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哮喘病人的体育锻炼医疗体育锻炼时用于防治疾病的体育运动,通过医疗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病人的身体素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来预防和治疗疾病。支气管哮喘病人在哮喘缓解期或药物的控制下可以通过体育锻炼、耐寒锻炼和调整呼吸的医疗体操锻炼等,尽量地延长哮喘的缓解期,巩固药物的疗效,达到加强心、肺功能,改善呼吸方式,减轻和减少哮喘发作的目的。第一节支气管哮喘病人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增强支气管哮喘病人身体素质、增加病人肺通气功能、减少哮喘急性发作、巩固药物的疗效和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不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运动过度往往可以诱发哮喘的发作,过去许多医生据此经常劝告哮喘病人尽量的减少活动,特别是哮喘儿童
2、,由于家长或老师怕其哮喘发作而不让其参加体育活动,致使许多哮喘儿童的身体素质欠佳、肺通气功能不良,机体的御病能力降低,从而使哮喘发作频繁,肺通气功能下降,这对于哮喘的康复是极为不利的。哮喘病人或儿童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心脏的功能,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还可提高肺通气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并应配合药物的治疗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2根据近 20 年来欧美等国的有关资料统计,哮喘病是青少年缺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上确实经常遇到因剧烈体育运动或活动而诱发哮喘发作的情况,因此许多病人本能地减少了体育锻炼或娱乐活动,严重干扰了病人的正常生活,不少从事体育运动或体力劳
3、动的病人也因此而改行,更多的病人则长期处于活动减少状态,许多患儿也因此休学或不能上体育课。时间一长,不仅身体抵抗力下降,肺功能下降,许多哮喘病人的心理方面也受到影响,变得孤僻、内向,产生压抑或恐惧,这些情况显然会给哮喘病人的治疗带来负影响,也可使病人在体力恢复、身心健康方面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近年来许多医生开始鼓励病人在哮喘缓解期参加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但应避免一些冲刺性较强的运动,这样有利于哮喘的恢复。实际上哮喘病人在缓解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运动后诱发哮喘的阈值,国外有人曾作过以下实验,让缓解期的哮喘病人先准备活动 5 分钟,再剧烈活动 2 分钟,休息 3 分钟,这样反复运动3
4、 次共约 30 分钟,然后继续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剧烈活动 30 分钟,每周 2 次,3 个月为一个疗程,经 2-4 个疗程的锻炼后,将病人再于原来可以致喘的活动条件下活动(环境,活动时间和状态一样) ,许多病人不会再诱发哮喘。该实验表明运动锻炼不仅可以改善哮喘病人的身体素质,也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3哮喘病人的体育运动可以多样化,所有体育项臣中以游泳最适合哮喘病人,澳大利亚著名运动医学专家达奇在研究中发现哮喘病人如果进行同样的运动量的活动,在跑步、骑车和游泳三项运动中,结果导致哮喘的发生率分别为 72%65%和 35%而且参加游泳的病人发病也较轻。在所有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中
5、,适合哮喘病人参加的依次是游泳、划船、太极拳、练功十八法、体操、羽毛球、散步、骑自行车、慢跑。哮喘病人通过参加一些轻松而娱乐性强的运动和比赛,可以在放松和愉快的心境中达到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的效果,这是哮喘病人进行体育锻炼目的,而被动性的体力劳动和疲劳性的工作是一种消耗性的运动,是很难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效果。哮喘病人的体育运动通常在缓解期或在应用抗炎药物的配合下进行,为使哮喘病人的体育运动收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必须使体育锻炼和运动处于放松、随意和符合哮喘病人的特点,科学地、适当地进行。通常情况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避免竞争性强的项目哮喘病人进行体育锻炼和运动必须根据自己的病情、年
6、龄和体质选择一些较为自由的、竞争性弱的非竞赛体育项目,如随意性较强的游泳、太极拳、体操、羽毛球和散步运动等,尤其是游泳运动,体力消耗不大,但游泳时的缩口呼吸可使呼气延长,有利于加深呼吸运动的幅度,增加呼吸流量,有利于肺内残气的呼出,从而改善4肺通气功能。且忌争强好胜的心理,勉强去作一些自己不能胜任的体育锻炼和运动如短跑、足球等。二、避免在寒冷干燥的地方体育锻炼和运动后由于呼吸次数增加,可以加重气道水分和热量的丢失,在寒冷干燥的地方尤其严重,可导致气道内的干燥和冷却,影响粘膜的渗透压,导致气道内炎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从而诱发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同时由于哮喘病人均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对冷于空气较为敏感
7、,因此哮喘病人应尽量在温暖、湿度相宜的环境中锻炼。三、作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体育锻炼宜遵循先慢后快、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急于求成。由于哮喘病人均有程度不同的缺氧现象和肺功能障碍,突然加量的运动可以加重缺氧,不仅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还可进一步损害肺通气功能,因而在进行运动前应有一定时间的适应阶段。四、切忌运动量过大运动量持续过大易使心肺的负荷过大,导致心率过快和肺通气量相对不足,进一步加重缺氧状态甚至诱发哮喘发作而加剧病情。哮喘病人的合理运动量的心率一般应保持在本人最高心率的 60% - 70%为度。当对一定的运动负荷适应5之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五、急性发作期不易运动由于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病人已处于
8、全身缺氧状态,此时进行体育锻炼往往可以加重缺氧。积极治疗并充分休息是缓解缺氧的最好办法。哮喘病人的体育锻炼主要应在缓解期进行,只要哮喘不发作就要自始至终坚持每日运动。六、适当的配合药物在有效的缓解期抗炎治疗或免疫治疗的配合下,大多数哮喘病人可以维持日常的活动水平,处于较好的生命质量和正常的生活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加深呼吸运动的幅度,有利于肺内残余气体的排出,从而增加肺通气功能。此外,对于有严重运动性哮喘的病人在运动前可以预防性吸入色甘酸钠或喘乐宁等 2 一受体激动剂,通常在吸入上述药物后510 分钟后再进行运动,可以避免大多数运动性哮喘的发作。第二节支气管哮喘病人的
9、耐寒锻炼现代研究证实环境的温度变化是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研究证实,吸入冷干空气可以导致气道高反应性而诱发哮喘。许多病人冬季病情加重甚至从温暖的室内到温度较低的室外也可诱发哮喘,这种情况与哮喘病人的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对寒冷6的耐受力较差有关,耐寒锻炼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寒冷的逐渐接触,提高病人的耐寒阈值,从而增强哮喘病人对温度、气候改变的适应性,增强机体的抗寒能力。由于温差波动的幅度过大可以成为诱发哮喘急性发作或加重病情的重要诱因,所以耐寒锻炼应在哮喘缓解期进行,病人可以从温暖季节开始逐步作一些耐寒锻炼,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渐接触冷空气或冷水,如晨练、少穿衣服、洗冷水浴等均属耐寒锻炼。
10、耐寒锻炼一定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的寒冷刺激而诱发哮喘。通过一段时间的耐寒锻炼可以提高哮喘病人气道对寒冷的刺激阈值,对秋冬季节发作的哮喘病人有一定的帮助,耐寒锻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冷水冲浴秋冬季发作的哮喘病人应从夏季开始,坚持每日用冷水冲浴或擦身、洗脸等可以提高病人的耐寒能力,虽然这种耐寒锻炼效果较好,但需要病人的配合,树立起坚强的意志和治愈哮喘的信心,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二、坚持少穿衣服坚持少穿衣服是耐寒锻炼中常用而简便的方法,而且卓有成效。多年来人们出于对体弱多病的哮喘儿童的“呵护”心理和预防哮喘7发作的目的,往往天气一冷就迅速增加衣服御寒,至今绝大多数病人或患儿家属仍然
11、没有摆脱这种传统的观念,实际上这是一种短视的被动预防方法。从长远来看,提高病人的耐寒能力更为重要,对寒冷敏感的哮喘病人应该从夏秋季交接之际开始坚持少穿衣服,增加机体对寒冷的耐受能力,俗话说“春宜捂秋宜冻”就是这个道理。此外坚持在冬季每天睡觉前脱掉内衣换睡衣也是一种简单的耐寒锻炼。三、游 泳这是一种集耐寒锻炼、耐力锻炼和呼吸锻炼于一体的体育项目,既可增强机体对寒冷刺激的耐受能力,又能通过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同时学习游泳时还可学会缩口呼吸方法,这可以帮助哮喘病人延长呼气动作,加深呼吸运动的幅度,促进肺内残气的呼出,从而改善肺通气功能。将游泳作为一种耐寒锻炼,哮喘病人可从夏季的室外游泳逐渐过度到冬季的
12、室内游泳,身体素质好的哮喘病人还可以进行冬泳训练。四、日光浴从夏秋季开始做起,一直坚持至秋天,可以增强机体对外界气候的适应能力,但采用该方法时应注意适度,以免诱发哮喘。五、加强室外活动8对于哮喘儿童应多作一些室外活动以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成年哮喘病人可以长期坚持晨练。对于已经习惯于空调和暖气,对寒冷的适应能力逐渐退化的哮喘病人和患儿,加强室外活动有利于恢复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耐寒锻炼是长期的,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见效,为了强化已取得的耐寒锻炼的成果,必须每日坚持进行。每个病人都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定一项最适合自己又简便易行的耐寒锻炼方法。第三节支气管哮喘病人的调整呼吸锻炼哮喘发作时通
13、常呈呼气性呼吸困难,这是由于肺泡不能充分呼出气体所造成的。在哮喘缓解期进行有利于呼气的腹式呼吸等的调整呼吸锻炼,可以帮助病人改善这种呼气性呼吸困难。同时由于哮喘病人常常有着不同程度的肺通气功能障碍,经常习惯于胸部运动为主的呼吸形式,机体为了维持血氧的饱和度,呼吸肌必须加倍地工作,久之可以导致呼吸肌的过度疲劳甚至衰竭,不能有效地收缩来维持正常的呼吸运动,而腹式呼吸锻炼等则可以加强膈肌、腹肌、肋间肌和胸部肌肉的活动,改善其收缩功能,减轻呼吸肌的疲劳。虽然呼吸运动主要靠植物神经调节,但是也可以由病人自己调整呼吸的频度和深度,借此达到锻炼的目的。调整呼吸锻炼的方法有立式和坐式呼吸保健操,这两套保健操的
14、主要医疗目的是使哮喘病人掌握正确的腹式呼吸形式,加强呼气运动,以有利于病人的充分呼9气。腹式呼吸可以在病情发作时依靠膈肌的收缩力量帮助肺内的残气从肺内挤出,一矣病人学会腹式呼吸后,在哮喘发作时,病人可以借助腹肌和膈肌的力量进行日常练就的腹式深呼吸以改善病人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使肺通气量增加,改善缺氧状态。除呼吸保健操外,游泳和慢跑等也是调整呼吸锻炼运动。文章来源:http:/ 5。 10。 ,放松上胸部和肩部。双臂自然垂于体侧作腹式呼吸,从呼气开始,呼气时腹部内收,经口呼气,在呼气时缩口同时发出“啊”或“呜”的声音,这种呼气方式的目的是使声门缩小,气管内保持较高的气压以避免细小支气管进一步的狭窄
15、。整个呼气过程要深10而轻缓,呼气匀速,动作平稳,呼气时间要长于吸气时间,吸气时要用鼻吸气,腹部隆起。整个呼吸过程节奏自然,轻松,共持续 4分钟。第二节原地踏步:原地前后摇臂作踏步运动,并遵循以下节律,吸气期间踏 2 步,呼气期间踏 4 步,间歇期间踏 2 步。每分钟踏步 110 140 次,持续 2 分钟。第三节挺胸抬臂:右足前进一步并挺胸,同时两臂向两侧抬至肩平同时吸气,随后放松动作还原、同时进行呼气。左、右足各重复 68 次。第四节侧屈运动:两臂在体侧屈曲,肘尖向下,同时吸气,随后双手上举过头,躯干向右侧屈,同时呼气,左右侧屈各 46 次。第五节双腿踢手:双手前平举,同时吸气,右足踢向左
16、手同时呼气,左右腿各重复 68 次。第六节压胸呼吸:双臂在胸前交叉,进行缩口呼气练习,呼气时应缓慢而深地进行,同时口中发出“喔”或“啊”的声音,呼气末时低头,双手臂内收紧贴胸部似有帮助将肺内残气完全呼出之意,呼气的时间要长于吸气时间,每次呼气可持续 5 秒左右。共持续 2 分钟。11第七节抱膝呼吸:下蹲,双足跟不离地,弯腰,低头,上肢抱紧膝部,同时缓慢呼气。还原同时吸气。每分钟 1016 次,根据体力情况持续 12 分钟。文章来源:http:/ 4 分钟。二、坐式呼吸保健操适合于中老年哮喘病人、中一重度哮喘病人或伴有肺气肿、肺心病的患者,主要在缓解期进行。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全套
17、做或分节做,室内外均可进行。方法如下:预备动作端坐于椅上,胸部和双肩臂充分放松,双手置于大腿上。腰部自然挺直,双足双膝分开等肩宽。第一节腹式呼气:主要加强呼气锻炼,呼气时腹部内收,在呼气时缩小口形,发出“啊”或“呜”的声音,整个呼气过程要深而轻缓,尽量把肺中的残气呼出,呼气时间要长于吸气时间,吸气时提倡鼻腔吸气,腹部隆起。反复 1620 次,整个腹式呼吸过程应自然,轻松,充分利用腹部内收、隆起来调节呼吸过程。第二节抬臂呼吸:端坐,放松上胸部,双臂向两侧平举,稍挺直腰部同时吸气,还原时双臂缓慢放下,腰部放松,同时呼气。呼吸方式也以腹式呼吸为主。第三节侧屈运动:端坐,双臂在体侧屈曲,双拳置于上胸部
18、,12肘尖向下,同时吸气,随后双手上举过头,躯干向右侧屈,同时呼气,还原过程中吸气,左右各侧屈 46 次。第四节折体压胸呼吸:端坐,双臂抬起与肩平,肘部稍曲为准备姿势。在缓慢呼气的同时低头弓腰,腰弯至胸部贴近股部,双臂环抱大腿,自然挤压胸部,以尽量呼气,徐徐还原的同时吸气,连续 1020 次。文章来源:http:/ 46 次。第六节抱膝呼吸:端坐,双臂稍屈前举平肩齐稍挺腰为准备姿势。在呼气的同时,右膝屈曲上抬,双手抱住小腿中部,使膝部贴近胸部,还原时吸气,左右交替 46 次。第七节恢复运动:端坐,胸部放松,腰部稍挺直,双手叉腰,腹式呼吸 1-3 分钟,闭目养神 3 分钟。三、呼吸保健操的注意事
19、项(一)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坚持长期锻炼。(二)要注意缩口呼吸,用鼻吸气,尽量不要屏气。(三)腹式呼吸时的要领是短吸气,长呼气,以 1:3 的比例为13宜。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内收。(四)做折体压胸呼吸时应注意缓慢挤压,不应用力过猛。(五)根据各个病人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可一次做完全套保健操,也可分节做,各节之间也可适当休息,每次做操的次数和用力强度以操后每分脉率数较操前增加 2030 次为宜。每天可进行l2 次。(六)哮喘急性发作时可用平时保健操的腹式呼吸方式进行呼吸,熟练掌握后在发作时也可做保健操,改善呼吸方式来减轻缺氧。(七)做呼吸保健操期间,病人可定时测定峰流速值或每 13月测定肺功能 1 次,以判断病情有无好转。(八)本操除可用于支气管哮喘外,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病人也可以试用。文章来源: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