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目标教学备课授课时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总第 课时教学内容 白 鹅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 媒体 投影重点1掌握本文结构,了解过渡段的作用。2由白鹅的叫声体会白鹅的高傲。3学生对白鹅可能缺乏了解,这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难点1掌握本文结构,了解过渡段的作用。2由白鹅的叫声体会白鹅的高傲教学目标1认识理解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本文结构,分析过渡段的作用。3学习作者对于白鹅的叫声的描写,体会白鹅的高傲。4对作者具体生动的描写手法有初步体会,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模式 合作探究教师活动 时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 激趣, 导人。1出示谜面: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
2、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2边念谜语,边在黑板上画鹅的简笔画。3导读古诗:以前我们学过一首关于鹅的古诗,鹅鹅鹅4导人课文:这首咏鹅是骆宾王 7 岁时的作品。在一个 7 岁孩子的眼中,鹅是如此的优美,在作家丰子恺的笔下,鹅又是怎样一种情形呢?(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勾划语句。1提出自读要求:作者告诉了我们关于鹅的哪些事?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2提问:你喜欢丰子恺笔下的大白鹅吗?为什么?1议论纷纷,答案众多。2看教师画图,了解到谜底是“鹅” 。3跟读: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4了解有关作者的资料,进入课文的学习。1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划句子。 2由文中对白鹅的描写说出喜欢的理由。谜
3、语、绘画、诵诗,三管齐下,创设意境,使学生兴趣盎然。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关键语句,明白作者笔下的白鹅一直在围绕着“高傲”二教师活动 时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过程3引导找出关键句:整篇文章都是围绕一句话在写,请把它找出来。三、细读第 1、2 自然段,把握文章结构。1让学生思考:第 2 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提问:鹅的高傲表现在哪些方面?3组织讨论:鹅的高傲仅仅表现在这三个方面吗?如何理解文中的“更”字?4 “更”字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突出下文。教师在对承上启下作一番讲解后,组织写作训练以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承上启下的含义。具体如下题目:我的表弟内容:在生活上,表弟是个乐于助人的人;在学
4、习上,表弟十分刻苦。要求:根据作文的两方面的内容写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5引导理解“高傲”的含义。6过渡:从大家的谈话中可知高傲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作者却特意选取了鹅的三个特点来详细描述,下面我们就来逐一探讨3默读课文,找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1在四人小组里讨论第 2 自然段的作用。2答:表现在“叫声、步态和吃相”上。3由“更”字返回到第 1 自然段,明白鹅的高傲还体现在姿态上:伸长头颈、左顾右盼。4写语段并在班上朗读,进一步体会过渡段的作用。5就“高傲”二字发表看法,谈谈自己的理解。6认识到作者抓住鹅的最主要特征,选取典型事例来进行描写的写作手法。字进行描写,一下子便抓住了中心。第 2 自然
5、段在全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种过渡段是学生在写作中经常要用到的,因此特意提出来讲述,并通过写作训练来加深理解。鹅的最典型特征便是“高傲” ,而这“高傲”在作者眼中又重点体现在吃相、走路和叫声上。对“高傲”的探讨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的写作特点。教师活动 时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过程四、研读鹅的叫声1指导阅读第 3 自然段,找出反映鹅叫声的词语。2启发思考:在什么情况下白鹅会表现出这些情形?引导学生于讨论中理解词语意思,体会作者观察细致、用词准确的特点。3鼓励朗读:让我们带着心中的感受,来读一读这一段吧!4组织讨论:除了高傲,这只白鹅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讨论中从它对陌生人
6、的排斥和警告来引导学生明白鹅的品质中另有勇敢的成分。5小结:作者表面上在写白鹅的高傲、凶,看似不喜欢白鹅,实际上是在夸白鹅。正因为这样,它才能看守门户,尽职尽责。1默读课文,找出“厉声叫嚣”、 “厉声呵斥” 、 “引吭大叫”等词语。2发挥想象,将鹅拟人化,说出鹅在不同情况中发出叫声时的心态。3齐读第 3 自然段。4分组讨论,可能体会到白鹅的“凶” 、 “霸道” 、 “可爱” ,在教师的引导下品出鹅“勇敢”的特点。5思考教师的话,再次默读该段,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和赞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揣摩鹅的心态,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字词,体会本文描写的准确、生动作业 熟读课文 生字13白鹅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姿态:伸长头颈 左顾右盼叫声:引吭大叫 勇敢 尽职步态:从容不迫吃相:有板有眼、一丝不苟、架子十足课后随笔