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足课堂引领,延伸课外践行“品德课课外延伸教育活动” 的探索与实践 道德教育是生活的教育,它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最终也是为了指引儿童生活,使儿童过上幸福的,美好的,充满道德性的生活。“品德课课外延伸活动” ,不是一节节“ 课” 和一个个“活动 ”的形式或内容的简单展示,而是切实依据学校原有德育实践的基础,依据学校已有的特色活动基础,以及针对学生发展实际的、立足品德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探索出的学生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方法体系和实施途径的系统践行,旨在探索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由“有限”的课时(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外(校外)的“无限”的生活践行,以真正实现对儿童的品德教育“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
2、归生活”的要义,让儿童能够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本源的发展与成长。“品德与生活 ”、 “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以品德教材为载体,依据教材,但不惟教材,教师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决不是、也不能只限于定量的几课时内的教育行为,但品德课堂是一个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或主阵地。因此,上好、上足、上实课程表中的品德课是基本保证。而相对于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养成,如果没有对“当时” 教育的“及时”拓展与延续,是难以让学生对 “当时”所受到的有关道德事件或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和认识形成有成效的意识和行为的,往往会使刚被“激发的良知”“突然” 不知不觉地“消失”,不仅品德教育变得“断断续续” ,而且
3、,学生的知、情、意、行也只似演戏一般走过场,似乎“下课了” 就算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提出了“立足课堂,延伸课外” 的依据品德教材内容的课外践行作业的尝试,与此同时,我们结合其它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包括班集体建设)和学校特色活动,又具体探索了品德课课外延伸活动的三种方式,具体归纳为四个途径,以有效实践鲁洁教授关于“德育生活论”的思想。一、品德课课外延伸活动的方法与途径(一)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延伸设置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的个体或集体的系列行动表。设置的品德践行作业既有行动,又有感受记载(如表例): 表例 1:“ 品社 ”(四下)“我送老师一朵花”: 同学们,请你观察、寻找、发现、记录老师的
4、辛劳。(表例)表例 2:“ 品社 ”(三下)“有多少人为了我”: 请各位同学根据今天课堂的学习和感受,到课外实施一些行动,也为他人真心诚意地去做一些你力所能及的事。同时,观察一下别人对你的所作所为是怎幺反应的,你心里又是什幺感受,记在下表。(表例)日期 我为他人做的事(爸爸、妈妈、亲戚、同学)他(她)的态度(可以是动作、语言等)我 的 感 受表例 3:“ 品社 ”(四下)第七课“家乡的变化也有不尽人意处”(在“谁不说俺家乡好”学习后,教师又编制调查表,将学生分成三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调查走访,让学生对所居住的社区吃、住、行现状调查、了日期 老师的辛劳 我 的 感 受解、分析,
5、并让学生提出合理建议,以此培养学生社会性的发展):我的社区现 状项 目利 弊我的建 议吃(住/行) 在生活中践行大致六类作业:1、家庭劳动、服务类;2、社区劳动、服务类;3、同伴互爱互助类;4、孝亲敬长类;5、公德表现类;6、调查、访问、参观类等。(二)在学科教学中拓展延伸,力求智、德合一,教书育人合一。就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挖掘了大致六个主题,要求各校教师根据自己研究的主题或教学的需要及学生的实际,尝试整合、提炼内容:1、爱的教育系列(爱国、爱家乡、爱社区、爱校、爱家、爱班级、爱自己、爱他人);2、道德品质(诚信、诚实、勇敢、节俭、敬老、爱幼、文明、礼貌);3、行为习惯(讲卫生、有礼貌、爱
6、集体、守秩序、讲公德);4、科学素养(爱科学、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5、环保意识;6、创新意识。(三)利用晨(午)会或班队活动延伸设置“人际-社会情景”问题讨论,激发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良知。学校的晨会或午会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合理时间,可充分发挥它的效用。我们试着对学校的晨(午)会设计了四个板块的相关品德课程内容标准的课外延伸教育内容(如表):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内容国旗下讲话(主要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时事,公益节日活动等内容为主的话题)班级晨(午)会(结合班级实际,学生常规等,主要以“人际-社会情境问题” 讨论为主 心理健康、安全、卫生(红十字)法律、法规等常识
7、教育队日活动(结合品德课标、环保、时事、公益、节日活动、队计划等内容)同星期二责任人校行政领导(党、团组织成员等)班主任等法制辅导员、保健教师、班主任等大、中队辅导员班主任等根据以上设想,我们制定了“品德课与晨(午)会、班队活动一体化”行动方案。(四)一个话题,多个主题创意延伸。在品德课程标准下所呈现的品德教材,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咨借鉴”的学生道德教育文本资料,而且是活页的、可让教师、学生随机取用的道德教育素材或话题。因此,我们利用切合课题研究内容目标的品德教材内容的某个话题,再结合班级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需要重组教学内容或再提供、补充教学素材,进行品德教育课外延伸践行。我们暂探了四种做法
8、:1、将品德教材内容的某个话题作为课外践行的主题它是品德学习前后的拓展。如:花园弄小学的“家乡的变化也有不尽人意处”,就是借助教材内容话题联系实际的具体行动,它不仅让学生亲自走进生活的社区,也真正走进自己的实际生活,并对现行状况进行自主分析,还自主地提出改进意见。在这里,学生的“知、情、意、行” 在行动中得到碰撞、得到锻炼。2、将已学习过的品德教材内容的某个话题作为课外践行的再实践它是品德学习后的深化,如:叙丰里小学的伸出我的手,利用“中国结艺”这一民间手工制作,用“爱”串联,形成“爱心结艺” “爱心结艺”拍卖“爱心款”“爱心款” 赠送系列活动,培养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自尊、自信、自我发展的品性
9、。3、将品德教材内容的某个话题作为课外践行的引子它是品德学习后的系列创意行动。如:花园弄小学将“绿色小卫士”与“从一滴水说起” 结合,设计了参观芦村污水处理厂写调查报告发送“节水宝典”赠送环保布袋等系列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4、借助品德教材内容话题的寓意,践行身边实事它是品德学习后的引伸。如:中桥新村小学的不说话的“朋友” ,借助教材话题本身的童话色彩,在学习完课本内容后,让学生再关注身边校园、班级中的“不说话的朋友”,身临其境地与这些“朋友”对话(创编童话、童谣、童歌等并表演),感受和体验公共设施的“痛苦” ,切切实实地行动 “关心”和“爱护”。还有如:品生一下:耳朵与眼睛
10、的诉说;品生一上:小马虎旅行记、冬爷爷在哪里等。二、品德课课外延伸活动的目标设定在探索中,我们将品德课课外延伸活动中的目标设定为两维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2、能力与行为(或行动)。三、品德课课外延伸活动的原则实践表明,一节(或一篇)品德课的课外延伸活动,不止一次延伸,可能有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如花小的“家乡的变化也有不尽人意处”,在一次延伸后又生成了:为社区居民办健康报;给市长(市政府)写一封信;给交通部门写倡议书。该班师生对这“一报、一信、一书” 的反馈信息还将作出延伸的活动。因此,品德课的课外延伸活动不是上一节课布置一次作业,或开展一次活动,而是有意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
11、学会、养成道德品质的具体系列行为。四、品德课课外延伸活动的反思1、品德课课外延伸的必要性实践表明,品德课课外延伸活动,应是在原文本教材内容教学活动前后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本班工作或课题研究实际的、师生共同的、具体道德学习的行为(或行动)表现,也是作为教育者对其道德教育行为与效果的跟踪探索,这不仅体现品德课程(或作为课题研究)的本意和需要,也体现教育需要延伸的本质需要。在这项探索中,我们发现,品德课程已不再仅仅是一种文本课程,更是师生两方的共同体验课程。这种体验就是旨在通过教师、学生的创造性开发与实施教材提供的文本内容,改变已形成思维惯性的课程与教学“两张皮”现象,让教学活动行为与课程教育理念相
12、互转化;让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践行过程中所发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相互促进,相互生长,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获得“让教师、学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可能,而且使师生在教学行的共同活动中,道德、情操、行为得到升华。我们深刻认识到:品德课课外延伸活动不仅需要和必要,而且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 教教材” 的课程理念,真正丰富教学、丰富教育、丰富生活体验、丰富师生。2、品德课话题的人文性综观品德教材内容的话题,无不充满着人文情意,这也促使我们更深的去思考、挖掘和领会课程、教材的内涵。记得我在与几位老师探讨教学、备课时,我说,(四下)11“怎样和他联系” (这是一节参加市的品德赛课),教材
13、编者为什么不取“通信方式 ”或“通信的发展”为课题或话题?我以为,品德教材的单元主题和每课话题本身就显示了品德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把“能力” 和“知识”隐含在教学的板块内容中,这也正体现了道德教育“体验“、“感受” 、“领悟”的宗旨。再如:(三上)5“我不耍赖皮”为什么不取“做人要懂规则”?6“平安回家”、7“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为什么不取“(学习)交通规则”、“认识危险 离开危险” ?(三下)3“快乐的邻里生活”为什么不取“要和邻里友好相处”;8“有多少人为了我”为什么不直接取“ 有很多人为了我”或“ 有千千万万人为了我”?(一下)12“别把花草弄疼了”为什么不直接取“爱护花草
14、 ”?(四上)9“逛商场”为什么不直接取“买东西的学问” 或“做个文明顾客”?我以为,这正是教材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课程意识;师生平等对话、沟通的体验意识;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的意识。它去掉了“师道尊严” 的说教,而代之以和睦的征询、问询和提示。教材内容话题本身就提示了我们:德育要讲人性,德育要人性化。我们还在探索实践中,存在着许多不足或幼稚甚至错误的地方,但我们努力想使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能家常化,能切合一线教师的实际和需要,能切合学生发展的实际和需要,也能成为每位品德教师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驾轻就熟的策略。敬请批评、指正。后记:鲁洁教授把对个体的德育形容为“享用美好世界的器官”,她说,就如没有节奏
15、感、没有能识别声音的耳朵,就无法欣赏,享用世界上一切美妙乐曲一样,没有一颗经教育培养而发展完善的道德心灵,也无从去体验人世间存在着的一切善良与美好。德育,只有不断发展与完善每个个体的德性,才能使他们体认与享用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有一个德性得到充分发展与完善的人才能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感受,充满着理想与希望,才能充分享受生活,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处处体会到他人对自己的爱意及善行,从而经常对他人怀有感激之情,把自己沐浴于人世间的美好情怀之中。我想:是否可以这样说,品德课就是播洒道德种子,我们不祈求立刻生根、开花、结果,因为它还需要一定的土壤、水分、阳光、营养,而这些土壤、水分、阳光、营养就是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作为培植道德种子的土壤、水分、阳光、营养的教育者,更需要良好的道德素质。为此,我们的品德教师真的应该用心去播种研读品德课程标准;用心去呵护学生研究教育方法,精心去培育人研修自身素养,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品德课程,也才能真正将品德教育“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提升生活”的理念融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也才能为学生的生命发展提供健康的教育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