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职称日语语法.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6716301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称日语语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职称日语语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职称日语语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职称日语语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职称日语语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六节 动词各活用形的用法与意义1. 未然形1.1 后续助动词“” ,表示否定。是动词未然形最有代表性的用法之一。1.2 后续助动词“() ”、 “() ”构成动词的使役态、被动态、自然发生态发生表示尊敬。1.3 后续助动词“() ”,表示意志和推量。2. 假定形后续接续助词“” ,表示条件。动词假定形“”并不总表示假定条件,还可以有其他意义,详见“第六章”第五章 助动词1. 根据接续方法分类大多数的助动词接在活用词后,也有可以接在无活用的词后的。1.1 接在活用词后A接在未然形后的有:/、/、/等B接在连用形后的有:/、(表示样态)等C接在终止形后的有:、(表示传闻) 、等D接在连体形后的

2、有:、等1.2 接在无活用的词后2. 根据形态变化的类型分类A动词型活用:/、/、等B形容词型活用:、等C形容动词型活用:(样态/传闻) 、等D特殊型:、()等E词型不变化型:/、等第一节 表示被动的助动词“/”接在动词未然形后构成动词的被动态。1. 接续A “”接在五段动词的未然形后。B “”接在一段动词、变动词、变动词的未然形后。其中,变动词会发生约音。2.1 直接被动句直接被动句所描述的客观事实,可以还原成主动句来说明。构成直接被动句的动词都是“他动词” 。2.1.1 主语是人的直接被动句:B A /。(A 为动作的施事者,B 为动作的承受者)2.1.2 主语是事物的直接被动句:表示“谁

3、被谁怎么样了” 。2.2 间接被动句所谓“间接被动句“是指主体间接地承受了他人行为等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给主体带来损害。2.2.2 他动词构成的间接被动句:B A C /。 (A 为动作的施事者,B 为动作的承受者,C 为受损害的部分。 )第二节 表示可能的助动词“/”可能助动词“/”接在动词未然形后构成动词的可能态。由他动词构成的可能态,原来在句中提示可能对象的助词“” ,用“”表示。1. 接续A “”接在五段动词的未然形后。B “”接在一段动词、变动词、变动词的未然形后。2. 意义2.1 表示能力:表示人先天具有的,或者通过学习以及练习获得的体力、技术、技巧等方面的能力。2.2 表示可能

4、性2.3 表示性质:表示作为某事物的形式“可以”2.4 表示许可第三节 表示自然发生的助动词“/”表示自然发生的助动词“/”接在动词的未然形后,构成动词的自然发生态,也可简称“自发态” 。自然发生态重在描述动作行为是自然而然地发生、产生结果。也可能态一样,动作对象用“”来提示。1. 意义表示不由自主地产生某种行为或结果,不受人为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发生。常运用在人的感情、感觉、直觉、判断、思考等方面。常用的动词有:“考、思出、感、思、忘”等。第五节 表示使役的助动词“/”表示使役的助动词“/”接在动词未然形后构成动词的“使役态” 。使役句中,主语是使动者,被使役的对象以补语的形式“” 、 “”出

5、现。1. 接续A “”接在五段动词未然形后。B “”接在一段动词、变动词、变动词的未然形后。2. 意义一般可包括“强制、允许、放任、原因”等。2.1 谓语是他动词的使役表达方式他动词构成的使役句,使役的对象都用“”提示。归纳为句型“/” 。2.2 谓语是自动词的使役表达方式自动词构成的使役句,使役的对象用“”来提示。归纳为句型“/” 。3. 被动使役态2是使役态的被动态。以使役动词后接被动助动词“”构成。3.1 接续动词的使役态加上被动助动词“” 。五段动词的“被动态”常发生约音现象,形成“五段动词未然形+” 。3.2 意义“被役态”的主语为“被使者” ,也就是“动作的实施者” ,揭示了动作的

6、施行是在什么环境下产生的。同时,也表明了“被使者”的行为不是自觉主动的,而是被迫的、不情愿的。如果动词是表示心情活动的词,则表示受到某种事物的触动的感触。第七节 表示愿望的助动词“/”表示愿望的助动词“/”接在动词的连用形后。1. “”出现在陈述句时,一般用于第一人称,表如果“”表示某种直接的或者出自生理本能的愿望时,一般由助词“”表示动作或行为的对象。 “”的活用形变化与形容词完全相同,如:“、”等。2. 在表示第三人称希望实现某种行为的愿望时,不能使用“” ,而要使用“”的形式。第八节 表示否定的助动词“/()/”1. 表示否定的助动词“”接于五段动词(“”除外) ,一般动词未然形,变动词

7、的未然形“” 、变动词的未然形“”后表示对动作、作用、状态、属性等的否定。2. 表示否定的助动词“()/”接于五段动词(“”除外)未然形,变动词的未然形“” ,助动词“”的未然形“” 。表示对动作、作用、状态、属性等的否定,是“”的文语表现形式,在现代日语中,多用于惯用型和书面语。 “”是“”的口语表达形式, “”是“”的连用形,口语表现形式是 。第九节 表示推测、意志的助动词“/”1. 接续“”接在五段动词未然形后, “”接在一段动词未然形、变动词的未然形“” 、变动词未然形后。2. 意义2.1 表示推测:表示说话人对客观事实的推测。2.2 表示意志、决心:可以直接用在句末,表示说话人当时的

8、意志,也可以采取“/思” 、 “/考”的形式。2.3 表示提议、邀请、劝诱、号召第十节 表示否定推测、否定意志的助动词“”1. 接续和用法“”接在五段动词终止形、一段动词终止形或连用形后,而变动词“” ,变动词“来”则分别都有两种形式“/” 、 “/” 。比较特殊的是, “”在接续“”时,变为“”;“”在接续“”时,变为“” 。2. 意义无论是表示否定的推测还是否定的意志,一般都常用于书面语。2.1 表示否定的推测:表示说话人的推测,相当于“” 。2.2 表示否定的意志:表示说话人的意志。第十一节 表示断定的助动词“/”1. 接续和用法接在无活用词语后,使之具有陈述作用,表示断定性的判断。2.

9、 意义使用“”的文体被称为“体” ,使用“”的文体被称为“体” 。两者被合称为简体表达方式;“”是敬体表达方式。 “体”是口语长简体,而“体”是书面语、文章语的简体。第十二节 表示样态的“”1. 接续和用法表示样态的助动词“”接在动词连用形,形容词、形容动词的词干后, “” 、 “”接续“”比较特殊,要用“” 、 “”的形式。“”的活用形与形容动词相同,有“/”的活用形式。表示样态的“”的否定形式比较多样,形容词或形容动词可以用“”的形式,而动词则必须采用“/”的形式。2. 意义2.1 表示说话人通过对事物外表的观察,对某种事项呈现出的状态表示判断。一般用于形容词和形容动词。2.2 表示说话人

10、根据事物所表现出来的迹象,判断某种事项即将发生。主要用于动词。2.3 表示说话人根据经验或者状态,判断事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或状态。第十三节 表示比喻等的助动词“/3”1. 接续“”接在用言的连体形后,还可接在“体言+”以及指示连体词后;“”接在用言的连体形后,接续体言和形容动词的词干后。 “/”的活用形与形容动词相同,具有“/” 、 “/”的活用形式。2. 意义2.1 表示比喻:以一种事物或状态做比喻,来形容另一个事物。经常与“” 、 “”等副词共现。2.2 表示例示:“X / Y”表示提出事例 X 来概括 Y。与表示比喻的意义不同,这里的 X、Y 是相同的性质或内容。2.3 表示推测或未完的断

11、定:根据某种情况,进行不确定的推测或者委婉的断定。2.4“”:以“”的形式,表示目的、劝告、愿望等语义。而“”则不具备这些意义。第十四节 表示推测性判断的助动词“”1. 接续和用法“”接在体言、形容动词词干、部分副词、助词后,还可接在用言的终止形后。 “”属于形容词型活用,但是活用形并不完全。不具备未然形和假定形。2. 意义表示说话人根据客观情况,对某个事项作出推测或者委婉的判断。第十五节 表示传闻的助动词“”1. 接续用法表示传闻的“”接在用言的终止形后。接续体言时,则要在前面加上“” 、 “”的活用形与形容动词相同,但只有“/”这两种活用形。2. 意义表示该信息不是说话人自己直接看到或者听

12、到的,而是通过别人或者一些其他消息源得到的。往往和“/話/話”等表达方式共同出现。表示传闻的“”本身不具备否定和过去形,否定和过去的形式,可以出现在“”之前,由传达的内容本身的性质来决定。第六章 助词第一节 格助词格助词接在体言后面,表示该体言在句中的地位。常用的格助词有:“、”等。1. “”“”接在体言或者相当于体言的词语后,表示主语。1.1 表示判断、状态、存在、动作、作用等的主体1.2 表示好恶、巧拙、能力、愿望、心里活动、需要等的对象2. “”接在体言或者相当于体言的词语后。2.1 表示宾语2.2 当谓语动词为自动词的使役态时,表示使动的对象2.3 表示动作经过的场所或动作离开的场所3

13、. “”“”接在体言或者相当于体言的词语后。3.1 表示存在的场所3.2 表示动作或作用的时间3.3 表示动作的目标、着落点、方向3.4 表示动作、行为所关联、涉及的对象3.5 表示动作的目的3.6 表示理由、原因或依据3.7 表示事物或状态变化的结果3.8 表示比较、评价、比例的基准3.9 表示主体3.10 表示被动句或使役句中动作的实施者4. “”“”接在体言或者相当于体言的词语后。4.1 表示动作或行为发生的场所4.2 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方法、工具、材料等4.3 表示原因、理由4.4 表示期限或限度4.5 表示动作进行时的状态4.6 表示范围、范畴5. “”“”接在体言或相当于体言的词语

14、后。在引用思考、叙述内容时,也可接在用言、助动词后。也可跟在某些副词后。5.1 表示动作的共同者或比较对象5.2 表示事物转变、演化的结果5.3 表示成为或者叙述、思考、观察的内容5.4 跟在某些情态副词、体言后,表示方式、状态6. “”“”接在体言或者相当于体言的词语后。6.1 表示时间、空间的起点6.2 表示原料、材料、成分的因素6.3 表示原因、理由、依据6.4 表示动作、作用的主体7. “”“”接在体言或者相当于体言的词语后。表示时间、空间的终点。8. “”4“”接在体言或者相当于体言的词语后。8.1 表示方向或到达点8.2 表示动作的对象9. “”“”接在体言或者相当于体言的词语后。

15、有时也可接在用言后。9.1 表示比较的基准9.2 表示起点,和“”基本同义10.“”“”接在体言或者相当于体言的词语后,也可以接在副词或者某些惯用型后。10.1 做定语,表示所属、性质、同位或数量10.2 表示定语从句中的主语第二节 并列助词1. “”“”接在体言或者相当于体言的词语后。表示单纯的并列,列举出事物的全部。2. “”“”接在体言或者相当于体言的词语后。表示事物的列举,但列举的只是全体中的额一部分,带有举例的语义。有时,所列举的最后一个体言之后接“”3. “”“”接在用言、助动词连用形后。3.1 常以“”的形式出现,表示并列若干事项或在某一时间内动作交替进行或状态交替出现。3.2

16、以“”的形式出现,表示列举出一个代表性的动作或者状态作为例子来说明情况,言外暗示还有诸如类似的事情。4. “”“”接在体言或者相当于体言的词语后。也可接在用言或助动词终止形后。表示举例性的并列。5. “”“”接在体言或者相当于体言的词语后。也可接在用言或助动词连体形后。举例性并列。6. “”“”接在体言或者相当于体言的词语后。也可接在用言后。以列举的方式表示数者择一的语义。选择的结果不限于所列举的事物。7. “”“”接在体言或者相当于体言的词语后。表示添加性的并列关系。第三节 接续助词1. “”接在动词、动词型助动词或形容词、形容动词的助动词的连用形之后,构成各种接续关系。1.1 表示并列或对

17、比1.2 表示两个动作、状态相继发生1.3 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方法、手段1.4 表示原因、理由2. “”接在动词、动词型活用助动词的连用形,以及形容词终止形、形容动词词干或某些名词后。2.1 表示前后两个行为、动作同时发生或进行2.2 表示转折关系,也可用“”的形式3. “”接在用言、助动词的终止形后。3.1 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项同时存在3.2 表示同时存在的事项是后续句子的理由4. “”接在用言、助动词的终止形后,表示基于主观判断的原因和理由。5. “”接在用言、助动词的终止形后,表示基于客观判断的原因和理由。6. “”接在用言、助动词的假定形后。6.1 表示恒常条件6.2 表示顺接家

18、丁条件7. “”接在用言、助动词的终止形后7.1 表示恒常条件7.2 表示假定条件7.3 表示前后项的动作或事项同时或相继发生8. “/”接在用言、助动词连用形后。8.1 表示假定条件,后项多为否定的或消极的内容8.2 表示反复出现、进行的行为动作9. “”接在用言、助动词的终止形后。9.1 表示转折9.2 表示并列或对比9.3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9.4 用在句尾,缓和语气10.“(/) ”接续方法和意义与“”基本相同。11.“”接在用言及助动词的连体形或终止形后。接续体言时,采用“体言+”的形式。11.1 表示前后两句反常或矛盾的关系,经常带有出于意料、埋怨、责怪的语气11.2 放在句末,表示

19、意料、埋怨、责怪的语气12.“/”接在用言、助动词连用形后。12.1 表示假定条件下的逆接:表示即使在前项条件已5经成立的情况下,后项也不受此条件约束。 “即使也” 。12.2 表示既定条件下的逆接:表示前项以某既定事实为条件,后项在此条件下也成立。 “尽管” 。13.“”与“”接续、意义、功能基本一致。区别在于“”只用在口语中。第四节 提示助词1. “”接在体言、相当于体言的词语、用言连用形、部分助动词连用形、部分副词以及助词后。1.1 提示主题:可以提示主语、宾语、补语、状语等为句子的主题。1.2 表示对比、比较1.3 起强调或者调整语气作用2. “”持续与“”相同。2.1 表示同类事物的

20、追加2.2 在特殊疑问词后表示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2.3 表示强调或调整语气2.4 接在具体的数词之后,强调数量之多2.5 表示极端的事例3. “”接在体言、相当于体言的词语、副词、部分助词、用言和助动词的连用形之后。3.1 表示强调3.2 接在部分接续助词“、”等后,强调条件、原因等4. “”接在体言、相当于体言的词语等词后,与否定形式的谓语呼应,表示限定某一事物。5. “”接在体言、相当于体言的词语、用言和助动词的连用形以及部分助词等词后。5.1 列举出极端的事项,用以推测其他5.2 表示添加5.3 表示特定的假定条件6. “”接在体言、部分助词后。6.1 列举出极端的事项,用以推测其他。多

21、数用于否定或消极的事项6.2 表示添加7. “”接在体言、相当于体言的词语、用言以及部分助动词的连用形、部分副词、部分助词后。7.1 列举出极端的事项,用以推测其他7.2 表示举例7.3 接在特殊疑问词后表示全面肯定第五节 副助词1. “”接在体言、相当于体言的词语、用言以及部分助动词连体形后。1.1 表示大致的数量1.2 表示程度基准1.3 表示比较的基准1.4 表示比例变化2. “”接在体言、相当于体言的词语、用言、助动词连体形以及部分副词后。 “”可以顶替主格助词“” 、宾格助词“” ,也可与其他格助词重叠使用。重叠使用时,“”的位置有时在格助词前,有时在后。2.1 表示范围、种类、分量

22、等的限定2.2 表示相应的程度2.3 可以构成一些惯用型:“” 、 “” ,参考句型篇。3. “”接在体言、相当于体言的词语、用言、助动词连体形或连用形以及部分副词后。口语中,可以说成“” 。与“”一样,可以顶替主格助词“” 、宾格助词“”,也可与其他格助词重叠使用。重叠使用时, “”的位置有时在格助词前,有时在后。3.1 表示大概的数量3.2 表示限定的一个范围3.3 接在动词过去时后面,表示动作刚刚发生过3.4 多用“、()”的形式,表示动作即将要发生3.5 接在动词连用形后,表示情况总是朝向一个方向发展3.6 可以构成一些惯用型:“” 、 “” ,参考句型篇。4. “/”接在体言、相当于

23、体言的词语、用言、助动词连体形以及指示连体词后。4.1 表示大概的数量4.2 表示程度4.3 表示最低限度,常含有蔑视的语气5. “”接在体言、相当于体言的词语、用言、部分助动词连体形或连用形以及部分副词后。5.1 表示程度或限度5.2 表示提出一个极端事例来暗示其他5.3 可以构成一些惯用型:“” 、 “” 、 “()” 、 “()() ”,参考句型篇。66. “”接在体言、相当于体言的词语、用言、部分助动词连体形或连用形。口语表达形式还有“”等。6.1 表示列举6.2 表示从同类的事物中举出一例,概括性的举例6.3 表示例示,带有轻蔑不满的语气。用于自己的事情时,表示谦逊7. “”接在体言

24、、相当于体言的词语、动词、形容词终止形、形容动词词干以及部分助词后。 。7.1 接在疑问词后,表示不确定的事物7.2 增添不确定的语气第六节 终助词(语气助词)第七章 接续词1.1 表示并列的接续词:、等1.2 表示累加的接续词:、等1.3 表示选择的接续词:、等1.4 表示说明的接续词:、等1. 句与句之间的接续词2.1 表示并列、累加的句间接续词:、上、等2.2 表示选择意义的句间接续词:、等2.3 表示说明意义的句间接续词:、/、/、等2.4 表示顺接意义的句间接续词:、等2.5 表示逆接意义的句间接续词:() 、/、等2.6 表示转换话题的句间接续词:、時、等第九章 敬语A 动词未然形

25、+ 助动词/B /+动词连用形( 变动词词干) +C /+动词连用形( 变动词词干) +D (/)动词连用形(变动词词干)+E /+动词连用形( 变动词词干) +7职称日语句型1. 接续:动词过去时,体言+ 意义:之后,的结果,最后,最终还是解说:“”是名词,为“结果”的意思。前接动作性动词的过去形或指称动作、事件的名词。表示经历了种种行为、动作或某种持续的状态,最终产生了某些不良的结果,也用的形式。2. ()接续:体言+,用言、助动词的连体形意义:因过于而,由于太结果解说:前面所接的词都是表示感情、状态的词,由于程度过甚,从而引起后面的不良后果。3. 以上()接续:动词、助动词连体形意义:既

26、然解说:前接的动词一般表示带有某种觉悟或责任的行为,或是前接表示某种身份的体言(名词) ,后项伴随决心、劝告、义务等。4. 一方/一方/一方接续:用言、助动词连体形意义:一方面,另一方面解说:用来列举两个对立的或者同时进行的两个事物。有时,另一个事物也可用“他方”来表示。5. 一方接续:动词连体形意义:越来越,一直解说:表示某事项一直朝着一个方向发展,常用于不太好的事项上。6. 上()接续:用言、助动词连体形意义:不仅而且,既又解说:“() ”连接前后两个事项,如果前项是好的事项,则后项也是;如果前项是不好的事项,则后项也是不好的事项。 “”是形式体言,表示添加。7. 上/上/上接续:用言、助

27、动词连体形,体言+意义:之后,然后(再);在方面解说:表示一个动作玩乐之后再进行另一个动作,而后一个动作要在前一个动作的基础上进行。表示在某一范围、某一方面。8. 上接续:用言、助动词连体形意义:既然就,因为就解说:表示顺接确定条件。用法与“以上/以上” 、“”类似。9. ()/()接续:动词未然形意义:无论也,不管也解说:“() ”是表示退两的助动词, “”是表示否定推量的助动词,后接接续助词“/” ,用一种放任的语气把两个对立的事物加以列举,表示不管出现哪种情况,事情也照样发展。 “() ”与“”的具体连续使用方法。10. 接续:用言、助动词连体形;用言未然形意义:趁着的时候;趁着没的时候

28、解说:“”是形式名词。表示在某状态期间,后项发生某种变化;表示趁某种变化还没发生之前,做某事。11. ()()接续:动词未然形意义:让我们吧,是不是该解说:前接表示意志的动词,表示强烈的说话人的意志的同时,也表示劝诱,提议对方一起去做某件事。多为男性使用。女性多用“” 。12. ()接续:A 动词未然形() A 可能动词未然形意义:想要但不能解说:两个相同的动词反复使用,表示有做某事项的意志,但却因为某种原因无法实现。13. 得接续:动词连用形意义:可以,能解说:接续动词连用形,表示事物发生存在的可能性。肯定形式用“” 、 “” ,否定形式用“”。14. /接续:用言连体形,体言+ 意义:由于

29、的功劳,托的福,幸亏解说:一般用于由于前项的原因,产生后项后的结果。8带有说话人感谢的心情。但是也会用在不好的事情上,表示挖苦讽刺或是责怪的意思。15. 接续:用言、助动词连体形,体言+意义:恐怕,有可能,有的危险解说:表示有发生某种情况的可能性。一般用于不好的或是消极的场合。16. 接续:用言、助动词连体形;动词未然形意义:只要就;只要不就,除非否则就解说:表示只要具备某个条件,就会出现后项的情况;只要不具备这个条件,就会出现后项所述的情况。17. ()接续:动词连体形意义:据所,就范围来说解说:常接在“知、見、聞、調、及”等词后,表示说话人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在这些范围内作出判断,提出看法

30、。18. /接续:动词连用形意义:刚刚开始,刚要解说:连接动词连用形,表示某一动作刚刚开始或是尚未完成就中断了。19. 接续:动词连用形意义:难以,不容易,不能解说:接在动词连用形后,表示几乎无法克服的困难状况。20. 接续:动词连用形、体言意义:顺便解说:前接具有动作、行为含义的名词或动词连用形,表示一个行为兼具两个目的。在做某件事时,顺便做另一件事。21. 接续:动词连体形、体言+ 意义:从事之余,又;一面一面;的同时,另一方面解说:表示两项活动同时进行,以前项活动为主要活动,在空闲的时候做后项活动。一般多用于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活动上。22. /接续:动词连用形、体言意义:常常,容易解说:表

31、示某事经常容易发生或总是形成某种状态,多用于消极的场合。23. 接续:用言终止形、形容动词词干、体言意义:是否解说:表示两者择一,从两个相反的情况中选择其一。24. 思/思/思/思接续:动词过去式、体言意义:刚要就,以为是却解说:表示两个相反的事项几乎同时或者接连发生,后项多为表示说话人吃惊或者干道意外等心情。25. 接续:A 动词终止形 A 动词未然形意义:刚要马上就,刚一就解说:表示在某一时间刚刚发生或是尚未发生时,另一事件就发生了。26. 接续:动词连用形意义:难以,不能解说:多接在意志动词后,表示该事项很难或者不可能实现,往往包括“不管怎么努力,都不太可能实现”的意思。是书面用语。27

32、. 接续:动词连用形意义:也许,很可能解说:表示不确定的判断。28. 接续:动词、助动词连体形意义:仿佛,好像解说:事情的本质并非如此,好像一样,表示比喻。29. 接续:动词、形容词、助动词终止形,形容动词词干、体言意义:或许,说不定解说:表示不确定的判断。930. 接续:(体言)(体言)意义:从直到解说:表示从一个时间点或者地点到另外一个时间点或地点。31. 接续:(体言)(体言)意义:从直到解说:表示从一个时间点或者地点到另外一个时间点或地点。32. /接续:体言意义:从来说,从来看解说:表示以前项为依据或标准从而得出后项的判断、结果。33. 接续:体言意义:从来看,根据解说:表示举出一个

33、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仅从这一点就能做出判断或结论,其他的不言而喻。34. /接续:体言意义:从来看,就来说,按来衡量,根据来判断解说:表示顺接的假定。前项为说话判断的依据、角度、观点,后项为得出的判断、结论。35. 接续:用言、助动词终止形,体言+意义:虽说然而(也)不,尽管但是(也)不解说:先提出一个理由,紧接着说话人就表明并不同意因该理由产生的相应的结果。后项往往伴随否定的表现形式。36. /接续:用言、助动词终止形意义:既然就解说:与“以上”的意义、用法基本一致。37. /接续:体言意义:从来看解说:与“/”意义、用法类似。根据前项的判断的根据,得出后项的结论。38. 接续:体言+,用言、

34、助动词连体形意义:虽然但是,不而解说:接体言时,表示一件事情代替另一件事或一个人代替另一个人;接用言连体形时,表示补偿条件或交换条件;另外还可以表示转折的意思。39. /接续:体言;用言、助动词连体形意义:仅仅,只有;后,再也没解说:前接体言时,表示限定某一范围;前接动词连体形,后项与否定式呼应,表示那次就是最后一次,到现在还没有发生同样的情况。40. 接续:动词连用形意义:非常,全部,完全解说:表示动作完全彻底完成,或是形容事物的程度非常高。41. 接续:动词连用形意义:不能完解说:表示不能彻底地做完或做好42. 接续:体言、用言、助动词连体形意义:虽然可是,明明却解说:表示既定的逆态条件,

35、含有责怪和轻蔑的语气。43. /参考语法篇第六章第五节副助词。44. 参考语法篇第六章第四节提示助词。45. 接续:动词连体形的“”形意义:有时,往往解说:表示某种情况虽然不是频繁发生,但有时会出现。46. 10接续:动词连体形意义:能够,会解说:表示有能力或是权利做某事,或是表示可能性。接变动词时,可以去掉“” ,直接接“” 。47. /接续:体言+,用言、助动词连体形意义:像,如,似的解说:“”是文语的比况助动词“”的连体形, “”是它的连用形,分别相当于现代日语中的“、” 。表示比喻、同等、例示等意义。48. 接续:动词连体形;形容词、形容动词连体形意义:最好是,应该;非常地解说:表示说

36、话人对听话人的忠告或要求;表示程度很高。49. 接续:动词连体形意义:不而,没有就解说:表示在不发生某事情的情况下做某事。相当于“/” 。书面用语。50. /接续:形容词、形容动词连体形,动词连体形“”形意义:令人感到的是,令人的是解说:前接表示喜怒哀乐等感情形容词、形容动词和动词。51. 接续:动词连用形意义:规定,总是,习惯解说:表示基于某个决心、决定而形成的习惯或规定。“”表示说话人的决心或决定, “”用的是“”的持续体“” ,所以表示的是“使该决心或决定的结果成为规律性的习惯” ,即总是按这一规定办事。52. 接续:动词连体形意义:决定,决心解说:表示主观上做出某种决定。具有说话人的意

37、志性。53. /接续:用言、助动词连体形意义:按规定,预定解说:“”表示事情的变化, “”表示事物所处的状态。所以该句型表示按某种规定、规律来推断,应当是某种情况或状态。还表示实现定好某件事。54. 接续:动词连用形意义:结果是,就会,就成了解说:表示事物发展的趋势、结果。55. 接续:动词连体形意义:不必,不用,决不解说:表示劝说或是告诫对方不要采取某种行为,或者没有必要产生某种心情。相当于“必要” 。56. 際/際/際接续:体言+,用言、助动词连体形意义:之际,在时解说:表示正要做某事或正在做某事时。比“”要郑重。57. 最中/最中接续:体言+,动词连用形 +意义:正当的时候,正是的时候解

38、说: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出乎意料的事情,所以必须要终止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行为。 “最中”就是单纯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58. 接续:参考语法篇第六章助词“”意义:只要就解说:表示提出一个确切的条件,只要具备了这个条件,就能得到某个结果。59. 接续:动词未然形意义:不得不,不能不解说:前接动作性动词的未然形,但是前接“”时,必须以“得”的形式出现。 “”是古语中表示否定的“”的连体形。该句式表示除此以外别无选择,含有“虽然不想这么做,但迫于某种压力或者情况不得不做”的消极态度。多用于书面语。60. 参考语法篇第六章助词“” 。61. 次第11接续:动词连用形意义:之后立

39、刻,随即,一就解说:表示某件事情一旦实现,立即进行下一个行为。后半句都表示说话人的意志。相当于“”的意思。62. 次第接续:用言、助动词连体形意义:可以不必译出。解说:说明事情的经过、情况、缘由。属于书面用语。63. 次第/次第/次第接续:体言意义:要看如何,全凭,由而定解说:“次第”是接尾词,表示事情发展如何,要受到前面的名词的左右。64. 末()接续:体言+,动词过去时意义:的结果,之后解说:表示人、事、物在经历了某种(艰难)过程后达到某种结果。多接在“考、相談”等词后。65. 接续:动词未然形意义:必定绝对,也可以译为“不能不” 。根据具体情况译法会有较大变化,可灵活掌握。解说:“”是否

40、定助动词“”的连用形, “”是“”的可能否定形。前接动词未然形,但是前接“”时,必须以“”的形式出现,是书面语。口语中以“”的形式出现。表示“看到某种情景,产生了某种想法或者心情,甚至抑制不住” ,多表示说话人的一种无奈的心情。66. 接续:体言+,用言、助动词连体形意义:大概是的缘故,也许是因为解说:“”是名词,表示原因;“”是副助词,表示不确定。这个句型表示不确定的原因、理由。一般为消极意义的理由。67. /接续:体言+,用言、助动词连体形意义:因为,归咎于解说:“”是名词,表示原因,往往导致不好的结果。 “”表示先讲原因后讲结果;“”表示先讲结果后讲原因。68. 接续:体言,用言、助动词

41、连体形意义:不愧为解说:表示名副其实。69. 接续:体言,格助词,用言、助动词连体形意义:正因为所以更加解说:正式因为某种事由,所以才有后面的某种状况。70. 接续:体言,用言、助动词连体形意义:足以解说:表示在某必要范围内。71. 接续:动词连用形意义:曾经,有过解说:前接动词过去式表示曾经经历过某事,强调某种“经历” 。72. 接续:动词连用形意义:“果然,没想到” ,或不译。解说:表示顺接,当前项事情发生后,后项既可用于出乎意料的事项,也可用于想象之中的积极意义,有一种给主体意外惊喜的感觉。不管后项是意料之外还是想象之中,都表示前项的结果,而且后项多数情况下都带有偶然性。前后事项并无直接

42、的因果关系。73. 接续:动词连用形意义:不管怎样也,即使也解说:有两个层面的含义:表示即使前项的事态成立,也得不到所期待的结果。表示即使前项的事态成立,也不会影响到后项。74. /接续:动词连用形意义:一就,刚就解说:表示前项动作或变化一旦发生,马上就发生别的动作或变化。一般后项的动作或变化中都包含一种“出乎意料”的含义。75. 接续:动词连用形12意义:刚解说:表示一个动作刚刚完成,还没过去多久。76. /接续:动词连体形,体言+ 意义:每当,每次解说:表示每当进行或发生某事情时,另一事情就会发生。77. 接续:动词连用形意义:好了,就行了解说:“”表示假定,这个句型表示劝说对方,可以利用某种手段、方法,或做某动作或行为。如果前接疑问词,则用于征求意见。78. 接续:体言意义:满是,净是解说:“”是接尾词,接在名词后,表示到处都是,满眼都是,一般用于贬义。79. 接续:用言连体形意义:又又,或者或者解说: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