。六

4、: 园林建筑小品与硬地铺设1. 廊架:从校园大门可以看通过廊架看到整个广场的布局。木结构花架,此花架没有屋顶宽度 1.5 米,在晨读区的花架有顶宽度 2 米,结构木料,2. 蛭石:采用三、五块成组的天然黄石点缀于路缘及绿带中,3. 休闲座椅:采用水磨石和花岗石两种材料制成,分带靠背和不带靠背两种形式,主要放置于草坪。树池用木料,旁边也是座椅。4 硬地铺设及园路:采用不同颜色的刚性材料。种植设计七 1.总体设计原则整个广场的绿化呈现出以绿为主的整体风貌,充分考虑到荆州的气候、土质等自然环境,因地制宜,乔灌草自然结合。绿化植物以常绿树种为主,使广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自然景观。同时,绿化通过一

5、定的主题线索,成为一个呼应的整体系统。2 本广场植物基调树种为香樟和桂花。绿化树种拟选用生长健壮,病虫害少,易于养护品种,绿化栽种时拟成团、成丛并分层种植,同时根据配置的疏密搭配有意识地形成开放与郁闭的空间对比,选用各种不同的植物进行绿化,乔灌木的接合,分层的种植,整个广场有着不同的层次感。落叶,常绿香樟,银杏,桂花,垂柳,红枫在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色相,和季相,让人们可以感觉到不同季节的气息。栀子花,杜鹃,茶花,迎春,等,为校园广场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韵味。同时满足园林绿化的:“四化”原则。八. 设计主题:翼动的绿色大家坐在校园的树下,听植物讲解生态 ,一朵花说我们在这里生产“春暖花开”

6、 ;倾听来自心内的“鸟语花香” ,收获我们生命中试炼。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我们都有着美好的理想,我们舞动双翼在浏阳河边的绿色世界时刻准备展翅高飞,飞向世界各地。九. 景观结构1. 平面结构:本设计的平面结构由点,线,面构成。点主要是树木和花坛构成,用于分割大面积的空间,同时视觉上又可以通透;线主要是由不同类型的景墙构成,用于分割空间,形成不同使用功能的空间和降低噪音,改善小气候和视觉;面主要有大面积的绿地与铺装相互渗透,满足人们的不同活动要求,绿地提供聚谈场所同时减少大面积铺装带来的大量的热量;铺装地着为人们提供一些健身,舞蹈,旱冰,羽毛球等活动场所。同时满足人们心理学上观看与被观看的心理。且还

7、有大面积的水面,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亲水环境,同时改善广场小气候。整个平面以轴线中间的正方形铺装广场为中心,设置大型雕塑生命之树,勃勃生机象征着大学生们和学校的发展;轴线上设计一条与图书馆正对的枫香大道,方便疏散上课高峰期人流和人们休憩;2.景观和空间格局:图书馆广场西邻学生宿舍,在设计中,为减少广场噪音对宿舍区的影响,在广场的西侧用植物和玻璃材质的景墙将其内部与宿舍区隔离,同时将人们读书,小型聚会等活动的场所设置在西侧;而东侧邻近足球场和校园内的主要交通道路金农大道,所以设计中在广场设置大面积的草坪,且在草坪上设置主体雕塑,形成一个开阔的视线,同时可以短时间内容纳大量人群。轴线上的枫香大道将东西

8、两侧统一起来,同时通过直线的透视可以凸显图书馆,将图书馆建筑纳入广场的视觉以内。3.公共设施设计:公共设施以植物与动物为主体,用现代与抽象的方式表现出来。设计主题小品:混凝土与不锈钢材料组成的树形小品;叶形的亭子;蘑菇形状组合成的灯饰等等。十. 夜景设计:夜景设计中将平面与立面结合起来,地面设置地灯与立面的景墙及其他景观灯如蘑菇灯等结合起来。校园广场性质规划指导思想:1 广场性质:根据广场规划范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特征,以美化校园景观,改善整个校园的环境质量,该广场的性质定为:以植物景观为特色,中央主景区,集休憩娱乐、晨读区。功能为一体,具有浓郁奥运文化特征的广场。2、规划指导思想:以校园规

9、划为依据,充分发挥校园特有的自然条件,结合校园现状以人为本,创造出时代特色鲜明,满足各功能要求的校园广场。此广场位于校园图书馆前,十分重要,广场要能同时容纳 1000 人集会,简洁开放,有一定的品位.一定的严肃与庄重性.要有升旗的位置.入口处交通岛要有能体现校徽校训的位置. .门前广场没有明显的停车位置。停车主要是为了给楼内办公人员以及来公干人员准备的,应该明确示意(因为建成后肯定需要明确的),门前广场有点小,作出车位有点问题。(广场应该考虑门前停车,哪怕是暂时的停车)十一 1.生态原则:生态原则是设计的首要原则。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绿地的生态的理解,也在一步步地加深起来。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

10、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设计中采用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多物种生态原则,尽可能多的布置多物种的植物群落,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2.功能性原则:景观的功能性是不可缺少的。设计中尽量做到景观与功能相结合、相统一,既要考虑景观小品的实际功用,又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针对空间使用者的不同,空间尺度也有所不同。3.植物造景原则:注重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由于树木高低、树冠大小、树形姿态与色彩的四季变化等,都能使居住环境具有丰富的变化,增加绿色层次,加深空间感,可以打破建筑线条的平直、单调的感觉,使整个校园显得生动活泼。十二、景观结构分析与布局1.景观结构:根据规

11、划功能分区,全园有四大部分功能区:教学区、行政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由此展开景观规划布局结构, “三心两轴,一带五区” ,点、线、面充分融合。三心:图书馆广场、F 楼广场、风雨操场;两轴:南北为全园的中心景观轴线,是全校的精神象征与交流活动核心,教学区、体育运动区分布其两侧;景观次轴线是由风雨操场中心点引出到入口与宿舍楼的中心点的连线。 一带:将主入口、图书馆、F 楼广场、风雨操场、学苑绿地、北入口绿化带串连起来的生态绿带; 五个绿地功能片区:主入口区、综合办公区、体育运动区、绿地休闲区、学生生活区。另外,还有几处焦点:景观大道与车行道的交点、主次轴线的交点、综合楼内庭院、综合楼东入口处次轴

12、线与车行次干道的交点、学苑绿地中心点、中心轴线与北边车行主干道的交点,以及北入口。2.景观布局一方面校园应具有良好生态景观,另一方面作为新建校园,势必着重创建充满时代气息、文化氛围的环境,与建筑景观系统完美结合。校园总体景观布局以程式化与自然化有机结合的手法,采取道路、场地整体规则式布局与局部自然式布局相结合,植载整体自然式布局与局部规则式布局相结合的方式,在规则中体会规矩与规律,在自然中进行陶冶与感受亲切。使得校园总体布局理性严谨、而又自然随性,营造出了现代、大气、生态的校园氛围。十三、分区景观设计说明1.图书馆广场:主入口是中心景观轴线的起始点,也是展示校园风貌的地块。从大门进入校园首先看

13、到的是图书馆,它放置在 A 楼与 C 楼的东边,白钢构架,它抽象的造型暗示着美好的未来,设计为白色,富有激情,两侧伸出平台放置花钵,芬芳的花朵,迎接四方友人;两侧绿地规则整齐地种植模纹大树,体现了校园规整洁净的环境,谕示着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严谨态势。综合楼东入口出来是景观次轴线与车行次干道的焦点,设置一组瘦高雕塑小品取名为“积累” ,下面铺之白色砂砾,寓意折叠的书本向上生长,知识的积累越来越多。东侧绿地构图以弧和直线交错,局部运用次轴线衍生出的斜线元素,它们共同组成有开放式的铺装场地、大线条的植栽和开敞的草坪,人们可以在场地上休息、纳凉、观景,小孩可以在草坪上嬉戏、晒太阳,是一个多功能区域,与开

14、敞的集散广场形成鲜明的对比,设计精细,疏密有致,空间丰富。3.教学区:校园北部西侧教学区是 A 楼教学区。建筑把学生主要的活动区域界定在一个相对闭合的空间中。西边,A 号、C 号和 D 号教学楼围合两个区域,用简单的几何构图元素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组成大小不一的绿地和小场地,放置的长条座凳和树池座凳,供学生们看书、游戏;中间两排方形小草地延伸进入环境空间,也谕示着学校源源不断地培养着“祖国清晨的太阳” 。两侧区域用三块绿地分割开来,上面规则种植三种小乔木,它们也分别用于教学楼围成的三个区域内,使空间植物景观随季节的变化,视觉焦点也随之迁移。中学教学区校园北部东侧教学区是 F 楼教学区和艺术楼

15、教学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艺术是美的体现,曲折的小路深入,到达高起的灯塔雕塑,谕示着学习是要经过一番波折,才能达到科学的顶峰;北边设置景墙花架,创造文化氛围。设计还有铺装场地、读书竹林等,放置座凳供学生看书,逗留。绿地局部微地形处理,形成舒缓的绿地空间,植物以文人最爱岁寒三友(松、竹、梅)为主,突出文化内涵。教学区整体设计严谨又不失活泼,与均衡舒展的建筑群体相协调。C 楼 D 楼艺术馆 F 楼4. 体育运动区:篮球运动区与羽毛球运动区分别分布在 D 楼与食堂中间和艺术楼南边。对两侧操场和运动场进行整合,分别给各自操场加以围栏,方便管理;设计均采用规则的道路连接运动场地,出入口设在最便于人

16、到达的位置,主要是教学区和生活区方向。设置树池座凳,种植遮荫效果好的大乔木,为人们休息和观看人员提供休憩纳凉之所。篮球场 羽毛球场5.学苑绿地:它是由环形车行主干道组成的一块圆形绿地,是学生生活区与运动、教学区的中间区域,西边毗邻风雨操场,它势必是一处集聚会、生活、运动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绿地。食堂东侧设计为小空间环境,放射性道路上设计一组景观构架,运用几种不同的颜色,好似跳跃地音符;广场主道路南侧是象棋广场;穿过两页铺开的花坛,漫步于曲线型小道来到一处圆形沙坑,只需一根小木棒,孩子们就可以随意地书写、绘画,情趣尽在剧场西侧设计大块绿地空间,结合环形游步道让人联想到宇宙中运行着的行星,引导着人们勇

17、于探索科学知识;星系之外,小星相依,绿地北侧离生活区较近,用圆形图案组合出一处健身活动场地,鼓励孩子们闲暇时间多做运动,花坛中设置一个小雕塑,与主题相呼应。6.生活区:食堂学生公寓楼前规划出适于人流的道路,绿地面积不大,尽量增加绿地,在上面开辟小的场地供学生们晨读、逗留即可。7.北入口绿化带:风雨操场北边、中心轴线与北边车行主干道的交点处设计半圆形喷泉水池,呼应校前区水景;通往北入口的绿化带上设计成规整的模纹绿篱,两侧种植树冠荫浓的大乔木作为行道树,与中心轴线整体风格相统一;北入口处低调处理,中心绿带上设计一个大的花坛,上面放置景石,上书学校名称,作为轴线的尾声。十四、种植设计1.设计原则:与

18、环境景观相协调,反映园林景观的主题思想,做到适地适树。2.植物配置: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丰富有变化,注意乔灌木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木与地被相结合,适当点缀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利用植物本身的树形、色彩、季相特点,按照反差、对比和渐变等美学原理组成宽度、色彩不同的花带以及大小不等的图案,在林中草坪的映衬下,显得既规则又活泼,给人一种舒畅愉悦的空间感受。形成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观。设计中植物群落的构筑,不仅满足美学、植物学上的要求,还兼有生态方面的要求,考虑到植物的滞尘、隔音、吸收有害气体、降温增湿的功能。入口树阵与各分区树阵采用挺拔形美、叶形漂亮的银杏、黄山栾、合欢

19、等观赏树种。各自然种植带的种植遵循常绿与落叶相结合、四季变化的原则,组合如下:冬季观赏主要突出树形(雪松、云杉、黑松、盆景松、华山松等) 、枝干(白皮松、青桐、红瑞木、紫薇) 、果实(柿树、金银木、火棘等) 。秋季突出叶色的丰富变化(银杏、栾树、黄栌、五角枫、白蜡等) 。夏季植物品种丰富,开花植物众多(栾树、合欢、木槿、紫薇等) 。春季可观赏开花植物(碧桃、玉兰、榆叶梅、丁香、连翘等)种植设计主要配以适宜淄博地区的常用景观植物,植物的种植随地形、位置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植物来营造不同的自然空间,尽可能做到四季有景、令人过目不忘。十五、铺装设计根据功能不同,结合建筑外观,采用不同的铺装形式:主要有青石板、花岗岩(磨光、火烧板) 、条形广场砖、条形步石、木质铺装、卵石步道等。九、灯光设计以主轴为中心,突出轴线和主景,感受环境主体小品和建筑主体的几何结构,激发孩子们对空间结构有更深的了解。除教学楼外,对于孩子们在夜间经常出现的场所,都配以适合亮度和颜色的灯光,如篮球场、排球场等。十六、绿化种植给水设计本种植设计,多采用手动控制的浇灌方式,主入口景观轴线上采用喷灌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